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第8讲诊法切诊.ppt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1972471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3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学基础第8讲诊法切诊.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医学基础第8讲诊法切诊.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医学基础第8讲诊法切诊.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基础第8讲诊法切诊.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基础第8讲诊法切诊.ppt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 医 学 基 础中 医 学 基 础全国医药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第八章 诊 法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1.掌握掌握四诊的概念;望神、望色、望舌、问现在症以及四诊的概念;望神、望色、望舌、问现在症以及脉诊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脉诊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2.2.熟悉望形态、排出物、听声音的基本内容和临床,以熟悉望形态、排出物、听声音的基本内容和临床,以及问诊的方法及主要内容。及问诊的方法及主要内容。3.3.了解局部望诊、望小儿指纹、嗅气味、按诊的基本方了解局部望诊、望小儿指纹、嗅气味、按诊的基本方法和内容。法和内容。技能目标:技能目标:学会简单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的基本技

2、能,培学会简单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及主要内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及主要内容。切切诊是诊是指医生指医生通过用手触、摸、按、压病人体表一定通过用手触、摸、按、压病人体表一定的部位,以获得病情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切诊,包括的部位,以获得病情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部分。切脉和按诊两部分。第四节 切诊第八章 诊 法 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不同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不同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一)脉诊原理(一)脉诊原理1.1.心脏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心脏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

3、器:“心主血,其心主血,其充在脉充在脉”、“心藏脉、脉舍神。心藏脉、脉舍神。”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一)脉诊原理(一)脉诊原理2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为血帅,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行则血行。”“”“脉不自行,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随气而至,气动脉应。”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一)脉诊原理(一)脉诊原理3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肺主气,司呼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吸,朝百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脉以胃气为本。脉以胃气为本。”肝藏血,贮血,调

4、节血液,肝藏血,贮血,调节血液,调畅气机;肾藏精,为元气之根调畅气机;肾藏精,为元气之根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二)脉诊部位(二)脉诊部位1 1.遍诊法(三部九候):遍诊法(三部九候):上部、中部、下部上部、中部、下部2 2.仲景三部诊法: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趺阳、太蹊寸口、趺阳、太蹊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二)脉诊部位(二)脉诊部位3 3.寸口诊法:寸口诊法:“独取寸口,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 法,何谓也?法,何谓也?”“”“气口何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以独为五脏主?”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二)脉诊部位(二)脉诊部位4.4.“何以独诊何

5、以独诊寸口寸口”:寸口部位为脉之大会;寸口部位为脉之大会;寸口部位脉气最明显;可反映宗气的盛衰;寸口部位脉气最明显;可反映宗气的盛衰;寸口处部位固定且脉诊方便。寸口处部位固定且脉诊方便。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二)脉诊部位(二)脉诊部位5.5.六部脉与脏腑的联系六部脉与脏腑的联系: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命门左尺候肾;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命门(肾)。(肾)。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三)脉诊方法(三)脉诊方法1.1.布指布指:医生用左手医生用左手(食、中、无名指食、中、无名指

6、)诊病人右手,用诊病人右手,用右手右手(食、中、无名指食、中、无名指)诊病人左手。先用中指按于病人诊病人左手。先用中指按于病人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为关部,关前一指为寸部,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为关部,关前一指为寸部,关后一寸为尺部,根据病人身体高低适当调整指距。关后一寸为尺部,根据病人身体高低适当调整指距。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三)脉诊方法(三)脉诊方法2.2.指法指法:手指略成弓形倾斜,指腹对脉脊。高大者宜手指略成弓形倾斜,指腹对脉脊。高大者宜疏,矮小者宜密,小儿用拇指定关法。根据指力大小疏,矮小者宜密,小儿用拇指定关法。根据指力大小可分(可分(1 1)举:举:轻取;(轻取;

7、(2 2)按:按:重取;(重取;(3 3)寻:寻:中中取。再细分可分为取。再细分可分为循法、推法、总按、单按循法、推法、总按、单按。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总按总按第八章 诊 法单按单按第八章 诊 法错误手法错误手法第八章 诊 法(三)脉诊方法(三)脉诊方法3.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时间:平旦为佳。)时间:平旦为佳。“诊脉常平旦诊脉常平旦”(素问)(素问)(2 2)体位:)体位:坐位或仰卧位与心脏等高坐位或仰卧位与心脏等高。(3 3)环境:安静。)环境:安静。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三)脉诊方法(三)脉诊方法3.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4 4)调息:应先让患者休息片刻,

8、然后诊脉。切脉者)调息:应先让患者休息片刻,然后诊脉。切脉者必须呼吸均匀,态度认真。必须呼吸均匀,态度认真。(5 5)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一分钟。)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一分钟。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1.1.正常脉象正常脉象: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脉位脉位:脉管的:脉管的浅深浅深;至数至数:脉搏的频率:脉搏的频率;脉长脉长:脉动的范围长:脉动的范围长短短;脉力脉力:脉搏的强弱:脉搏的强弱;脉宽脉宽:脉管的粗细:脉管的粗细;流利度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脉来的通畅程度;紧张度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程:脉管的弛缓程度度;均匀度

9、均匀度:脉动的节律:脉动的节律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1.1.正常脉象正常脉象: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常脉常脉。常脉为三部有脉,一息四为三部有脉,一息四五五至(脉搏至(脉搏70709 90 0次次/分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流利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尺脉沉取不绝。有力,尺脉沉取不绝。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1.1.正常脉象正常脉象:其特点可概括为其特点可概括为有胃、有神、有根有胃、有神、有根。(1 1)有胃:

10、)有胃:脉来从容、和缓、流利。脉来从容、和缓、流利。(2 2)有神:)有神:应指有力,节律整齐。应指有力,节律整齐。(3 3)有根:)有根:尺脉沉取有力,按之不绝尺脉沉取有力,按之不绝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2.2.正常脉象的生理性变异正常脉象的生理性变异:(1 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年龄: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120-140次次/分)分)体质: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瘦人脉浮,肥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瘦人脉浮,肥人脉沉。人脉沉。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四)正常脉象

11、及生理变异(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2.2.正常脉象的生理性变异正常脉象的生理性变异:(2 2)与精神情志有关:激动时其脉必快(数),)与精神情志有关:激动时其脉必快(数),抑郁时其脉沉缓或迟。抑郁时其脉沉缓或迟。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2.2.正常脉象的生理性变异正常脉象的生理性变异:(3 3)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春弦、夏洪、秋)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春弦、夏洪、秋浮、冬沉。浮、冬沉。(4 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1 1.浮脉:浮脉:【脉

12、象特征】【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按之不足;【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崔氏脉诀:崔氏脉诀:“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泛泛在上,如水漂木。”诊宗三昧:诊宗三昧:“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按之稍减而不空。”(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1 1.浮脉:浮脉:【机理分析】【机理分析】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脉气鼓动

13、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脉浮大无力为危证。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2 2.沉沉脉: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有余。【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里证,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常。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濒湖脉学濒湖脉学“如石投水,必

14、极其底。如石投水,必极其底。”脉诀汇辨脉诀汇辨“有深深下沉之势。有深深下沉之势。”(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2 2.沉沉脉:脉:【机理分析】【机理分析】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沉而几无为伏,著骨始得,较沉更甚,主邪闭;无力。沉而几无为伏,著骨始得,较沉更甚,主邪闭;沉而有力为牢,沉而强直搏指,主内实。沉而有力为牢,沉而强直搏指,主内实。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 肥胖之人,脉管深沉,故脉多肥胖之人,脉管深沉,故脉多沉;冬季气血收敛,脉象亦偏

15、沉。沉;冬季气血收敛,脉象亦偏沉。(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3 3.迟迟脉: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脉动脉来迟缓,一息脉动3 34 4至(一分钟不至(一分钟不满满6060次)。次)。【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寒证,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亦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主邪热结聚里实证。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脉诀汇辨:脉诀汇辨:“往来迟缓,三至一息。往来迟缓,三至一息。”诊家枢要:诊家枢要:“迟,不及也,呼吸之间,迟,不及也,呼吸之间,脉仅三至。脉仅三至。”(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3 3.迟迟脉:脉:【机理分析】【机理分析】寒则凝滞,气血运

16、行缓慢,脉迟而有力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亦主热证,多见于里热实证(阳明腑实证、为虚寒证。亦主热证,多见于里热实证(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肠伤寒、脑膜炎)。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 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脉象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常迟,属生理状态。(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4 4.数数脉: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脉来急促,一息5 56 6至。(一分钟超过至。(一分钟超过9 90 0次)。次)。【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热证,有力为实

17、热,无力为虚热。亦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亦主虚证。主虚证。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濒湖脉学:濒湖脉学:“一息六至,脉流薄疾。一息六至,脉流薄疾。”脉诀启悟:脉诀启悟:“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动脉之厥厥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动脉之厥厥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4 4.数数脉:脉:【机理分析】【机理分析】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精血耗损,元气亏虚,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精

18、血耗损,元气亏虚,亦可见脉来虚数,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亦可见脉来虚数,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张景岳曰张景岳曰:“:“愈虚则脉愈数。愈虚则脉愈数。”儿童、新生儿生理性数脉,正儿童、新生儿生理性数脉,正常人在情绪激动时亦可见数脉。常人在情绪激动时亦可见数脉。(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5 5.虚虚脉: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切无力脉的总称。【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虚证。血虚不能充盈,气虚不敛而外主虚证。血虚不能充盈,气虚不敛而外张。可见于久病虚劳、伤暑气阴两伤等。张。可见于久病虚劳、

19、伤暑气阴两伤等。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脉经:脉经:“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隐指豁豁然空。”三指禅:三指禅:“虚脉大而松,迟柔少力充。虚脉大而松,迟柔少力充。”(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5 5.虚虚脉:脉:【机理分析】【机理分析】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搏,故按之空虚。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诊家枢要:诊家枢要:“虚,气血俱虚之诊也,为暑,为虚虚,气血俱虚之诊也,为暑,为虚烦多汗,为恍惚多惊。烦多汗,为恍惚多惊。”(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6 6.实实脉:脉:【脉象特征】【脉

20、象特征】应指幅幅,举按皆然。应指幅幅,举按皆然。是一切有力脉的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总称。【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实证。邪盛正实,正邪相搏,气血涌主实证。邪盛正实,正邪相搏,气血涌盛脉道充满故实。盛脉道充满故实。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濒湖脉学:濒湖脉学:“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幅幅强。无虚幅幅强。”诊宗三昧:诊宗三昧:“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实脉有力,长大而坚。”(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6 6.实实脉:脉:【机理分析】【机理分析】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充盈脉道,搏动有力。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21、法 阴阳平和之人亦可见实脉,这是气血充足,脏腑阴阳平和之人亦可见实脉,这是气血充足,脏腑功能良好的表现。功能良好的表现。(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7 7.滑滑脉: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诊家正眼:诊家正眼:“滑脉替替,往来流利,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盘珠之形,荷露之义。”脉经:脉经:“与数脉相似。与数脉相似。”景岳全书景岳全书“若平人脉滑而和缓,此自营卫充实之佳若平人脉滑而和缓,此自营卫充实之佳兆。兆。”滑缓为

22、平人之常,多见于青壮年,尤以女性明显。滑缓为平人之常,多见于青壮年,尤以女性明显。(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7 7.滑滑脉:脉:【机理分析】【机理分析】痰饮为阴滑之物,痰湿聚于体内,足使痰饮为阴滑之物,痰湿聚于体内,足使脉内阴液增加,血流如粒而现滑象。宿食化热,气实脉内阴液增加,血流如粒而现滑象。宿食化热,气实血涌。正盛邪实,气血涌盛。血涌。正盛邪实,气血涌盛。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景岳全书景岳全书“妇女脉滑数而经妇女脉滑数而经断者,为有孕。断者,为有孕。”(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8.8.涩脉涩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即即脉管细、流

23、脉管细、流速慢、不流畅。速慢、不流畅。【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濒湖脉学濒湖脉学“如雨沾砂,如病蚕食叶。如雨沾砂,如病蚕食叶。”脉经脉经“细而迟,往来艰,或一止复来细而迟,往来艰,或一止复来”(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8.8.涩脉涩脉:【机理分析】【机理分析】脉涩而无力,主精亏血少,脉道不充,脉涩而无力,主精亏血少,脉道不充,血流不畅,所以脉气往来艰涩。脉涩而有力,主气滞血流不畅,所以脉气往来艰涩。脉涩而有力,主气滞血瘀,脉道受阻,血行不流利,故显涩象。血瘀,脉道受阻,血行不流利,故显涩象。一、脉

24、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医源资料库:涩脉医源资料库:涩脉 ,脉往来,脉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与滑脉相反。艰涩,如轻刀刮竹,与滑脉相反。(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9.9.洪脉洪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里热内盛,气盛主热甚(气分热甚)。里热内盛,气盛血涌故脉来洪。亦主虚证,若洪大无力,则不主气分血涌故脉来洪。亦主虚证,若洪大无力,则不主气分热盛,乃阴精耗竭,孤阳欲外越之兆。热盛,乃阴精耗竭,孤阳欲外越之兆。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诊家正眼:诊家正眼:“洪脉极大,状若洪水,洪脉极大,状

25、若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来盛去衰,滔滔满指。”濒湖脉学:濒湖脉学:“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来盛似波澜。”(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9.9.洪脉洪脉:【机理分析】【机理分析】当人体内的邪热炽盛时,由于邪热会灼当人体内的邪热炽盛时,由于邪热会灼伤阴液,以至于阳气独盛而冲击血脉,此时因脉管中伤阴液,以至于阳气独盛而冲击血脉,此时因脉管中的血液远远不及阳气的强盛,因此导致脉管扩张,出的血液远远不及阳气的强盛,因此导致脉管扩张,出现脉来洪大,脉去稍减的洪脉。现脉来洪大,脉去稍减的洪脉。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夏令阳气亢盛,气血向外,故脉象夏令阳气亢盛,气血向外,

26、故脉象稍现洪大,为夏令正常脉象。稍现洪大,为夏令正常脉象。(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10.10.细脉细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气血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则脉来细而无力。脾虚湿盛或不足,不能充盈脉道,则脉来细而无力。脾虚湿盛或感受湿邪,湿邪阻碍脉道,故脉细。感受湿邪,湿邪阻碍脉道,故脉细。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脉经:脉经:“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细耳。”诊家正眼:诊家正眼:“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细直而软,累

27、累萦萦,状若丝线,较显于微。状若丝线,较显于微。”(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10.10.细脉细脉:【机理分析】【机理分析】主虚证。主要指阴虚、血虚,阴血不足主虚证。主要指阴虚、血虚,阴血不足脉管不充盈,所以脉现细小。阴阳气血都不足的久病脉管不充盈,所以脉现细小。阴阳气血都不足的久病虚证,脉也细小。水湿较重的病人,由于水湿充斥皮虚证,脉也细小。水湿较重的病人,由于水湿充斥皮肤,脉管受到挤压便显得细小,但细而柔软。肤,脉管受到挤压便显得细小,但细而柔软。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濒湖脉学:濒湖脉学:“小于微而常有,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五)常见病脉

28、(五)常见病脉15.15.弦脉弦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等。弦弦为肝脉为肝脉,为气机不畅之象。凡肝气胁痛、腹痛、冷痹、,为气机不畅之象。凡肝气胁痛、腹痛、冷痹、疝瘕、疟疾等多见弦脉。疝瘕、疟疾等多见弦脉。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脉经:脉经:“按之如弓弦状。按之如弓弦状。”脉诀刊误:脉诀刊误:“状若筝弦,从直中过,状若筝弦,从直中过,挺然于指下,曰弦。挺然于指下,曰弦。”(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15.15.弦脉弦脉:【机理分析】现【机理分析】现多用于描述老年人

29、的脉管硬化,高血多用于描述老年人的脉管硬化,高血压病时出现的一种现象。属于生理性退化的一种征象。压病时出现的一种现象。属于生理性退化的一种征象。但这种弦象不能解释为气滞,它是因为肾水不足,不但这种弦象不能解释为气滞,它是因为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所致的肝阳上亢征象。能涵养肝木所致的肝阳上亢征象。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朱丹溪:朱丹溪:“脉无水而不软也脉无水而不软也”。生理性弦脉多见于春季。生理性弦脉多见于春季。(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17.17.结脉结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缓而一止,止无定数。缓而一止,止无定数。【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阴盛气结。阴寒凝滞,心阳被抑。多主阴盛气

30、结。阴寒凝滞,心阳被抑。多见于气结、血瘀、寒痰、饮食停滞、癥瘕积聚等。见于气结、血瘀、寒痰、饮食停滞、癥瘕积聚等。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伤寒论伤寒论“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名曰结脉。”(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17.17.结脉结脉:【机理分析】【机理分析】气血虚衰,无力相继而脉见止。其缓也,因气气血虚衰,无力相继而脉见止。其缓也,因气血虚,运行缓慢而脉缓。缓中时一止,结脉乃成。此结当无血虚,运行缓慢而脉缓。缓中时一止,结脉乃成。此结当无力,属虚。邪气阻遏,气血运行滞遏,不能相继而时止。其力,属虚。邪气阻遏,气血运行滞遏,不能相继而时止。其缓也,因邪阻气血运

31、行不畅而脉缓。此结当有力,属实。缓也,因邪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脉缓。此结当有力,属实。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 正常人可因情绪激动、过劳、正常人可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而偶见结脉。酗酒、饮用浓茶而偶见结脉。(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18.18.代脉代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脏气衰微。脏气衰微,无力继续,故主脏气衰微。脏气衰微,无力继续,故脉歇止难复。又主痛症、七情惊恐、跌仆损伤。脉歇止难复。又主痛症、七情惊恐、跌仆损伤。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脉经脉经“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代脉来

32、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而复动。”活人书活人书“往来缓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往来缓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也。因而复动,名曰代也。”(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18.18.代脉代脉:【机理分析】【机理分析】脏气衰微,气血亏损,元气不足,致使脉气不脏气衰微,气血亏损,元气不足,致使脉气不能衔接而出现代脉。也可因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能衔接而出现代脉。也可因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而致使脉气不能衔接,脉见间歇。疼痛较甚或卒遇惊恐时,伤而致使脉气不能衔接,脉见间歇。疼痛较甚或卒遇惊恐时,气血逆乱而暂时出现代脉,与脏气衰微之代脉不同,系一时气血逆乱而暂时出现代脉,与脏气衰微之

33、代脉不同,系一时性的现象。代脉源于心脏过早搏动或房室传导阻滞,见于各性的现象。代脉源于心脏过早搏动或房室传导阻滞,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等种器质性心脏病等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 代脉可见于妊娠初期的孕妇。代脉可见于妊娠初期的孕妇。(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19.19.促脉促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数而一止,止无定数。数而一止,止无定数。【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阳盛热实。邪热内盛,壅滞脉道,脉主阳盛热实。邪热内盛,壅滞脉道,脉行不利。行不利。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脉经:脉经:“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濒湖脉学濒湖脉学“来去数,时一止复来,如来去数,

34、时一止复来,如蹶之趣,徐疾不常。蹶之趣,徐疾不常。”(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19.19.促脉促脉:【机理分析】【机理分析】促脉主阳盛热结,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促脉主阳盛热结,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主脏气虚弱,阴血衰少。阳盛热结,阴不和阳,故脉来急数主脏气虚弱,阴血衰少。阳盛热结,阴不和阳,故脉来急数有力而时见歇止。若真元衰惫,脏气虚弱,阴血衰少,以致有力而时见歇止。若真元衰惫,脏气虚弱,阴血衰少,以致脉气不相接,则脉促而细小无力,多属虚脱之象。脉气不相接,则脉促而细小无力,多属虚脱之象。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 正常人可因情绪激动、过劳、正常人可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

35、而偶见促脉。酗酒、饮用浓茶而偶见促脉。(六)相兼脉与主病(六)相兼脉与主病 相兼脉又称复合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脉象相兼脉又称复合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脉象的综合表现。只要不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或几种单一脉,的综合表现。只要不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或几种单一脉,都可能同时出现而成为相兼脉,如浮紧、浮数等。其都可能同时出现而成为相兼脉,如浮紧、浮数等。其临床意义一般是组成相兼脉的各单一脉主病的总合。临床意义一般是组成相兼脉的各单一脉主病的总合。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第八章 诊 法浮紧脉浮紧脉:主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主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浮缓脉浮缓脉:主风邪伤卫,营卫

36、不和的太阳中风证。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浮数脉浮数脉:主风热袭表的表热证。主风热袭表的表热证。弦数脉弦数脉:主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肝阳上亢。主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肝阳上亢。沉缓脉沉缓脉:主脾肾阳虚,水湿停留诸证主脾肾阳虚,水湿停留诸证滑数脉滑数脉:主痰热、湿热或食积内热。主痰热、湿热或食积内热。洪数脉洪数脉:主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主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医生用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医生用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获得诊断印象的诊察方法。又称触诊。临床上以按肌获得诊断印象的诊察方法。又称触诊。临床上以按肌肤、手足、胸腹、经络腧穴等为常用的方法。肤、手足、胸腹、经络腧穴等为常用的方法。二、按诊二、按诊第八章 诊 法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1.1.按诊的方法:触、摸、按、叩。按诊的方法:触、摸、按、叩。2.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态度认真、举止大方,遵守医德;手法轻柔、熟练态度认真、举止大方,遵守医德;手法轻柔、熟练敏捷,避免刺激;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密切观察。敏捷,避免刺激;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密切观察。二、按诊二、按诊第八章 诊 法(二(二)按诊的内容)按诊的内容 按肌肤按肌肤 按按手足手足 按按胸胸腹腹 按按腧腧穴穴二、按诊二、按诊第八章 诊 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