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统编本古诗文选篇的儿童情怀

上传人:功*** 文档编号:181627253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论文:统编本古诗文选篇的儿童情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论文:统编本古诗文选篇的儿童情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论文:统编本古诗文选篇的儿童情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统编本古诗文选篇的儿童情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统编本古诗文选篇的儿童情怀(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论文:统编本古诗文选篇的儿童情怀从小学统编本教材看,入选的古诗文多达126篇,其中古诗词113篇,小古文(含语录)13篇。如何教学好这部分课文,要研究的问题当然很多,但宏观地认识与把握这些篇章入选有何特点,应当更具根本性意义。古诗文因语言(文言)和形式(文言文体)大有异于现代文,给小学生的学习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课本入选的古诗文从总体上看,具有儿童情怀是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其童情童趣,让小学生在感受到亲和力的同时产生对古诗文的亲近感。对如何发挥教材的这种潜在优势,我们是不可掉以轻心的。在入选小学统编语文教材的古诗文中,特别重视儿童观的呈现,这应当是对鲜明的编辑思想的

2、映照。我们要学好用好这套教材,也就应当特别重视这一对学习者群体的心理关照,突出这些古诗文中的儿童意向,让小学生更喜欢古诗文。那么,统编本中的儿童情怀,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怎样体现的,这值得我们好好研读,并渗透到教学中去。一、爱玩的儿童意趣儿童是通过“玩”来认识环境,学会交际的。对于儿童来说,“玩”就是学习。也许我们正是从儿童身上,也给“玩”赋予了很多的新意,如“古玩”的“玩”是一种观赏;“玩家”指的是对某些活动特别精通的人;“玩味”的“玩”则是细细体味其中的意味,那就是一种品赏,还带着深度的思考。正因为这样,现在我们把某种学得轻松、快乐,也称其为“玩二如“玩作文”“玩英语”等等。所以,“爱玩”

3、应当不是儿童的缺点,而是一种为成长所必需的优势。如统编本五年级下册杨万里的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铤。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J写的就是儿童在严冬里的日常游戏,也是很具创意的一种音乐尝试。把冬天结在面盆里的冰倒出来,穿上绳子,当成一种打击乐器,像钟像磬一样来敲着玩。这也许只有孩子才想得出来。可惜不一会儿落在地上像玻璃一样碎了。这虽然是游戏,但儿童那种专注的创造精神,却着实令人佩服。统编本二年级下册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J这里写的正是儿童最喜欢的户外游戏之一:放风筝。历经了一个严冬的窝居,终于草长莺飞,春天来了。放风筝为

4、什么让孩子喜欢?到春天的郊外去跑呀跳呀是一方面;放风筝还是一个群体活动,一般会结伴而玩,这是另一方面;再就是放风筝多半会伴有制作风筝的过程,看到自己的作品终于飞上了天,自然会别有一番欣喜。“儿童散学归来早,一句,道出了上学读书虽然是儿童要做的重要的事,但不是唯一的,他们在课余还会享有充分的游戏时间,去尽情地玩耍。这是他们喜欢的生活,也是他们成长的必需。这一点从诗里我们有深切的感受。一年级下册所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更写出了儿童爱玩却又幼稚天真的一面。白居易的诗语言平易通俗,被人称道为“老妪能解二所以流传甚广。这首小诗明白如话,却把一个贪

5、玩调皮且天真可爱的小娃娃写活了:他偷偷地撑着小船去采白莲花玩,可是不懂得遮掩自己的行为,对浮萍已被小船荡开而留下的分明痕迹全然不顾。这正说明了孩子爱玩虽然有时也会有不当的行为,但一样表现了他们的天真朴实,调皮可爱。“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是三年级上册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运用对比手法。前两句分明抒发的是诗人郁闷孤独之情,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逗蟋蟀,却又是一片欢乐的生活场景。孩子沉浸在玩乐的生活之中与诗人客居他乡又时至深秋的凄清之情,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自然会更勾起了诗人对家乡、对玩乐童年的更多依恋之情。应当说,入选

6、课本的不少诗文都体现出这种爱玩的儿童意趣,这是我们在指导孩子诵读时不应该忽略的,因为正是这种意趣,深深打动了小学生的心。二、率真的儿童天性所谓天性,所指便是人的先天本性。最早出现“天性”这个词据说是在荀子儒效中:“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J这就说明天性留存在儿童身上应该是最多的,之后的许多积习,就可能淡化了天性。正因为天性在儿童身上保留最多,所以童心就像水晶一样澄澈透明,不会有矫揉造作和虚伪掩饰。这种对生命的真切感悟,往往使孩子们表现出内心的真实。宋代的著名词作家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入选统编本四年级下册:“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

7、赖,溪头卧剥莲蓬J全词写的是一户农家的悠闲生活,而最后着意刻画的便是那个“小儿”,你看地点是在“溪头”,那当然是最幽静、最让人舒适的去处;再看姿态,是卧着剥吃莲蓬,一会儿仰卧,一会儿侧卧,一会儿俯卧,多么自由自在,顽皮天真;吃的又是就近采下的十分新鲜的莲子就这样的一幅场景图,却是词作家觉得是“最喜”的画面。尽管孩子们的天性中有顽皮淘气的一面,会表现出浓浓的“孩子气”,但天性中更多的是纯真,乐于帮助大人。这不,在入选课本的古诗文中,有不少行人向孩子问路的情景,这可能不会是巧合。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如果说这里的“问童子”,

8、原因是要找他的师父,那么统编本三年级下册唐代杜牧写的清明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那个牧童,就完全是个陌生的路人了。更特别的是在统编本六年级上册回乡偶书中,“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贺知章,儿童竟反问这位“陌生人”:“笑问客从何处来:本来一个路人与童子有何相干,但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是大人常常会批评孩子“爱管闲事”,儿童反而问这位路人了。当然,孩子们想的也许是可以帮助他带带路、找找人。这应该正是那种纯真的天性使然。三、勤劳的儿童做派从根本上说,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生活的第一要义便是“自己动手”。正因为这样,孩子是喜欢学着做大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劳作,而且能意趣盎然地当作“游戏”来做。这应当

9、也是儿童的天性所使。在入编的许多古诗文中,我们都不难体会到孩子对劳动的喜爱。如入选统编本五年级下册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J在这个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里,孩子们不会耕地,不会织布,但也不想闲着,便学着大人的样子,在茂盛的桑树下种起瓜来了。显然,在这里种瓜是不会有收成的,但孩子们不管,似乎是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其实儿童感兴趣的只是能像大人一样劳动,一样会干农活而已。牧牛是旧时孩子们常常会从事的劳动。入选课文的就有两处。一处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清代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横。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在封建社会,孩

10、子迫于生活艰难,自小没有读书上学的机会,就得去参加劳动。但他们在劳动中也一样会寻找生活的快乐。在这首小诗中就有四幅这样的意境:第一句是牧童骑着黄牛,自在而闲适;第二句是牧童还大声唱着歌;第三句是牧童忽然听到了树上的鸣蝉;第四句写牧童忽然不再出声,他想抓只知了玩玩。另一首诗是统编本五年级下册宋代雷震的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J全诗展示的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牧童弄笛晚归图”。四周有长满了青草的池塘,青翠的远山正衔着一轮落日,这就构成了一幅有着碧山、青草、落日和秀水的美丽田园画面。于是画面中的主人公出现了,这是一位牧童,他骑牛是横坐在牛背上的,他吹笛是

11、信口吹着的,这就凸显了牧童的悠闲自在,而又不失调皮天真的样子。二年级上册的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看,分明是一位“蓬头”的“稚子”,可俨然像一个钓鱼高手:所选的位置是有草能隐着身子的,而身姿又是“侧坐”的,这显然都是为了不惊动鱼儿。当路人远远过来时,就招手示意,也许是鱼儿正在咬钩了,请不要惊动鱼儿这当然也是写孩子的一种劳动生活的。我国古诗文中儿童的勤劳做派,不仅体现了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动手、爱劳作的特点,这足以引发今天小学生的诵读意趣,也为新时代如何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以很好的启示。四、聪颖的儿童智慧童心是纯真朴实的,但并

12、不缺失智慧。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有着不少所谓神童的纪实或故事流传,这些所谓的神童,其实就是儿童智慧的一种表现。入选统编教材的古诗文中,这应该是又一方面的特色。如三年级上册所选的小古文司马光中破缸救人的故事,几乎三年级的小学生都读过或听说过这个故事。现在,学史籍中的原文(课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就得让学生思辨一下了:司马光的“智慧”表现在哪里?答案应该是要救落水儿童,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让人脱离水,但当时因为都是孩子,既没有这种能力,又没有这样的工具。另一种方法是让水脱离人,司马光“持石击瓮”是力所能及的,水缸破了,“水迸”,也就是水脱离了人,自然便“儿得活”To于此足见司马光的镇静应对,相机设法的

13、智慧所在。入选四年级上册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也是一篇小古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才七岁的王戎,竟然能在“诸儿竞走取之”的当时,“唯戎不动”。什么原因?王戎认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二确实不错,如果这是甜李,主人为何不采摘了去卖;过往行人为什么不摘了吃;而家畜鸟兽又为什么不争着吞食如此的推理思辨,竟出自一个7岁的孩子,这完全说明了我们并不缺少智慧的孩子。杨氏之子选于世说新语言语,是入选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小古文,这位杨氏之子才9岁,也是十分的聪慧,一是表现在“父不在”时接待来客,进退有序有礼,显得热情周到;另一方面更表现在他的言谈之中,有原则,又不失体统。当客人看到招待他的是杨梅时,便开了一个虽无恶

14、意但有失礼数的玩笑,说“此是君家果二可杨氏之子不慌不忙、不卑不亢机智应对:“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虽然是反唇相讥,但也不失礼数。至于选编入六年级下册的两小儿辩日更是体现了儿童(两小儿)一个关于太阳离人远近的思辨过程:既有“辨点”,也有“辨法”,更显“辨力二如此生动的辩论过程,甚至连作为智慧圣人的孔子恐怕也“不能决To五、生活的儿童姿态儿童是热爱生活的,因为儿童最单纯,也最贴近生活,最能快乐地感受到生活给予的一切。骆宾王一年级上册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J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据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一天应客人的要求,骆宾王从当时生活中的实景即兴写成的。自然充

15、满了一个孩子对白鹅的天然意趣。生活中常见的月亮,在孩子眼里也会不一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J(唐李白古朗月行)。月亮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月亮?小孩子不知道,只以为那是天上的一个“白玉盘”,也可能是瑶台神仙用的一面镜子吧!这确实是孩子独特的生活体验。四年级下册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儿童嬉戏生活中的一个生动画面:春天来了,树头有了新绿,菜花一片金黄就在这样的场景里,一个孩子追逐着一只黄色的蝴蝶,可惜蝴蝶一下子飞入了那片黄色的菜花之中而再也找不到了。不只是在大自然的环境里有着儿童的许多情趣,即使在社

16、会生活中,儿童也一样有着自己的生活。如选入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的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土,好书画,“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土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当然,牛斗到底是搐尾还是掉尾,答案会是比较复杂的,但这里的牧童形象却十分可爱。他的生活经验是最知道牛的脾性的,所以就敢“拊掌大笑”,而且说出了可笑的理由。特别是这一理由竟得到了该画题跋者苏轼的首肯,并认为自应“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儿童至上”,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张,但这却是1990年9月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首次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的口号。“儿童至上”,放在教育视野里,就是要让儿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由此反观体现在小学统编语文课本古诗文教学中的儿童情怀,我们又怎么能不作为重点之一来探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身体力行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