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广铁路路基岩溶塌陷成因分析

上传人:gao****ang 文档编号:181786792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0.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京广铁路路基岩溶塌陷成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京广铁路路基岩溶塌陷成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京广铁路路基岩溶塌陷成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京广铁路路基岩溶塌陷成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广铁路路基岩溶塌陷成因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京广铁路K1241路基岩溶塌陷成因分析丁新红 郭建湖(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 武汉430063)摘 要 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附近京沪铁路K1240+800K1241+500段,碳酸盐岩受淮阳“山”字型构造的影响,岩层破碎,发育垂直状宽张节理,岩溶发育。由于受铁路附近八口水井的强抽水的影响,产生了地表塌陷。本文针对地表岩溶塌陷,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岩溶发育特征等综合分析,对产生地表塌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整治工程措施。关键词 铁路路基 岩溶 塌陷 成因 处理措施一、概述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京沪铁路 K1241+070 路基附近 于 2001 年 5 月 30 日凌晨地

2、面发生岩溶塌陷,武汉市政府 对此高度重视,市政府及武汉铁路分局分别成立现场指挥 部,对塌陷区实行 24 小时监测。根据调查及有关资料记载该区曾发生多次塌陷:2001 年5月30日凌晨 4点发生的 1#塌陷位于京沪铁路 K1241+077 左 20m (以左线中心为基准,下同);5 月 31 日 下午3时发生的2#塌陷位于K1241+040右19.9m。塌陷坑 形态:1#塌陷坑先为圆形后发展成椭圆形,长轴5.5m,短 轴5m,深3m; 2#陷坑直径1.6m,深1.1m,两个塌陷坑均 位于土沟中。二、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塌陷点位于乌龙泉矿区东侧的京沪铁路两侧,属低山 丘陵谷地,岩溶剥蚀地貌,

3、相对高差约80m。地势西高东 低,北陡南缓,西北部由于多年开采白云岩矿而呈不同标 高的平台,基岩裸露,其他地段山坡植被较好。东部低洼 地带有常年性沼泽积水。发生塌陷地带,地势地洼,较平 缓, 地面标高在 40m 左右。 京广铁路 K1240+800 K1241+280 段路基填高约 1.5m,K1241+280 往南由半填半 挖逐渐进入路堑。(二)场地岩土结构特征塌陷区北西侧山头及东北侧山坡,均出露有二迭系下 统(J和石炭系中统-)碳酸盐岩。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第四系冲积及残坡积层 上部为人工填土,下部为第四系更新统冲积及残坡 层。总厚 710m。 人工填土及淤泥质粉质黏土 人工填土成

4、份以黏土夹碎石为主,褐黄色、灰褐色、 褐红色等杂色,结构松散,强度不均,厚45.6m,铁路 附近地表弃有道碴,厚0.42.4m,本层分布于塌陷区K1240+800K1241+350 段; 淤泥质粉质黏土,灰黑色、 流软塑, 厚 7.669.7m, 本层分布于塌陷区 K1240+850K1241+000 段。 第四系更新统冲积及残坡积层上部为黏土,褐黄色、棕红色,硬塑,低洼地带褐灰 色、灰黑色,可塑。含铁锰结核,点状分布,厚 1.912.7m。 下部为黏土夹碎砾石,棕黄色、褐黄色,可塑,碎砾石粒 径大多为220mm,含量一般为10%。局部碎砾石于土 层底部富集,呈松散状,含量达50%,厚110.

5、9m,松 散状,饱和。本层总厚1.912.7m,局部达12.7m。分布 于整个塌陷区。2、二迭系下统栖霞组(P )1q主要为深灰色石灰岩,局部夹薄层炭质页岩,隐晶质 结构,中厚层状,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局部呈网纹状 密集出现。岩面标高多在3235m之间,溶沟、溶槽地段 岩面标高小于30m,该层在塌陷区厚25.671.72m。在勘 探孔深范围内,岩芯均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裂隙宽一 般0.55cm,局部达7cm。岩溶及溶蚀现象较发育,呈串 珠状溶窝、溶蚀裂隙及溶蚀凹面且多有黏土充填痕迹,溶 洞大小0.41.6m (钻孔垂直高度),洞内有少量黏土充填 物,个别为空洞。钻孔钻进时漏水严重。3、石炭

6、系中上统(C )2+3主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浅灰色灰岩,微细粒结构, 层状构造,层理清晰,垂直节理,裂隙发育,缝宽 15cm, 多有铁质及泥质物充填,具溶蚀凹面、蜂窝状溶蚀小孔及 串珠状小溶洞;下层为灰岩与白云岩互层,灰色,浅黄色, 层状构造,岩芯较完整,底部为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 浅黄色、青灰色,细粒结构,厚层状,常见网纹状节理, 溶蚀现象随深度加大而逐渐加剧,深部发育大型溶洞及溶 洞群,底部受志留系或泥盆系地层阻隔。本工点 K1240+800K1241+500 路基基底工程地质情 况详见图一:图面断纵质地程工 523+1421K058+0421K : 1图(三)地质构造塌陷区位于淮阳“

7、山”字型构造前弧的两侧,属地质 构造发育较强烈地区,主要构造为压性断层呈NW向,伴 生有NNE向张扭性断裂,塌陷区褶皱近东西向,为背斜构 造。塌陷区K1240+200K1242+200段位于由志留系、泥 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地层组成的背斜构造南翼,岩层呈 走向近东西,倾向南,产状N7580 W/SW60,节理密 度10条/米,陡倾角,裂隙宽一般为225mm,最大达7cm。 区内发育二条北西向压性断裂,伴随NNE向的张性断层或 张裂隙。受断裂影响,塌陷区内岩层切割破碎,发育垂直 状宽张节理。(四)岩溶发育特征山坡出露的P-C灰岩垂直向宽张节理裂隙发育,均见 不同程度的岩溶发育,大部分发育蜂窝状溶

8、蚀小孔及小沟 槽,部分地段为充填溶洞或空洞。勘探钻孔及地方供水工程钻孔显示:有4孔浅部溶较 发育,于地表以下6.116.3m分别见有0.4m、1.2m、1.4m 及1.6m的溶洞(其中有2孔为空洞),其它钻孔未发现溶 洞,但岩芯溶蚀现象均较严重,呈溶蚀裂隙、串珠状溶孔 及溶蚀凹面,且大多有褐黄色黏土充填痕迹,钻进时普遍 有漏水现象,表明裂隙连通性较好。在孔深80m以上多发 育溶蚀裂隙、溶沟及串珠状小溶孔,局部见有小溶洞,而 大的溶洞、溶洞群多分布在100m以下的石炭系黄龙组白 云质灰岩中,溶洞呈半充填状态,充填物为黏土,软塑 流塑状。从综合物探成果来看,在测深范围内(即地表以下 60m)可分三

9、种情况:K1240+800+990段基岩呈高阻反映, 无岩溶发育的地质电性特征,岩层相对完整;K1240+990 K1241+215段基岩电性呈次高阻反映,单个电测深曲线中 段出现平台状低阻异常,呈岩溶发育地质电性,但异常区 窄小,该段地震面波速度偏低,单点反射断面多数出现岩 溶特征,结合钻探验证该段岩溶发育,呈溶蚀裂隙或溶孔 (井),局部发育小溶洞;K1241+215+500段地震面波及 钻探资料显示该段岩溶较发育。总之塌陷区岩溶发育特征呈上弱下强的规律,且受志留系 或泥盆系碎屑岩地层控制,深部岩溶的底界北浅南深。(五)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的特征及地下水活动条件上覆黏土中为孔隙潜水。二迭石

10、炭系灰岩中富含岩 溶水,主要为浅部岩溶水和深部承压水。承压水层埋深在 100m以下,水量丰沛,单井供水能力为2500m3/d,承压 水位标高在4043m之间。低洼地带泉水发育。本次共调 查8口水井,其水井位置、井深等相关参数见表1(3号 井远离铁路未列入析)及图2。塌陷区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沿溶洞、裂隙迳 流,以井、泉形式排泄地表,总趋势由北向南,由西向东 迳流,地下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由于塌陷区发育高角度断 裂构造以及垂向宽张节理裂隙,通过其沟通,使深层岩溶 水与浅部岩溶水、潜水有着较好的水力联系,水井抽水时, 影响半径大,计算其影响半径为220270m。京沪铁路西 侧5#井洗孔时,水浑

11、,相距150m远的1#井水位下降3m; 铁路西侧未施工水井前,低洼地带、丘坡坡脚泉水发育, 现也已消失。这些现象均表明:水井抽水降落漏斗半径大 于220m。岩溶水与上部覆土孔隙潜水水力联系强,水井抽 水将造成铁路路基基底地下水位剧烈下降和波动明显。经 水文计算分析CK2、CK15、CK16、CK17的抽水试验及5#、 6#、7#三口水井抽水时,将铁路路基基底地下水位降至基 岩面以下的主要范围为 K1240+932K1241+520,其中 K1240+997K1241+276影响最严重,是由于5#、6#、7# 三口水井抽水在该范围内降深大,影响时间长所致。表1乌龙泉地区水源井表井号井位里程位置建

12、井 时间井深(m)井口标高(m)地下水位 埋深(m)抽水量(m印d)水位降深(m)附注1水泥二厂K1241+082 左 65m1983-382.8041.16自流300.02磷卡肥厂K1241+332 左 44m1984175.049.57300.05乌Ckl7K1241+240 右 53m2001-3177.048.7710.06681.7012.10供4#6龙Ck2K1241+102 右 64m2000-12161.7842.234.01191.723.58供1#7泉968.463.09供2#8矿Ck16K1241+002 右 44m2001-2152.7039.01+0.40737.16

13、14.26供3#4水泥一厂K1242+300 右 180m1975175.056.0300.014.01I 55t46.046.4图側:03 一Y3供)4960 2500 宅3 0.03 195.27I23U0-49.57175.0J_ 8(供3)44.26 737.16 39.01 0.40 152.70I.05 82.80 _号陷坑al+elQ先Hl瓯-Z2Jz-IIq1 -2f j乌龙尉贰日2;号陷坑二-二.二03电” 40.7 . 7供2)19.60 250042.2,0.00 179.64乌龙泉水泥厂p-cA1*X苕K层站).4-21.9-7. 2m忒伽.縮|gF|反 -alQ+3Q

14、 1.更TRPA.1.7 叵?阵汗鬣曰环加曰瞇斗嫁图2:K1241+070岩溶塌陷工点综合水文地质图2、塌陷与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关系塌陷的产生与分布受岩溶发育规律、地下水动力条件 的制约,同时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土层特性和厚度也 有一定关系。塌陷是地下水动力条件改变的产物,塌陷的 发育、发展与人工抽水降低地下水位时产生的地下水非稳 定的降落漏斗、水位降深、水力坡度等均有一定的关系。(1)塌陷与水源井布置及地下水非稳定降落漏斗的关系在隐伏岩溶区,如果水源地选择不当,水源井分布过 密,必然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产生地面塌 陷。CK17孔建成5#井,CK2建成相距3m的两个6#、7#井,C

15、K16建成8#井,这4 口井由北向南呈线状平行京广铁路 排列,井间距100124m,井排距铁路仅60余米,井间距 及井排至铁路的距离均小于单孔抽水的影响半径 220 270m,与铁路位置的关系不合理。2000年以前,仅1#井(水泥二厂井)、2#井(磷肥厂 井)抽水,日需水量各300m3,水量少,降深小,不足以 产生地下水区域降落漏斗。2001年5月,5#、6#、7#三口 井相继抽水进行群井抽水试验,迅速形成以6#、 7#井为中 心的地下水区域非稳定下降漏斗,该漏斗将京广铁路、1# 井、2#井尽数囊括于内,造成1#井水泵出现吊泵现象,抽 不出地下水;2#井出现浑水。塌陷坑即位于降落漏斗之中。(2

16、)塌陷与水位降深的关系当降深保持在基岩面以上且较稳定时,不易产生塌 陷;降深增大,水动力条件急剧改变,水位下降到基岩面 以下且在附近反复升降时,水对土体的潜蚀能力增强,造 成土体流失,在土体中形成空洞,当空洞扩展到一定规模, 则土体坍塌而产生塌陷。5#、6#、7#三口井自5月22日至5月30日以每日 25007500m3大流量抽水7日(表2),所引起的水位升 降幅度较大,水位且降到基岩面以下,是引发塌陷的地下 水动力因素。表 2群井抽水试验涌水量、水位降深、抽水延续时间表水源井开始抽水的时间停止抽水的时间单井涌水量(md)地下水位 埋深(m)水位降深(m)抽水延续时间(d)5#(供4)5月22

17、日19时5月25日9时250010.067.607.335月28日4时5月28日9时9.605月28日9时5月30日3时19.607#(供2)5月25日9时5月28日4时25004.0016.404.755月28日9时5月30日3时19.606#(供1)5月28日9时5月30日3时250019.601.75根据矿方提供的勘探孔抽水试验水文地质参数及群井 抽水试验Q=f (t)、S=f (t)曲线,按照“非稳定流承压完 整井群涌水量计算公式”计算的7号井(供2)、距7号井 5m 处、铁路中心、塌陷中心及水泥二厂井等点的水位降深 联绘得地下水降落漏斗剖面,见表3及图3。项目7#井距7#井5m处京广

18、铁路1号塌陷坑1#井静水位标高(m)42.32基岩面标高 (m)33.7233.7232.3932.39水位降深标咼(m)18.8523.8629.0030.2831.33从地下水降落漏斗剖面图中可以看出:地下水位均已 降落至基岩面之下,在京广铁路、1 号塌陷坑处分别位于 基岩面下 3.39m、2.11m。(3)塌陷与水力坡度的关系7 号井至 1 号井地下水降落漏斗的水力坡度 I (1=9.75),已远远超过上覆土层产生潜蚀的临界水力坡 度 Ic(Ic=1.07)值达 9.1 倍。(六)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局部为40m。上覆土体总厚一般为 5.510m,局部达 14.3m,上部人工填土厚2.85.

19、6m,以黏土为主,夹有小 碎石,结构松散,土质不均,孔隙比大,渗水条件较好, 其中K1420+850K1421+000段上部为淤泥质黏土,软 流塑,厚7.659.7m。其下Q2黏土,厚1.97.2m。下覆 灰岩勘探见溶洞4孔,溶洞介于0.41.6m之间(其中2 个为空洞),岩溶率为4.76.8,空洞率1.8。地 层的物理力学统计指标详见表4。塌陷区路基范围内原地面标高多在37.5m左右,表4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项别天然含 水量天然密度g/cm3比重天然孔 隙比液限(%)塑限(%)塑限指数()液限指 数()内摩擦角叭度)凝聚力C(Kpa)饱和度(%)统计数29.0029.0029.0029.0

20、029.0029.0029.0029.0010.0010.0012.00最大值52.0020.502.821.4970.8030.2043.000.9119.00171.099.70最小值21.501.722.730.5929.4014.8012.600.122.2021.0091.30平均值32.2410.022.760.9243.9620.6523.650.499.8853.0096.45标准差9.288.560.030.2711.684.638.370.185.5044.422.92变异系数0.290.850.010.290.270.220.350.360.560.840.03统计修正系

21、数1.091.281.001.091.091.071.111.121.331.491.02标准值35.2312.772.771.0147.7222.1426.340.5513.1079.0197.98(七)地震动参数根据国家地震局2001年编制的1:400万“中国地震 动参数区划图”确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相当于 地震基本烈度VI),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三、岩溶路基塌陷成因及稳定分析碳酸岩由于可溶性,往往在水的作用下沿断裂及节理裂隙易形成溶隙和管道。地下水均为紊流形式,不仅有足 够的侵蚀能力,还有土体颗粒可运移的空间。在自然条件下,该区地下水变化,土颗粒就有运移的 可

22、能,但这种变化是长期缓慢的演变过程。2001年5月份 开始抽水试验的3个井(5#、6#、7#)在历次抽水中,水位 降深达619m,经分析均已使K1240+932K1241+520段 路基范围的地下水位降至基岩面以下,其中K1240+997 K1241+276最为严重,并存在反复升降的变化,这种人为 因素已具备了导致岩溶塌陷的地下水动力条件。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加剧了上覆黏土中重力水的动 水压力并不断增强,对溶洞及溶槽、裂隙中的松散物质发 生潜蚀作用,使溶洞、裂隙中的充填物被带走,首先在覆 盖层黏土底部基岩裂隙口处形成土洞。随着地下水位在土 石界面的频繁波动,土层反复浸水饱和,使上覆土体底部 呈

23、现颗粒状、片状流失,使土洞不断向上扩大。当地下水 位下降到基岩面以下时,溶洞裂隙形成的空腔中产生负 压,在此空腔内对上覆土体产生向下的吸力,加速了土体 的破坏、土洞的形成与扩展,直致发生地表塌陷。另外地 表水(雨水)沿松散土层裂隙孔隙的下渗,对土层进行潜蚀 搬运作用,同时增大了土层的饱和度,增加了土体的自重 压力,并降低土体强度,使洞顶土体在渗流和自重压力作 用下失去平衡而陷落。基于以上机理,在地势低洼汇水处,上覆土体相对较 薄且地表与地下水水动力联系密切地段,地表塌陷将先期 发生,除此以外,其它地段,只要存在产生塌陷的内因、 外因等各种不利条件的加深和发展,不排除产生塌陷的可 能性,这种塌陷

24、一般都是突然发生,并没有先期预兆。K1240+800K1241+520段,上覆人工填土及Q棕黄2色黏土,总厚714.3m。基岩均为P-C可溶性碳酸盐岩, 基岩面标高大多在3235m左右。根据前述岩溶基本特征 和钻探结果,结合本次物探成果基本圈定京广铁路沿线基 岩浅部岩溶分布范围:K1240+850K1241+215为岩溶发 育区灰岩中有空洞,K1241+215+520为岩溶较发育区。物探成果显示,测线下土石界面存在一定的相对低阻 异常岩溶反应,地震面波及地震影象相应显示: K1241+004+190覆盖层底部存在数处规模较小的土洞异 常反应,并有向K 1241+325发展的趋势。土工试验资料

25、揭示部分地段的 Q 黏土的天然含水量及孔隙比异乎寻常2的大,究其原因应是由于上覆土体相对较薄,在地下水的 潜蚀作用及表水的渗流作用下,导致土体结构疏松,孔隙 比变大,天然含水量增高,强度降低。虽然铁路周围水井 曾停止抽水,地下水位回升,并溢出井口,岩溶塌陷暂时 缓解,但造成地表塌陷的因素仍可复发,影响京沪铁路运 营安全的隐患仍存在。四、结论与建议1、塌陷区K1240+800K1241+500,地处丘陵剥蚀洼 地,人为活动频繁,上覆土体分为两层,人工填土及 Q22 冲积及坡残积层黏土,总厚一般为714.3m,其中Q黏 2 土层厚仅1.912.7m,最大厚度为12.7m。2、塌陷区属P-C碳酸盐岩

26、区,受志留系或泥盆系碎 屑岩阻隔,并控制着岩溶发育的底界深度。在调查范围内, 浅部基岩内岩溶发育情况为:K1240+850K1241+215为岩 溶发育区,其特征为:浅部溶洞较发育,钻探显示, K 1240+890及K 1241+200有空洞,但大多发育垂直向溶蚀 裂隙、溶沟、串珠状溶孔及溶蚀凹面,岩溶线性率为6.8%, 岩溶空洞率1.8%。K1241+215+500为岩溶较发育区,岩 溶线性率为4.7%。3、区内岩溶水十分发育,上覆黏土层孔隙潜水与基 岩岩溶水具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5#、6#、7#、8# 四水井 均主要开采 100m 以下岩溶水,单井供水能力均达 2500m3/d,单孔抽水影

27、响半径为220270m,在以往的历 次抽水时均将京沪铁路K1240+932K1241+520段路基范 围内的地下水水位降至基岩面以下,地下水降落漏斗的水 力坡度I (1=9.75)远大于上覆土层产生潜蚀的临界水力坡 度I (I =1.07)。造成K1241+004+325段土石界面出现数cc 处规模较小的土洞物探异常,同时该地段上覆土体结构疏 松、饱和,孔隙比增大,天然含水量增高,强度降低,并 已在局部产生了地面塌陷。4、综合物探、钻探、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各种资料分 析认为:京沪铁路路基K1240+850K1241+325段为不稳 定区。5、由于前期抽水过程已经使上覆土层遭受不同程度 的破坏,极易引起新的塌陷,为此建议尽快对K1240+850 K1241+325段路基进行加固处理。6、对K 1240+850K 1241+000路基基底初步查明软 土分布的地段,进一步确定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考虑到 软土分布地段的路基已经过多年运营,基本处于稳定状 态,但在提速后将面临新的考验,为确保路基安全,建议 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7、在未进行岩溶路基加固处理前,应加强该段路基 的监控测量及两水文观测孔的水位监测工作,同时抓紧对 塌陷区路基加固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