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腾湖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思考[1]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18175496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博斯腾湖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思考[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博斯腾湖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思考[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博斯腾湖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思考[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博斯腾湖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思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斯腾湖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思考[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博斯腾湖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思考方曙光,王礼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发展计划委员会,库尔勒841000)内容提要: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建国以来,由于大规模农业开发等诸多原因水质不断恶化,已经威胁到巴州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各民族的生活状况。本文从博斯腾湖的污染现状入手,从主客观以及内外因多个方面对污染的成因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与措施。关键词:博斯腾湖;污染;治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博斯腾湖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的“母亲湖”,她既是开都河的归宿地,又是孔雀河的发源地,是一个巨大的“调节水库”,不仅对流域灌溉、发电和防洪等具有巨大

2、的调节功能,而且对保持焉耆盆地及库尔勒、尉犁地区的生态平衡,维系塔河“绿色走廊”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开都河上游来水减少以及博斯腾湖周边入湖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博斯腾湖水质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已引起了自治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本文拟从博斯腾湖环境污染现状入手,分析成因,提出治理对策措施。一、博斯腾湖基本情况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天山南麓,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地理位置位于东经8615-8700,北纬4145-4215,属中生代凹陷湖,是巴州工、农业、城乡人民生活的主要水源地。博斯腾湖水域辽阔,东西长达55km,南北平均宽20km。2005

3、年博斯腾湖总面积1360.5平方公里,由大湖、小湖和苇沼三部分组成,其中大湖平均水面面积1036km2,平均水深7.38m,容积7.15X109m3;小湖群由16个小湖组成,水面面积44.5km2,水深24米,容积约1.2X108m3;苇沼面积280km2,分布于大湖区西南到西北沿岸地区。湖区光照充足,热量丰沛,空气干燥,雨量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8.2mm,年蒸发量为18002000mm。二、博斯腾湖环境污染现状博斯腾湖形成于第三纪,有30004000年历史,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一直是淡水湖。建国以来,由于流域内大规模农业开发、工业建设以及人口不断增加,博斯腾湖水质矿化度不断提高,到上世纪八

4、十年代末已变为微咸水湖,特别是2000年以来,污染程度加重,已威胁到巴州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各族人民生活,治理已刻不容缓。(一)矿化度逐年升高,湖水污染加重,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据监测,博斯腾湖水质矿化度已由上世纪五十年代不足1克/升上升到2000年的1.17克/升,2005年继续上升到1.32克/升,总体水质已由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类水质下降为2000年III类轻度污染水质,到2005年下降为W类中度污染水质,湖水水质不断恶化,水体污染严重。尤其是黄水沟、黑水湾两地水质污染最为严重,水质为劣V类重度污染,水量和面积分别占到4%和9%。与此同时,大湖区水质咸化及周边小湖区水质富营养化趋势

5、不断加大,全湖处于中营养状态,部分水域达到中富营养水平,对博斯腾湖的水环境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二)湿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损。芦苇湿地不仅是鱼类的繁殖场所,也是各种水禽的栖息地,不仅对排入博斯腾湖的各类污水具有明显的净化作用,也对博斯腾湖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围湖造田、大量开荒、放牧以及环博斯腾湖排入湖的污染物增加和对水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以及不合理利用,破坏了湖滨湿地原有的功能,使得湖水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珍稀物种消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具体表现为博斯腾湖湖滨湿地主要标志的芦苇地面积缩小、芦苇长势衰退。上世纪五、

6、六十年代,博斯腾湖水面天水相连,烟波浩淼,野生芦苇湿地面积达80多万亩,湿地面积在新疆首屈一指,年产芦苇40万吨,是中国四大芦苇产地之一,而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芦苇湿地面积已下降到60余万亩,面积减少约四分之一。与此同时,一、二、三类芦苇面积下降,四类面积扩大,目前小苇和毛苇(三、四类苇)占65%,中苇(二类芦苇)占30%,而大芦苇(一类芦苇)仅占5%。伴随生态环境的退化,加上人为的不合理捕捞和外来物种的放养,博斯腾湖湖区生物多样性已严重受损,中国特有扁吻鱼(新疆大头鱼)和裂腹鱼(尖嘴鱼)已濒临灭绝,鹈鹕、黑鹳、小苇行鸟等珍稀水禽种类数量急剧减少,依赖于湖区湖泊湿地自下而上的许多陆栖和水栖生物

7、受到严重威胁。三、博斯腾湖环境污染成因造成博斯腾湖污染的成因和机理比较复杂,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内在因素主要受焉耆盆地地形地貌所决定,外在因素主要受流域内的农田排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三大主要污染源影响。农田排水是导致博斯腾湖盐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是导致博斯腾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客观原因则是开都河上游来水减少,加重了博斯腾湖污染程度。主观原因则是工农业生产方式粗放,结构不尽合理,环境治理的形势不容乐观。(一)内在因素:焉耆盆地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焉耆盆地是一个独特的水文地质盆地,盆地水资源的绝大部分来自盆地西北山区,开都河从西北部高中山区

8、进入盆地;莫合察汗河、哈合仁沟、黄水沟从西北、北部中山区进入盆地,清水河、曲惠沟、乌什塔拉河则从北部中山区进入盆地。在盆地内第四系松散层中地下水的储存量估算1.32X10iim3以上。这种特定的自然条件,使焉耆盆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地下水库。地下水在盆地内经过巨大的陆面蒸发消耗,其余汇聚到博斯腾湖与沼泽苇湖之中,到铁门关峡谷处孔雀河已切入基岩,地下径流全部转为地表径流形式泄入孔雀河,盆地的地下水与地表水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系统。焉耆盆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山前及平原区冲击、洪击层和湖击层中。由于第四系岩性结构,从山前向盆地中部,环绕博斯腾湖,呈水平分布带有规律的变化。在盆地内,同一补给来源的地下水,

9、形成了不同水力特征的潜水和承压水。在山前倾斜砾质戈壁平原,由单一巨厚的软砾石、沙砾石组成潜水层,水位8-50m。受河水补给的冲洪积平原带,含水量丰富,厚度达200m以上,水质好,矿化度一般小于lg/L。以山区洪水补给的洪积扇,含水层粘土成分较高,含水量较为丰富,水质较差,矿化度lg16g/L。冲击洪击扇下部至湖滨地区,为细土平原,地层为砂砾石、砾砂、粉土、粉质粘土互层,形成潜水和承压水,随着含水层岩性逐渐变细,水量也逐渐变小。细土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力坡度在1%。以下,潜水位埋深一般小于3m,湖滨地带小于lm,潜水在水平方向是缓慢径流,甚至停滞。浅层承压水主要靠静水压力作用向湖中排泄。平原区,

10、由于潜水水位埋藏深度基本上小于3m,因而蒸发作用强烈,通过土壤毛细管作用,水分不断向上运移,水中盐分被带到土壤中,造成土壤盐渍化。潜水则受蒸发消耗而浓缩,矿化度升高到3g/L左右。在湖滨潜水位小于lm地区,蒸发更为强烈,潜水咸化,潜水矿化度3-10g/L,土壤普遍盐渍化。(二)外在因素:流域内的农田排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博斯腾湖的三大污染源。1、湖区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农业灌排,导致博湖盐蓄量增加,水质咸化、土壤盐渍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加之大农业结构有待调整,重农轻林,重粮轻草,大规模开发灌溉农业,湖区耕作面积迅速扩大,使自然植被转为农作面积,使长年覆盖的土地变为季节

11、覆盖的耕地,使靠汲取地下水生长植物变为依赖灌溉收成的作物,湖区的林地覆盖率不足20%。由于农业作物比例大,灌溉引水量猛增,林地面积过小,生物排水作用大大降低。加上农业生产管理粗放,灌排系统不完善,大水漫灌,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迅速上升,将地下水中的盐分在地表积聚,造成土地次生盐渍化,为了继续耕种而需要大水洗盐。这种不断积盐又不断洗盐的过程,将盆地地下水中和土壤母质中的盐分不断地搬向地表,排入博斯腾湖。据l982-l99l年监测资料分析,盆地各大小河流每年带入盆地总盐量为1.07X1061,博斯腾湖的年出湖盐量平均1.16X1061,出湖盐量比入盆地盐量多9X1041;盆地因农业引水每年引入灌区盐

12、量约3.5X1051,灌区向博斯腾湖排入盐量约4.6X1051,既出灌区盐量比进灌区盐量多1.1X1051。这些数据表明,尽管博斯腾湖排出的盐量已大于进入焉耆盆地的盐量,仍不能将由于灌溉增加的盐量全部排出博斯腾湖。据监测,近5年来,博湖流域每年约有4.8亿立方含盐浓度较高的农田排水,全部进入博斯腾湖,其携带盐份约70万吨,其他地表地下径流带进博湖的盐分年均达110万吨左右,而小湖和扬水站扬出去的约170万吨左右,每年仍有约10万吨左右的盐滞留在湖中,使得盐污染成为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面临的普遍而且严重的环境问题。与此同时,博斯腾湖、黄水沟、孔雀河以及部分地区地下潜水都存在盐污染问题。据土壤普查资

13、料统计,焉耆盆地的耕地面积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80.74万亩,发展到2005年的182.47万亩,耕地中受盐渍化威胁面积达46.36%,焉耆盆地灌区土壤盐渍化十分严重。2、入湖废水超标排放,湖区有机污染加剧。入湖废水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和旅游污染物排放。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尤其是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焉耆盆地各县纷纷建立了制糖、番茄加工、造纸、水泥、建材等企业。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没有建成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工业废水处理率很低,工业废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增加,每年约有766万m3的超标工业废水直接或间接地排入博斯腾湖。二是,随着流域内四县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城市污水

14、处理设施不配套,每年约有580万立方米的生活污水经排碱渠进入博斯腾湖,不仅对博湖造成污染,也对沿途农村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加上土壤淋溶每年排入的2.1X108m3农田排水,每年排入湖区的有机物质达60001左右。由于博湖入湖的废水带入大量污染物,其中C0Dcr331971/a,总氮784.21/a,总磷90.51/a,致使博斯腾湖盐污染加重,使得博斯腾湖水质处于IIIW之间,另外,开都河水补给量呈减少趋势,湖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断增加,每年约增加300吨,湖水出现富营养化趋势,全湖处于中营养状态,部分水域达到中富营养水平。不仅如此,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也使焉耆盆地地下水在一定范围内受到

15、有机物污染,据调查显示,地下水中有机物化学需氧量(COD)含量平均达到3.1mg/L,浓度1.56-4.68mg/L。三是随着博斯腾湖周边旅游业开发力度加大,污染问题突出。目前博斯腾湖周边已经规划建设了四大景区,大小十二个旅游景点,除金沙滩景区外,其他各景点均没有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排放不达标,景区生活垃圾基本都是就地掩埋,处置不规范。同时,旅游船只还没有强行使用清洁能源,各类船只的油污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这也是造成博斯腾湖污染加重的一个原因。(三) 客观原因:开都河上游来水减少,加重了博斯腾湖的污染程度。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的20多年间,开都河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自然枯水期,河流径

16、流量减少,致使湖泊水位下降,湖水水面萎缩。据实测记录,博斯腾湖1959年湖泊水位为1048.75m,到1988年下降为1045.21m。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有一个相对丰水期,但从2003年以来又进入一个相对枯水期,进一步加重了博斯腾湖的污染。加之开都河源头巴音布鲁克草原近年来环境变化,降雨持续减少,涵养水源的功能降低,博斯腾湖及整个盆地的水环境质量有持续恶化的趋势。(四)主观原因:工农业生产方式粗放,环保投入不足,环境治理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是盆地工业结构有待改善。我州的工业企业以原料加工型企业为主,生产设施和装备比较简单,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配套或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未经任

17、何处理直接排入博斯腾湖,使有机污染物含量增加,富营养化趋势加剧,这种粗放的生产方式是造成工业污染物排放重要原因。二是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环保投入严重不足。重点污染企业的污染防治意识还不强,污染治理设施落后。一些企业由于各种决策权在公司总部,企业负责人也只能是将我州的环保要求逐级汇报而已,对重要的环保工作根本无法直接决策。企业领导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驱使下,没有很好地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三是各县城镇生活排水设施不完善,投入不足。各级财政实力较弱,缺乏足够的建设资金,污水处理设施长期滞后,影响了博斯腾湖污染治理。加上对城市污染治理的市场化引导力度还不够,改革还不够深入,政策还不够灵活,市场化

18、运营机制还没有形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一直未能很好解决。四、污染综合防治建议及措施博斯腾湖水污染和生态问题,是由于大规模工农业开发活动、自然环境的变迁以及流域内人口数量的剧增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为此,博斯腾湖的保护需要综合防治,分步骤实施。(一)建议将博斯腾湖综合污染防治列入国家大江、大湖、大河治理项目中,争取国家的专项治理资金支持。博斯腾湖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涉及巴州各族人民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到全州、全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博斯腾湖环境治理已引起自治州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在全国、自治区两会期间作为议案进行办理,

19、目前,中咨公司已初步完成博斯腾湖流域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巴音布鲁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编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通过各种渠道将博斯腾湖综合污染防治列入国家有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中去。(二)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建立焉耆盆地循环经济试验区。焉耆盆地的博湖、焉耆、和硕、和静四县,共有24家工业企业,涉及造纸、钢铁冶炼、化工、制糖、食品加工、制药等,是博斯腾湖的主要污染源。对这些企业产生的废物进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既可节约资源,又可保护和改善环境,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州部分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如焉耆红帆公司利用番茄酱厂废弃皮渣为原料,采用高技术手段

20、,使其转换为附加值极高的番茄红素产品。和静天山水泥有限公司和金特水泥厂以金特和钢矿物废渣为原料,生产高质量的水泥,延伸了产业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博湖博宁种猪厂依托当地的光热资源,以牲畜粪便为原料探索沼气生产,变废为宝。泰昌棉业先进的废水循环利用装置,很好地解决了水资源短缺和废水的排放问题,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博斯腾湖污染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建立焉耆盆地循环经济试验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原则、共生耦合原则、技术先进原则、环境友好原则和协调发展原则,对焉耆盆地的24家企业逐步开展循环经济试

21、点,重点进行中水回收利用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在不同企业和产业间以及企业内部构筑起循环产业链,减少和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达到治理和改善博斯腾湖污染的问题。(三)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环保专项资金,加快污染治理步伐。建议由州财政局牵头会同州发展计划委员会、州环保局,根据国家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规定和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环保局、自治区计委关于下发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新财建20045号)的有关规定,列出近期需要支持的项目和中长期支持项目,积极向国家、自治区相关部门申请博斯腾湖流域内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项目环保专项资金,同时,州人民政府制定出配套资金的投入计划,力争在“十一五”内

22、有效控制流域内污染负荷。(四)严禁博斯腾湖周边再上新的污染项目。在严格控制现有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的同时,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律不再批准上新的污染项目。州上应尽快出台自治州工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和自治州加快新型工业化产业政策指导目录,严格限制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落户水源附近或水源上游,各企业在建厂时应将环保放在首位,严格按照环评要求落实环保措施,将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五)启动博斯腾湖流域四县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在各县政府目前没有足够资金建立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情况下,首先应本着因地制宜、节约投资、经济运行的原则,筹集部分资金并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博斯腾湖流域特有的湿地及土地资源,可先启动四县

23、污水氧化塘治理工程,经氧化塘处理后的水,不但可用于人工育苇和湿地恢复,而且可有效减少废水直接入湖量,降低废水污染物浓度。其次将北四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作为捆绑项目上报,争取国家、自治区在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六)启动农田排水综合治理工程和焉耆盆地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利用博斯腾湖丰富的湿地资源发展芦苇生产,即可减轻湖区的盐污染、有机污染、氮磷污染和灌区土壤盐渍化,又可恢复湖泊生物多样性,起到防治荒漠化、调节盆地气候、防治自然灾害等作用。应借鉴博斯腾湖人工育苇的成功经验,合理规划和整合入湖的所有农田排碱渠,利用农田排水恢复已退化的湿地,并利用环湖闲置土地,科学实施人工育苇工程,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24、,有效降低入湖农田排水的含盐量。其次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减少洗田农排水入湖量降低湖水矿化度。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的湿地保护和恢复项目的支持。作好增源节水工程,尤其做好焉耆盆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一方面减少无效蒸发损耗量,改善和缓解盆地内集盐状况,降低排灌比,减少农排渠入湖盐量;另一方面,合理开采盆地内地下水,可减轻灌区用水对开都河水资源的压力,力争不再减少开都河对博斯腾湖淡水的补给量。(七)改善养殖结构,增加鲢、鳙鱼(食藻鱼)类放养,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这方面安徽省巢湖的做法值得借鉴。安徽省巢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充分利用巢湖3月至8月封湖禁渔期,每年向巢湖投放25万公斤“食藻鱼”,当年捕

25、捞后,通过对“食藻鱼”解剖发现,“食藻鱼”吞食藻类消化率在40,是控制巢湖蓝藻最有效的办法。专家认为,鲢、鳙鱼类放养,充分利用蓝藻饵料资源,通过捕捞带走水体部分氮磷等营养元素,遏制了巢湖蓝藻,减轻了水氮磷污染负荷,控制了水体富营养化,达到改善水体、恢复水体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八)加快博斯腾湖源头开都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步伐。巴音布鲁克草场对涵养水源具有重要的作用,保护巴音布鲁克草原不仅意味着为全州畜牧业提供保障,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博斯腾湖赖以生存的水源地。近年来,巴音布鲁克草场退化、沙化现象十分严重,导致草场数量减少,质量变坏,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博斯腾湖入湖水量逐年减少建议通过天河工程,实施人

26、工增雨,加大巴音布鲁克草原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实施好减畜围栏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增强天然草场涵养水源的功能,稳步推进巴音布鲁克草原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开都河上游减少直接截留河水,使入湖淡水量增加;在孔雀河下游,严格控制开垦土地,减少输水量,适当保持湖水水位,保证水质的持续利用。(九)加大环博斯腾湖旅游景区的管理,规范旅游开发活动。按照博斯腾湖旅游总体规划、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条例规定,执行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充分考虑环境与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旅游区内的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设施必须

27、实施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在湖滨100米范围内严禁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外界排放污水和垃圾,100米范围外废水、垃圾要集中处理,严禁随意排放和掩埋,各项污染物严格实行达标排放,对游船动力装置进行油改气或可装蓄电池,确保博斯腾湖流域水生态不受污染。要不定期对环博斯腾湖流域的旅游景点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对环保设施不配套或不符合环保有关规定的景点要限制游客数量或停业整顿。(十)从严执法,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各级政府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限制在博斯腾湖生态环境脆弱的生态功能区进行新改扩建工业项目的建设。所有新建设项目不得向博斯腾湖水体直接排放水污染物。凡未完成州人民政府限期

28、治理任务或限期治理后仍超标排放的企业,要依法立即实行停产治理。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排污企业的,责令限期治理,治理期间限产限排。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环境的行为,禁止开荒、砍伐胡杨、红柳,确保博斯腾湖流域湿地生态环境;对博斯腾湖流域的违法建设项目和土地开发项目要从严处理。(十一)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根据我州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容量大小,鼓励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对所有新建项目特别是招商引资的大型项目要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的选址要有环保部门参与,避免产生新建一个项目,污染一方环境。坚决防止中东部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项目向我州转移,避免发生效益别人拿走、污染留在巴州的现象。(十二)博斯腾湖生态保护工作是一个投资庞大的系统工作,仅仅依靠巴州政府的投资远远不够,因此建议国家、自治区把保护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纳入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之中。在保证博斯腾湖源头输水无污染、有足够水源的前提下,加大对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力度。否则,如果只考虑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治理,而忽视对博斯腾湖生态的保护,一旦博斯腾湖受到污染或蓄水量大幅度下降,造成博斯腾湖水源地这一天然屏障丧失,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也将无从谈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