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的形成及影响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182118161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2.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形的形成及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形的形成及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形的形成及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地形的形成及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的形成及影响(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形的形成及影响在区域地理环境中,地形地势图像无处不在,出现频率较高,其学习 难度也不小。究其原因,无外乎是思维线索不清,知识结构杂乱无章,对 非地带性特征认识不足,对地形众多的影响分析不到位。因此,考生在复 习时,首先要记忆区域地形的知识,通过地形图获取地形基础知识;其次 要完善地形复习线索,打通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1、地形的类型、特点描述及其成因1地形类型把握四种原生态的地型类型山地、高原、丘陵和平原,明辨一种 派生性的地形类型盆地。2地形特点描述地形区特点的描述一般有两个思路:(1)同类地形特点的比较。如松 辽平原(沃野千里)、江汉平原(河湖密布)、东欧平原(冰川作用形成的波 状起伏

2、)地形特点的差异;(2)据等高线图描述某一地形区的具体特点。如 路南石林的地形特点岩石耸立,如丛林一般。3地形的成因(1) 宏观角度:全球板块运动观点 基本观点:整个岩石圈被分成六大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如澳 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不仅目前没有火山、地震发 生,而且整个版图的地质演变也比较缓慢,自然地理环境变化不大;板块 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这是世界上高大山地的生长地带。 边界类型:生长边界一一集中分布在各个大洋的海岭上,大西洋S 形,印度洋“人”字形,太平洋像汉字笔画的一大捺。消亡边界集中 分布在海陆交界的环太平洋带和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这里是世界 火山、地震的

3、多发地带。(2) 微观角度:内、外力共同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是通过地球内能的释放,导致地壳的上升或下沉,使 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外力作用形式多元化,呈现出削高填低的作用,使地 表趋于平缓。 几乎每一种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的以内力作用为 主,有的以外力作用为主。同时内、外力作用具有阶段性,某一阶段以内 力作用为主,另一阶段就以外力作用为主。2、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河湖、植被、土壤等方面(1)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势高低对气温的影响在对流层中海 拔每升高1 000 m,气温降低6 C;地形中山脉对降水的影响山 脉走向与盛行风向基本垂直,分别出现迎风坡降

4、水(地形雨)和背风坡焚风 效应。(2) 地形对河湖的影响:地形决定了河流的流向,我国的地势西高 东低,诸多河流东流入海。地形决定了河流的流速,地势高低的突变, 阶梯交界处落差加大,流速剧增。地形决定着水系形状及其安全。地 势较高的区域湖泊多咸水湖,这是因为区域内地壳不断抬升,由海洋壳转 换为大陆壳,部分湖水无法流出低洼地区,残留在高原面上。(3) 地形对植被的影响:地势起伏大的区域植被垂直变化明显。 地势起伏还会造成植被阴坡和阳坡的差异,特别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更是明 显。如果阴坡同时又是背风坡,降水和光照明显不同于阳坡和迎风坡, 植被特点的差异会很大。(4) 地形对土壤的影响: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

5、的土壤厚度随着坡度的 增大而减小,这与水土容易流失有关。(5) 地形对雪线的影响: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背风坡降水少 雪线较高。阳坡雪线较高,阴坡雪线较低。坡度较大的坡向,雪线较高; 坡度较小的坡向,雪线较低。2对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聚落、工业、农业及交通等 方面(1) 地形对人口的影响:地势低平的区域人口数量和密度都比较大, 而地势起伏和海拔高度较大的山区人口数量与密度都比较小。地势低平 的区域人口流动性比山区大,人口迁移现象显著。(2)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地形和地势决定了聚落的分布规模(面积大小 和人口多少)和聚落形态(如条带式的兰州、放射式的延安、组团式的重庆 和团块式的成

6、都等类型)。(3) 地形对工业的影响:在现代区位因素中,作为自然地理因素的地 形影响力逐步下降。地形区的地势是否平坦和面积是否足够广阔对工业企 业的选址有一定的影响。如攀枝花钢铁公司就是因为地形因素无法扩大企 业规模。(4)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地形是否平坦直接决定农业的机械化的程 度、劳动生产率及农产品的商品率。地势起伏较大的区域使垂直立体农 业模式成为可能。地势起伏的大小决定着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这是因 地制宜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5)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对航空运输来说,机场的建设,特别是足 够长度的跑道是最为重要的,这就需要地势平坦、面积广阔的平原区或高 原区。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地区如果地

7、势起伏较大,就会增加修路成本。 河港和海港的建设都需要港区地势平坦及面积广阔,同时水下垂直变化 比较大,即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大吨位船只的进出海港区。管道虽然埋 在地下,但地下投入资金的数量与地形状况有直接相关。3、巩固迁移训练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单位:m),完成12题。100110TT120 P断层地形等咼线地层界线1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先后顺序为( )A.褶皱沉积断层B.沉积一断层褶皱C.沉积褶皱断层D.断层一褶皱沉积2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 )岩层挤压,槽部紧实,难以侵蚀 岩层挤压拱起形成 形成断 块错动抬升成山 岩浆喷发冷却成山A. B.C.D.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

8、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 海拔约1.83m。历史上,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基瓦利纳几乎被厚 厚海冰包围,每到秋冬季多暴风雪发生。近50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效应海水侵蚀使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预计到2025年,该小镇将会彻底沉入海底。读图回答34题。n67 601楚科奇海67D44J屈民点 湖泊积雪冰川0沼浄3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 )A.冰川侵蚀B.海浪堆积C.珊瑚堆积D.火山喷发4近50年来,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最主要原因是( )A. 暴风频率增加,风浪侵蚀海岸加剧B. 海平面上升,岛屿沿岸低地被淹没C. 植被遭破坏,抵抗侵蚀的能力下降D. 海冰消融,失去海冰对岛岸的保护5

9、如图为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中甲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第四纪以来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塑造了该半岛许多重要地表形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80哈60得孙k卩湾纽芬兰隐3洋刊图例 二湖泊亠河流。聚落(城镇,居民点)(1) 据图推断甲半岛的地势特征并说明依据。(2) 描述甲半岛聚落空间分布特点。(3) 指出第四纪甲半岛主要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并说明它们对地表 形态的塑造。6读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tz甲*伸护节2村兀镇铁路yi河流亠路国 花岗岩砂岩畝老(1) 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2) 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3) 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

10、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 为合理的线路。(4) 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4 答案及解析1.C 2.B第1题,图示岩层有明显的分层现象(T、J两层、地层界 线),则岩层为沉积层;图示地层界线发生弯曲,说明有褶皱现象;J岩层 发生断裂、错动,说明褶皱后发生断层。故先后顺序为沉积作用形成沉积 层,然后挤压形成褶皱,断裂错位形成断层。第 2题,由等高线数值及分 布,可判断为山地;地层界线向上弯曲说明有挤压拱起过程;挤压出现断 裂,使断块错动抬升成山。图示信息不能体现岩浆喷发。3.B 4.D 第 3题,沙坝是泥沙堆积而成,图示沙坝位于海洋中,则 必然是海浪堆积而成。第 4 题,该地大

11、部分日期被海冰包围,使海浪侵蚀 作用很弱。全球变暖后,海冰消融,沙坝周边没有海冰保护,则海水对沙 坝的侵蚀作用加强,从而使沙坝面积缩小。5、解析:第(1)题,地势特征可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等进行分析。从 图中河流流向呈放射状可以判断出甲半岛地势特征为中间高四周低。第(2) 题,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甲半岛聚落的空间分布特点。第(3)题,拉布拉 多半岛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为冰川侵蚀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 冰川侵蚀地貌可以从峡湾、湖泊方面分析;流水侵蚀地貌应主要从河流分 布方面分析。答案:(1)特征:中部高四周低。依据:河流从中部流向四周(或呈放 射状)。(2)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或沿海多,内陆少

12、);东南、东部沿海密(多), 西部、北部沿海疏(少)。(3)冰川侵蚀作用。(东北)海岸线曲折,多峡湾;湖泊广布,湖泊多 位于河流上游,冰蚀形成高原湖泊群。流水侵蚀作用。河流众多,呈放射状注入周边的海洋。6、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此为背斜构造。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形成为背斜成谷。第(3) 题,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答案:(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3)绘图略。(4) 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