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81577588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昆明市儿童医院心理咨询室黄高贵一、考试焦虑简述考试是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应激事件,其中以升学考试(中考或高考)的影响最大;叶明志等调查高三学生考前一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41.01,可见其影响十分普遍。考试焦虑作为面对考试应激出现的心身反应现象,作者(2001)采用美国学者DivineJ.H.和KylenD.W.编制的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调查118名高考考生,结果为:重度10.17(中度66.95和轻度22.88%)2,作者(2003)采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estAnxietyScale,TAS)2进行以班为单位集体的不记名方式调查中、高考前学生285名,结果

2、为:重度28.4%(中度51.9%和轻度19.6%),(注:TAS得分0-11分为轻度考试焦虑,12分至20分为中度焦虑,2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其中,问题性考试焦虑焦虑检出率初一至高三为23.4%、28.0%、42.0%、32.6%、33.8%和20.4%,:31,支持考试焦虑是中学生考前突出的心理问题的观点。作为一次知识水平和心理水平的综合测试的升学考试,能否正常发挥,受动机水平、作答(应试)技巧、身心健康、心理控制能力和焦虑程度等影响4,即知识水平是考试成功的基础,是中学阶段老师和学生要抓的重点,应试技巧和考试焦虑是影响发挥的关键因素,但并未起老师、考生和家长的足够重视。考试焦虑调整,不

3、仅有利于考生的心身健康,同时,有利于考试水平的发挥,是目前最受学生、老师和家长欢迎的服务项目,在称谓上,他们更乐于接受“心理辅导”一词,或许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针对“问题”的意味太浓。一)考试焦虑的涵义考试焦虑(TestAnxiety)是在一定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5。考试焦虑属于测验焦虑的一类,是针对其特定情境而发生的,是一种现实性焦虑,如程度相当,可视为一种正常反应,若程度过强或泛化,则成为一种异常或病理的状态,即有的作者命名为问题性考试焦虑或考试焦虑症。二

4、)考试焦虑的表现考试焦虑从表现形式上,它至少包括主观体验:个体对外部事件或内部想法与感受的一种不愉快的体验,它涉及轻重不等但性质相同因而互相过度的一系列情绪,最轻的是不安和担心,其次是心里害怕的惊慌,最重的是极端恐怖;行为上的运动不安以及植物神经唤起症状。一般按焦虑出现的时间分为四个阶段6,即考前阶段、考试过程阶段、等待考试结果阶段和公布结果阶段,其表现各不相同,目前主要关注前两个阶段。典型的问题性考试焦虑者表现为:复习期间担忧,忐忑不安,心中总是惦记着考试,情绪烦躁,不复习时想看书,但看起书来又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从进入考场开始信心不足、心慌,遇到难题只想到自己复习偏掉,头脑中出现许

5、多与考试无关的念头,“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在答题上,被动注意增强,对周围稍有响动就抬头观看,总觉得监考老师盯着自己,出现遗忘(平时最熟悉的东西记不起来)及责怪自己,有时头脑一片空白,对已做出的答案怀疑、再三检查,浪费许多时间,一出考场就想许多考时答不出来的知识,对答案发现错的更多,进一步丧失信心和斗志,其结果又加重了考试焦虑。考试结束后在懊恼与沮丧中等待“坏分数”,公布结果又验证了自己所预见(“成绩不理想”),同时又“积累”自己失败或挫败的“经验”,影响以后对考试的态度。三)考试焦虑的原因与形成机理(一)考试焦虑的原因考试焦虑是各种因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既受客观环境因素的制约,又受个体认知评

6、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的影响。一般分为:1个体内部因素:A. 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状况差,担心身体不以承受,焦虑水平偏高。B. 神经类型(气质):在神经类型(气质)中,强而不平衡型(胆汁质)容易出现心理不平衡和强烈的情绪反应,其考试焦虑的水平一般偏高;弱型(抑郁质)心理上和情感上较脆弱,对刺激的敏感性高,体验深刻,故出现的考试焦虑水平高且不易消除。C. 人格特征:内向的人往往把注意指向自身,过分关注自己情绪和身体反应,容易陷入考试焦虑之中而难自拔。“特质性焦虑”偏高的人易把危险性评估过高,其焦虑水平多偏高。D. 认知评价:对应激的性质或重要性估计过高,如把升学考视为“命运之战”个人名誉、

7、前途、理想、家庭幸福等都与考试成败捆在一起时,考试焦虑无疑会加剧;对自己平时学习实力、复习效果和考试发挥状况的评估偏低,目标期待过高者焦水平也较高。E. 自我接纳、自我评价、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Self-acceptance)、自我评价和自我效能感偏低者,考试焦虑水平偏高。F. 应对方式:消极的应付方式或情绪缓冲性应付方式,其考试焦虑水平偏高。G知识准备:充分程度感:早期复习重在知识的准备,临近考试以后重在寻求准备充分感,感到准备不充分者,自信心不足,焦虑也就相对偏高。2客观环境因素:A. 社会环境:重知识、重文凭,尤其以考试成绩作为入学条件的录取制度,是学校、家长和学生围着“分数”这一“指

8、挥棒”转的关键。B. 学校因素:在校期间,学校领导、教师(包括以前教过的教师)对以往考上名牌大学夸耀与自豪,对成绩拔尖学生的偏爱,同学之间以“分”论英雄“,崇尚高分”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没有任何理由不考好,形成了人人都深怕自己考不好局面。C. 家庭因素:家长对升学考试的期望水平高于考生实际能力,对考分极为关注,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剧考试焦虑;据调查“70%中学生考不好难向家长交差”就是最好的例证。(二)考试焦虑形成假说7客观环境因素和个体主观因素是如何互相作用产生了考试焦虑呢?不同的派别有各自的学说。1. 行为学派:认为考试焦虑纯粹是学习得来的,同时又没有学会应对其考试焦虑的方式方法。其中:A

9、. 自己有过考试失误的经历,从此害怕考试。B. 没有学会必要的考试策略;C. 周围人中考试成绩好者受人尊敬,成绩差者受人歧视,使自己意识到考试对一个学生而言意义重大,因而面对重要考试时,会过分紧张焦虑、害怕、担心,并伴有身体症状。2. 认知学派:认为考试焦虑是由一系列不合理信念导致的,这些不合理信念围绕以下一些主题:A. 对考试及其后果的看法;对自己的过低评估;对其他考生的过高评估;对来自父母、老师及社会的苛求的认同;对考试结果的绝对化要求。3.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考试焦虑是由于无意识中存在的强烈冲突而造成的。其中:A. “本我”对学校生活反感,对课业学习没有兴趣,所喜欢活动或科目不是大考的科

10、目,想以玩为主,而“超我”则严厉、苛刻地要求人不仅要学好、考好,而且要名列前茅。“自我”夹在二者之间,进退维谷,于是产生了考试焦虑。B. 平时受父母、老师压制太多,作为一个孩子他无力反抗,无意识中便想以考试成绩不好惩罚父母或老师,但“超我”不肯放过他,于在“本我”与“超我”的强烈冲突中产生了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躯体症状让他得到了好处,同时躯体症状发挥了控制父母或老师的作用,使大人感到内疚并自责,最终不得不降低对他的标准并放宽对他的要求。4. 人本主义学派:认为一个人之所以未能充分调动自身的潜能与自由,去负责任地应付考试,反而被考试焦虑所困扰,是由于早年父母的不关注或有条件关注,使他的自尊需要与

11、安全需要受挫,从而导致他的自卑,使他怀疑或不相信自己具备应付考试的能力,因而在考试时会产生考试焦虑。5考试焦虑形成的个体中介因素的探索:作者为探索高中生考试焦虑与自我接纳及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以考试焦虑检查测验、自我接纳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118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考试焦虑与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和问题指向性应付方式呈高度负相关(r=-0.37、-0.32、-0.33,均PV0.01)。作者换用美国学者DivineJ.H.和KylenD.W编制的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对116名学生调查也得出相似结论。另考试焦虑量表(TAS)与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的负相关(r=-0.51)(王才康,2001)。

12、事实上,考试焦虑是人生理、心理与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对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同的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加之咨询者对谁起主导作用及其形成过程所认持的观点不同,考试焦虑的形成无疑也就众说纷纭。(四)考试焦虑的检测1 .个别访谈:在临床咨询工作中,来访者主动诉因“考试焦虑”问题的不多,常常是因考试前睡眠不好、复习效率低、心烦意乱等来就医,如出现:以往考试“走神、”“脑子一片空白”、丢分题主要是自己平时懂的、平时成绩明显大于重大考试成绩;因考试而睡眠不佳,食欲不振,心烦,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等征兆,宜作进一步检查(包括量表),明确诊断。2. 量表检测:集体或对可疑个体使用量表检查,能作一个量化分析,对于集体

13、结果处理应注意保密性,如在班级上作结果的正性反馈(大家的状况比较良好);让咨询小组成员知到整体抽查结果;年级咨询负责人了解存在问题性考试焦虑学生的名单、程度等。3.量表介绍:A.考试焦虑检查问卷,共33题,结果分为024分(镇定)、2549分(轻度焦虑)、5074分(中度焦虑)和7599分(重度)四等。除轻度外均有必要作进一步询查。B.考试焦虑量表,I.Sarason年编制,共37题,12分以下为考试焦虑属较低水平,1220分为中等程度,20分以上属较高水平。C.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共50题,第一部分为考试焦虑的来源,包括担心他人评价、担心损害自我形象、担心未来前途和担心应试准备不足4个分量表

14、,第二部分是考试焦虑的表现,包括身体反应和思维阻抑2个分量表,第三部分是一般性焦虑。中文量表由郑日昌和陈永胜译出。本量表用于发现考生的整体考试焦虑情况:原因、表现、自信心,也有用量表总分来衡量焦虑程度:017分(轻度)、1835分(中度)和3650分(重度)。对于气质、自信心、自我接纳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考试行为困扰等了解可相应的量表或测验工具。二、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在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工作中,常因辅导者的心理治疗理论取向不同而方法各异,但其目标却是一致。一)心理辅导技术作者深受行为学派影响,但从我个人的辅导实践来看,或许不管派别问题,从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共同要素去努力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15、为此讨论限于一些辅导技术。(一)改变对焦虑的态度1. 正确认识考试焦虑:“不要紧张、不要慌”,是老师、家长和自己最常听到的类似告诫,但多数学生认为这一招并不灵验。反而,让考生知道“考试焦虑”的真相后,坚信“考试正常发挥的前堤是带来适度的焦虑去考试!”,接受了自己的考试焦虑,倒还紧张适度,慌不起来;因为大考出现现实性焦虑是正常现象,即使出现的是问题性考试焦,其预警作用对自己而言也是庆幸的。其次,说明学习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关注其焦虑现象,学会调整和利用考试焦虑,这将有助于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至少让自己有可能走出困境。2 .纠正对考试焦虑的歪曲认知:“考试焦虑是坏事”、“考试时千

16、万不能紧张(焦虑)”、“考试一出现考试紧张就完蛋了”“别人考试都不紧张,就我最紧张”“遇到难题就想到自己复习偏了”、“我千万不能失败”。针对存在的认知歪曲进行逐一“击破”认识考试焦虑普遍性,不再高估别人看低自己。(二)调整期待水平,强化信心1目标期待适中: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实力、身体状况和心态,确定自己升学考试的目标,期待分值拟定为考前“一模、二模、分数或略低。这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增强。2加强实力:努力复习,掌握知识,临近考试以基础的东西为主,碰难题太多会加大思想压力,误认为自己准备还不充分,损害自信心。(三)调整情绪1以平常心对待升学考试:人的一生中考试无数,成败在于一生的努力,时刻自己都尽

17、力就行。做到轻装上阵,象平常考试一样尽力。2听听音乐:听听以往能让自己放松的音乐,不失为一种有益的调节方法。3 .探索中介因素:中介因素中有利与不利的方面的探索,扬长避短。如通过对理想自我与现实自己的了解,缩短理想自己与自己的能力之间差距,在接纳现实自我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切合现实的理想自己。加之学会多运用积极的应付方式,少一些消极应付方式,多关注问题本身,少一些自我情绪关注,逐渐变得快乐起来。情绪良好,才有可能创造好成绩。(四)应试技能探讨1减少失分:考生虽多身经百“考、,但在考试方面存在的缺陷往往未引起重视。可从失分部分总结规律:审题粗心错误、笔误(过失性失分),概念混淆、公式利用错误(知识

18、性失分),运算繁琐、步骤不全、格式不规范(技能性失分),考场上大脑一片空白,交卷后便想起来(心理素质性失分),采取针对性努力,减少失分。2一夜失眠不影响第二天的发挥:让学生知道一夜失眠,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发挥,常常让学生增加信心,睡眠反而更好。3考后不对答案,考完一科丢一科:考后对答案只会发现错多对少,因为多数要对的题是自己拿不定主意的题目。故考完一科丢一科:留有信心去面对下一场考试。4.难题难大家:对于考试焦虑偏高者,凡遇到难题首先想到复习偏了,想到“自己必定考糟,而别人都会做”,事实上,每一个都会有自己的难题。(五)学习应急放松技术1. 入场后放松:熟悉考场,旁观别人的紧张相,寻找主考官及

19、监考人员的“缺点”2. 深呼吸法:慢吸(4秒)一停(2秒)一慢呼(4秒)X35次。要求在考前学会方法以备急用;同时进行自我暗示:“目前我的焦虑刚好是能在大考发挥水平所需要的紧张水平,现感觉真好!”。3其他:对于上述方法不佳者,拟进行行为治疗方法学习与训练,如系统脱敏、渐进性放松。二)个别心理辅导诉说自己如何如何紧张并不一定都是问题性考试焦虑者,故在进行考试焦虑辅导之前,首先要明确:来访者的考试焦虑是否为问题性质的焦虑?其判别标准是这种特定的情绪是否妨碍考试的操作,是否妨碍考试水平的发挥,量表结果可作为参考指标。对于需要辅导的,在确定辅导目标(在考试中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之后,按心理咨询与治疗常

20、规进行。1. 三)集体心理辅导集体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向学生介绍考试焦虑有关知识,引起学生的重视,以及自己存在问题时知道如何寻求帮助。最好采用集体座谈形式,由由辅导者作中心发言,就考试焦虑问题进行一些说明,让同学之间交流各自处理的经验,最后就大家提出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参考文献叶明志,吉峰,陶炯,等高三学生心理变化及对高考成绩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1):19.2. 黄高贵、吴燕、张丽琼高中学生考试焦虑性别差异的探讨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53.3. 杨秀琼、黄高贵、何如宽、倪金昌.285名中学生考试焦虑状况调查分析.中华临床荟萃杂志,2005;16(9):2188.4. 郑日昌主编中学生心理诊断.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259.5. 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86.6. 刘翔平主编战胜考试焦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7072.7. 杨眉.与焦虑同行社交焦虑与考试焦虑的调节.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15215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