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8174952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全球性大气问题主要包括温室效应,酸沉降,臭氧层空洞等等,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日益成为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主要凶手之一。下面我们分别就这三种大气问题的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进行简单的介绍.大气中的许多组分如C02、CH4等,对长波辐射有特征的吸收光谱,像单向过滤器一样,可以阻止地面向外辐射红外光,从而把能量截留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叫温室效应。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就叫温室气体。大气中的痕量温室气体,除了C02、CH4,还包括N2O、NO2、O3、CO和CFCS等。大气温室气体增加的原因:主要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剧增,特别是城市人口增加更快,使人类的工

2、农业生产向自然环境排放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多。比如工业上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利用量不断增加,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加,近200年来,CO2增加了25%,CH4增加了一倍,N20和NO2增加了19%,CFC以前在大气中根本就没有,它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出现的一类的化合物。另外是,人类活动改变了温室气体的源和汇,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直接减少了CO2等温室气体的汇;另外,过多的开垦农用土地和发展畜牧业又增加了CO2和NOX等的源。例如,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和反刍动物在消化过程中都会排放大量的CH4;作物秸秆在燃烧时可产生CO2和NOX;最新的研究还证明,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也排放多种微

3、量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物中有些也属于温室气体。全球变暖势必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初步的研究成果是值得注意的。(1)沿海地区的海岸线变化。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区受到威胁,沿海低地有被淹没的危险,(2)气候带移动。气候带移动包括温度带的移动和降水带的移动。气候变暖会引起温度带的北移。温度带移动会使大气运动发生相应的变化,全球降水也会将改变。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现有雨带的降水量会增加,高纬度地区冬季降雪也会增多,而中纬度地区夏季降水将会减少。(3)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有关部门及科学界对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环境的影响做了多方面的论证和评估。(1)气

4、候变暖使中国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大。(2)海水平面上升使中国沿海经济发展受到威胁。(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对中国生物多样化产生影响。气候变暖使生物带、生物群落纬度分布发生变化,使部分动植物和高等真菌等物种处于濒临灭绝、变异的境地。对于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有:(1)调整能源战略.当今世界各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均以矿物燃料为主,全球矿物燃料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7%,燃烧矿物燃料每年排入大气中的CO2多达50亿吨,并以每年平均0.4%的速度递增。因此,在保持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若想抑制CO2排放量,必须大幅度地引进清洁能源并大力推行节能措施。(2)绿化对策.目前热带雨林年损失1400万公顷,每年从空

5、气中就少吸收4亿吨CO2,为了抑制CO2增长,应大面积植树造林。林地可以净化大气,调节气候,吸收CO2,每公顷森林年净产氧量为:落叶林16吨,针叶林30吨,常绿阔叶林20-25吨,而消耗CO2为上述值的1.375倍。因此,造林10公顷,即每年世界净增林地5000万公顷,20年后新增林地将可以吸收CO2约200亿吨,达到阻滞CO2增长的目的。(3)控制人口,提高粮产,限制毁林。不发达国家人口失控和发达国家无节制消费及短期行为是造成温室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要在全球推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发展与环境和经济相适应。解决第三世界的粮食问题,应依靠农业技术进步,发展生态农业,走提高单产之

6、路,摒弃毁林从耕的落后农业生产方式。下一个需要和大家讨论的是酸性沉降。酸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湿沉降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雾、冰雹等各种降水形式。最常见的就是酸雨,这种降水过程称为湿沉降。干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面的过程。目前,人们对酸雨的研究较多,已将酸沉降与酸雨的概念等同起来。70年代初,酸雨在世界上仍是局部性问题,但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与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一样,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对于酸雨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有许多关键性问题还没有研究清楚,如大气中S02、NOX转变为SO42-、N03-的机理,

7、S02、NOX排放源与造成酸雨的相关性,以及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界限等问题均有待研究。人为源和天然源排放的硫化合物和氮化合物进入大气后,要经历扩散、转化、输运以及被雨水吸收、冲刷、清除等过程。气态的NOX、SO2在大气中可以催化氧化或光化学氧化成不易挥发的硝酸和硫酸,并溶于云滴或雨滴而成为降水成分。它们的转化速率收气温、辐射、相对湿度以及大气成分等因素的影响。酸雨以不同方式危害着水生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材料和人体健康。(1)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酸雨会使湖泊变成酸性,水生生物死亡。(2)酸雨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近年来,人们普遍将大面积的森林死亡归因于酸雨的危害。在德国,横贯巴伐利亚州山

8、区的12000公顷森林有1/4坏死,波兰已观察到针叶林大面积枯萎达24万公顷,捷克的受害森林占森林总面积的1/5。(3)对各种材料的影响。酸雨加速了许多用于建筑结构、桥梁、水坝、工业装备、供水管网、地下贮罐、水轮发电机。动力和通讯电缆等材料的腐蚀。酸雨能严重损害古迹。我国故宫的汉白玉雕刻、雅典巴特农神殿和罗马的图拉真凯旋柱,都正在受到酸性沉积物的侵蚀。(4)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酸雨对人体健康产生间接的影响。酸雨使地面水变成酸性,地下水中金属量也增高,饮用这种水或食用酸性河水中的鱼类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据报道,很多国家由于酸雨的影响,地下水中铝、铜、锌、镉的浓度已上升到正常值的10100倍。

9、而防治酸雨的一般措施有:(1)使用低硫燃料和改进燃烧装置(2)烟道气脱硫脱氮(3)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各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都制定了一些适合本国国情的酸雨控制措施。我国针对出现的酸雨问题,采取了以下对策:一是降低煤炭中的含硫量,二是减少SO2的排放。我国洗煤能力应当优先安排洗选高硫煤,回收精硫矿。专家建议,全国含硫2%以上的高硫煤,除有烟气脱硫能力的工厂可不洗外,其余都应进行洗选。对于无法洗选的有机硫,可在煤炭燃烧过程中采用回收技术,制取硫酸。在生产和生活用煤中,要尽量采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实行燃煤气化和成型化,在有条件的工厂,应装有消除烟尘和脱硫设备。最后一个和大家讨论的是臭氧层空洞。臭氧空

10、洞指的是因空气污染物质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因大气中的臭氧吸收了大部分对生命有破坏作用的B类紫外线,对地球生命形成了天然的保护。所以臭氧层中的臭氧浓度减少,使得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加。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的患病率因此增加,部分海洋生物也将减少甚至灭绝,从而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2011年10月,多国研究人员确认北极上空首次出现臭氧空洞。2011年11月,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消息表示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超过去年达2550万平方公里。而防治臭氧层空洞的措施有:(1)尽量减少高空飞机航班(氧还原和水蒸汽沉积)(2)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箭飞行(水气相沉积)(3)鼓励产生氧气的植物的生长,阻止砍伐森林(4)减少/控制向大气排放高温蒸汽/水分(5)消除生产和已知的臭氧消耗物质的释放(如氟氯化碳和氟氯烃)的地方远程。补贴在可能的情况下更安全的替代品的生产。(6)建立控制,以确保在高音量使用的新的化合物,对臭氧的影响调查。缺乏环境意识是环境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为此,应通过各种渠道和宣传工具,进行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的教育。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大气环境问题灾害已经能开始,人类应为自身和全球负责,建立长远规划,防止气候恶化。上述环境污染是没有国界的,必须把地球环境作为整体统一考虑、合作治理,认真对待大气环境问题,否则各国的发展进步都是无法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