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界涉及诗文赏析

上传人:lx****y 文档编号:18172768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生三境界涉及诗文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生三境界涉及诗文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生三境界涉及诗文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人生三境界涉及诗文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三境界涉及诗文赏析(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句本来都是言情话相思的佳句,却被王国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它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

2、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二境界的这段诗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蝶恋花。原词是:“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

3、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在这里,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了。他想说明,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第三境界,王国维则采用了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辛弃疾的原词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在此处,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

4、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这就达致了最后的成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晏殊-蝶恋花【内容】: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作者】: 晏殊(99-5)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浣溪沙中“无可

5、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注释】:(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槛:栏杆。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赏析】: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轻寒

6、”,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

7、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这样,“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的一种必要的铺垫。“独上西楼”,正面点出“独”字,与上片的“双飞”遥相照应,是章法谨严的又一实例。“望颈,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于是逗出歇

8、拍,“欲寄彩笺”二句。“彩笺”与“尺素”都是指代书信。二词重叠使用,一则是表示寄书意愿之热切,二则表示欲书内容之繁富。“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词有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另诗亦有句:“鱼书欲寄何由达,山远水长处处同。(无题)措辞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长。徐育民历代名家词赏析: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善于将主观感情熔于景物描写之中。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西风、路远、山长、水阔,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远的气氛,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从词的章法结构来讲,以时间变化为经线,以空间转移为纬线,层次

9、井然,步步深入。 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蝶恋花写出了闺中人秋日怀人的气氛,而没有堆金垛玉,铺排锦绣.是他深婉含蓄、“风流蕴藉”(王灼碧鸡漫志)词风的一首代表作。 王国维人间词话: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境”.(按:这是用来作比喻,说对于大事业大学问,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注释译文编辑词句注释伫(zh)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望

10、极:极目远望。黯黯(n):心情沮丧忧愁。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会:理解。阑:同“栏”。拟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羁.强(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消得:值得。24白话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33词牌格律编辑词牌说明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

11、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5格律对照(上片)伫倚危楼风细细。中仄中平平仄仄。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下片)拟把疏狂图一醉,中仄中平平仄仄。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说明: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加粗体字,表示韵脚。)4作品鉴赏编辑文学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

12、,感情真挚.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草色烟光残照里

13、,无言谁会凭栏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栏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词人在这里闪烁其辞,让读者捉摸不定。下片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

14、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

15、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1柳永,宋代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

16、.创作慢词独多,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生平亦有诗作,惜传世不多.有乐章集.7辛弃疾辛弃疾(114012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

17、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分享到:5相关资料加资料 生平“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刻在铅山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辛弃疾墓前郭沫若对他评价的楹联.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16年,辛弃疾自22岁率领200多家乡父老兄弟起义抗金,便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曲折生涯初到南方 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

18、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主要作品概况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他作为南宋朝廷大臣而写的一篇文章议练民兵守淮疏,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这篇应用散文感情炽热,构思缜。主要成就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

19、精神上的鼓舞力量。文学成就 思想内容辛.。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代表作品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等.辛弃疾现存词600余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生平年表录自邓广铭辛稼轩年谱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年、金熙宗(完颜亶)天眷三年(140)五月十一(合公历5月28日)卯时,稼轩生于山东历城之四风闸.宋绍兴十七年、金皇统七年(114)稼轩八岁.稼轩之从学刘嵒老(瞻)当在此年前后。宋绍兴十九年、金皇统九年(119)稼轩十岁。(“稼轩。纪念建筑纪念馆辛弃疾纪念馆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南,占地总面积31亩,由纪念馆和辛家坟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有石坊、六角碑亭、辛弃疾塑像、辛弃疾纪念祠、稼轩词书法艺术刻石碑廊等景观以及文物、书画、民俗、图片、“一代词宗”、“义胆忠魂”6个展室.故居和墓葬 。.。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8 / 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