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 (3)

上传人:pw****6 文档编号:181674685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看云识天气 (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看云识天气 (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看云识天气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云识天气 (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 领会使用比喻的妙处。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使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云和天气的谚语,相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择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所以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师:今天我们来

2、学习一篇相关天气的科学小品文。在讲课之前,先让老师来讲个故事:1805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能够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 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蚂蚁搬家山戴帽 必定大雨到蚂蚁搬家蛤螟叫 燕儿低飞大雨到突出显出:同时,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还能够看云来预测天气。二、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1、整体感知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2、找出课文中心句。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说明要识天气能够看云

3、.二(2-6):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1、观察云的 形态来判定天气 2、|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三(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考前须知。讨论:这个课的结构形式怎样?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中心句: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三、云是天气的“招牌”,那么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能够看云来预测天气了。好,同学们拿出昨天预习时,要求大家所制作的“云与天气关系”的表格。晴天云彩简表.四、同学们通过表格理解了“云与天气关系”。接下来,我们来实行一场小组竞赛,老师出示各种云图,然后请每一小组一位同学当一当这个“天气情况发报员”,你来给大伙说说天空云的特点,以此又推断什么样的天气

4、情况.竞赛图例:竞赛细则:让每组组长选择,然后小组共同讨论,并推选一位同学上讲台担当“天气预报员”,例:今天天空中的云假如是微风吹过水面所引起的鳞波,天晴,一般不会带来雨雪。五、文章语言特色师:本课给我们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色彩,不过我们读起文章却显得条理清晰,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来看看这个篇课文语言方面特点。1、 比较阅读 卷云的云体具有纤维状结构,常成白色,无暗影,有毛丝般的光泽,多成丝条状、片状、羽毛状、钩状、团状等。卷云由冰晶组成。卷层云的云体均匀成层,透明或成乳白色,透过云层日月轮廓清晰,地物有影,常有晕的现象。积云个体明显,底部较平,顶部凸起,云块之间多不相连;由空气对流、水

5、汽凝结而成的云。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使用了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是本篇说明文的主要特色。本文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修辞手法,使用描写等方式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例如: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择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使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

6、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擅长观察,一样能够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布置作业: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相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教后思 这是我在初二下学期学校开放周所上的一节公开课看云识天气。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想借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说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所以在安排这个节课的每个环节时,我事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分小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之间的竞赛,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语言组织水平也相对应得到提升。通过这个活动,使整堂课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而这堂课的另一个环节是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本篇课文借助修辞手法,使用描写等表达方式使语言生动、形象、准确的特点。同时通过仿句训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到提升。 在准备这堂课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同一教研组的语文老师的热情协助,悉心请教,得到了很大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