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培训课程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1658832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5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培训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培训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培训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资源描述:

《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培训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培训课程(1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授课对象:2012级金融学研究生授课教师:刘湘云博士后、教授研究生课程研究生课程课课 程程 提提 纲纲n一、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一、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n二、风险的本质与成因二、风险的本质与成因n三、金融、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三、金融、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类型及其演进的类型及其演进n四、金融复杂性与风险分析四、金融复杂性与风险分析n五、金融风险溢出与金融危机传染五、金融风险溢出与金融危机传染n六、金融风险计量模型比较分析六、金融风险计量模型比较分析n七、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与策略七、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与策略n八、新旧巴塞尔协议与风险管理八、新旧巴塞尔协议与风险管理n九

2、、信用风险计量与管理九、信用风险计量与管理n十、市场风险计量与管理十、市场风险计量与管理VaR方法的原理方法的原理与应用与应用n十一、利率风险计量与管理十一、利率风险计量与管理久期、凸度久期、凸度方法的计算与免疫策略方法的计算与免疫策略n十二、操作风险计量与管理十二、操作风险计量与管理n十三、金融创新与衍生产品风险管理十三、金融创新与衍生产品风险管理参考书目参考书目n1 米塞斯,米塞斯,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广东经济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n2 顾孟迪、雷鹏顾孟迪、雷鹏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n3 王一鸣、鄢莉莉,王一鸣、鄢莉莉,

3、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中国发展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n4 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n5 刘金波,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刘金波,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n6 姜青舫、陈方正,风险度量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姜青舫、陈方正,风险度量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n7 布赖恩布赖恩科伊尔,利率风险管理原理(上、下),科伊尔,利率风险管理原理(上、下),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03n8 安东尼安东尼桑德斯,信用风险度量桑德斯,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 其他范式,机械工业出版社,其他范式,机

4、械工业出版社,2001n9 李红权、马超群,李红权、马超群,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与风险管理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与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经济科学出版社,社,2006 一、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一、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n请辨析以下命题:n1、若ab,bc,则ac。n2、对a商品需求量的减少必将导致a商品价格的下降。n3、买两张彩票获奖的概率比买一张彩票获奖的概率大。n4、本能说的支持者们确信他们成功地揭示了理性主义的肤浅,将经济学贬损为“由错误的心理假设得出的一系列错误结论”。(William McDougall,社会心理学简介)行为人行为人n1、有意识的行为和动物反应n人类行为是有意识的行为n无意识的行

5、为是人体细胞和神经对刺激的不自觉的反应,它与有意识或有目的的行为有着明显的差异。n2、人类行为的先决条件:n不安n对更为满意的状态的想象n对有意识的行为能够消除或至少减轻不安的期盼n3、理性与非理性n人类行为总是合理的,因为行为的最终目的常常是满足行为人的某种欲求。n认为满足身体的生理需要是“自然的”因此是“理性的”,而其他所有的需要是“人为的”因此是“不理性的”未免太专断。n现在流行就纯粹的理性纯粹的理性对社会科学吹毛求疵。对经济学最流行的批驳意见就认为经济学忽略了生活和现实的不理性,并试图把无穷尽的各种现象压缩成干瘪瘪的图式和毫无生气的抽象概念。n4、因果关系与经济学分析n人如果看不到任何

6、因果关系,他就不能行为。因果关系研究的原型?因果关系研究的原型?n思考和行为是人类的具体特征,它们是人类特有的。n泛机械化的观点是方法论的一元论。实证实证主义、行为主义、经验主义呢?主义、行为主义、经验主义呢?经济学和对理性的反叛经济学和对理性的反叛n1、关于理性的一些观点n当个体根据一个完备的和可传递的效用函数行动时,我们称个体是理性的(Samuel Bowles,微观经济学:行为,制度和演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n在经济理论中,理性决策者是指在深思熟虑并回答下面三个问题后进行选择的行为人: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想要的?给定可行性约束,根据愿望,什么是最好的方案?(Ariel Rub

7、instein,有限理性建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n2、对理性的反叛对理性的反叛n根据心理学理论,如果行为没有经历适当的思考而仅仅是对其影响机制的条件反射,则这种行为通常被解释为非理性非理性。n理性选择和非理性选择的分歧点,主要集中在人是否具有“一致性偏好一致性偏好”及其动机和目的是否只受“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影响两方面。n传统经济学将“理性经济人”描述为工具主义意义上的理性者,他们具有有序偏好、完备信息和精确的计算能力,能够利用掌握的信息来预估将来行为所产生的各种可能性,能够完成最佳的满足自己偏好的决策,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约翰伊特韦尔等,1996)。换言之,“偏好一致性偏好一

8、致性+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一旦嵌入选择模型,人的选择行为便被赋予了理性属性。n赫伯特西蒙(1973)曾将上述理性行为理解为实质理性实质理性,而将注重心理、环境、信息变化且充分发挥认知的理性行为解释为过程理性过程理性。因此,根据西蒙的思想可以推论:行为人只有对信息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进行分类、整合、加工和处理,选择行为才具有理性属性;如果行为人只是依据直觉、知觉、外部刺激等,则其选择行为便是非理性的。n事实上,区分选择行为的理性和非理性属性确实很困难,原因在于理性和非理性行为的同构或相容同构或相容;n西蒙以有限理性为基础所强调的过程理性学说过程理性学说,在很大程度上调和了这种同构或相容;他还在现代

9、决策理论的基石一文中指出:“所谓非理性,指对效用最大化的任何偏离;因此,我讲的有限理性就是非理性。”不确定性不确定性n1、不确定性和行为n人类行为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并不是两件相互独立的事情,而是为了确立一件事情而使用的两种不同模式。n2、概率的含义和类别n概率的含义已经被数学家们弄得很模糊,处理概率的方法就有很多歧义,甚至认为:概率就是频率。n两种不同概率:级别概率(或频率概率)和事件概率(或人类行为科学的具体理解)n3、特定事件概率的数字评估n对于1944年前夕的那场总统选举,人们可能会这样说:n(A)我愿意用3美元对1美元赌罗斯福会当选。n(B)我猜想在所有选民当中有450万人会行使它们的选

10、举权,其中会有250万人为罗斯福投票。n(C)我估计罗斯福当选的几率是9:1。n(D)我确定罗斯福会当选为总统。二、风险的本质与成因二、风险的本质与成因n风险的本质?风险与不确定性、分工的关系?n风险能消灭吗?n风险有价值吗?n俗话说:“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这个结论对吗?为什么?风险现象风险现象n风险一词已为众多领域所熟悉,并在不同场合有各自理解的特定含义。n譬如,医疗手术的死亡事故,航运业的海难和空难,生产中的设备故障,投资项目不能如期盈利甚至亏损,金融市场的震荡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冲击,等等n我们把实际中所观察到的风险存在及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这类现象,称为风险及其关联活动现象,简称

11、风险现象风险现象(risk phenomena)n把人们为防范风险和减轻风险危害性所做的种种努力,称为风险处理风险处理。n从对人产生影响的条件和过程看,有两种基本的风险类型:n一种是一般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另一种是投机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为简便,我们将前一种类型的风险称为普通风险普通风险,把后一种类型的风险称为投机风险。四种不同的风险理解四种不同的风险理解n把风险视为给定条件下各种可能结果中那种较坏的结果。而坏结果往往要折算为经济损失或货币数量损失,因此在性质上称之为数值风险数值风险。n把风险视为给定条件下各种可能结果中较坏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称之为概率风概率风险险。n把风险视为给定条件下各种可

12、能结果之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性可用方差来刻划,称之为方差风险方差风险。n把风险直接视为事情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这是一种笼统即缺乏具体特征的关于风险的解释,称之为抽象风险抽象风险。姜青舫、陈方正分工、私人信息与风险分工、私人信息与风险 风险的本质风险的本质nF.Knight(1921)认为,如果一个经济行为者所面临的随机性能用具体的数值概率来表述,那么就可以说这种情况涉及风险;另一方面,要是该经济行为者对不同的可能事件不能(或没有)指定具体的概率值,就说这种情况涉及不确定性。nSamuel Bowles认为,风险风险是指个人选择集中一项行动的结果是一系列以一定已知概率已知概率发生的可能结果的集合

13、。相反,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指一个或多个行动会产生多重结果,而产生的概率是未知未知的。n所谓风险风险,系指由于不确定性而引发的出现损失(或获利)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Probability,概率)的分布状况显示风险的程度。n风险源于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由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可视为以自然为博弈者的信息不对称情况)造成,信息不对称则由于分工及私人信息的产生而导致。n风险由不确定性引发,而不确定性是信息缺陷所导致的。按信息缺陷的性质可将风险分为两类:外生性风险和内生性风险。n外生性风险的引发原因是信息不完全;内生性风险的引发原因是信息不对称(Asymmetry)。风险本质与风险定义风险本质与风险定义n

14、从形式上看,所谓数值风险、概率风险、方差风险和抽象风险,都是按照所观察的风险现象本身来表述风险的。其实它们当然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是体现风险本质的概念。n从风险测量角度看,数值风险用货币大小衡量风险,概率风险用概率值衡量风险,方差风险则用某一已知分布的随机变量方差或均方差量度风险,抽象风险则无具体的衡量方法。n三条关于风险的特有属性:n(1)隶属性。凡风险皆指包含于行为主体所采取行动过程中的风险。n(2)危害性。是指风险引致的所有可能损失即潜在损失对行为主体的威胁,从而行动选择的非理性和资源配置的低效性。n(3)并协性。即任何存在于某一行动过程而行为主体造成危害的风险,总与该行动试图实现的目标利

15、益相反相成。n风险定义:风险定义:在以特定利益为目标的行动过程中,若存在与初衷利益相悖的可能损失即潜在损失,则由该潜在损失所引致的对行动对行动主体造成危害的事态主体造成危害的事态,便称作该项行动所面对的风险,简称该项行动风险该项行动风险。姜青舫、陈方正风险溢价之谜风险溢价之谜 有效市场的反例有效市场的反例n效率市场假设(EMH)最早由著名经济学家Paul Samuelson在1965年提出,不仅仅限于金融市场,而是泛泛而言的;Fama(1970)将这一假设进一步阐述为“价格完全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n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由Sharp,Treynor,Linter于60年代中期提出的,

16、是对风险如何定价和度量的均衡理论,其根本作用在于确认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揭示市场是否存在非正常收益。通常记为:)(fmjfjRRERREnFama和French(1992)的经验研究结果发现:高价格股票(账面价值/市场价值比高)具有高风险和低收益,而低价格股票具有低风险和高收益。n风险溢价的本质:不是市场风险溢价,而是规模或流动性溢价。三、金融、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三、金融、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类型及其演进金融风险类型及其演进n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n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n金融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特征n金融风险类型演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n按照新兴古典分析框架,所谓现代

17、经济,即指实现高度分工和专业化的经济,它在物质上的标志是工业革命;在制度方面的标志则是一个“非人格的”、“保护和执行界定产权的契约”的法律系统的建立和实施。n工业革命是分工演进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n金融因素不仅是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甚至可以说是现代经济的基本标志和主要基石。n就传统意义上看,金融主要包括货币和信用两个范畴,其中货币是金融的基础和核心。n货币的出现和演进内生于分工演变,它反过来极大地推动了分工的展开。n信用的演进过程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信用关系的拓展被视为资本主义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n既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则“金融风险是经济风险

18、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货币与信用既成为扩展分工和交易秩序的主要基础,也就成为决定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n金融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不仅使一般风险向金融转化,而且其本身就成为风险的一个主要源头。风险是金融体系的基本属性,风险风险是金融体系的基本属性,风险配置是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配置是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n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交易规则是构成金融体系的三个基本要素,在这一体系中,风险是其基本属性之一。n正是由于风险是投资的基本属性,也是金融体系的基本属性,风险配置(risk allocation)成为了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n金融体系资金配置和风险配置这两大基本功能具有相辅相成

19、的密切联系。n金融体系风险配置功能的实现方式:n金融产品设计是其主要路径;n合理完备的金融机构设置也是重要路径之一;n市场规则是金融体系有效风险配置实现的重要保障。金融风险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特征金融风险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特征n在理论上,金融风险表现为因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使决策者无法确知价格的当前和未来水平,从而导致的获利或损失的可能性。n在可观测的经济现象中,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层次:n社会个体金融行为趋于投机和加剧动荡模式;n金融机构具有内在脆弱性;n金融资产价格具有过度波动倾向;n金融危机时时爆发n相比一般经济风险转化的金融风险,纯金融风险具有如下特征:n数额巨大;n技术性强;n操作周期

20、短;n潜在特性;n突发性和加速性;n扩散性和传染性。金融制度与金融风险演进金融制度与金融风险演进n以商业银行制度为例:n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是吸收公众储蓄存款,并据以向厂商发放贷款(提供流动性担保),从而将厂商多余的流动性风险转移给公众承担。n商行制度的确立树立了一种大众观念:存款者有权向商行索取本金和利息;贷款者必须向商行归还贷款和利息。n再如存款保证金制度:n由于在商行与央行之间显然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公众乃至整个经济实体面临商行隐藏信息的逆选择风险和隐藏行为的道德风险;n存款保证金制度的创设,使商行营运状况的优劣得以甄别,并给商行审核和监督贷款以压力,从而使内生性金融风险得到控制。

21、n就风险替换和风险演进角度看,金融制度作为就风险替换和风险演进角度看,金融制度作为金融风险的替换机制和演进的推进机制的特点金融风险的替换机制和演进的推进机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金融全球化浪潮与国际文化、经济、金融全球化浪潮与国际文化、经济、政治、金融制度格局多元化的矛盾与金融工程政治、金融制度格局多元化的矛盾与金融工程化趋势中金融工具和交易原理的精微复杂化发化趋势中金融工具和交易原理的精微复杂化发展展。金融风险分类方法与金融风险类型金融风险分类方法与金融风险类型n韩仁元、杨大平(1997):n经营管理风险:n信贷风险;投资和融资风险;表外业务风险;违规经营风险;非经营资产占用风险;计算机

22、运用的风险。n经营环境风险:n信用环境风险;行政干预风险;产业政策风险;“泡沫经济”风险;微观经营风险。n社会环境风险:n社会治安风险;社会欺诈风险;社会投机风险。曾令京(1998)n金融风险表现为:资本金不足、流动资产负债比率低、存贷比例高、备付率低、不良贷款比重大、单个贷款超比例、亏损严重等。n金融风险分为三大类:n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包括资本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违规风险;n内控风险,内控风险,包括诈骗风险、抢劫风险、盗窃风险、道德风险;n竞争风险,竞争风险,包括人才风险、服务风险、信息风险和信誉风险马一民(2003)n金融风险的类型一般可分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n非系统

23、性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经营风险、衍生金融工具风险n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政策风险。黄艳艳(2004)n金融风险可分为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金融风险可分为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n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宏观金融领域存在的主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宏观金融领域存在的主要风险和金融经营主体面临的主要风险;要风险和金融经营主体面临的主要风险;n宏观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n例如金融对外开放的风险、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对接的金融风险、证券市场发展的风险、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风险;n金融经营主体面临的金融风险:n例如信用风险、干预风险、管理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金融诈骗

24、风险等。有马敏则(日,2005)n所谓风险(Risk),源于拉丁文Risicare一词。Risi之意是由希腊文中的cliff(山涯)派生出来的,Risicare一词被解释为“在山崖中航行”的意思。n金融风险的类型:n信用风险n市场风险n流动性风险n金融风险的类型(续)n清算风险n操作风险n法律风险n其他金融风险n损失风险n信息管理风险n税务风险n系统风险n金融机构风险n狭义的金融机构风险(Union Bank of Switz)n广义的金融机构风险n信用风险n市场风险n流动性风险n业务风险n系统风险n保险受理风险n房地产投资风险王春峰(王春峰(2003)n根据金融风险的性质和来源不同,金融风险

25、表现为不同的类型。n一般工商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分为:n市场风险(主要)n信用风险(主要)n流动性风险(主要)n操作风险n法律风险n金融机构在经营性质和业务内容上与一般工商企业存在明显不同,金融产品的风险特性决定了金融机构经营业务的风险本质。n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n发起业务;n分销业务;n金融服务;n资产管理;n金融中介;n造市业务n上述业务直接反映出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类型:n金融市场风险;n信用风险;n流动性风险;n操作风险;n法律风险我国的金融风险类型分析我国的金融风险类型分析n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的金融风险:n信用风险n流动性风险n财务风险n市场风险n犯罪风险n从

26、国际方面看我国的金融风险n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n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n入世后国外金融机构大量进入的冲击n国际利率、汇率变化的影响n国际金融诈骗活动的威胁n经济国际化的负面影响n我国金融风险的特点:n集中性n隐蔽性n社会性四、金融复杂性与风险管理四、金融复杂性与风险管理n金融市场系统的复杂性特征n分形n混沌n金融复杂系统的风险管理金融市场系统的复杂性特征金融市场系统的复杂性特征n全球化条件下,金融市场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与系统外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资本和信息等能量的交换。与自然界的复杂系统相比较,金融系市场统因为众多类型异质投资者的介入而变得更加复杂,具有更明显的非线性、混沌、路径依存、自

27、组织和自进化等特性,是一种具有耗散结构的系统,并具有动态均衡性。n全球化条件下,金融市场系统的复杂性特征金融市场系统的复杂性特征主要主要有:n()非线性特征非线性特征,即金融市场系统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结构,且每一层次均成为构筑上一层次的单元,按照横向和纵向可以划分成许多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它们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通常是非线性的,表现出的整体作用并非是各子系统作用的简单线性相加,比各子系统的个体作用之和大得多,呈现出非线性放大效果。n()具有远离均衡的耗散系统耗散系统动力学特征。n()系统是开放开放的,通过学习和演化能不断地适应环境,能与外部环境进行持续的资本和信

28、息等能量交换。n()具有自组织自组织行为。n()出现混沌现象、分形结构混沌现象、分形结构特征,等等。n总之,金融市场本质上是一类开放型的复杂巨系统,其内部结构层次多、参与要素多且性质复杂、变量关系多、内部因果关系多样性且具有时间上或空间上的分离性、强耦合性等特性决定了该系统往往是以非线性反应方式非线性反应方式进行系统演化的。分形分形n金融复杂系统在均衡状态随机过程与混沌状态非线性过程之间徘徊,它也经常超出临界水平而落入混沌之中,但它不会永远处于混沌之中,随着负反馈作用的增强,它又会回到均衡状态与混沌状态之间。显然,金融复杂系统的频率分布并非正态分布,而是“尖峰、胖尾”的分形分布。因此,分形和混

29、沌是金融复杂系统的两种基本特征。n传统的资本市场理论(CMT)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公平合理的随机游动(或称布朗运动),其特点是对正态分布及有限方差的存在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即特别强调序列独立(不相关),也就是说资产价格对信息无记忆,即使有记忆,至多也是短期记忆。n然而,曼德尔布罗特(Mandelbrot,1960)6发现,实际的股票市场收益不是正态分布,而具有自相似的尖峰胖尾统计特性,可以用稳定分布(又称稳定帕累托分布、分形分布)来描述。n基于分形理论对金融市场的分形特征研究已有许多尝试:n国外,Barkoulas et al(2000、Ashok Razdan(2002、Seong-Min Yoo

30、n(2008)等学者研究了不同国家股价指数的长期记忆性和非周期循环特征;n国内,张维、黄兴(2001、伍海华等(2001、庄新田等(2003、范英、魏一鸣(2004)、魏宇、黄登仕(2004)、张金良等(2004)、王新宇等(2004)、曹宏铎(2005)、黄诒蓉(2006)、马超群等(2006)、苑莹等(2007)、吴建民等(2007)、郑丰等(2008)、王鹏、魏宇(2009)、李庆、赵新泉(2010)24等用重标极差分析(R/S,或称Hurst检验)、消除趋势波动分析(DFA)、柯尔莫哥洛夫(Kolmogorov)检验等方法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分形结构特征。混沌混沌n混沌是由确定性的非线性

31、动力学系统产生的随机现象,其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的依赖性、非周期性和存在奇异吸引子。nE.E.Peters(1996)25对S&P500指数的混沌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其相关维值为2.33,认为其具有非线性的特征。Kian-Ping Lim 等(2007)26研究了亚洲股市指数认为其收益序列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n国内学者关于混沌研究历史并不长,叶中行等(1998)、高红兵等(2000)、段虎、沈菲(2002)、张永东(2003)、王卫宁等(2004)、应尚军等(2006)、杨凌(2006)、王福来等(2006)、李红权、邹琳(2007)、马超群等(2008)、黄荣哲等(2009)、马凌霄(201

32、0)等学者通过采用李雅普诺夫(Lyapunov)指数、小波分析、对数线性趋势消除法(LLD)来分析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的混沌特征。金融市场的非线性研究范式金融市场的非线性研究范式n金融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是整体秩序性与局部随机性的统一体,它容纳了市场的非均衡状态与多种可能性。n复杂系统视角下,金融市场分析遵循非非线性研究范式线性研究范式,其基本内容包括:n有限理性经济人n分形市场假说n分数布朗运动(有偏随机游走)五、金融风险计量模型比较分析五、金融风险计量模型比较分析n金融风险评价方法分类n金融风险计量方法的演进n金融风险计量模型的发展阶段(一)金融风险评价方法分类(一)金融

33、风险评价方法分类n风险评价首先由保险业发展起来;风险程度的衡量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其二是损失严重程度。n目前国际上普遍流行的几种评价方法包括:n成本-效益分析法n风险-效益分析法n权衡风险分析法n风险评价的综合分析法n统计型评价方法n风险评价按阶段的不同可分为: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和跟踪评价。n按评价角度不同可分为技术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n按评价方法不同可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定性风险评价定性风险评价n定性风险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由于它仅对风险做大小优劣的评价,适用对象是不特别重要的事件,或者风险发生后不

34、会引起较大后果的情况。n在实践中主要有检查表式综合评价法和优劣评价法。定量风险评价定量风险评价n定量风险评价不只对风险发生可能或风险因素的不同层次做出简单的优劣评定,而且要求运用一定的风险资料及数学方法,给出明确的参照指标或给出确定的程度差别。(二)金融风险计量方法的演进(二)金融风险计量方法的演进以利率风险为例以利率风险为例nWilliam J.McGuire认为,衡量利率风险的方法有指标(Indicators)、估计(Estimates)和衡量(Measures)三种,按顺序显示了越来越复杂的衡量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成本;n其中利率风险指标包括资产负债表数据、缺口和持续期(或称久期),n估

35、计法的例子有净收入、净利息收入或市场价值的简单模拟,n而衡量法的基础是高度个性化(满足商业银行特定的情况)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的模拟分析,并且经营运用其他软件的计算结果。nH.Beaver 和M.A.Wolfson(1995)认为,与会计记账的两种不同制度账面价值记账法(book value accounting)和市场价值记账法(market value accounting)相对应,利率风险计量方法可分为账面价值计量法和市场价值计量法;n会计记账制度的不同导致其反映出的风险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含义不同,从而导致账面价值计量法和市场价值计量法对利率风险的测量在本质上不同。n黄建锋(2001)认为,

36、对利率风险测度的基本方法有:资产/负债比例测度、资产负债差额报告、资产负债净持有期分析、净现值分析、利率风险动态分析等,在现代商业银行中常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来模拟测度利率风险,后几种方法均可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模拟实现。n陈建梁(2002)认为,利率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利率敏感分析、有效持续期缺口分析和模拟技术分析,其中利率敏感性分析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而有效持续期缺口分析是一种动态的分析方法,模拟技术分析则是模拟未来可能的利率变化水平,评估银行在各种利率变化情况下的价值变化。n彭江平(2001)认为,在风险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有各式各样的风险度量标准,但它们总的目标都是衡量在市场环境(如利率等)发

37、生变化的条件下,某一金融资产的收益或市场价值等的变化程度,主要分为灵敏度、方差/均方差、下端风险三种。n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4年7月颁布的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认为,利率变动会给银行的收益和经济价值造成不利影响,这就形成了评估银行利率风险状况的两种不同又相辅相成的分析方法:收益分析法和经济价值分析法,n其中前者分析的重点在于利率变动对账面或报告收益的影响,这是很多银行计量利率风险的传统方法;n后者指出市场利率的变动同样会影响到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头寸的经济价值,而银行的经济价值可被视为:预期净现金流量的现值。n笔者认为,利率风险的计量方法尽管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分为四类:n(1)指

38、标法,包括资产/负债比例、缺口指标;n(2)灵敏度方法,包括Delta、Beta、久期和凸性等;n(3)统计法,包括方差/均方差、下端风险和VAR;n(4)模拟分析法。指标法n该方法是指通过确定资产与负债比例等指标值来衡量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程度的方法,这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利率敏感性缺口等。n例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规定资产/负债比例的变动区间为0.81.2,含义是无论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数量如何增减变化,其比例均须控制在0.81.2的区间,即0.8和1.2是资产负债比例值的下限和上限。利率敏感性缺口等于利率敏感性资产减去利率敏感性负债,当利率下降时,若有正缺口,则银行有利率风险;反之

39、,当利率上升时,若有负缺口,则银行有利率风险。灵敏度方法n第二类方法实质上是测量证券组合价值对其市场因子的敏感性,所以称为灵敏度方法。n灵敏度方法由于简单、直观而在实际中获得广泛应用,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产生了不同形式的灵敏度,如针对债券等利率性金融产品的久期和凸性,针对股票的Beta,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Delta、Gamma、Vega等。n灵敏度方法的优点在于概念上的简明与直观性,使用上的简单性;但其缺点在于下述情况下线性近似并不能很好地描述证券价格的变化。波动性方法n第三类方法是一种统计方法,反映的是证券收益的波动性,因此称之为波动性方法,用标准差和协方差描述。波动性描述了收益偏离其平均

40、值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测量了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程度。n但其主要存在两个缺点:只描述了收益的偏离程度,却没有描述偏离的方向,而实际中最为关心的是负偏离(损失)(将这类低于预期收益的损失称为下端风险);波动性并未反映证券组合的损失到底是多大,对于随机变量统计特性的完整描述需要引入概率分布,而不仅仅是方差。n这样,证券组合利率风险的测量,应该通过证券组合收益的概率分布进行描述一定概率水平(置信度)下的可能损失。这就引入了利率风险测量的VaR方法(有关内容及评价见后文)。模拟分析法n第四类方法是模拟分析法。考虑到缺口报表和持续期方法的局限性,银行开始寻找新的利率风险计量方法,其中最大的进步是模拟技术的

41、发展,该方法是许多银行(特别是大银行)的主要利率风险管理技术。n模拟技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除了更细致的产品分类和期限划分外,还可让利率有更多的变化情景:不仅包括普通的利率平移,还可模拟利率曲线形状的变化及基础利率间的不同相关性,甚至运用Monte Carlo方法设计利率情景。n模拟技术还可以在利率变化的情景中假设业务量的变化及表外业务的盈亏,考察银行的期权风险和风险对冲效果。模拟技术可以分为静态模拟和动态模拟,其中前者拟只考虑当前的资产负债结构,通常分析的对象是银行短期内的利息收入的变动;而后者正常化考虑当前的业务量,还考虑一切可能的经营情况的变化。n模拟技术缺点除了在于它通常适用于

42、短期限外,还在于模拟技术的复杂性。n综上所述,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复杂性的增加和金融理论、金融工程的发展,金融利率风险计量从简单的指标法发展到今天的复杂测量技术,利率风险计量方法的演变过程为:n 指标法统计法灵敏度法 VaR、模拟分析法 (三)金融风险计量模型的演变(三)金融风险计量模型的演变n利率风险计量模型可以用来衡量受利率变动影响的业绩变动幅度。具体操作包括判断利率风险的大小、测定利率风险的方向效应及判断利率是否应该和预测值一致。n利率风险计量模型的选择涉及成本收益比较。不同的成本收益组合应选用不同的利率风险计量模型,须遵循的原则是,在选用的利率风险计量模型下,边际成本恰好等于边际收益

43、。n影响利率风险计量模型成本的因素有:计算机运算能力不断提高和应用软件功能日益完善。n影响收益的因素有:资产负债表复杂性日益增加、市场变幻莫测、新政策的陆续出台等都是利率风险收益变动的诱因。n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围绕流动性展开的资产负债管理经历了从资产管理到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表内表外统一管理几个发展阶段(朱晓黄,1995;王书长,1997)。n相应地,利率风险计量模型也经历了重新定价模型、持续期缺口模型、收入模拟模型、净组合现值模型和VaR模型(黄金老,2001)。重新定价模型(Repricing Model)n该模型在本质上是一种从会计账面价值的角度所进行的现金流量

44、分析,有时又称为资金缺口模型(Funding Gap Model)。由于它所分析的是由利率敏感性资产所产生的利息收入,与利率敏感性负债所产生的利息支出间的缺口,因此它就是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中的缺口管理。n重新定价缺口即等于可重新定价的(利率敏感性)资产(RSA)减去可重新定价的(利率敏感性)负债(RSL)。若RSA-RSL0则出现正缺口,反之则出现负缺口。当利率下降时,若有正缺口,则银行有利率风险;反之,当利率上升时,若有负缺口,则银行有利率风险。久期缺口模型(Duration GAP)n久期(Duration)的概念由Frederick Macaulay于1938年提出。麦考莱持续期(D)用数

45、学方法估计债券价格对其收益变动的敏感性,按收到债券现金流的加权平均时间计算,利息和本金的支付作为权重:niPFtiPcPinFitcDnnittntntt)1()1()1()1(11收入模拟模型n模拟分析方法是在对商业银行的现实运营活动进行高度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对涉及银行运营的各种变量(包括资产负债表内变量、表外变量以及市场环境变量)进行一定的取舍,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构造数量模型阐述和表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模拟银行现实运营活动,给银行经营管理提供依据和建议的目的。n模拟技术包括静态模拟和动态模拟两种分析方法。前者对银行表外和表内头寸的现金流量是估计出来的,后者是在对未来利率曲线和银行未

46、来的业务变化作出更详细假定的基础上进行模拟的。净组合现值模型n1994年,美国储蓄机构监管办公室(OTS)提出了净组合现值模型,它是一种存量或盯市法,依赖于在其利率环境体系下,对来自现有资产和负债未来现金流现值的估计;然后比较每种利率环境下估计的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来解释潜在利率变化对净值或净投资组合市场价值的影响(Office of Thrift Supervision,1994)。nOTS将NPV定义为:NPV=现有资产现金流的净现值现有负债现金流的净现值+现有衍生产品和表外业务现金流的净现值VaR模型nVaR的含义是“处于风险中的价值”,是指市场正常波动和一定的概率水平(置信度)下,某

47、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可表示为:cVaRPob1Prn其中表示证券组合在持有期内的损失;VaR为置信水平c下处于风险中的价值。VaR主要基于证券组合价值变化的统计分布图,如果给出某一证券组合价值变化的统计颁布图,根据VaR的定义就可直观地找到与置信度相对应的分位数,即VaR值。六、金融风险处理与管理模式六、金融风险处理与管理模式n金融风险识别n金融风险处理n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一)金融风险识别(一)金融风险识别n金融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在进行调查研究后,运用各种方法对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金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其主要内容包括:认知金融风险和分析金融风

48、险。n通常使用的金融风险识别方法有两类:第一类是财务报表分析法,它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最直接、最方便的识别风险的方法;第二类是风险环境分析法,它主要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出发,识别有关的不确定因素。金融风险识别方法n系统风险分析调查法系统风险分析调查法n系统风险分析调查法又称标准化调查法,它利用专业人员设计表格或问卷,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的方法。n其优点在于它能指出企业损失暴露的共同特征,有利于宏观风险管理;缺点在于对特殊企业无法提供特定损失暴露的一些个别特征。n其主要方法有保险调查法、保单对照法、资产-损失分析法和系统风险分析问卷法。n德尔菲专家意见法德尔菲专家意见法n专家意见

49、法是美国著名咨询机构兰德公司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此后该法广泛应用于各种预测与决策过程中。对银行风险进行识别时,特别是涉及到原因复杂、影响很大而又无法用财务比率分析法识别风险时,该方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利用专家智力来识别风险的方法。n风险列举法风险列举法n此法是根据企业财务资料作出流程,以及根据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每项财产和活动可能受到的风险。n主要方法有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和环境分析法等。n事件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n它是我国国家标准局规定的事故分析技术之一。其实质是利用逻辑思维的规律和形式,从宏观角度去分析事故形成的过程。n事件树分析的重要作用在于:(1)寻找防止事故发生的途径;(2)

50、找出消除事故的根本措施;(3)事件树分析是一个动态过程。n情景分析法情景分析法n它是指在风险分析过程中,用情景描绘能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方法。一种情景就是某个企业未来某种状态的描绘,此描绘可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和显示,也可用图示、曲线等进行描绘。n此法尤其适用于对企业进行风险分析n该方法的具体运用可通过风险筛选、风险监测和风险诊断等方式进行。(二)金融风险处理(二)金融风险处理n当风险测量完成后,就进入了风险管理的第三阶段风险处理。n所谓风险处理是指,综合考虑企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性质、大小,企业的经营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工具,

51、对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处理,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保留、风险防范与控制。风险回避n风险回避是指企业采取一定措施避免某种金融风险暴露的出现。如企业可以不涉入具有此项风险的业务,或在业务过程、合同签约方面采取措施防止引起此项风险暴露的发生。n企业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应采取风险回避措施:n蕴含此类风险的业务不是主要业务;n风险太大而无法承受,或风险与回报不平衡;n风险较为复杂或对其有效管理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超出了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能力,且企业也无法将其转移。风险转移n有些金融风险是企业在经营中无法回避或不易回避的,但企业管理此类风险的能力有限,则处理此类风险的方法是将其转移。n风险转移主要包

52、括三种基本方法:分散化、对冲和保险。分散化(diversification)n分散化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降低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n分散化的本质在于有效利用不同种类资产的风险相关性,因此其关键在于资产组合的合理选择。nMarkovitz资产组合理论是分散化的重要理论基础n商业银行往往通过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分散多样化来降低风险,具体包括n持有多种金融工具的组合n地区分布分散化n期限分散化对冲(hedging)n对冲是指通过即期售出某种风险,或通过交易一种在未来某一时刻出售该种风险的金融工具,消除或转移某种金融风险。n对冲交易是最常用的一种转移金融风险的手段,对冲交易可以通过即期交易、远期、期货

53、、期权等实现。保险(insurance)n保险是指通过购买一系列证券或合约,将金融风险限制在一定水平之内,并向接受其余部分风险的对方支付一定的风险补偿。n最常见的保险形式包括:n一般保险(进行保险精算的保险)n担保n期权n保险和对冲有着本质区别:n对冲是企业通过放弃潜在的收益以降低可能的损失n保险则是通过支付保险费用,在保留潜在收益的情况下降低损失风险保留n对那些无法回避又不能转移的金融风险,企业只能接受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吸收和抵御风险。n在下列两种情形下应采取风险保留方法:n企业的资产或核心业务中所包含的金融风险性质极其复杂,且很难向第三方转移,或转移时伴随的信息披露会降低企业竞争力n企业为

54、了获得某类风险的收益必须接受这种风险n采用风险保留方法管理风险的核心在于,准备合理水平的风险资本金以抵御和吸收风险。n传统上,企业采用等额风险资本金管理方式,即风险资本金的数额等于企业风险资产数额,或等于蕴含此类风险的业务资金额。n第二种是固定比率风险资本金管理方式,如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的最低风险资本金比率为8%。n第三种方法是精确测量企业总体风险暴露,并据此确定企业的风险资本金水平。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VAR方法和压力测试方法。风险的防范与控制n风险防范与控制,即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采用严格的外部监控和内部控制措施和制度,在风险发生之前,防范风险,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风险发生之后,降低风险

55、损失的严重性。(三)金融风险管理模式n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形成了三种技术与模式,包括表内管理模式、表外管理模式和综合管理模式。表内管理模式n第一种是表内管理技术(模式),即对表内资产负债项目的期限进行比较和调整,具体包括差额管理、搭配记账管理、以收益为基础的缺口管理技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持续期管理技术和风险价值技术(VAR)等。n表内模式只涉及到调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及负债在期限、数量上的配比关系,具有原理通俗易懂、逻辑思路清晰以及操作过程简单等特点,并且广为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所熟悉,因而是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最基本工具。n但是,表内

56、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第一,表内模式依赖于对利率走势的准确预测,而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受国内外众多因素的影响,其运动轨迹变幻莫测,预测起来比较困难。第二,表内模式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在运用此方法来控制利率风险时,商业银行调整其资产及负债的配置往往在实践中受到客户意愿、协议制约和操作成本三方面因素的制约。表外管理模式n第二种是表外管理技术(模式),指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利率风险的技术,常用的金融衍生工具有: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互换、利率期权等。n表外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转移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它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减少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并不需改变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任何

57、一项,是较理想的套期保值方法,而且针对不同的利率风险,可选择不同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n然而,表外方法也存在较明显的局限性:n第一,表外金融衍生工具可能放大商业银行的风险。金融衍生工具普遍具有杠杆比率较高的特点,因而在低成本、高收益地规避利率风险的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风险性。n第二,表外金融衍生工具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从理论上说,当表外金融衍生工具被用作对冲风险的手段时,其价格的变动可以抵消其原生金融工具的逆向变动,衍生工具与其原生工具的损益相抵,不应当存在市场风险。但是,在实践操作上,完全的风险对冲却很难实现。n第三,表外金融衍生工具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在场内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其信用风

58、险通常较小,因为交易对手是交易所;但是,在场外交易中,由于交易对手缺少可靠的资本保障,信用风险却会随时发生。n第四,表外金融衍生工具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表外衍生交易是根据事先签订的协议来执行的,由于协议内容比较复杂,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合约内容在法律上在缺陷或无法履行的操作风险。综合管理模式n无论是表内管理技术还是表外管理技术,所针对的都是利率变化时,在既定资产期限和负债期限结构下银行的收益和价值变化的风险,没有考虑利率变动时由于借款人提前还款,以及存款人提前提款的影响。对于客户(借款人和存款人)在利率变化时行使选择权而引起的风险,银行可以运用证券化技术进行管理。即通过将资产或负债证券化的方式,将其转移至表外,达到降低隐含选择权风险的目的,这是一种涉及表内表外业务的管理技术,因此,我们把证券化称为利率风险管理的第三种技术综合管理技术(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