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独具特色的民居解析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1902758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7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5.1独具特色的民居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5.1独具特色的民居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5.1独具特色的民居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5.1独具特色的民居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独具特色的民居解析(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内蒙内蒙民居民居西北西北窑洞窑洞江南水乡江南水乡福建福建土楼土楼1.通过观赏图片,谈一谈你的感受?通过观赏图片,谈一谈你的感受?2.通过观赏这些关于的民居图片,你发通过观赏这些关于的民居图片,你发现了什么,你最想了解什么?现了什么,你最想了解什么?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 北方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北京四合院亲切宁静,庭院尺度合宜,把大地拉近人心,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庭院方正,利于冬季多纳阳光。东北气候寒冷,院子更加宽大。北京以南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西北风砂

2、很大,院墙加高。内蒙民居 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故乡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西北窑洞 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分为靠崖窑、地防窑和砖石窑等。靠崖窑是在黄土垂直面上开凿的小窑,常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地坑窑是在土层中挖掘深坑,造成人工崖面再在其上开挖窑洞;砖石窑是在地面上用砖、石或土坯建造一层或两层的拱券式房屋。黄土高原区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和直立性好的特性,

3、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故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洞而居,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性。由于地坑式窑洞难于防御洪水的侵袭,且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放弃了地坑式窑洞的修造,并陆续在地面上营建砖木结构房屋而居。流行在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中国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陕南居民 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多种居民,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石头

4、房:多建于山区,镇巴、安康、西乡山区很普通遍,顾名思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油页石板。石头房经风耐雨,造价低廉。竹木房: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 窗。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条结成以蓼叶覆盖。有的人家在横梁上架木,上铺密竹,抹上灰泥,成为顶楼,上置火塘,用以炽烤和存放粮食。竹木房多建于抹边及山坳,南郑、宁强和城固等山区常见。吊脚吊脚楼楼 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吊脚楼以木桩或石为支撑,上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是远古巢居的发展。江南水乡江南水乡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中国南

5、北民居的差异:南方民居的特点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江南的一些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水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一般的民居都是从门口进去,便是一个天井,旁边有一个石水槽,那是洗衣服和洗菜的地方,往前便是一个厨房,很大,连餐厅都包括在内了,向左一转,便是一个木楼梯,走上楼去,那里有几间卧室。从楼上可以俯视楼下的天井,由青石板铺就,那里在夏天时可谓是花团锦簇,到冬天则是小孩子打雪仗的好地方。当然,这只是一个模式,各家会根据自家的特点来把设计房屋。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比较灵活。在

6、南方,房屋的山墙形似马头,南方建筑多粉墙黛瓦,颜色淡雅。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水从门前屋后流过,水也是一种景致。有钱人家喜欢住房连着花园,这就是园林,南方园林不需要很大的地盘,却能营造出仙境。其中无非是游廊,漏窗,却能营造出对景,借境等名堂。北方民居的特点 一提起北方民居,大家自然会想到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和北京四合院。朴实厚拙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为什么称作四合院,这是因为整个建筑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子,围合在一起。北京的四合院院子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太阳可照进室内,正房冬暖而夏凉,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西北地区的窑洞在黄土高坡向阳面挖窑筑洞,在窑洞前部用砖砌成拱形门洞,并做出花饰,既起到

7、保证窑脸黄土稳定的作用,又起到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用材简单、手法自然。窑洞的上方,种一些植物,保持水土。从室内观察窑洞,屋顶是弧形的拱状,灶台连着暖炕。阳光容易进来,风沙难以入内。院内枣树、柿子,石碾子,水井上的辘轳,显得淳朴而有生趣。差异 外墙用料的差异:南方民居采用砖砌空斗墙较多,也有木板围就的,而北方民居则采用三合土筑墙、土坯墙和砖实墙。层数与层高的差异:南方民居特别是在以前的县城中,采用二层以砖木为主,内墙隔断用木版,楼板也用木板,房子层高较高。北方民居一般为单层,顶多在正房后有后罩楼,材料以砖土为主,墙较厚,层高一般不高,开间也比南方民居小。北京的民居基本是单层的,因为在天子脚下,总

8、要谨慎一些。山西平遥民居两层多了起来。原因:山高皇帝远管不了,清末民初建房的,时代已开明,多是经营银行商号特别注意防盗,设计的房高墙厚。华北农村民居进屋是灶间和餐厅堂屋,中间一个八仙桌两把太师椅,左右两间卧室灶台连着暖炕,优点卧室与灶间有堵墙,避免了油烟进入卧室内。北方园林的一些代表性建筑有一大部分是皇家园林,比如:故宫,颐和圆,承德避暑山庄。故宫不用说,整个一个红墙黄瓦的大四合院。颐和园虽然秀丽,但是却逃不脱“庄严”这个字眼。至于承德避暑山庄,那气派就更大了,都建在一座山里面。北方人似乎天生就爱那红红绿绿的颜色,所以雕梁画栋上都是彩绘,大多是皇家园林,王府花园奢华气派。北方干燥缺水:需要造水

9、窖,水井,山西乔家大院有的房子只有单边房檐,使水流入院内水窖,供人们使用。同时外围形成高墙,起到防盗的作用。北方寒冷,干燥缺乏植被的颜色因此在建筑的色彩上加以弥补大红大绿孔雀蓝应用多了一些,皇家的黄色是一种标志,老百姓不能大面积使用。造成民居差异的原因造成民居显著差别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天气和地理位置,总会影响到它们的建筑形式。这种影响其实在远古时期的文化遗址半坡和河姆渡时期就有所反映了。北方民居建筑特色形成原因分析:比如地处在北方的半坡遗址,因为那里气候较为干燥同时也是保温需要,所以房子是直接建在地面上或半地下。北方寒冷保暖成为民居首要解决的问题:北方各种民居在保

10、暖方面的设计如:单面窗向阳开,建暖炕、暖墙、火墙、地炉等。一般灶台连着暖炕,做饭时,炕就热了,节约能源。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在黄土坡上挖洞,外砌砖墙显得厚重古朴;北京四合院(屋顶和墙体厚重,冬可挡风避寒,夏可阻挡热气);它们都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南方民居建筑特色形成原因分析南方的河姆渡遗址其建筑则与半坡刚好相反,是先用木头在地面打好四个桩,然后再在这四个桩上建房子,使房子成为一个小小的“空中楼阁”,其主要原因是当地气候潮湿水灾频发,时有毒蛇攻击,楼阁式建筑可古人避开这些灾害。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特点对建筑的影响。如:居室墙壁高,开间大;前后门贯通,便于通风换气;为便于防潮,建二层楼房多,底层是砖结构

11、,上层是木结构。南方地形复杂,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房屋组合比较灵活,适于起伏不平的地形。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多是形似马头的墙,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一些城市,这种高出屋顶的山墙,确实能起到放火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南方建筑粉墙黛瓦,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夏季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小河从门前屋后轻轻流过,取水非常方便,直接用来饮用、洗涤。水又是中国南方民居特有的景致,水围绕着民居,民居因水有了灵气。水路又是运输的主动脉,人们走南闯北,漂洋过海开创新天地,建立新家园。让我们欣赏画家笔下特色民居让我们欣赏画家笔下特色民居沧桑独特沧桑独特的美吧!的美吧!然后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然后我们一起来画一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