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佳肴》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2101285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8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虽有佳肴》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虽有佳肴》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虽有佳肴》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虽有佳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虽有佳肴》(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礼记礼记【学习目标】n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n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了解常识了解常识 礼记,礼记,儒家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汉以前各种礼仪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论著的选集。相传为为西汉西汉戴圣戴圣编撰。编撰。读准字音读准字音教学相教学相长长:(zhng)弗弗食,不知其食,不知其旨旨也:(也:(f)()(zh)知困,然后能自知困,然后能自强强也(也(qing )兑兑命曰:命曰:“学学学学半半”(yu )()(xio)()(xu)注意停顿注意停顿(结合课后练习(结合课后练习“一一”)虽有虽有/嘉肴,弗

2、食,不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其旨也;虽有虽有/至道,弗学,不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善也。是故是故/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能自反也;知困,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兑命曰:曰:“学学/学半。学半。”其其/此之谓乎?此之谓乎?1、注意以下词语注意以下词语(1)虽虽有有嘉嘉 肴肴(2)弗)弗食食,不知其,不知其旨旨也也(3)虽有)虽有至道至道,弗学,不知其,弗学,不知其善善也也(4)是故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知

3、不足,然后能自反反也;也;知困,然后能知困,然后能自强自强也也(6)故曰:教学相)故曰:教学相长长也也(7)其其 此之谓也此之谓也即使即使好,美好,美用鱼肉做的菜。用鱼肉做的菜。吃,品尝吃,品尝(味道)甘美(味道)甘美最好的道理最好的道理好处好处所以,因此所以,因此不通,理解不通,理解不了。不了。反省反省自我勉励自我勉励促进。促进。表示推测语气。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大概,恐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此之谓也之谓也”是一种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大概说的就是吧。吧。”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

4、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味道的甘美;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好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参考译文参考译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

5、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故曰:教学相长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所以“教教”和和“学学”是相互促进的。是相互促进的。兑命兑命曰:曰:“学学半。学学半。”兑命兑命说: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无标点朗读 读出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小结小结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论述时先以“_”作

6、比,作比,继而引出继而引出“_”,进而又从教与,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这个结论。(用原文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填空)明确: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你同意这个观点吗?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

7、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辅相成的。2、文章开头写、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虽有嘉肴”有何作用?有何作用?从从“佳肴佳肴”写起,是为了由写起,是为了由“佳肴佳肴”、“至道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有“佳肴佳肴”、“至道至道”作类比,教与学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做“类比推理类比推理”。脉络梳理虽有佳肴虽有佳肴类比引入类比引入逐层论证逐层论证引用作结引用作结

8、弗食佳肴,不知其旨弗食佳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学知不足,教后知困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不足自反,知困自强学学半,此学学半,此之谓之谓教学能相长教学能相长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真知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样的启示?参考:参考:1、学是第一位的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会。2、“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

9、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知困”而而“自强自强”。文章主题文章主题 文章运用文章运用“类比手法类比手法”引出要阐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进,

10、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实践出真知出真知的道理。的道理。语言特点语言特点1、多使用、多使用对偶句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2、有较强的、有较强的逻辑性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学”和和“教教”的作用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层层递进。字词归纳字词归纳1、通假字、通假字兑兑命命曰曰兑,通“说”,

11、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A、虽虽有至道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B、不能知其、不能知其旨旨也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C、教然后知、教然后知困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D、教学相、教学相长长也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A、不知其、不知其旨旨也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名词作形容词,甘美。B、不知其、不知其善善也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4、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学学学学学半学半音音xio,教,教学学学学半半向别人学习向别人学习其其其其此之谓乎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表推测。大概,恐怕不知不知其其旨也旨也它的它的5、文言

12、句式、文言句式倒装句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课堂反思课堂反思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是没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是没掌握的?掌握的?积累积累 1、学习过程五步骤:、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寡,或失或失则易则易,或失则止。或失则止。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我能背诵全文啦!我能背诵全文啦!根据提示齐背课文根据提示齐背课文 虽有 ,弗 ,不知其 ;虽有 ,弗 ,不知 。是故学 ,教 。知不足,;知困,。故曰:也。兑命曰:“。”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