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81615655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4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4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4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4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4.1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全章概述本章是在前面对运动和力分别研究的基础上的延伸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建立起牛 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是力学中也是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正确地 理解惯性概念,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 的学习要求,也为进一步学习今后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本章还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 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控制变量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时常用的整体法与隔离法,以及 单位的规定方法,单位制的创建等。对这些方法要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为了更

2、扎实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本章第二节安排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 系,并提供了参考案例,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控制变量法在此得到了 实践。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的研究引入了传感器一一计算机的组合,现代气息浓厚,实验效 果很好。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本章的后两节就是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

3、分 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 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教学难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教学方法1、对比实验、

4、自主探索、合理推理。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贴近生活更易理解。教学用具:多媒体、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开门见山,阐述课题:前面几章学习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这一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和运 动的关系。第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古代人劳动的漫画: 边播放边说,人推车走,不推车停,由此看来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 才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运动这是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 德说的,不是我说的。是这样吗?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漫画:人推着车子,汗流侠背,推车的人放下车,一边擦汗,一边

5、 叹气。通过看漫画思考问题。 教师活动:下面你就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1、力推物动,力撤物停。2、力撤物不停。教师巡回指导,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学生活动:利用桌子上的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做实验:1、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动,不推就停。2、撤去毛巾,让小车在桌面上,推一下小车,小车运动一段才停下来教师活动: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吗? 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在哪呢?学生活动:学生举例讨论,比如:自行车蹬一段时间后停止蹬车,自行车会滑行一段距 离;

6、溜冰;冰面上踢出去的冰块。等等。点评:通过举例进一步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对比。通过对比实验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如果接触面非常 光滑没有摩擦,那小球会怎样?学生活动:用小球做对比实验A、使斜槽和桌面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滚下,标出滚动距离。B、在桌面 上放玻璃板,使斜槽和玻璃板吻合,让小球从同样的高度滚下,标出滚动的 距离。对比发现,接触面越光滑,滚动距离越远。总结得出小球运动停下来的 原因是摩擦力。如果接触面非常光滑小球会永不停止。点评:1、对比实验,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2、在对比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教师活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7、,结合实验进一步总结:(并板书) 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如果没 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 利略。伽利略是怎么研究这个问题的呢?教师活动:边介绍边用多媒体播放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要动态出以下效果:(1)对称斜面,没有摩擦小球滚到等高。(2)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释放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就 会越远。(3)把另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一直滚下去。 根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学生活动:观察并回答提出的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点评:通过观察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启发学生在研究科学

8、问题时大胆的设想和科学的推 理都是很有必要的。教师活动:用气垫导轨消除摩擦。让滑块在导轨上滑动,利用光电门测出滑块在不同位 置的速度。学生活动:学生记录数据并比较。确信他的正确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1、伽利略的观点。2、笛卡儿的补充和完善。3、牛顿第一定律。 对比三个人的观点,他们都是叙述力和运动关系的,谁的更全面?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伽利略: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的物体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2、笛卡儿: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教师活动:既然牛顿第一定律是最完善的,那么它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在学生回答的基

9、础上,进一步总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 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是指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两个方面: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 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点评:培养学生理解问题时能力。 教师活动:牛顿第一定律可不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什么时候可以看作不受力并举例说明。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不能。因为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受力但合力为零时。比如:冰面上的滑动的冰块。冰壶球。点评:培养学生刨根问底的严谨态度。 教师活动:牛顿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惯性是指什么? 你又怎样理解这种性质呢?举例说明。 因为这是一个新概念,学生刚接受可能

10、不是很好理解。通过实验来进一步的理解。在小车上放一高的木块,让小车在光滑的玻璃上运动,前面固定一物块,当 车运动到物块时被挡住,车上的木块前倾。为什么? 再如,人站在匀速行使的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仍会落到原地。 这都是惯性。再让学生举例,学生就必然入门了。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思考,再进一步理解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的性质。举例。点评: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理解惯性。 教师活动:进一步总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理解时可 认为不受力和合力为零效果是一样的,如果某个方向不受力,那么在这个方 向物体也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

11、物理规律 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活动: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当力使它改变这 种状态时,它就会有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的“本领”。这个本领与什么有关 呢?比如货车启动时,由静止到运动得需要一段时间,是空车好启动还是满 载时?你还能举出什么例子来?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比如骑自行车,单人时和带人时的感觉相比。 从实例可看出,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有关。点评: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理解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 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

12、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 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教师要放开,计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 识框架。(四)实例探究对惯性的理解1、被踢出去的冰块在摩擦力可以忽略的冰面上运动受没受向前的力?为什么能够向前 运动?2、船在水中匀速行驶,一人站在船尾向上竖直跳起,它会落入水中吗?为什么?3、为什么跳远运动员要助跑才能跳的远些?4、在一向北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中,一小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坐在桌旁的人 看到小球向南滚动时,火车做什么运动?5、一铅球 3 千克,静止在地面上,把它水平扔出后,做

13、加速运动,它的惯性如何变化? 受力分析6、一物块滑上了光滑的斜面,受几个力?教学体会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 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 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牛顿简介牛顿,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大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1642年12 月25日 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沃尔索普村,1727年3 月 20日在伦敦病逝。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系统的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 得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正象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如果说我看

14、得远,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他除了在数学、光学、力学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外,他还 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化学实验。牛顿在科学上最卓越的贡献是微积分和经典力学的创建。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学 中应联系生活、贴近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力不是 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对以后研究问题,受力分析都是非常重 要的。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通过举例反复体会。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人们正确认识这个问 题,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样学生要正确认识它,也要克服日常经验带来的错误认 识,所以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实验,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来澄清错误的认识。2、惯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虽然学生在初中接触过,但仍有一些学生误认为“物体在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不理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 要解决这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慢慢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