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原理的实际应用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181788837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光合作用原理的实际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光合作用原理的实际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光合作用原理的实际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光合作用原理的实际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合作用原理的实际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光合作用原理的实际应用21世纪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人们所面临的食物短缺问题日益尖锐,而人们所吃的食物主要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或间接产物。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光照强度、C02浓度、矿质元素、水等。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谈谈这些因素在现实种田中的应用。第一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光合作用需要有光照,要想有高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是非常重要的。在大田中一般采用间作套种、轮作、合理密植等方法以便提高光能利用率。1、间作套种间作:在作物的行间进行播种另外的作物。套种:在某一种作物生长的后期,在行间播种另一种作物,以充分利用地力和生长期,增加产量

2、,也说套作。间作套种:在一块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几种庄稼。间作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间作套种能够合理配置作物群体,使作物高矮成层,相间成行,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增产作用。但间作套种也有一定的原则: 高与矮和胖与瘦搭配原则。如玉米与黄豆、黄花与麦类,这两组植物的植株纵横发展彼此干扰少,更有利于通风透光,促进早熟高产。 单子叶作物与双子叶作物结合原则。如玉米、高粱、麦类与黄豆、花生、棉花、薯类等进行搭配,这样既可用地养地,又能因其根系深浅不一致而充分利用土壤各层次的各种营养物质,不会因某一元素奇缺造成生理

3、病害的发生,同时还可提高单位面积的整体效益。 习性搭配原则。大田作物中有的作物喜光性强(如棉花、麦类、水稻),而有的作物喜欢阴凉(如生姜、毛芋);有的作物耐旱怕湿(如芝麻、棉花),有的作物又喜欢湿润的环境(如水稻、豆科、叶菜类),所以,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特性,进行有意识的定向和针对性的集约栽培,这样就可达到各自的适应与满足,从而获得比单一种植更高产量和单位面积的总效益。 生育期长的与短的间作套种原则。让主作物生育期长一点和副作物生育期短一点的进行搭配种植,这样互相影响小,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有效无霜期而达到全年的高产丰收。 趋利避害原则。在考虑根系分泌物时,要根据相关效应或异株克生原理,趋利避害

4、。已查明,小麦与豌豆、马铃薯与大麦、大蒜与棉花之间的化学作用是无害(或有利)的,因此,这些作物可以搭配;相反,黑麦与小麦、大麻与大豆、荞麦与玉米间则存在不利影响,它们不能搭配在一起种植。2、轮作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中国早在西汉时就实行休闲轮作。北魏齐民要术中有“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等记载,已指出了作物轮作的必要性,并记述了当时的轮作顺序。长期以来中国旱地多采用以禾谷类为主或禾谷类作物、经济作物与豆类作物的轮换,或与绿肥作物的轮换,有的水稻田实

5、行与旱作物轮换种植的水旱轮作。轮作制度是一种科学的栽培制度,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能够合理地利用土壤肥力,防治病、虫、杂草危害,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农作物生长在良好的土壤环境中。这样不仅能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而且能提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使农作物生产得到可持续发展。第二.适当提高C02的浓度,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从光合作用的机理中可以看出:C0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但是空气中的C02含量却只有0.03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的要求。如果设法适当增加空气或土壤中C02浓度,就可使光合效率提高。据有人研究发现:一般C02增加到0.1%0.5时就可提高光合作用,但当超过0.6

6、的浓度时,则反而会使光合作用受抑制,甚至使植物受到毒害;而当C02浓度低于0.008%0.01%时,则光合作用又会显著减低甚至完全停止,使植物无法制造养料而至死。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施用有机肥,利用有机物分解放出的CO2,就可以达到保持作物下层叶片的CO2不致亏缺而高产的目的。第三合理施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目前公认的绝大多数植物的必需元素共17种:C、H、0、N、P、K、Ca、Mg、S、Fe、Mn、B、Zn、Cu、Mo、Cl、Ni。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上述17xx中,除C、H、0外,其余14种元素为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大量营养):植物需要量较大、含量通常

7、为植物体干重0.1%以上的元素。共9种:即C、H、0等三种非矿质元素和N、P、K、Ca、Mg、S等6种矿质元素。微量元素(微量营养):植物需要量极微、含量通常为植物体干重0.01%以下的元素。此类元素在植物体内稍多即可对植物产生毒害。共8种:即Fe、Mn、B、Zn、Cu、Mo、Cl、Ni等矿质元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多种必需的矿质元素。例如,氮是催化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酶以及NADP+和ATP的重要组成成分,磷也是NADP+和ATP的重要组成成分。科学家发现,用磷脂酶将离体叶绿体膜结构上的磷脂水解掉后,在原料和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这些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过程明显受到阻碍。可见,磷在维持叶绿

8、体膜的结构和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又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类,以及将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和种子等器官中,都需要钾。再如,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可见,只有保证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才能使光合作用顺利地进行下去。需要指出的是,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如果过量,也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危害,例如氮肥施用过多时,会造成农作物倒伏,从而影响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提高。合理施肥技术就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农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规律,科学地计算出各种合理的肥料配比,配制成专用配方肥,科学施用。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避免因施肥不科学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

9、续发展。同时土壤的养分供应是有限度的,必须靠秸秆还田,施用农家肥、化肥等方式,把作物吸收的养分“归还”给土壤,才能保持土壤肥力,保证农作物的持续高产、稳产。第四合理灌溉,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农作物在生长中需要不断地吸收水分。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合理灌溉就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地、适量地灌溉,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的效益。灌溉除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外,还多方面影响着作物的生长环境条件,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土壤肥力状况和土壤的形成过程以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1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良好的灌溉,可以为作物创造最适

10、宜的农田水分状况,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得到协调。不合理的灌溉,则可能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养分淋失或土壤通气不良,如灌水量过大,还可能抬高地下水位,给土壤带来盐碱化的危险。2灌溉对土壤中微生物和原生动物活动的影响;土壤中的好气性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原生动物如蚯蚓等,受灌溉影响较大。如当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5080%时,硝化作用强烈,有利于养分移动,增加作物的吸收范围;若灌水量过小,土壤水分不足,则会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和原生动物的繁殖。当土壤水分下降到田间持水量的20%以下时,硝化细菌即停止活动;超过田间持水量的8090%时,硝化作用也停止,并会发生反硝化作用,引起

11、氮素显著损失。3灌溉对土壤温热状况的影响:水的比热和导热性较土壤大45倍,所以灌溉后土壤的热容量增加,使土壤的升温增热变缓,降温冷却变慢,温度变化较为均匀,因而土壤温度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得到缓和。如小麦冬灌后的土温比未冬灌的可提高23oC,又如水稻田,控制田面水层深度可调节田间水温,早春灌浅水,有利于升温插秧,夏季灌深水可平抑田间温度。4.灌溉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田间小气候是指农田地面以上12m范围内空气层的温度和湿度而言。灌溉可以改变近地表空气层的温度和湿度状况,灌水后,土面蒸发和叶面蒸腾都比未灌前大,使近地表气温降低,相对湿度增加。在蒸发强烈时,可使近地表气温降低36oC,空气相对湿度增加3050%。采用喷灌时这种影响更为显著。5灌溉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由于合理的灌溉可以供给作物必需的水分,使土壤中的养分易被作物吸收,又能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而且还可调节近地表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这就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一般情况下,灌溉地上的单产均可高出非灌溉地,而且还能改善作物的品质,如灌溉适时适量,可使马铃薯色白并富有粉质,萝卜辣味降低,水果色泽变好且味道适口等。总之,充分利用光合作用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使用,可以有效的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我们人类的未来有非常大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