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实验指导书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81864364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感器技术实验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传感器技术实验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传感器技术实验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传感器技术实验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技术实验指导书(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丁松 权义萍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2008-04-15目录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3实验二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实验7实验三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9实验四压电式传感器振动实验11实验五直流激励时霍尔式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13实验六电涡流传感器综合实验15实验七光纤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18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性能比较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 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AR/R=K式中AR/R为电阻丝电阻相

2、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A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 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 、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 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o1= EK/4。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O2=EK&/2。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一电子秤、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 电源、万用表(自备)。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

3、。传感器中各应 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 =R3=R4=350Q,加热丝阻值为50Q左右 应变片托盘2、接入模板电源15V (从主控台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实验 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RW3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 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台面板上数显表输入端Vi相连, 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关闭主控箱电源(注意:当Rw3、Rw4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一直到 做完实验三为止)。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电阻应

4、变片R(即模板左上方的R)接入电桥作为一 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模块内已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 位器RW1,接上桥路电源4V (从主控台引入)如图12所示。检查接线无误后, 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调节RW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0 C加热器拱兰控箱 电源輸出KID町Okd4)I” k?EllHZZ-IC:KuEl 26ZZ)-HZ El按软显表Vi地LLRk-EHi:i_JVu2应交传愿器实骑檯板Rw-i图12应变式传感器单臂电桥实验接线图4、在电子称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 (或500 g)砝码加完。记下实验结

5、果填入表1 1,关闭电源。重量(g)电压(mv)5、根据表1 1计算系统灵敏度S=AU/AW (A U输出电压变化量,AW重量变化量) 和非线性误差6 f1= Am/yF.S X100%式中Am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 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yF.S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200g (或500g)。6、更改电桥接法,重复以上步骤。接主控箱 电源输岀接数显表3.3c0c 匕 o LJ oVi地4-I_r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图13应变式传感器半桥实验接线图表12半桥测量时,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重量电压根据表1 2计算系统灵敏度S=AU/AW和非线性误差6 f2= A m/yFS X 100

6、%五、思考题:1、单臂电桥时,作为桥臂电阻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 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2、半桥实验时,如果对于一定的输入,输出值很小或没有输出,为何?3、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1)对边(2)邻 边。实验二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应变直流全桥的应用及电路的标定二、基本原理:电子秤实验原理为实验一,全桥测量原理,通过对电路调节使电路输出的电压值为重量对应值,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电子秤。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四、实验步骤:1、按实验一中2 的

7、步骤,将差动放大器调零,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按全桥接线,合 上主控台电源开关,调节电桥平衡电位RW1,使数显表显示0.00V。2、将10只砝码全部置于传感器的托盘上,调节电位器RW3(增益即满量程调节)使数 显表显示为0.200V(2V档测量)或一0.200V。3、拿去托盘上的所有砝码,调节电位器R W4 (零位调节)使数显表显示为0.0000V。4、重复2、3步骤的标定过程,一直到精确为止,把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纲g,就可以称重。成为一台原始的电子秤。5、把砝码依次放在托盘上,填入下表21。重量(g)电压(mv)6、根据上表,计算误差与非线性误差。五、思考题1、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R3

8、为对边)电阻值R相同时,即R1=R3,R2=R4, 而R1R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2)不可以。2、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材料拉力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片,如何利用这四片电实验三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及其特点。二、基本原理:利用平板电容C=e A/d和其它结构的关系式通过相应的结构和测量电路可以 选择&、A、d中三个参数中,保持二个参数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则可以 有测谷物干燥度(&变)测微小位移(变d)和测量液位(变A)等多种电容传感器。三、需用器件与单元: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测微头、相敏检波、滤波模板、数显单元、直 流稳压源

9、。四、实验步骤:1、按图3 1安装示意图将电容传感器装于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上,判别CX1 和CX2时,注意动极板接地,接法正确则动极板左右移动时,有正、负输出。 不然得调换接头。一般接线:二个静片分别是1号和2号引线,动极板为3 号引线。2、将电容传感器电容C和C2的静片接线分别插入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Cx1、 Cx2插孔上,动极板连接地插孔(见图3 1)。一 - 一 _ * 一 一 _ - T K:R.DJ貼C.RDISoutTITc-vTRIG-Z: :t-15v-15vitV, i-.E辿 地显Rw9-= 图 3 1 电容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3、 将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的输出端V。与数显表单

10、元Vi相接(插入主控箱Vi 孑L), Rw调节到中间位置。4、接入15V电源,旋动测微头推进电容器传感器动极板位置,每间隔0.2mm记下位移X与输出电压值,填入表3 1。表 31 电容传感器位移与输出电压值X(mm)V(mv)5、根据表3 1数据计算电容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S和非线性误差 f。五、思考题:试设计利用&的变化测谷物湿度的传感器原理及结构?叙述一下在设计中应考虑哪些因素?实验四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压电传感器的测量振动的原理和方法。二、基本原理:压电式传感器由惯性质量块和受压的压电片等组成。(观察实验用压电加速度计结构) 工作时传感器感受与试件相同频率的振动,质量块

11、便有正比于加速度的交变力作用在晶片 上,由于压电效应,压电晶片上产生正比于运动加速度的表面电荷。三、需用器件与单元.振动台、压电传感器、检波、移相、低通滤波器模板、压电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双踪示 波器。四、实验步骤:1、压电传感器已装在振动台面上。2、将低频振荡器信号接入到台面三源板振动源的激励源插孔。图4 1压电式传感器性能实验接线图3、将压电传感器输出两端插入到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两输入端,见图41,与传感器外壳相连的接线端接地,另一端接R。将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电路输出端Vo1,接R6。将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电路输出端V02,接入低通滤波器输入端Vi,低通滤波器输出V0与示波器相连。4、合上主控

12、箱电源开关,调节低频振荡器的频率和幅度旋钮使振动台振动,观察示波器 波形。5、改变低频振荡器的频率,观察输出波形变化。6、用示波器的两个通道同时观察低通滤波器输入端和输出端波形。实验五直流激励时霍尔式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一、验目的:了解霍尔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二、基本原理: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势uh=khib,当霍尔元件处在梯度磁场中运动时,它就可以 进行位移测量。三、需用器件与单兀:霍尔传感器实验模板、霍尔传感器、直流源、测微头、数显单元。四、实验步骤:1、将霍尔传感器按图5 1安装。霍尔传感器与实验模板的连接按图52进行。1、3为电源4V, 2、4为输出。2、开启电源,调节测微头使霍尔片在磁

13、钢中间位置再调节RW1使数显表指示为 零。模板测微头5 1霍尔传感器安装示意图、35-2霍尔传感器位移一一直流激励实验接线图3、向轴向方向推进,每转动0.2mm记下一个读数,直到读数近似不变,将读数填入表5表 5 1X (mm)V(mv)作出 VX 曲线,计算不同线性范围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五、思考题:本实验中霍尔元件位移的线性度实际上反映的是什么量的变化?实验六电涡流传感器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不同的被测体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实际应用中其位移特性与被测体的形状和尺寸有关。二、基本原理:通过高频电流的线圈产生磁场,当有导电体接近时,因导电体涡流

14、效应产生涡流损耗, 而涡流损耗与导电体离线圈的距离有关,因此可以进行位移测量。不同的被测体材料对电涡 流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实际应用中,由于被测体的形状,大小不同会导致被测体上涡流效应 的不充分,会减弱甚至不产生涡流效应,因此影响电涡流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三、需用器件与单元: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模板、电涡流传感器、直流电源、数显单元、测微头、铁圆片,铜的 被测体圆盘,不同形状铝被测体二个。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6 1安装电涡流传感器。5V+接主控箱图62电涡流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2、观察传感器结构,这是一个平绕线圈。3、将电涡流传感器输出线接入实验模板上标有L的两端插孔中,作为振荡器的一个元件。4、

15、在测微头端部装上铁质金属圆片,作为电涡流传感器的被测体。5、将实验模板输出端Vo与数显单元输入端V相接。数显表量程切换开关选择电压20V 档。6、用连结导线从主控台接入15V直流电源接到模板上标有+15V的插孔中。7、使测微头与传感器线圈端部接触,开启主控箱电源开关,记下数显表读数,然后每隔0.2mm读一个数,直到输出几乎不变为止。将结果列入表6 1。 表6 1电涡流传感器位移X与输出电压数据X (mm)V(v)8、根据表6 1数据,画出VX曲线,根据曲线找出线性区域及进行正、负位移测量时的最佳工作点,试计算量程为 1mm、3 mm 及 5mm 时的灵敏度和线性度(可以用端基 法或其它拟合直线

16、)。9、将原铁圆片换成铝和铜圆片,重复实验二十五步骤,进行被测体为铝圆片和铜圆片时 的位移特性测试,分别记入表 62 和表 63。表 6 2 被测体为铝圆片时的位移为输出电压数据X (mm)V(v)表 6 3 被测体为铜圆片时的位移与输出电在数据X (mm)V(v)10、 在测微头上分别用三种不同的被测铝圆盘进行电涡位移特性测定,分别记入表 6-4。表 6 4 不同尺寸时的被测体特性数据X(mm)被测体1被测体2根据表64 数据计算目前范围内三种被测体1号、2 号的灵敏度、并说明理由。五、思考题:1、电涡流传感器的量程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果需要测量 5mm 的量程应如何设计传感 器?2、当被测体

17、为非金属材料如何利用电涡流传感器进行测试?3、目前现有一个直径为10mm的电涡流传感器,需对一个轴直径为8mm的振动进行测量?试说明具体的测试方法与操作步骤。实验七光纤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二、基本原理:本实验采用的是传光型光纤,它由两束光纤混合后,组成Y型光纤,半园分布即双D 型一束光纤端部与光源相接发射光束,另一束端部与光电转换器相接接收光束。两光束混合 后的端部是工作端亦称探头,它与被测体相距X,由光源发出的光纤传到端部出射后再经被 测体反射回来,另一束光纤接收光信号由光电转换器转换成电量,而光电转换器转换的电量 大小与间距X有关,因此可用

18、于测量位移。三、需用器件与单兀: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实验模板、数显单元、测微头、直流源、反射面。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7 1安装光纤位移传感器,二束光纤插入实验板上的座孔上。其内部已和发光 管D及光电转换管T相接。光纤位移 反射面 模板 測量架 测微头图7 1光纤传感器安装示意图2、将光纤实验模板输出端Vor数显单元相连,见图72。接主控箱数显表图 7 2 光纤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3、调节测微头,使探头与反射面圆平板接触。4、实验模板接入15V电源,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Rw使数显表显示为零。5、旋转测微头,被测体离开探头,每隔0.1mm读出数显表值,将其填入表7 1。表 71 光纤位移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位移数据X (mm)V(v)6、根据表7 1数据,作光纤位移传感器的位移特性曲线,计算在量程1mm时灵敏度和 非线性误差。五、思考题:光纤位移传感器测位移时对被测体的表面有些什么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