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赏析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8172110 上传时间:2020-12-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琴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琴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琴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古琴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琴赏析(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琴赏析 毕业论文摘要:人们认识古琴,1般是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在笑傲江湖里,它能让正邪两派高手结为知音,琴箫相和,共谱1曲“笑傲江湖”。在电影功夫中,它被描述成为功力强大的绝门武器。但是许多导演又琴筝不分,比如功夫吧,但它用了古筝配的音乐。有很多其它的电视剧明显把古琴放反了。这令许多古琴家深感气愤和悲哀,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古琴的历史的内涵 关键词:琴之古琴之美琴之颂1、琴之古 古琴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古代只叫做琴,近代为区别于其它乐器,才习惯地叫做古琴或七弦琴。在众多的音乐当中,琴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音乐的。西洋音乐最有代表性的是小提琴、钢琴。古琴的历史很悠久。相传在伏羲时就有了。虽说“

2、伏羲神农制琴”、“舜作五弦琴”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确实是相当悠久了。琴最早见之于典籍的是我国第1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中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是两千五百年前编辑成书的,古琴从产生到流行于人民之中并被写到诗里收入诗经,要经历1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所以,说古琴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是比较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的。在中国古代,古琴的地位最为崇高,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1。古琴所崇尚的“中和、雅正”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至今较早出土的琴为战国初期曾侯乙

3、墓中的十弦琴和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七弦琴。前者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而后者距今则有1千九百多年的历史。2、琴之美论文 毕业论文网1、意境美古琴的造型精美,音色圆润清脆,音响细腻,丰富多变。古人演奏古琴,非常讲究。演奏之前,要沐浴更衣,点上香柱,然后双腿盘坐,把琴放在腿上或桌上演奏。古琴由于长期作为文人修身养性的“法器”,积淀了异常深厚而又丰富的哲学、文化意味,并因此而获得特殊的魅力。古琴本来只是1种与瑟、筝等1样的普通乐器,只是后来被文人选中,使其地位逐渐显赫起来。文人在众多乐器中独独选择了它,1定是有它的特别之处。那么,这“特别之处”是什么?作为乐器,最重要的是它的表现力。 “意境”是古

4、琴的1个重要的魅力资源,“意境”实为中国1个极富民族特色的独特美学范畴。中国的古琴主要为文人雅士自娱的室内雅乐,所以追求的正是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早在六朝时代古琴音乐就建立起自己的1套完整的美学、乐律、记谱法、弹奏法、指法等等体系,故历有琴道或琴学之称。古琴的意境应该和它独有的物理性质及其所产生的艺术表现力密不可分。共鸣箱、琴弦的构造决定了琴的基本音色,而音色直接关系到琴乐的内涵和地位。古琴共鸣箱:就是整个琴体,但它不同于其它乐器是由木板胶合而成,而是直接用1块整木掏空而成,箱壁厚而粗糙,故其音响深沉、浑厚、结实,有古朴、苍茫的神韵。就弦的长度来说,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1般均在110cm 以

5、上。有效弦长长,则其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故其余音绵长不绝,有绕梁之韵。 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以余音绵长不绝为特点的古琴,其独特的走手音是其它任何1种乐器所不具备和无法比拟的。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2、人体美古琴的形制大小合适(约长 120cm,宽20cm,厚cm),结构紧凑(呈1头大1头小的长方体),具有整1性。它就象1个匀称而完整的人体,紧凑、协调而又大小适中,具有人体的风韵。1张琴就是1个完美的人体,有额,有颈,有项,有肩,有身,有腰,有尾,有足。而且它的各个部分又恰恰是用身体来命名,如琴头、琴额、琴颈、琴项、琴肩、琴腰、焦尾、雁足、等

6、。可见,琴的造型原则是对人体美的模仿。而且,琴的式样的变化也正好与每1时代不同的人体美的观念相适应。唐宋时代,女人以丰满为美,明清时则以纤弱为美。与之相应,唐宋琴便体大,轮廓圆柔饱满,虽有“唐圆宋扁”之说,然其丰满厚重浑圆则基本1致。而明清之琴则较为瘦硬,轮廓分明。尤其是清琴,其腰度较窄,冠角较尖。我们从不同时代的古琴形体上,即能见出不同时代的人体美的观念,领略到不同时代的人的风韵。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代表1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1年有12个月及闰月。、文墨美古琴与其它乐器的另1

7、不同,在于它从不作任何的装饰,特别地追求朴素大方。在琴上唯1所能做的装饰是书法和印章,镌刻于琴的背面。这类铭文1般包括:琴名和题词。在这琴名与题词中,最能体现古琴的人文韵味。琴名首先,绝大部分琴都有自己的名字,这名字不是种类的品牌,而是个体的名称,这是其它任何乐器所没有的。例如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九霄环佩”琴(唐琴),其音色柔美悦耳,有天上仙乐之概;“大圣遗音”琴发音清脆松透;成公亮先生藏“秋籁”琴(唐琴),音色古雅透静,温和圆润。题词琴上的铭文除了琴名之外,往往还有琴主或名人的题字,使琴获得书香之气和风雅之韵。、苍古美在所有的乐器中,除了出土的乐器如编钟、编磬等历史更久远之外,在人的手中1直使

8、用的乐器,唯有古琴最为古老。1般乐器的使用通常不超过1百年,而古琴则达几百年甚至千年之久, 旧木:材料的历史感数百年前的古琴,其木料自然陈旧,具有历史感。即使新琴,也必须用陈旧的木料来制作。1般是用百年以上的桐木、杉木为面板,梓木为底板。其木源大多为棺木和房木。旧木的使用使古琴在质料上获得历史感与苍古美。断纹:外观的历史感古人说:“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较常见的有蛇腹断、梅花断、牛毛断、龙纹断、龟纹断、冰裂断等。应该说,断纹是古琴之历史感与苍古美的最直接的视觉表征。发音苍劲松透:音色的历史感古琴由于所使用的木料和特殊的制作方法,其音色本来就较其它乐器古朴、苍劲、低沉、浑厚,具有历史

9、风韵。老琴由于长期使用的振动和木质的疏松,往往使琴音变得更为苍松透润,这是古琴历史感与苍古美的最重要的听觉特征。 三、琴之颂中国古代文人与古琴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量的古代文献记载表明,中国文人1直是古琴音乐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在古琴的创作、演奏、赏析和传播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琴乐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古琴伴随着人民生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伯牙弹琴遇知音;象司马相如弹奏凤求凰卓文君表达爱慕之心;汉魏时期的嵇康面临死亡,还操琴1曲广陵散;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沉着,悠闲的琴音,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都为千古传颂。“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