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概述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173746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8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控制测量概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控制测量概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控制测量概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控制测量概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测量概述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控制测量概述 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依照施测精度按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逐级控制建立的。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 如图6.1所示,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二等三角网布设于一等三角锁环内,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三、四等三角网为二等三角网的进一步加密。建立国家平面控制网,主要采用三角测量的方法。图6.2是国家水准网布设示意图,一等水准网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骨干。二等水准网布设于一等水准

2、环内,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网为国家高程控制网的进一步加密。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表6.3 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表6.4 图根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 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简称图根点。测定图根点位置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中小城市一般以四等网作为首级控制网。面积在15km2以下的小城镇,可用一级导线网作为首级控制。面积在0.5km2以下的测区,图根控制网可作为首级控制。厂区可布设建筑方格网。城市或厂矿地区的高程控制分为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和图根水准测量等几个等级,它是城市大比例尺测图及工

3、程测量的高程控制,其主要技术要求如表6.6和表6.7所示。同样,应根据城市或厂矿的规模确定城市首级水准网的等级,然后再根据等级水准点测定图根点的高程。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 表6.5 一般地区解析图根点的个数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表6.6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表6.7 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坐标正算(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又称坐标正算,即已知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和坐标方位角,计算两点间的坐标增量x,y:x12=x2-x1=D12 cos12 y12=y2-y1=D12 sin12 根据上式计算时,sin 和 cos 函数值有正

4、、有负,因此算得的增量同样是有正、负号。表6.9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坐标反算(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又称坐标反算,即已知两点的直角坐标(或坐标增量x,y),计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和坐标方位角。根据(6.6)式,得到:D12=(x122+y122)1/212=arc tan(y12/x12)需要特别说明的是:(6.8)式等式左边的坐标方位角,其值域为0至360,而等式右边的arc tan函数,其值域为-90至90,两者是不一致的。故当按(6.8)式的反正切函数计算坐标方位角时,计算器上得到的是象限角值,因此,应根据坐标增量x,y的正、负号,按表6.6决定

5、其所在象限,把象限角换算成相应的坐标方位角。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导线布设形式 (一)导线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用经纬仪测量转折角,用钢尺测定边长的导线,称为经纬仪导线;若用光电测距仪测定导线边长,则称为电磁波测距导线。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二)闭合导线 以高级控制点A、B中的A点为起始点,并以AB边的坐标方位角AB为起始坐标方位角,经过1、2、3、4点仍回到起始点A,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控制测

6、量概述PPT课件(三)附合导线 以高级控制点A、B中的B点为起始点,以AB边的坐标方位角 AB为起始坐标方位角,经过5、6、7、8点,附合到另外两个高级控制点CD中的C点,并以CD边的坐标方位角CD为终边坐标方位角,这样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四)支导线 从一个高级控制点C和一条高级边的坐标方位角CD出发延伸出去的导线称为支导线。由于支导线缺少对观测数据的检核,故其边数及总长都有限制。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选点前,应调查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高一级的控制点的成果资料,把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的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去踏

7、勘,实地核对、修改、落实点位。如果测区没有地形图资料,则需详细踏勘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测区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地选定导线点的位置。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3)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对于二、三级导线,其边长应不大于350m,也不宜小于50m,(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量边 导线边长可用光电测距仪测定,测量时要同时观测竖直角,供倾斜改正之用。若用钢尺丈量,钢尺必

8、须经过检定。对于一、二、三级导线,应按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见4.1节)进行丈量。对于图根导线,用一般方法往返丈量或同一方向丈量两次,取其平均值,并要求其相对误差不大于1/3000。钢尺量距结束后,应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三项改正后的结果作为最终成果。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测角 用测回法施测导线左角(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角)或右角(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角)。一般在附合导线或支导线中,是测量导线左角,在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若闭合导线按顺时针方向编号,则其右角就是内角。对于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级光学经纬仪测一个测回。若盘左、盘右测得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则取其平均值作为一测回成果。

9、测角时,为了便于瞄准,可在已埋设的标志上用三根竹杆吊一个大垂球,或用测钎、觇牌作为照准标志。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连测连测 如图6.15,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必须观测连接角A、1、连接边DA1,作为传递坐标方位角和坐标之用。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施测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一)内业计算前的检查工作:应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绘制导线略图,把各项数据注于图上相应位置,如图6.16所示;确定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的要求。内业计算中数字的取位,对

10、于四等以下各级导线,角值取至秒,边长及坐标取至毫米(mm)。对于图根导线,角值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取至厘米(cm)。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二)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现以图6.16中的实测数据为例,说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步骤:1、准备工作 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表6.10)中,起算数据用双线标明。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理=(n-2)180 公式(6.9)由于观测角度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测不等于理论值理,而产生角度闭合差f,为:f=测-理 公式(6.10)各级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容,

11、见表6.3及表6.4,f超过f容,则说明所测角度不符合要求,应重新检测角度。若f不超过f容,可将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度中.改正后之内角和应为(n-2)180,本例应为360,以作计算校核。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 3、用改正后的导线左角或右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按下列公式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前=后+180-右 公式(6.11)本例观测右角,按式(6.11)推算出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列入表6.10的第5栏。在推算过程中必须注意:如果推算出的前360,则应减去360;如果推算出的前f2,故f恒为正值。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考虑球气差改

12、正 三角高程测量的高差计算公式为:或 由于折光系数的不定性,使球气差改正中的气差改正具有较大的误差。但是如果在两点间进行对向观测,即测定hAB及hBA而取其平均值,则由于f2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而高差hBA必须反其符号与hAB取平均,因此f2可以抵消,f1同样可以抵消,故f的误差也就不起作用,所以作为高程控制点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时必须进行对向观测。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 在测站上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iA;在目标点上安置标杆或觇牌,量取觇标高VB。iA和VB用小钢卷尺量2次取平均,读数至1mm。用经纬仪望远镜中丝瞄准目标,将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读竖盘读数,盘左盘右观测为一测回,

13、此为中丝法。竖直角观测的测回数及限差规定见表6.17。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表6.17 竖直角观测测回数与限差 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 三角高程测量的往测或返测高差按(6.33)或(6.34)式计算。由对向观测所求得往、返测高差(经球气差改正)之差fh的容许值为:(m)式中:D为两点间平距,以km为单位。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视距测量视距测量(一)原理:利用望远镜的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方法。主要用于碎部点测量 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视线水平时:距离 D=kl 高差 h=i v 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视线倾斜时:距离 D=kl cos2 高差 h=(1/2)kl sin2+i v 式中:l为上下丝读数之差;为竖直角;i为仪器高;v为目标高(中丝读数);k=100 控制测量概述PPT课件例题例题 在A点架设仪器对B点进行观测,读得上下丝读数之差为0.431,竖直角-242,仪器高1.45m,中丝读数1.211m.求AB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解:DAB=100 0.431 COS2(-242)=43.00 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