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型化学试题的命题策略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81621145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0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笔试型化学试题的命题策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笔试型化学试题的命题策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笔试型化学试题的命题策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源描述:

《笔试型化学试题的命题策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试型化学试题的命题策略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笔试型化学实验试题的命题策略 试试题题评价评价教学导向教学导向功能功能化化学学实实验验试试题题操作型操作型:笔试型笔试型:以测试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见以测试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见长,测试费时费力,测试成长,测试费时费力,测试成本昂贵,评价标准不易统一本昂贵,评价标准不易统一“黑板实验黑板实验”、“叙述实验叙述实验”代替代替了真实的化学实验,考试时,仅仅了真实的化学实验,考试时,仅仅依靠依靠“背诵实验背诵实验”、“想象实验想象实验”来解答也可获得不低的分数来解答也可获得不低的分数?(1)理解能力理解能力(2)推理能力推理能力(3)获取知识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4)分析综合能力分析综合能力(5)创新能力创

2、新能力 (6)记忆能力记忆能力 (7)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一、笔试型实验试题能考查多种学科能力一、笔试型实验试题能考查多种学科能力 中学理科实验全过程课题定向:确定实验要解决的问题 方案设计:构思原理、试剂、装置、操作等 实验操作 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整 理、思考、形 成结论 传统实验试题的取材前移二、二、将笔试型实验试题的将笔试型实验试题的“重心前移重心前移”为了测定不同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为了测定不同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相同,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取了盐酸、)本实验取了盐酸、CH3COOH溶液、溶液、

3、NaOH溶液、溶液、NaCl溶液溶液和氨水五种溶液,若要再增加一种溶液,你认为选取下列哪种溶液和氨水五种溶液,若要再增加一种溶液,你认为选取下列哪种溶液最为合适?最为合适?(A)硫酸钠)硫酸钠 (B)氯化钙)氯化钙 (C)氢氧化钡)氢氧化钡 (D)硝酸钾)硝酸钾(2)为了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本实验应控制多种实验条件,如)为了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本实验应控制多种实验条件,如烧杯的规格相同、烧杯内溶液的体积相等、相同的电极材料、各电烧杯的规格相同、烧杯内溶液的体积相等、相同的电极材料、各电极间的距离相等、溶液的温度相同等,除此外,你认为还应控制的极间的距离相等、溶液的温度相同等,除此外,你认为还应

4、控制的最关键的条件(或因素)是最关键的条件(或因素)是 。(3)本实验通过观察到)本实验通过观察到 现象,间接说明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现象,间接说明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不同的。力是不同的。(4)通过本实验,证实了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不同的,)通过本实验,证实了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不同的,从而可直接推出的结论是从而可直接推出的结论是 。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用到容量瓶,容量瓶是一种颈部细长的梨形瓶,用到容量瓶,容量瓶是一种颈部细长的梨形瓶,由于其颈部细长,所以在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由于其颈部细长,所以在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

5、需一定的耐心和技巧,有人建议将容量瓶的瓶颈需一定的耐心和技巧,有人建议将容量瓶的瓶颈改粗,对该建议的正确评价是改粗,对该建议的正确评价是(A)可以按此建议改进,因为可在使用容量瓶时带可以按此建议改进,因为可在使用容量瓶时带来方便来方便(B)不能按此建议改进,因为会降低容量瓶的精度不能按此建议改进,因为会降低容量瓶的精度(C)如果加粗瓶颈,可将原刻在容量瓶瓶颈上的刻如果加粗瓶颈,可将原刻在容量瓶瓶颈上的刻度改刻在容量瓶的瓶身上度改刻在容量瓶的瓶身上(D)不必加粗瓶颈,因为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不必加粗瓶颈,因为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少量液体倒出瓶外,不会对溶液的浓度产生影响少量液体倒出瓶外,不会

6、对溶液的浓度产生影响 为了确认电解质溶液中部分离子相互间能否发生反应,做为了确认电解质溶液中部分离子相互间能否发生反应,做了如下三组实验了如下三组实验(1)实验)实验I的目的是的目的是 。(2)实验)实验II证明了证明了 离子和离子和 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什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什么现象证明溶液中的另两种离子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么现象证明溶液中的另两种离子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3)实验)实验I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某同学在做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时,有如某同学在做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时,有如下实验步骤:下实验步骤:(1)用导线将灵敏电流表的两端分别与)用导线将灵敏电流表的两端

7、分别与纯净的锌片和铜片相连接(如右图);纯净的锌片和铜片相连接(如右图);(2)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的烧杯中;(3)把一块纯净的铜片插入盛有稀硫酸)把一块纯净的铜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的烧杯中;(4)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后,)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后,再平行的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如再平行的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如右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2)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3)实验步骤()实验步骤(3

8、)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4)实验步骤()实验步骤(4)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5)通过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步骤(4)该同学头脑中有了一个猜想(或假)该同学头脑中有了一个猜想(或假设),该猜想是设),该猜想是 (6)为了证实该猜想,该同学又设计了第五步实验,请在答)为了证实该猜想,该同学又设计了第五步实验,请在答题卷的方框中简要画出第五步实验的装置示意图。题卷的方框中简要画出第五步实验的装置示意图。取一支洁净试管,向试管中加入取一支洁净试管,向试管中加入0.1molL-1 AgNO3溶液溶液2 mL,再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稍过,再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铜粉,反

9、应足够长时间后,取上层清液于另量的铜粉,反应足够长时间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再向该试管中滴加一支试管中,再向该试管中滴加0.1 molL-1KI溶溶液。回答有关上述实验的下列问题:液。回答有关上述实验的下列问题:(1)可判断硝酸银溶液和铜的反应(正向反应)可判断硝酸银溶液和铜的反应(正向反应)已确实发生的现象是已确实发生的现象是 。(2)可判断硝酸银溶液和铜的反应的逆反应也)可判断硝酸银溶液和铜的反应的逆反应也同时发生的现象是同时发生的现象是 。(3)实验中若将)实验中若将KI溶液换成溶液换成KCl溶液,则可能溶液,则可能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三、从学生的实验操作中

10、寻找学生的三、从学生的实验操作中寻找学生的“软肋软肋”例例:右图示意铝在氧气中燃烧右图示意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铝条点燃后,为维的实验,铝条点燃后,为维持燃烧继续,正确的操作是持燃烧继续,正确的操作是 A铝条应始终置铝条应始终置 于集气瓶于集气瓶瓶口位置瓶口位置B迅速将铝条插入集气瓶迅速将铝条插入集气瓶接近瓶底位置接近瓶底位置C将铝条从瓶口位置慢慢将铝条从瓶口位置慢慢伸向瓶底位置伸向瓶底位置D铝条应不断上下移动铝条应不断上下移动四、通过对实验细节的考查四、通过对实验细节的考查,间接评价学生,间接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经验和能力的实验操作经验和能力 在日常的学习中,如果学生不做实验,只是教在日常的学

11、习中,如果学生不做实验,只是教师师“说实验说实验”,学生,学生“背实验背实验”来对付考试,学生来对付考试,学生很难会注意到实验中的细节问题。能否处理好实验很难会注意到实验中的细节问题。能否处理好实验细节问题与平时实验训练以及长期训练后积累的实细节问题与平时实验训练以及长期训练后积累的实验经验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考查实验操作细节验经验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考查实验操作细节可成为间接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做过实验的一种方法。可成为间接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做过实验的一种方法。一般情况下,可做这样的推论:多做实验的学生得一般情况下,可做这样的推论:多做实验的学生得到多次训练,其实验操作能力也会得到相应增强。到

12、多次训练,其实验操作能力也会得到相应增强。(09高三)9把钠放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下列现象不易观察到的是(P=0.51)A钠浮在水面上 B溶液中产生较多气泡C水溶液变为蓝色(0.34)D钠熔化成小球并在水面游动 在烧杯中放入在烧杯中放入5g苯酚,再加入苯酚,再加入10g水,充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取其溶液分搅拌后静置,取其溶液5mL于试管中,再于试管中,再滴入浓溴水滴入浓溴水2滴。最终可在试管中观察到的现滴。最终可在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象是()P=0.24A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 B无沉淀产生无沉淀产生C溶液分层溶液分层 D溶液变淡黄色溶液变淡黄色05高一统测高一统测5.将一支装满将一支装

13、满SO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石蕊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槽中,观察到现象是试液的水槽中,观察到现象是()A水面迅速上升达到如下图所示高度水面迅速上升达到如下图所示高度 B试管内液体颜色呈红色试管内液体颜色呈红色C试管内液体颜色呈无色试管内液体颜色呈无色 D试管内液面不上升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某学生尝试分别用集气装置A和集气装置B来收集少量的CO2气体。当选用集气装置 (选填“A”或“B”)可收集到更多的气体。经试验,该学生最终选用集气装置B来收集CO2。其选择装置B的原因是 。右图表示中和滴定时某同学的一个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是一个错误操作 (B)该操作是为了排除滴定管内气泡(C)该操

14、作是为了防止滴定管漏液 (D)该操作是为了调节滴定管内液体的液面高低(07高三)高三)26(6分)右图(只画出分)右图(只画出其中一部分)表示的仪器名称叫其中一部分)表示的仪器名称叫 滴定管,其规格为滴定管,其规格为50mL,该图中有若,该图中有若干个错误,请指出错在何处。干个错误,请指出错在何处。(1);(2);(3);14比较比较MnO2和和CuO对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分解反应的催化能力大小的实验中若催化剂的质量均控制在能力大小的实验中若催化剂的质量均控制在0.1g,6%的的H2O2溶液均取溶液均取5 mL,可选择的实,可选择的实验装置是验装置是例:取材于课题为例:取材于课题为“乙醇乙

15、醇”的杭州市区优质的杭州市区优质课评选活动的一道实验试题:课评选活动的一道实验试题:乙醇和金属钠反应实验教师甲:试管内的演示实验教师甲:试管内的演示实验教师乙:表面皿内的演示实验并经实物教师乙:表面皿内的演示实验并经实物投影仪投放投影仪投放教师丙:学生四人小组分组实验教师丙:学生四人小组分组实验五、从关注实验结果导向关注实验过程五、从关注实验结果导向关注实验过程将黄豆大小的不规则形状的两粒金属钠分别投入盛有少将黄豆大小的不规则形状的两粒金属钠分别投入盛有少量水和乙醇的两个烧杯中,观察两烧杯中的现象,根据量水和乙醇的两个烧杯中,观察两烧杯中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部分现象,填写下表(表内打观察到的部

16、分现象,填写下表(表内打“”或或“”)观察到的现象钠投入水中钠投入乙醇中(1)有气体产生(2)金属钠熔成小球状(3)金属钠浮于液面上(4)金属钠沉于液面下对上表中水、乙醇中出现的相同现象加以解释:对上表中水、乙醇中出现的相同现象加以解释:(P=0.64)20为了探究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原理,做了如下四个实验:实验一:向小烧杯中加入无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现象,并收集产生的气体。实验二:设法检验实验一收集到的气体。实验三:向试管中加入3 mL水,并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现象。实验四:向试管中加入3 mL乙醚,并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现象。回答以下问题:(1)简述实验二中检验气体的实验方法

17、及作出判断的依据:(2)从结构上分析,该实验选取水和乙醚做参照物的原因是(3)实验三的目的是欲证明 ;实验四的目的是欲证明 ;根据实验三和实验四的结果,可以证明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2CH3CH2OH+2Na 2CH3CHNaOH+H2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CH3CH2OH+2Na CH3CHNa2OH+H2 CH3CH2OH+2Na 2CH2NaCHNaOH+H2 六、尝试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考查六、尝试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考查检验瓶中氧气是否充满的方法:瓶中加水:10%20%30%40%50%带余烬木条: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请

18、回答下列问题:(1)用排水集气法收得氧气后,)用排水集气法收得氧气后,2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如果要得到更精确的数据,下一步实验研究时应向第)如果要得到更精确的数据,下一步实验研究时应向第6只集只集气瓶中加入气瓶中加入%(取整数值)的水后,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取整数值)的水后,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3)从已取得的实验数据分析,用)从已取得的实验数据分析,用“使带火星木条是否复燃使带火星木条是否复燃”的方法来检验集气瓶中是否充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的方法来检验集气瓶中是否充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2NO2 N2O

19、4(1)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具体描述)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具体描述);(2)该实验欲得出的结论是)该实验欲得出的结论是 。(3)该实验用两个经导管连通的烧瓶,其设计意图是)该实验用两个经导管连通的烧瓶,其设计意图是 。(4)该实验最终两烧瓶中存在的化学平衡均发生了移动,你认)该实验最终两烧瓶中存在的化学平衡均发生了移动,你认为除了温度是引起平衡发生移动的因素外,还有其它因素吗?为除了温度是引起平衡发生移动的因素外,还有其它因素吗?若有是什么因素?若有是什么因素?。(5)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完全科学,谈谈你的看法,说出)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完全科学,谈谈你的看法,说出理由。理由。七、从实

20、验研究课题中寻找素材,考查学生的七、从实验研究课题中寻找素材,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例例09高三二模高三二模29如右图,将一锌片放入如右图,将一锌片放入1 molL-1 蓝色蓝色Cu(NO3)2溶液中,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溶液中,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反应初期锌片上有大量气泡冒出,同时反应初期锌片上有大量气泡冒出,同时液面的上一层液面的上一层Cu(NO3)2溶液开始呈现绿色,溶液开始呈现绿色,并且逐渐向液面下的深处扩散,试管底部并且逐渐向液面下的深处扩散,试管底部有红色固体出现。有红色固体出现。与锌片接触的溶液温度明显升高,反应与锌片接触的溶液温度明显升高,反应越来越剧烈,并在红色固体上方开

21、始出现越来越剧烈,并在红色固体上方开始出现一层蓝色沉淀,并逐渐增多。一层蓝色沉淀,并逐渐增多。反应后期溶液逐渐变为无色,试管底部反应后期溶液逐渐变为无色,试管底部又有部分白色沉淀物。又有部分白色沉淀物。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结束时,试管底部存在的一些蓝色沉淀是什)反应结束时,试管底部存在的一些蓝色沉淀是什么物质么物质 ,白色沉淀可能是什么物质,白色沉淀可能是什么物质 。用离子方。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红色固体产生的原因程式表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红色固体产生的原因 。(2)有学生甲认为,反应中产生的大量气泡可能是氢)有学生甲认为,反应中产生的大量气泡可能是氢气,支持这种说法的

22、理由是气,支持这种说法的理由是 。(3)学生乙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起)学生乙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起来,这是一种无色气体,用爆鸣法测试不能产生爆鸣声,来,这是一种无色气体,用爆鸣法测试不能产生爆鸣声,则学生甲的假设被推翻。学生乙又对这种无色气体进行则学生甲的假设被推翻。学生乙又对这种无色气体进行了推测,并设计了一个十分简便的实验方法证实了他的了推测,并设计了一个十分简便的实验方法证实了他的推测,写出学生乙推测出的这种气体的分子式推测,写出学生乙推测出的这种气体的分子式 ;验;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方法是证该气体的实验方法是 。(4)学生丙解释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原因时,认为除

23、)学生丙解释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原因时,认为除温度升高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请问是什么因素?温度升高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请问是什么因素?。(5)起初实验小组同学认为,溶液显绿色可能是)起初实验小组同学认为,溶液显绿色可能是Zn(NO3)2溶液的颜色,但学生丁将溶液的颜色,但学生丁将Zn(NO3)2固体溶于固体溶于水后却得到无色溶液,他马上回想起该溶液的颜色与水后却得到无色溶液,他马上回想起该溶液的颜色与浓硝酸和铜片反应后的溶液颜色极为相似,于是他又浓硝酸和铜片反应后的溶液颜色极为相似,于是他又提出了关于溶液呈绿色的一种新的假设:可能是硝酸提出了关于溶液呈绿色的一种新的假设:可能是硝酸铜溶液中溶入了

24、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可能是铜溶液中溶入了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可能是 ,请,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这种假设正确与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这种假设正确与否 。例:例:10年高二统测年高二统测 28(7分)为了探究乙酸乙酯水解的条件,做了如下实验分)为了探究乙酸乙酯水解的条件,做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取三支相同的试管编号为步骤一:取三支相同的试管编号为1、2、3,各试管内依次加,各试管内依次加入下列药品入下列药品试管编号123加入的药品和数量4 mL蒸馏水4 mL 蒸馏水+3滴浓H2SO44 mL 蒸馏水+3滴NaOH浓溶液3滴甲基橙试剂3滴甲基橙试剂3滴石蕊溶液2 mL乙酸乙酯2 mL乙酸乙酯2 mL乙

25、酸乙酯步骤二:将三支试管振荡后,静置,插入热水浴(约步骤二:将三支试管振荡后,静置,插入热水浴(约75)中,加)中,加热约热约5 min,加热过程中不再振荡。,加热过程中不再振荡。(1)根据你已有的对乙酸乙酯反应条件的认识,该实)根据你已有的对乙酸乙酯反应条件的认识,该实验预期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图中的验预期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图中的 。(2)该实验对反应温度的控制较为严格,若温度过高时,)该实验对反应温度的控制较为严格,若温度过高时,产生的主要问题是产生的主要问题是 。(3)在步骤二中,振荡试管后可观察到液体稍显浑浊。)在步骤二中,振荡试管后可观察到液体稍显浑浊。其原因是其原因是 。(4)按所设

26、步骤实验反应速率较慢,其主要原因是)按所设步骤实验反应速率较慢,其主要原因是 。5)在实际操作中,针对()在实际操作中,针对(4)中的原因进行改进后,预期)中的原因进行改进后,预期的现象仍不明显,有人又将该实验作如下改进的现象仍不明显,有人又将该实验作如下改进试管编试管编号号123加入的加入的药品和药品和数量数量4 mL饱和食饱和食盐水盐水4 mL饱和食盐水饱和食盐水+3滴浓滴浓H2SO44 mL饱和食盐水饱和食盐水+3滴滴NaOH浓溶液浓溶液3滴甲基橙试滴甲基橙试剂剂3滴甲基橙试剂滴甲基橙试剂3滴石蕊溶液滴石蕊溶液2 mL乙酸乙乙酸乙酯酯2 mL乙酸乙酯乙酸乙酯2 mL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实验现

27、象和预期的完全一致。请分析这一改进的主要作用实验现象和预期的完全一致。请分析这一改进的主要作用是是 。八、重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八、重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例:例:27(7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取了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取了0.1 molL-1 的一元酸(他们所取的酸可能是不同的)的一元酸(他们所取的酸可能是不同的)20.00 mL,分别向其中滴加,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olL-1 的一元碱(他们所用的一元碱(他们所用的碱也可能是不同的),在滴加过程中不断测定混合液的碱也可能是不同的),在滴加过程中不断测定混合液的的pH,下表是测得的部分数据。,下表是测得的部分数据。测定溶液的pH加入

28、碱溶液的体积/mL甲乙丙丁1998437743200070 708753200297100(1)为了较方便准确地量取所用的酸,甲同学量取酸液时左手拿)为了较方便准确地量取所用的酸,甲同学量取酸液时左手拿洗耳球,右手所持的玻璃量器是洗耳球,右手所持的玻璃量器是 (填该量器的名称),向酸溶(填该量器的名称),向酸溶液中滴加碱溶液时,所用的仪器是液中滴加碱溶液时,所用的仪器是 。(2)分析表中的数据,有一个数据肯定是错误的,该数据是)分析表中的数据,有一个数据肯定是错误的,该数据是 ,在回答以下问题时都应该剔除该数据。在回答以下问题时都应该剔除该数据。(3)四位同学所选用的酸溶液)四位同学所选用的酸

29、溶液pH最大的是最大的是 (4)请计算甲同学在滴入)请计算甲同学在滴入19.98 mL 碱溶液时,溶液的碱溶液时,溶液的pH约为约为 (保留一位小数,也可用对数形式表示)。(保留一位小数,也可用对数形式表示)。(5)若以上酸碱用于中和滴定,试给出选用指示剂的建议)若以上酸碱用于中和滴定,试给出选用指示剂的建议 26(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利用稀硫酸与某金属的反应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利用稀硫酸与某金属的反应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下表是研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下表是研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表中某些数据记录已模糊不清,个别数据已丢失。)据:(表中

30、某些数据记录已模糊不清,个别数据已丢失。)序序号号金属金属质量质量/g金属金属状态状态C(H2SO4)/molL-1V(H2SO4)/mL溶液温度溶液温度/金属消失金属消失的时间的时间/s反应前反应前反应后反应后10.10丝丝0.550203450020.10粉末粉末0.55020355030.10丝丝0.7502036数据模糊数据模糊40.10丝丝0.850203520050.10粉末粉末0.8502036数据模糊数据模糊60.10丝丝1.0502035数据模糊数据模糊70.10丝丝1.05035数据模糊数据模糊5080.10丝丝1.150203410090.10丝丝1.150数据丢数据丢失

31、失4440若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均是正确的,请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若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均是正确的,请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该实验主要是探究)该实验主要是探究 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响。(2)经仔细辨认,模糊的数据疑为)经仔细辨认,模糊的数据疑为25、50、125、250,试将这些疑似数据填入表中,使实验数据较为合理。试将这些疑似数据填入表中,使实验数据较为合理。(3)试猜测实验)试猜测实验9反应前溶液的温度约为反应前溶液的温度约为 。推测。推测的依据是的依据是 。10年高三二模年高三二模27现有一定量含有现有一定量含有NaOH杂质的杂质的Na2O2试样试样5

32、.00 g,分成等质量两,分成等质量两份,用两种方法测定份,用两种方法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请填写下列空白试样的纯度。请填写下列空白:(1)第一种方法:取第一份试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第一种方法:取第一份试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设计一个实验以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固体、MnO2固体、固体、6 molL-1盐酸和蒸馏水盐酸和蒸馏水).若实验要求装置尽可能简单,应选用上图中的装置是若实验要求装置尽可能简单,应选用上图中的装置是(只要求写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标号出图中装置的标号)。若实验

33、过程中共产生氧气若实验过程中共产生氧气140 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试样(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试样中过氧化钠的纯度为中过氧化钠的纯度为 。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各接口的字母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管略连接胶管略).。(2)第二种方法:取第二份试样,配成)第二种方法:取第二份试样,配成250.00 mL溶液,用溶液,用0.255 0 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的标准盐酸滴定。取上述所配溶液取上述所配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于锥形瓶中,操作如右图所示(手持部分省略):正确操作如右图所示(手持部分省略):正确的操作是图的操作是图 ,取溶液所用仪器的名,取

34、溶液所用仪器的名称是称是 。滴定操作平行实验的数据记录如下滴定操作平行实验的数据记录如下表:表:第一次滴定第一次滴定第二次滴定第二次滴定第三次滴定第三次滴定消耗标准盐酸的消耗标准盐酸的体积(体积(mL)24.9825.00 25.02由表中数据计算样品中由表中数据计算样品中Na2O2纯度为纯度为 。(3)若上述两个实验中不存在重大的操作失误,测得的实验数据)若上述两个实验中不存在重大的操作失误,测得的实验数据也是真实可靠的,但以上两种方法测得的也是真实可靠的,但以上两种方法测得的Na2O2纯度数据误差较大。纯度数据误差较大。你认为上述两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更为可靠你认为上述两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更

35、为可靠?产生较大实验误差的原因最可能是产生较大实验误差的原因最可能是 。在题中所给出的仪器和药品范围内,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加以改在题中所给出的仪器和药品范围内,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加以改进,使实验误差大为减少,写出改进的方法进,使实验误差大为减少,写出改进的方法 谢谢各位,请提出批评、意见。90年高考年高考38 有两瓶有两瓶pH=2的酸溶液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强酸,一瓶是一瓶是弱酸弱酸.现只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现只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和试纸和蒸馏水蒸馏水,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判别哪瓶是强的实验方法来判别哪瓶是强酸酸:。2000

36、年全国卷年全国卷23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分别做如下实验:(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溶液;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则此溶液可能是_溶液;加热时溶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例例92年全国高考年全国高考28 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可发生自身氧化化-还原反应生成还原反应生成Cu2+和和Cu。现有浓硫酸、。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FeCl3稀溶液及稀溶液及pH试纸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