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后练习题(2017年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81857694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言文课后练习题(2017年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文言文课后练习题(2017年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文言文课后练习题(2017年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课后练习题(2017年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课后练习题(2017年七年级下册)(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第17课诗词五首第一题:课诗词五首第一题:饮酒一诗的饮酒一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发了作者抒发了作者远离尘嚣、欣赏自然景物自得的情感。远离尘嚣、欣赏自然景物自得的情感。登幽州台歌一诗的登幽州台歌一诗的“独怆然而涕下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作者胸怀抒发了作者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寂悲愤之情。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寂悲愤之情。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抒发了诗人神驰故里的离愁别绪。发了诗人神驰故里的离愁别绪。雁门太守行中的雁门太守行中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死”抒发了以身报

2、国的豪情。抒发了以身报国的豪情。天净沙天净沙.秋思中的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游子浪迹抒发了游子浪迹天涯时的孤苦悲伤之情。天涯时的孤苦悲伤之情。通过关键诗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关键诗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题:第二题:“枯藤、老树、西风枯藤、老树、西风”传递出了秋意。枯萎的藤蔓、衰败的传递出了秋意。枯萎的藤蔓、衰败的老树以及肃杀的秋风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条和凄凉。这首老树以及肃杀的秋风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条和凄凉。这首小令的写景特点:一是寄情于物,通过罗列一系列的名词小令的写景特点:一是寄情于物,通过罗列一系列的名词表现秋思;二是情景交融,将抽象的秋思融合在形象具体表现秋思;二

3、是情景交融,将抽象的秋思融合在形象具体的秋景之中。的秋景之中。第三题:第三题:1.“悠然悠然”的意思是悠闲自得的样子。用的意思是悠闲自得的样子。用“悠然悠然”一词,生动一词,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在东篱边采菊,不经意看见南山的闲适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在东篱边采菊,不经意看见南山的闲适恬淡的心态。恬淡的心态。2.“独独”的意思是独自。诗人用一个的意思是独自。诗人用一个“独独”字,将人生的有限、字,将人生的有限、个体的孤独与时空的辽阔苍茫做了对比,表达上反差强烈,个体的孤独与时空的辽阔苍茫做了对比,表达上反差强烈,更显得清凉悲壮。更显得清凉悲壮。3.“悬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一个是端端正正地高挂

4、着的样子。一个“悬悬”字形象地描字形象地描绘出白帆高挂的一只小船,驰行在开阔江面上的景象,反绘出白帆高挂的一只小船,驰行在开阔江面上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顺遂,与下文的思乡愁绪形成对比。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顺遂,与下文的思乡愁绪形成对比。4.“金鳞开金鳞开”是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阳光照耀下铠甲如鱼是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阳光照耀下铠甲如鱼鳞舒张般熠熠生辉的样子,展现了军士威武雄壮,严阵以鳞舒张般熠熠生辉的样子,展现了军士威武雄壮,严阵以待的形象。待的形象。通过诗句中关键词语,以简驭繁,体会诗句的表通过诗句中关键词语,以简驭繁,体会诗句的表达效果。达效果。第四题:第四题:林则徐在赴戍登程口

5、占示家人一诗中曾写下林则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中曾写下“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在今天我们同的诗句,在今天我们同样要怀有这样一份家国情怀,秉承爱国的责任感。样要怀有这样一份家国情怀,秉承爱国的责任感。1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5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陋室铭陋室铭 1.本文开篇以本文开篇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惟吾德馨惟吾德馨”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苔痕上阶绿,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草色入帘青”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谈笑有鸿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交往之不俗,用写室中人交往之不俗,用“调素琴,调素琴,阅金经阅金经”写室中生活情趣之雅。结尾再用写室中生活情趣之雅。结尾再用“何陋之何陋之有有”予以强调,表现了室主人高洁的品性和不同于予以强调,表现了室主人

7、高洁的品性和不同于一般人的追求。一般人的追求。二、本课的韵律美表现在两个方面:二、本课的韵律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押韵上。这篇课文除一是体现在押韵上。这篇课文除了最后一句以外,采用双句押韵,韵了最后一句以外,采用双句押韵,韵脚分别是脚分别是“名、灵、馨、青、丁、经、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形、亭”。二是体现在对偶上。对偶。二是体现在对偶上。对偶句上下句的节奏划分一致,增强了文句上下句的节奏划分一致,增强了文章的韵律美。章的韵律美。三、三、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主人我品德高尚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主人我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就不觉得简陋了)。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

8、映入帘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中。3.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的公文劳累身心。4.孔子说: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有什么简陋的呢?”四、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住所的室外环境和室内四、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住所的室外环境和室内布置都比较简陋,但由于室主人品德高尚,与他布置都比较简陋,但由于室主人品德高尚,与他交往的都是有学问的人,他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远交往的都是有学问的人,他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远远超过对物质享受的渴求,因此住所就不显得简远超过对物质享受的渴求,因此住所就不显得简陋了。陋了。在生活中,家有豪宅也好,身居陋室也罢,

9、在生活中,家有豪宅也好,身居陋室也罢,只要我们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将居室赋予自己的只要我们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将居室赋予自己的个性风采,即使条件简陋又有何妨。个性风采,即使条件简陋又有何妨。体会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体会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爱莲说爱莲说一、在作者看来,莲花有许多可爱之一、在作者看来,莲花有许多可爱之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更为重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更为重要的是,作者认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要的是,作者认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10、,可借莲来寄托自己洁身自好的情操。可借莲来寄托自己洁身自好的情操。二、二、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作者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士。这句话把菊花比作者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士。这句话把菊花比喻成隐士,赋予菊花隐逸的气质。我觉得作者可喻成隐士,赋予菊花隐逸的气质。我觉得作者可能是受了陶渊明喜爱菊花的影响,把陶渊明追求能是受了陶渊明喜爱菊花的影响,把陶渊明追求隐逸的气质转移到了菊花身上。平时我到公园看隐逸的气质转移到了菊花身上。平时我到公园看菊花,形形色色的菊花在秋天里争奇斗艳,没有菊花,形形色色的菊花在秋天里争奇斗艳,没有感觉到它们像隐士。感觉到它们像隐士。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略四、参考示例:四、参考示例:爱马说爱马说 世间百兽,可爱者繁多。有人慕牛,有人喜世间百兽,可爱者繁多。有人慕牛,有人喜羊,有人宠犬,然予独爱马之有牛之憨朴而不木羊,有人宠犬,然予独爱马之有牛之憨朴而不木讷,有羊之温驯而不羸弱,有犬之强劲而不凶恶,讷,有羊之温驯而不羸弱,有犬之强劲而不凶恶,跑水跑沙,雄姿英发,驰来驰往,气韵潇洒。跑水跑沙,雄姿英发,驰来驰往,气韵潇洒。予谓牛,兽之拙朴者也;羊,兽之慈善者也;予谓牛,兽之拙朴者也;羊,兽之慈善者也;犬,兽之忠诚者也。马,兽之进取

12、者也。人生天犬,兽之忠诚者也。马,兽之进取者也。人生天地,白驹过隙。会当奔腾如骐骥,昂首前行不止地,白驹过隙。会当奔腾如骐骥,昂首前行不止歇。歇。通过实践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实践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第第21课诗词五首课诗词五首一、一、1.渡荆门送别中的尾联渡荆门送别中的尾联“仍怜故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水,万里送行舟”最能呼应题目中的最能呼应题目中的“送别送别”二字。二字。2.春望前四句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春望前四句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写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心惊;色,写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心惊;后四句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后四句再写战事持续很久,

13、以致家里音信全无,再写到自己的白发衰老。全篇层层递进,无,再写到自己的白发衰老。全篇层层递进,由远及近地描绘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由远及近地描绘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展现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展现边塞风光奇特的诗句是:塞风光奇特的诗句是:“北风卷地白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纷纷暮雪下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理解各首诗内容的基础上,能分析在理解各首诗内容的基础上,能分析或筛选

14、关键词句。或筛选关键词句。二、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用诗人用明快的笔调描写了边塞秋天的景色:大雪纷飞,笼明快的笔调描写了边塞秋天的景色:大雪纷飞,笼盖四野,大大小小的树上都落满了雪。面对如此的盖四野,大大小小的树上都落满了雪。面对如此的酷寒之状,人们通常会因感伤万物肃杀而情绪低落,酷寒之状,人们通常会因感伤万物肃杀而情绪低落,可在诗人眼里,朔风变成了春风;雪花变成了梨花,可在诗人眼里,朔风变成了春风;雪花变成了梨花,萧条肃杀的秋天变成了生机盎然的春天,足见诗人萧条肃杀的秋天变成了生机盎然的春天,足见诗人胸襟开阔,心情舒畅。胸襟开阔,心情舒畅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描绘的景色是:因描绘的景色是:因月光明亮,树枝间的鹊儿被惊醒,而鹊儿惊飞,又月光明亮,树枝间的鹊儿被惊醒,而鹊儿惊飞,又引起枝叶摇曳。凉风徐徐吹拂,知了夜间的鸣叫隐引起枝叶摇曳。凉风徐徐吹拂,知了夜间的鸣叫隐隐传来,清幽宜人。这两句动中寓静,把清风明月隐传来,清幽宜人。这两句动中寓静,把清风明月下的夜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下的夜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三、三、1.1.弄:抚弄。这两句是说,织弄:抚弄。这两句是说,织女虽伸出素手,却无心于织布,只女虽伸出素手,却无心于织布,只是抚弄着机杼。是抚弄着机杼。2.2.入:流入。这两句的意思是,连入

16、:流入。这两句的意思是,连绵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绵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江水奔赴广阔无边的原野,依然滔江水奔赴广阔无边的原野,依然滔滔不绝。滔不绝。3.3.浑:简直。这两句是说,头发早浑:简直。这两句是说,头发早白了,如今用手搔发,更觉稀少短白了,如今用手搔发,更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4.4.空:只,仅仅。这两句是说,路空:只,仅仅。这两句是说,路随山转,转眼就看不见你了,雪上随山转,转眼就看不见你了,雪上只留下马蹄的痕迹。只留下马蹄的痕迹。5.5.忽:忽然。这两句的意思是,小忽:忽

17、然。这两句的意思是,小桥一过,乡村林边旧时茅店的影子桥一过,乡村林边旧时茅店的影子忽然展现在眼前。忽然展现在眼前。河中石兽河中石兽一、一、第一种: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第一种: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第二种:到河的下游寻找第二种:到河的下游寻找第三种:到河底沙中寻找第三种:到河底沙中寻找第四种:到河的上游寻找第四种:到河的上游寻找二、老河兵镇守河防多年,阅历丰富,他善于观二、老河兵镇守河防多年,阅历丰富,他善于观察和总结,发现了一个规律:察和总结,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河中失石,当求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之于上流。”他的分析推断,符合现代物理学所讲他的分析推断,符合现代物理学所讲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

18、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三、三、1.寺院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尊石兽一起陷寺院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尊石兽一起陷入水中。入水中。2.沙子的本性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中,逐渐沙子的本性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中,逐渐沉到深处罢了。沉到深处罢了。3.凡是河水中丢失的石头,应当到上游去寻找。凡是河水中丢失的石头,应当到上游去寻找。4.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而形成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而形成陷坑。陷坑。“于于”在这几句话中都表示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在这几句话中都表示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在在”。四、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这句话是作者这句

19、话是作者对寻找石兽这件事的议论,从中概括出一个道理,对寻找石兽这件事的议论,从中概括出一个道理,许多现象的背后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许多现象的背后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道其他就根据常理主观地判知道其中一点,不知道其他就根据常理主观地判断,要究物理,实践出真知,才会得到科学结论。断,要究物理,实践出真知,才会得到科学结论。可以从不同方面谈启发,既可以从正面揭示可以从不同方面谈启发,既可以从正面揭示老河兵判断正确的原因,即综合考虑,正确分析;老河兵判断正确的原因,即综合考虑,正确分析;又可以从反面探讨寺中僧人和教书先生判断失误又可以从反面探讨寺中僧人和教书先生判断失误

20、的原因,即片面考虑,不及其他。也可以正反面的原因,即片面考虑,不及其他。也可以正反面综合起来谈。综合起来谈。古文二则古文二则一、文中多次用比喻来写钟子期一、文中多次用比喻来写钟子期“善善”弹琴所表达弹琴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用比喻来写伯牙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用比喻来写伯牙“善善”听音听音乐的感受。比如,乐的感受。比如,“峨峨兮若泰山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洋洋兮若江河河”“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等,都很生动、等,都很生动、形象,从而突出了弹琴者和听者之间达到的形象,从而突出了弹琴者和听者之间达到的“知音知音”境界。境界。通过两个通过两个“善善”字来理解两人

21、的知音情谊。字来理解两人的知音情谊。古文二则古文二则二、二、“郢人郢人”和和“匠石匠石”的故事突出的是朋友间的相的故事突出的是朋友间的相互信任,庄子讲的这个故事是想表达自己失去知互信任,庄子讲的这个故事是想表达自己失去知己的悲伤,表达他因活在世上、却没有一个可以己的悲伤,表达他因活在世上、却没有一个可以一起说话的人而感到的悲凉一起说话的人而感到的悲凉 整体把握庄子所讲故事中寄寓的情感。整体把握庄子所讲故事中寄寓的情感。古文二则古文二则三、三、1.念:想念:想 2.更:又,再更:又,再 3.逃:逃避,隐藏逃:逃避,隐藏 4.慢:通慢:通“墁墁”,涂抹。斫:砍,削。,涂抹。斫:砍,削。5.质:对象

22、,搭档质:对象,搭档 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字词,逐步提高文言文阅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字词,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读能力。四、四、知音难觅,相知可贵。古往今来,伯牙、钟知音难觅,相知可贵。古往今来,伯牙、钟子期的故事广为流传,这是人们追求人与人之间子期的故事广为流传,这是人们追求人与人之间相知相亲美好心愿的反映,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相知相亲美好心愿的反映,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的一部分。“彼此了解,相知默契彼此了解,相知默契”的知音之交历的知音之交历来备受青睐,如管仲与鲍叔牙(管鲍之交),刘来备受青睐,如管仲与鲍叔牙(管鲍之交),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李白和杜甫,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

23、义),李白和杜甫,焦赞和孟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等等。不焦赞和孟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等等。不管举哪种例子,只要能说明两人之间管举哪种例子,只要能说明两人之间“惺惺相惜,惺惺相惜,相知默契相知默契”即可。即可。口技口技一、一、“善口技者善口技者”模拟的三种生活场景分别是:一模拟的三种生活场景分别是:一家人深夜由睡到醒,这家人再次入睡,从失火到家人深夜由睡到醒,这家人再次入睡,从失火到救火。救火。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概括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概括能力。二、二、1.文中多次写到听众的反应。第一个反应是:文中多次写到听众的反应。第一个反应是:“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无不伸颈,

24、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可可见听得入神。第二个反应是:见听得入神。第二个反应是:“意少舒,稍稍正意少舒,稍稍正坐。坐。”可见听得入情。第三个反应是:可见听得入情。第三个反应是:“无不变色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可见听可见听得入境。这些描写都从侧面衬托了表演者技艺的得入境。这些描写都从侧面衬托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也增加了文章趣味。高超,也增加了文章趣味。口技口技三、三、1.会:适逢,正赶上会:适逢,正赶上 2.寂然:静悄悄的寂然:静悄悄的 3.少:稍,略微少:稍,略微 4.名:说出名:说出四、这些词有:既而,少顷,未几,一时,是时,四、这些词有:既而,少顷,未几,一时,是时,忽,俄而,忽然等。既表明事件的时间关系,也具忽,俄而,忽然等。既表明事件的时间关系,也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这些词的区别在于: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这些词的区别在于:有的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有的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有的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有的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有的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俄而有的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俄而有的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是时有的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是时有的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既而、少顷、未几有的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既而、少顷、未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