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成新舆论场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82142549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互联网成新舆论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互联网成新舆论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互联网成新舆论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互联网成新舆论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成新舆论场(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互联网成新舆论场五年来,互联网完成了两次超越:先是搜索引擎网站超过了传统的门户网站,谷歌超过了大型门户网站;接着今年3月,Facebook超越了谷歌,成为全球扫瞄量最大的网站。这表明互联网进入了社交网络的时代。互联网的本质终于更深度的显现基于整合多样化的社会群落,来实现社会关系的最大化。这种互联网下的人群结构已越来越成为认识以后社会政治架构和商业模式的基础。社会化网络的新特点一、实时生产和拥有信息互联网打破了媒体“传播”与“受众”的界限,每一位使用者都同时可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他们随时制造信息和得到不人制造的信息。这是一个个人公布时代。新的传播能力:新闻和观点不借助传统媒体就能够进入公

2、众媒体生态被改变:进入机构传播和个人传播共处的时代。职业优越弱化:把独家的资源变成了开放的资源。今年3月Facebook超越了谷歌,成为世界扫瞄量最大的网站确实是以上这些变迁的证明。社群”家园形成在信息交换过程中,对话与社会交往因此形成,以不同类不信息流淌为内核,形成一个个网上“社会群落”。其中有:转瞬即逝的临时社群,如BBS中围绕某条帖子形成的树状话题结构的社群。(1) 相对固定的社群,如微博中博主与追随者。(2) 高密度的社群,一些博主与每天扫瞄他的博客(微博)的人们。网上社群的特点是:密度高,群簇化和多维连接。这是他们的新家园,是他们的“归属”。近年来,凡是成功搭建社交平台的网络都能迅速

3、集合人气,其要害在于这些技术平台上形成并积聚了一个个细小的群落,他们是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地区,或同一职业的人、同一信仰的人、同一爱好的人、同一心理需求的社群。三、新的传媒能力专业化参与者高度专业化。专门多网络用户深谙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传播技术,以及“炒作”等传播手段,拥有新闻网页、贴吧、论坛、博客、QQ群等网络资源,同时善于借助传统媒介力量。例如“华南虎事件”等众多热点中涌现了一批专业摄影、法律专业人士;垂直行业类网站论坛、专业圈子性的网站更积聚了一批高度专业化的用户。“越狱”形成先传播后过滤的治理状态。传统媒体“先审后发”的治理模式被互联网扭转为“先发后审”:专门多网站对网民言论采取先

4、放行后审查的模式,在信息差不多公布到网上后,仅通过随机审核发觉不适当的内容,或接到用户的投诉要求后,才将有咨询题的信息进行删除。资源传播的高成本向无壁垒拓展,产生真正的社会化媒体。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相比,网络传播具有低成本、高速度、大容量、多功能、高参与度和高互动性的特点。目前最常见的社会化媒体是博客(微博客)、维基、播客、论坛、社交网络等,它们发言门槛和传播成本都专门低,先发后审的治理状态更助其向无壁垒拓展。扩散圈子化的分享。互联网正在从聚众走向分众,微博的产生又形成了“微众”。像豆瓣社区覆盖了540个都市的3769万网民,由用户自建的爱好小组达到15万个。专门多圈子按照社会角

5、色和爱好来划分群体,这已同人们的“生活圈”、“工作圈”和“消费圈”相平行。四、新语系形成细小的社群圈子在网上与社会打着“哑语”。笔者总结,网上言论有如下特点:嬉皮士的抵抗(如,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了);雅皮士自恋(如,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奇);沉默式煽情;幸灾乐祸式起哄;看似平淡的嘲讽;反逻辑的机敏;易传上口等等。五、塑造和干预社会在信息的交流和公布过程中,专门容易受到对话伙伴的意见阻碍,并迅速形成舆论,乃至产生行动。这确实是什么缘故近年来国际上几乎每个重大事件都有人利用Twitter扩大阻碍的缘故。例如2008年11月,美国大选期间奥巴马开设Twitter账号,吸引70多万年轻选民。

6、六、分享成为生活原则在政治层面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交网提供了生活内容与态度的分享平台。例如艾什顿?库彻(AshtonKutcher,美国电影明星)在微博上有440万个追随者。新浪微博上人气最旺的属姚晨。名人的穿衣体会或者美食体验都会受到追捧,甚至网络名气超过现实的名气。七、导体革命2010年4月3日,苹果公司在美国本土全球首发上市平板电脑iPad,上市第一天在美国售出了30万部。iPad证明:界面改变使用方式,使用方式改变接入方式,接入方式改变媒体形状。媒体界面正掀起一场新的媒体革命。媒介介质改变的不仅是用什么上网的咨询题,更是网络的使用方式,新的介质最终将会产生新的网络应用方式。八、社会化的协

7、同生产从记者个体采写新闻,到网民协同。据统计,中国约有200万家网站提供互动服务,中国互联网上每天发表的博客文章在300万篇以上;2009年网民制造信息11.4亿条,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263%。网民形成自组织系统(self-organizingsystem),网络信息自发进行组织,自我创生、自我结构、自我进展、自我传播。网络新舆论场的特点一、新舆论场形成在互联网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所共同形成的新兴媒体场中,舆论发生的机制也发生相应变化,新的舆论场正在形成。以往网上舆论依靠传统媒体而形成的局面,已进展成网上舆论能够先生成,反过来阻碍传统媒体,形成两者互动。如果从信息公布的形式和途径进行划分,则

8、形成了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权威公布和权威解读等方式,自上而下主动开释信息而形成的“官方网络舆论场”。其中,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是信息的要紧来源,网络等新媒体只是传播载体。二是依靠网民自下而上的“发帖、灌水、加精、置顶”而形成的“民间网络舆论场”,网民和论坛版主、博主是这种传播模式的主体。目前,这两个舆论场从内容到语境都存在差不。“官方网络舆论场”在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等重大题材上占据统治地位,而“民间网络舆论场”在涉及贪污腐败、贫富差距、行业垄断、社会保证、城乡差距等涉及公平公平的话题上,更容易被网民认可。要处理好这两个网络舆论场的关系,一方面要使官方网站在语言表达、

9、内容选择等方面让公众看得明白,易同意,更亲切;另一方面能够主动回应和引导民间舆论场显现的热点舆论,或者通过技术手段在官方网站搭建互动平台,吸纳和承担部分民间舆论场的功能。二、新舆论场的传播路径模式互联网热点事件的舆论传播出现出两种要紧模式。第一种模式以传统媒体为发端:传统媒体报道网络关注形成热点网络意见领导推波助澜传统媒体跟进网络媒体再转载网民再热议,形成舆论升级。第二种模式以互联网自身为发端:现实咨询题引发网络敏锐贴文博客、跟帖量增高,形成热点传统媒体跟进采访报道网络媒体再转载网民再热议,致使舆论升级。这两种模式不管发端于何处,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舆论形成的重点在网络,网络形成的重点又是博

10、客等非媒体内容即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户自己生产内容),而不在是以传统媒体为主。邓玉娇事件与习水嫖幼案、杭州飙车事件等网上事件中,都看到这两种传播模式的作用。这些事件涉官、涉贪、涉警、涉富,其舆论反映出的咨询题关乎党的形象,政府的信誉,官员的操守,名人、富人的品行,人民的威严,集中反映了当前的社会心理。它们关乎爱护社会稳固、爱护党的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互联网和传统媒体所共同构建起来的新的媒体格局改变了传统的舆论格局,形成新的舆论场,也使舆论传播模式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重新建立和形成一整套机制,有效应对。传统媒体在网上的新生网络新舆论场的形成,意味着“新”“旧”媒

11、体的概念日趋模糊全球化、数字化的浪潮正推动着不同介质媒体的相互渗透、相互学习甚至合二为一。正如从IMAC到iPad的创新加速度所展现的,当所有差不多和将会显现的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扑面而来时,新闻传播体系的变革在督促传统媒体网络时代的新生。这一切都表明,我们要提升自觉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提升运用媒体专门是新媒体的能力,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时,我们要为传统媒体内容给予新媒体价值,形成可延展到以后的内容价值链。、提升网上舆论引导水平对网络事件要不回避、不拖延、不包庇,及时有效地引导,对公众情绪疏导和化解,以准确、开放、权威的信息公布疏导民意。要建立网络新闻公布的制度。关于已适应优先面对

12、传统媒体的地点政府,应把引导网上舆论放在突出地位,建立、完善网上新闻公布机制、处理网络舆论事件,运用网络与群众互动沟通。网上新闻公布要遵循传播规律,尊重网民心理。一是要按照网民上网时刻和传统媒体公布时刻的特点,打好网上新闻公布时刻差,增强新闻时效性。二是要变“结案式新闻公布”为滚动式新闻公布,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不受时空限制、篇幅限制、形式限制,制作快捷的优势,持续更新事件处置进展情形。三是要反复推敲与慎重确定新闻公布的核心信息,做到公布内容严谨周全,经得起推敲,防止显现“躲猫猫”、“俯卧撑”和“70码”等社会讽刺。四是要学会多种公布方式灵活把握、穿插进行。目前常用的新闻公布方式有新闻公布会、背景

13、吹风会、媒体专访、政府网站公布信息、通过手机等通讯工具公布信息等,还能够针对互联网的特点进行网络实时互动,与网友对话、政府信息群发论坛置顶等新的方式起到信息公布的作用。地点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安排熟悉情形、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按照网上传播规律,运用网络语言,作权威公布与专业解析,关心披露事实,发表看法,引导舆论。二、培养互联网时代的媒体思维传统媒体从内容到形式都与新媒体有着专门大的区不,新媒体改变了人们使用传媒的适应,也将会改变新闻写作手法、语法和节目制作方式等。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将改变新闻生产的链条。第一,新闻产品要丰富化。像美联社现在就改变了新闻稿加图片的模式,开发了适应于手机和苹果平板电脑使用

14、的丰富产品,这些新产品可供邮件转发,能够发上微博分享。今后一家新闻机构的产品必须要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种新闻产品,为本机构的不同媒体提供来源,也为社会化的多媒体应用提供来源。其次,机构进展跨界化。新媒体的深度应用使得所有网站都能“介质”实现,能够集成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手机的综合传播能力。微博的产生,不仅使新闻微型化,同时开启了受众“微分化”的时代。这就要求新闻机构更加自觉地走上多元进展的轨道,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拓展产业链条。再次,思维创新全新化。新闻机构不是办个网站,即搞个传统媒体的官网就算与互联网融合了。网络和手机与传统媒体全然不是一个语境,必须按照它的方式去连接、给予、

15、交流、互动和分类。要主动吸引网络公民向我们分享文字、照片、视频,致力于制造与一般人共建的社群,关心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制作属于他们的新闻形状。三、内容上适应新的需求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思维,也拓展了新闻的产业链条。同时,互联网也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因此,报纸的版面设置、广播电视的节目样式都要以新的阅读需求为依据来调整,既要保持传统,又要适应新要求。也确实是讲,要给予传统媒体的内容以新媒体价值,让传统媒体的资源链条得到延伸。互联网条件下形成了那些新的阅读需求呢?第一,主题化阅读,围绕一个时刻搜索有关主题。第二,视觉化阅读,对事件需要看网友的视频或图片。第三,评判性阅读,对观点的需求加大,像韩寒、“

16、不许联想”一类的博客受到欢迎。第四,娱乐化阅读,在放松的状态下扫瞄,也通过阅读放松自己。传统媒体要善于改变自己的报道方式、编辑方式,给自己提升到新的延伸空间。十年前,应对互联网挑战,报纸提出要办成新闻超市。但今天,网络已成为真正的新闻超市,报纸就应该更加大调所报道内容的必读性,注重主题化、背景化、资料化的编辑,即实现从泛读向必读的转变。在今天,记者要更加注重在自己的报纸、广播、电视和博客上为受众、网民进行多维开掘和服务。记者是有“记者”身份的专业网民,记者博客的职业性,在于方便不同的媒体按照需要运用你的素材,方便他人在博客中引用、抽取、改写,应该有:(1)像维基百科那样简捷的新闻背景。(2)个

17、性化的采访细节。(3)在博客中作新闻内容、背景和亲历的补充。(4)配有照片、音频和视频材料,方便他人的博客、播客等使用。(5)简短的140个字以内的导语,以方便微博发送,或者适合手机报道使用。四、追求自己网站的不可替代性媒体网络化,不是简单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照搬到自己的网站上去,而是要按照互联网的特点为自己的记者、主笔、主持人和版面、频道、栏目量身定制,同时专业运营互联网内容,让自己的传统媒体内容产生衍生价值。第一,为自己的网站建立全新的资料中心,以后的新闻机构必须有方便记者和读者使用的、强大的网上资料中心。在本领域内,为其他报纸、电视、手机、网站提供最专业的新闻和历史材料。因此,这些是免费的,

18、是新闻机构社会服务的延伸。例如,今日美国报的读者数据库细分到从“跨国公司数据库”到“小企业读者数据库”等上百个。美国圣彼斯堡时报按“适应阅读者”“节俭的阅读者”“新闻爱好者”“体育迷”“购物狂”分类,并配以人口和地理分布的权威信息。瑞典地铁报则多年经营面向通勤族的“地铁生活”数据库。第二,要鼓舞名记者、名主持经营好自己的网络内容。一方面要将“经营网络”作为一项战略细化到栏目,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主持人上网,主持人要考虑互联网上的个体化、定制化、群落化等特点。就像在文艺中细化到相声小品、交响乐和歌剧、流行和乐队、京剧和越剧,使有共同爱好的受众通过主持人的平台集合在一起。除此之外,还能够用微博发送

19、下期节目的看点,等于提醒受众收看(听)你的报道;还能够利用新媒体扩大人际传播的力量;集合你的听众、读者或观众,形成以话题为轴心的社交气氛;还能够利用那个平台,咨询计与民;能够开展衍生的活动,形成网罗效应。第三,要鼓舞媒体自己的名记者、名主持到最热门的网站开设个性化、爱好化的微博、博客、播客,或在“豆瓣”、“人人”等社交网站上开设小组,形成和扩大自己的群落圈子,建设充满感情的人际关系网,通过它“认识”一大批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传导某种生活方式,而不仅是信息阅读关系。五、媒体人要终身学习新舆论场的形成,意味着一般民众向职业媒体人发起挑战,它差不多并将连续作用于每一位媒体人身上,应对的唯独路径是终身学

20、习。媒体人除了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把握科学进展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持续提升自己的政治业务素养,持续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外,还必须持续地跟踪新趋势、新技术的进展。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以时代为名目,新发觉作索引,持续对全球范畴内最新、最有价值知识的“扫描式”把握;要注重阅读,当网络将知识传播变得更快捷时,记者需要“阅读”信息,同时也需要系统阅读文字。通过经常化、系统化读书,为自己搭建知识平台通过网络获得各领域的专家观点、专业视野、专属视线,交错成服务自身的知识库;要开掘新爱好点,保持最新奇的触觉,形成自己的“爱好收藏”。摸索是一种存在方式,新舆论场态下的媒体人需要带着咨询题学习,学习相伴摸索。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爱咨询知识人网络造就的知识传播体系特点鲜亮:有咨询才有答。媒体人的摸索能力第一体现在每一次采写的提咨询能力,以及利用媒介工具迅速接近答案的技能。要经常摸索新技术中我能干什么。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要创新新闻样式。报纸杂志正在转向“扫瞄导读深入选读”的交互式传播模式;广播电视则在通过兴建节目创新库,持续通过网络视频、播客等社区聪慧挖掘新的节目范式,使自己成为受众自主推动并分享的节目创新的受益者;要创新改变路径,改变思维的坐标。当新媒体形式持续显现,技术和内容的更新大大提速的时候,我们必须建构创新思维的坐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