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第3节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1504810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业知识第3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业知识第3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业知识第3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专业知识第3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知识第3节(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A1、治疗流行性脑膜炎,下列药物中应首选A.磺胺嘧啶B.磺胺甲基异嘿唑C.甲氧苄啶D.磺胺醋酰E.柳氮磺吡啶【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磺胺嘧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易透过血脑屏障,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2、下述磺胺药中,蛋白结合率最低,容易进入各种组织的是A.磺胺二甲基嘧啶B.磺胺甲嗯唑C.磺胺嘧啶D.磺胺间甲氧嘧啶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磺胺嘧啶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容易进入各种组织。3、不考虑药物剂量,下列反映了药物能够产生的最大效应的名词是A.药物效价强度B.最大效能C.受体作用机制D.治疗指数E.治疗窗【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最大效能反映药物能够产生的最

2、大效应。4、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A.药物作用最强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C.药物的消除过程正开始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当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时,才能保持稳态血药浓度,因此答案为D。5、口服苯妥英钠几周后又加服氯霉素,测得苯妥英钠血浓度明显升高,这现象是因为A.氯霉素使苯妥英钠吸收增加B.氯霉素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C.氯霉素与苯妥英钠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苯妥英钠游离增加D.氯霉素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E.氯霉素诱导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增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苯妥英钠为肝药酶的诱导剂

3、,可以加速其他受同种肝药酶代谢的药物的代谢过程。6、体液的pH影响药物的转运及分布是由于它改变了药物的A.水溶性B.脂溶性C.pKD.解离度E.溶解度【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或弱碱性,pH影响其解离程度,也就影响了药物的跨膜过程,因此将影响药物的转运及分布。7、药物的血浆t12是指A.药物的稳态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B.药物的有效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C.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D.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的时间【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浆t12是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8、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

4、定剂量,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间的长短决定于A.剂量大小B.给药次数C.半衰期D.表观分布容积E.生物利用度【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给药次数和间隔有关。当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仅与半衰期有关。9、某药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其吸收达高峰后抽血两次,测其血浆浓度分别为150gml及18.75gml,两次抽血间隔9小时,该药的血浆半衰期是A.1小时B.1.5小时C.2小时D.3小时E.4小时【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药物消除公式为At=Aoe-kt,即18.75=150e-9k,k=0.231,t120.693k=0.6930.231=3小时。10、某

5、药半衰期为36小时,若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每天用维持剂量给药约需多长时间基本达到有效血药浓度A.2天B.3天C.8天D.11天E.14天【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连续用药须经至少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因此约至少180小时,即约8天。11、患者女性,55岁。患充血性心衰,采用利尿药治疗。药物X和Y具有相同的利尿机制。5mg药物X与500mg药物Y能够产生相同的利尿强度,这提示A.药物Y的效能低于药物XB.药物X比药物Y的效价强度强100倍C.药物X的毒性比药物Y低D.药物X比药物Y更安全E.药物X的作用时程比药物Y短【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药物效价强度是指达到某效应的药物剂量,5m

6、g药物X与500mg药物Y能够产生相同的利尿强度,即相同的效应,其剂量比为100倍,效价强度强100倍。12、某人接受抗哮喘的药物治疗,医生称所用药物具有较高的治疗指数。下面说法是对有关该药治疗指数的最佳描述的是A.该药的血浆药物浓度需要严密监测B.该药能够通过血脑屏障C.该药具有广泛的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D.该药无严重的不良反应E.该药药效的最大效应大【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较高的治疗指数是指该药的毒性剂量远远高于该药的治疗剂量,因此在治疗剂量下该药的毒性反应小,即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13、大多数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方式是A.主动转运B.被动转运C.易化扩散D.滤过E.经离子通道【正

7、确答案】:B【答案解析】:大多数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是被动转运。 14、苯巴比妥类药物对肝药酶的影响A.诱导肝药酶活性,降低自身代谢,产生耐受性B.诱导肝药酶活性,加速自身代谢,产生耐受性C.抑制肝药酶活性,加速自身代谢,产生耐受性D.诱导肝药酶活性,加速自身代谢,不产生耐受性E.诱导肝药酶活性,降低自身代谢,但不产生耐受性【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苯巴比妥类有肝药酶诱导作用,使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增高,加速巴比妥类药物代谢,是产生耐受性、依赖性的原因。15、某碱性药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C.

8、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E.排泄速度并不改变【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减少,非离子型药物增多,容易跨膜,因此重吸收增加,排泄减慢。16、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A.药物作用最强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C.药物的消除过程正开始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当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时,才能保持稳态血药浓度,因此答案为D。17、dCdt=-KCn是药物消除过程中血浆浓度衰减的简单数学公式,下列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当n=0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B.当n=

9、1时为零级动力学过程C.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D.当n=0时为一房室模型E.当n=1时为二房室模型【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dCdt=-KCn公式,定义为n=1时即为一级动力学过程,即dCdt=-KC。18、体液的pH影响药物的转运及分布是由于它改变了药物的A.水溶性B.脂溶性C.pKaD.解离度E.溶解度【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或弱碱性,pH影响其解离程度,也就影响了药物的跨膜过程,因此将影响药物的转运及分布。19、药物的血浆t12是指A.药物的稳态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B.药物的有效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C.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D.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

10、半的时间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的时间【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浆t12是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20、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间的长短决定于A.剂量大小B.给药次数C.半衰期D.表观分布容积E.生物利用度【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给药次数和间隔有关,当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仅与半衰期有关。21、某药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其吸收达高峰后抽血两次,测其血浆浓度分别为150gml及18.75gml,两次抽血间隔9小时,该药的血浆半衰期是A.1小时B.1.5小时C.2小时D.3小时E

11、.4小时【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药物消除公式为At=Aoe-kt,即18.75=150e-9k,k=0.231,t12=0.693k=0.6930.231=3小时。22、某药的t12是6小时,如果按0.5g,每天三次给药,达到血浆坪值的时间是A.510小时B.1016小时C.1723小时D.2430小时E.3136小时【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连续用药须经4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因此需要2430小时。23、某药的表观分布容积为40L,如欲立即达到4mgL的稳态血药浓度,应给的负荷剂量是A.13mgB.25mgC.50mgD.100mgE.160mg【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12、Vd=DC,D=Vd?C=40L?4mgL=160mg。24、某药半衰期为36小时,若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每天用维持剂量给药约需多长时间基本达到有效血药浓度A.2天B.3天C.8天D.11天E.14天【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连续用药须经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因此约180小时,即约8天。 25、pKa与pH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的变化为A.平方根B.对数值C.指数值D.数学值E.乘方值【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pH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10pH-pka=解离型非解离型;pH对弱碱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10pKa-PH=解离型非解离型,因此,无

13、论弱酸还是弱碱性药物,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的变化均为指数变化。26、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B.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快C.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E.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减少,非离子型药物增多,容易跨膜,因此重吸收增加,排泄减慢。27、一个pKa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中的解离度为A.10B.40C.50D.60E.9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pH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10 pH-pKa=解离型非解离型,即解离度为:107.4-8.4=10-1= 0.1。28、下

14、列药物中哪一种药的吸收不受首过效应的影响A.吗啡B.普萘洛尔C.氢氯噻嗪D.利多卡因E.硝酸甘油(舌下给药)【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首关效应(首过消除)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除口服外,有些药物还可经舌下给药或直肠给药,分别通过口腔、直肠和结肠的黏膜吸收,可避免首先通过肝代谢。29、对治疗指数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值越大则安全范围越宽B.值越小越安全C.可用LD50ED50表示D.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E.可用动物实验获得【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治疗指

15、数(TI)用LD50ED50表示。可用TI来估计药物的安全性,通常此数值越大表示药物越安全。30、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为了促使其加速排泄,应A.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再吸收B.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小,增加肾小管再吸收C.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小肾小管再吸收D.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E.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小,增加肾小管再吸收【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因为巴比妥类药物是弱酸性药物,碱化尿液,可使其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加速药物排泄,减轻中毒症状。31、若想快速达到稳态治疗浓度,下列哪种首剂剂量是正确的A.首剂用量加倍B.首剂用量减半C.首剂用量因人而异

16、D.首剂用量按常规剂量E.首剂用量依药物作用特点而定【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维持量给药常需45个t12才能达到稳态治疗浓度,如果病人急需达到稳态治疗浓度以迅速控制病情时,可用负荷剂量给药法,即首次剂量加倍,然后再给予维持量,使稳态治疗浓度提前产生。32、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其A.副作用的多少B.最大效应的高低C.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D.起效的快慢E.后遗效应的大小【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药物经生物转化和排泄后,在体内的有效血药浓度会显著下降,作用会逐渐消失。转化和排泄速度快的药物,其作用时间短。33、为了维持药物的疗效,应该A.加倍剂量B.每天三次或三次以上给药C.根据药物半

17、衰期确定给药间隔D.每2小时用药一次E.不断用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药物半衰期,间隔一个半衰期用药,保持稳态血药浓度。二、B1、A.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使用时引起的药物效应强度和性质的变化B.在研究、考察药物疗效时,观察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等不良反应C.评价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对上市药品的再评价,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等D.研究药物在正常人和患者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性,E.研究药物对人体(包括健康者、患者和特殊人群)的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与临床疗效,阐明药物作用原理【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药效学研究是指A.B.C.D.E.

18、【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药动学研究是指A.B.C.D.E.【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或称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毒理学研究是指A.B.C.D.E.【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毒理学研究是指在研究、考察药物疗效时,观察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等不良反应。、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是指A.B.C.D.E.【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新药的临床研究包括评价新药的安全性、有

19、效性,对上市药品的再评价,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等。、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指A.B.C.D.E.【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指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或先后使用时引起的药物效应强度和性质的变化。答案部分 一、A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磺胺嘧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易透过血脑屏障,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 【答疑编号100010214,点击提问】 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磺胺嘧啶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容易进入各种组织。 【答疑编号100010114,点击提问】 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最大效能反映药物能够产生的最大效应。 【答疑编号100014002,

20、点击提问】 4、【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当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时,才能保持稳态血药浓度,因此答案为D。 【答疑编号100013999,点击提问】 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苯妥英钠为肝药酶的诱导剂,可以加速其他受同种肝药酶代谢的药物的代谢过程。 【答疑编号100013998,点击提问】 6、【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或弱碱性,pH影响其解离程度,也就影响了药物的跨膜过程,因此将影响药物的转运及分布。 【答疑编号100013997,点击提问】 7、【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浆t12是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答疑编号100013996

21、,点击提问】 8、【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给药次数和间隔有关。当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仅与半衰期有关。 【答疑编号100013995,点击提问】 9、【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药物消除公式为At=Aoe-kt,即18.75=150e-9k,k=0.231,t120.693k=0.6930.231=3小时。 【答疑编号100013994,点击提问】 1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连续用药须经至少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因此约至少180小时,即约8天。 【答疑编号100013993,点击提问】 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药物效价强度是

22、指达到某效应的药物剂量,5mg药物X与500mg药物Y能够产生相同的利尿强度,即相同的效应,其剂量比为100倍,效价强度强100倍。 【答疑编号100010982,点击提问】 1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较高的治疗指数是指该药的毒性剂量远远高于该药的治疗剂量,因此在治疗剂量下该药的毒性反应小,即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答疑编号100010980,点击提问】 1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大多数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是被动转运。 【答疑编号100010741,点击提问】 1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苯巴比妥类有肝药酶诱导作用,使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增高,加速巴比妥类药物代谢,是产生

23、耐受性、依赖性的原因。 【答疑编号100010694,点击提问】 1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减少,非离子型药物增多,容易跨膜,因此重吸收增加,排泄减慢。 【答疑编号100010606,点击提问】 16、【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当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时,才能保持稳态血药浓度,因此答案为D。 【答疑编号100010605,点击提问】 17、【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dCdt=-KCn公式,定义为n=1时即为一级动力学过程,即dCdt=-KC。 【答疑编号100010603,点击提问】 18、【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或

24、弱碱性,pH影响其解离程度,也就影响了药物的跨膜过程,因此将影响药物的转运及分布。 【答疑编号100010602,点击提问】 19、【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浆t12是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答疑编号100010601,点击提问】 2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给药次数和间隔有关,当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仅与半衰期有关。 【答疑编号100010597,点击提问】 2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药物消除公式为At=Aoe-kt,即18.75=150e-9k,k=0.231,t12=0.693k=0.6930.231=3小时。 【答疑

25、编号100010596,点击提问】 2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连续用药须经4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因此需要2430小时。 【答疑编号100010592,点击提问】 2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Vd=DC,D=Vd?C=40L?4mgL=160mg。 【答疑编号100010590,点击提问】 2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连续用药须经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因此约180小时,即约8天。 【答疑编号100010587,点击提问】 2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pH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10pH-pka=解离型非解离型;pH对弱碱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

26、:10pKa-PH=解离型非解离型,因此,无论弱酸还是弱碱性药物,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的变化均为指数变化。 【答疑编号100010584,点击提问】 26、【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减少,非离子型药物增多,容易跨膜,因此重吸收增加,排泄减慢。 【答疑编号100010582,点击提问】 27、【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pH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10 pH-pKa=解离型非解离型,即解离度为:107.4-8.4=10-1= 0.1。 【答疑编号100010581,点击提问】 28、【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首关效应(首过消除)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

27、,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除口服外,有些药物还可经舌下给药或直肠给药,分别通过口腔、直肠和结肠的黏膜吸收,可避免首先通过肝代谢。 【答疑编号100010512,点击提问】 29、【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治疗指数(TI)用LD50ED50表示。可用TI来估计药物的安全性,通常此数值越大表示药物越安全。 【答疑编号100010509,点击提问】 3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因为巴比妥类药物是弱酸性药物,碱化尿液,可使其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加速药物排泄,减轻中毒症状。 【答疑编号100010490,

28、点击提问】 3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维持量给药常需45个t12才能达到稳态治疗浓度,如果病人急需达到稳态治疗浓度以迅速控制病情时,可用负荷剂量给药法,即首次剂量加倍,然后再给予维持量,使稳态治疗浓度提前产生。 【答疑编号100010234,点击提问】 3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药物经生物转化和排泄后,在体内的有效血药浓度会显著下降,作用会逐渐消失。转化和排泄速度快的药物,其作用时间短。 【答疑编号100010175,点击提问】 3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药物半衰期,间隔一个半衰期用药,保持稳态血药浓度。 【答疑编号100010159,点击提问】 二、B1、【

29、答疑编号100010335,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答疑编号100010336,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或称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答疑编号100010337,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毒理学研究是指在研究、考察药物疗效时,观察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等不良反应。 【答疑编号100010338,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新药的临床研究包括评价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对上市药品的再评价,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等。 【答疑编号100010339,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指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或先后使用时引起的药物效应强度和性质的变化。 【答疑编号100010340,点击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