临床常用诊断技术(导尿术+4大穿刺)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2149943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导尿术+4大穿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导尿术+4大穿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导尿术+4大穿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导尿术+4大穿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常用诊断技术(导尿术+4大穿刺)(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一、 导尿术医生戴口罩帽子,洗手,戴手套核对患者,向患者解释摆体位 瞩患者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部上方,对侧腿用被子遮盖,暴露外阴。将中单置于患者臀下,弯盘置于患者外阴旁。清洁外阴 男:依次消毒阴阜,阴茎和阴囊。然后左手用无菌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和冠状沟。 女:将弯盘放置在会阴处。由外至内,自上而下,消毒阴阜,大阴唇,小阴唇和尿道外口,最后一个棉球从尿道外口消毒至肛门。戴手套消毒外阴 铺洞巾 男:无菌纱布裹住阴茎,提起,使之与腹壁成60度角,暴露尿道口,依次消毒尿道口、龟头和冠状沟 女:由内向外,自上而下消毒尿道外口,小阴唇。而后再次消

2、毒尿道口。石蜡油润滑导尿管插导尿管 男:无菌镊子夹住尿管末端,插入尿道15-20CM。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2CM。 女:插入导尿管4-6CM,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2CM。气囊中注入生理盐水询问患者感受,整理用物, 轻拉尿管感阻力。协助患者穿裤子 接尿袋考试时需要说的(供操作者提醒自己并向考官背诵)戴口罩、帽子,洗手。解释操作目的,令患者摆好体位,清洁外阴。男性由内至外,女性由外至内。戴手套,铺洞巾。再次消毒外阴,男女性均由内至外。润滑后插入尿管,见尿液流出后再向内进数厘米,气囊注水。接袋记量。【注意事项】1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2 插入尿管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尿道粘膜,若插入时有阻挡感

3、可更换方向再插,见有尿液流出时再深入2cm,勿过深或过浅,尤忌反复抽动尿管。3选择导尿管的粗细要适宜,对小儿或疑有尿道狭窄者,尿管宜细。4 对于膀胱过度充盈者,排尿宜缓慢,以免骤然减压引起出血或晕厥。5 测定残余尿时,嘱患者先自行排尿,然后导尿。残余尿量一般为5-10ml,如超过100ml,示有尿储留。6留置导尿管时,应经常检查尿管固定情况,是否脱出,必要时以无菌药液每日冲洗膀胱一次;每隔5-7日更换尿管一次,再次插入前应让尿道松弛数小时,再重新插入。二、 胸膜腔穿刺术医生戴口罩帽子穿刺前测血压瞩患者摆体位 让患者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自然呼吸选择穿刺点 超声定位,胸部叩实处。一般取肩

4、胛下角线或腋后线第7-8肋。也可选腋中线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消毒、戴手套、铺洞巾 戴无菌手套 常规消毒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CM。 铺洞巾:铺洞巾前需仔细注意穿刺位置,铺下后,不应再次移动洞巾。询问过敏史,局部麻醉 选下一肋骨上缘为穿刺点。2%利多卡因逐层局部麻醉。穿刺 关闭三通后,进行穿刺,穿刺后打开三通,抽取胸腔积液穿刺后拔针,覆盖无菌纱布穿刺后测血压、询问患者感觉考试时需要说的(供操作者提醒自己并向考官背诵)戴口罩、帽子,术前测血压。令患者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自然呼吸,取超声定位,胸部叩实处。一般取肩胛下角线或腋后线第7-8肋。也可选腋中线6-7

5、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询问患者过敏史,选下一肋骨上缘为穿刺点。2%利多卡因逐层局部麻醉。关闭三通后,进行穿刺,穿刺后打开三通,抽取胸腔积液。注意胸膜反应,抽噎不宜过快。【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2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3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

6、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以防一次大量迅速抽液后出现复张后肺水肿;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尽。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瘤细胞,为提高阳性检出率至少需100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5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脏器。三、 腹膜腔穿刺术医生戴口罩帽子穿刺前测血压瞩患者摆体位 卧,半卧,坐位均可选择穿刺点 反麦氏点,左下腹部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消毒、戴手套、铺洞巾 戴无菌手套: 常规消毒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CM

7、铺洞巾:铺洞巾前需仔细注意穿刺位置,铺下后,不应再次移动洞巾。询问过敏史,局部麻醉 2%利多卡因逐层局部麻醉穿刺 先垂直进入腹壁,而后倾斜45-60度进1-2CM,再垂直穿刺于腹膜层。 穿刺后拔针,覆盖无菌纱布穿刺后测血压、询问患者感觉,瞩患者避免朝穿刺侧卧位考试时需要说的(供操作者提醒自己并向考官背诵)戴口罩、帽子,术前测血压。令患者以较能耐受之体位,选择反麦氏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询问患者过敏史,2%利多卡因逐层局部麻醉。穿刺针先垂直进入腹壁,而后倾斜45-60度进1-2CM,再垂直穿刺于腹膜层。抽取腹腔积液,抽液不宜过快、过多。【注意事项】1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悸、恶心

8、、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适当处理。2放液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一般不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维持大量静脉输入清蛋白(4060gL腹水)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可于12h内排40006000ml,甚至放尽。如为血性腹水,仅留取标本送检,不宜放液。3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4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针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漏出;对腹水量较多者,为防止漏出,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到壁层腹膜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方法是当针尖通过皮肤到达皮下后,稍向周围移动一下穿刺针头,尔后再向腹腔刺人。如仍有漏出,可用蝶形

9、胶布或火棉胶粘贴。5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6有肝性脑病先兆、结核性腹膜炎粘连肿块、包虫病及卵巢囊肿者禁忌穿刺。四、 骨髓穿刺术及活体组织检查术医生戴口罩帽子穿刺前测血压瞩患者摆体位 随穿刺的不同选择仰卧或俯卧体位选择穿刺点 可选择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和胸骨为穿刺点消毒、戴手套、铺洞巾 戴无菌手套: 常规消毒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CM 铺洞巾:铺洞巾前需仔细注意穿刺位置,铺下后,不应再次移动洞巾。询问过敏史,局部麻醉 2%利多卡因逐层局部麻醉至骨膜穿刺 胸骨穿刺时需与胸骨呈30-40度角,而髂骨穿刺时应垂直骨面。等待固定后,即进入髓腔。抽

10、吸 接预留一定空气的20ML注射器,抽吸0.1-0.2ML(恰好充满注射器尖即可)。迅速涂片,送检。穿刺后拔针,覆盖无菌纱布,轻压局部穿刺后测血压,询问患者感觉考试时需要说的(供操作者提醒自己并向考官背诵)戴口罩、帽子,术前测血压。令患者取体位,取髂前上棘、髂后上棘或胸骨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询问患者过敏史,局部麻醉至骨膜。胸骨穿刺时需与胸骨呈30-40度角,而髂骨穿刺时应垂直骨面。等待固定后,即进入髓腔。接预留一定空气的20ML注射器,抽吸0.1-0.2ML(恰好充满注射器尖即可)。迅速涂片,送检。穿刺后拔针,覆盖无菌纱布,轻压。【注意事项】1术前应作出、凝血功能(PLT、BT、PT、A

11、PTT、FG)检查,有出血倾向患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对血友病患者禁止作骨髓穿刺。2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3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胸骨穿刺不可用力过猛、过深(胸骨外板厚仅135mm,髓腔75mm),以防穿透内侧骨板伤及心脏、大血管。4抽吸液量如为作细胞形态学检查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有核细胞增生度判断、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如临床疑有败血症,则于骨髓涂片后,再接上注射器抽取骨髓液10ml,送骨髓培养。5骨髓液取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发生凝固,致涂片失败。6如穿刺过程中,感到骨质坚硬、滞针、穿不进髓腔,提示可能是大理石骨病,应作骨骼X线检查,不可强行操作,以防断针

12、。五、 腰椎穿刺术医生戴口罩帽子穿刺前测血压瞩患者摆体位 让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垂直床面,头部尽量前屈、双手抱膝、紧贴腹部,使去干尽可能弯曲弓形。选择穿刺点 选择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消毒、戴手套、铺洞巾 询问过敏史、局部麻醉 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逐层局部麻醉。注药前需先回抽有无回血穿刺 垂直腰部,针尖稍向头侧的方向刺入,成人进针深度4-6CM,儿童2-4CM。感觉落空感,针芯缓慢退出。测压与抽放液,放液前先街上测压管测量压力70180mmH20 (0.098kPa=10mmH20)或4050gttmin。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

13、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行压颈试验:可压迫一侧颈静脉10S后压迫另一侧颈静脉,再压迫双侧颈静脉。压迫后颅压可升高1倍。穿刺后拔针,覆盖无菌纱布、轻压局部穿刺后测血压,询问患者感觉,瞩患者去枕平卧6H考试时需要说的(供操作者提醒自己并向考官背诵)戴口罩、帽子,术前测血压。令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垂直床面,躯干弯曲弓形,取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询问患者过敏史,局部麻醉。垂直腰部,针尖稍向头侧的方向刺入,成人进针深度4-6CM,儿童2-4CM。感觉落空感,针芯缓慢退出。测压与抽放也,放液前先街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70180mmH20 (0.

14、098kPa=10mmH20)或4050gttmin。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行压颈试验。术后去枕平卧6H。【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列为禁忌。在后两种情况,又必须进行脑脊液检查时,可行小脑延髓池穿刺(详见专业书籍)。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置换性注入药液。六、插胃管医生戴口罩帽子,洗手,戴手

15、套核对患者,向患者解释瞩患者取半卧体位 铺治疗巾,将弯盘置于口角检查、清洁鼻腔,测量胃管长度 胃管45-55CM,从前额发际到胸骨剑突的距离插入胃管 石蜡油润滑,沿鼻孔插入,先向上,后平行,再向后下,插入14-16CM后,瞩患者吞咽。顺势推进至预定长度,固定胃管。 若呛咳,立即拔管重插。昏迷患者,将患者头后仰,当胃管插入会厌部约15CM,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插至所需长度。检查胃管 先抽取胃液,快速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听气过水声。清洁患者面部,固定胃管 撤治疗巾和弯盘戴口罩、帽子,洗手。考试时需要说的(供操作者提醒自己并向考官背诵)解释操作目的,令患者取舒适半卧位。铺巾,置弯盘于口角,查看并清洁鼻腔,预测胃管插入长度,润滑胃管,沿鼻孔插入胃管,至会厌部瞩患者吞咽,插至预定长度,用抽取胃液和听气过水声法检验胃管部位,固定胃管。清洁患者面部,取下治疗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