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的保护资料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81446734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9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漆器的保护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漆器的保护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漆器的保护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资源描述:

《漆器的保护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漆器的保护资料(6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漆器类文物的保护概述小组成员:曾行娇 苏文君 张 淼 段婧婧Page 2内 容 简 要一,漆器的发展二,漆器的结构三,漆器的制作工艺四、饱水漆器及其出土后的主要病害五,漆器的腐朽原因六,漆器的保护七,漆器保护的案例分析Page 3一,漆器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漆器的出现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1978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原始社会遗址中发掘出土了距今7000多年的大量木器和木胎漆碗、漆筒。1、商代已出现有精美纹饰的漆器。河南安阳武村官大墓出土了许多虽木胎,木器已腐朽无存,但印在土上的朱漆花纹仍很鲜艳。2、战国时期青铜生活用品开始由漆器所代替。漆工艺因此而发展起来。

2、漆器除了几案,床等生活用具还有武器、乐器等;装饰手法有描绘、针刻、描金,银扣等。3、在战国的技术基础是上,汉代漆器有了很大的发展,达到第一个鼎盛时期。漆器生产有政府专门设官管理的机构。Page 4 4、六朝漆器已不如汉代。由于政治混乱,陶瓷生产的迅速发展所致。漆器的生产相对减少,但制作技术仍在发展,出现了夹伫造像、绿沉漆、斑漆等特色工艺。5、唐代漆器已列入税收实物之一。器型有镜,瓶,盘,琴,箱、床等,新创了雕兴漆器。6、随后的宋、元、明、清都有发展。Page 5二,漆器的结构竹木器漆的结构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胎质和漆膜 胎质是承受漆饰的器物,分为竹质和木质两种,胎质决定和维持着器物的外形和机械强

3、度;漆膜是漆涂在胎质表面形成的结膜;漆膜保护着胎质不受外界有害物质(如水、酸、光、害虫、霉菌等)的 侵害。胎质和漆膜是竹木器漆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Page 61、漆器的胎质a、化学成分: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高分子的有机物构成。b、物理性能 吸湿性 收缩性与膨胀性 滞后性 易劈性Page 72、漆膜a、漆的种类 生漆:从漆树上采割得到的漆液除去水分和杂质后即为生漆。熟漆:生漆经过搅拌加热精制而成熟漆。油漆:是桐油与生漆的混合物Page 8b、漆的化学成分 天然漆为白色粘稠液体,主要成分是漆酚、漆酶、含氮物质和树胶质,此外还有一定的水分和少量其他有机物质。漆酚:是生漆的主

4、要成分,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醇、乙醚、丙酮、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和植物油。是天然漆结膜的主要物质。漆酶:是一种氧化还原酶,存在于天然漆的含氮物质和树胶质中。它能促进漆酚的氧化,使干燥结膜的进程加快。Page 9树胶质:属于多糖类物质,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能增强漆与器物的粘合,影响漆的干燥性能;它还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以起到很好的悬浮剂和稳定剂的作用,能使生漆的各个成分均匀的乳胶体,使其稳定而不易变质,便于涂刷,形成的漆膜非常的细密,稳定性大为增强。水:天然漆中水分的含量越少,其质量就越高。其他物质:天然漆中其他物质较少,如葡萄糖、乙酸等。Page 103、漆的结膜 漆的结膜就是漆的干燥过程,也是天

5、然漆中各成分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Page 11三,漆器的制作工艺(一)漆胎的制作工艺1、木胎 是用木材做成器形,再进行髤漆而成漆器。多用于大型器物或不规则器型的器物,胎体较为厚重。2、夹伫胎 又称脱胎,在战国和两汉时流行。早期夹伫漆胎的制作方法是先用漆灰制成器型,再用麻布裱糊在胎体上,可使漆器器型增加变化;清代出现一种做法是先用泥做成形,再用绸布粘贴,然后再上漆。这种做法沿用至今。Page 123、皮胎 多以牛皮制作,再加漆饰。通常取其坚韧轻便,制成溱盾、漆铠甲等。Page 13(二)漆器的装饰工艺1、螺钿工艺 金属宝石等镶嵌在器物上做装饰。Page 142、金银平脱工艺 用薄金、银片制

6、成的花纹进行嵌贴,由汉代的贴金片工艺演化而来。做法是用薄金、银片按装饰花纹的要求贴在漆器上,然后加漆两三层,最后经过细致的研磨,使漆层下的金银花纹显露出来。Page 153、漆雕 唐代创造的新工艺。以前的漆装饰是先在胎体上雕刻或制器形,再上漆;唐代是在素漆胎上涂漆十层,待有一定厚度时再进行雕刻。许多文献将漆雕统称为“剔红”。严格讲,以纯朱漆为底进行雕刻的称“剔红”。用五彩漆胎所雕的称为“剔彩”;用红黑两种色漆相间涂饰在漆胎上,达十几层,再用斜刻刀法刻出花纹,花纹刻痕呈红黑相间的线纹称纹“剔犀”。Page 16a、剔红Page 17b、剔彩Page 18c、剔犀Page 194、金漆 是用金粉作

7、为漆器的装饰,主要品种有描金和戗金。描金是用金粉调胶结物在漆器上绘制花纹,也称泥金;戗金是宋代创作,先在漆器表面刻出花纹,在刻痕中上漆之后再填金粉。a、戗金Page 20b、描金Page 215、其他工艺 a、百宝嵌 明末周翥(zhu)所创,百宝嵌工艺出现于明代,它是在螺钿镶嵌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宝石、象牙、珊瑚以及玉石等材料形成的镶嵌工艺。Page 22螺钿和百宝嵌Page 23b、绿沉漆 是六朝时色漆的新发展,颜色为暗绿色,“如物沉在水底,其色深沉静穆,故称绿沉漆”。Page 24三、饱水漆器及其出土后的主要病害 1、饱水漆器 由于漆器古漆文物在地下埋藏时间很长,多数受到地下水的长期浸泡,这

8、些漆器的内部分子结构已完全被水饱和,故称其饱水漆器。2、饱水漆器出土后的主要病害 a、起翘 b、开裂 c、脱皮 d、变形(加入图片)Page 25(三)黄大成和髤饰录 髤饰录是我国古代一部漆艺专著,是安徽新安著名漆艺家黄大成所著。全书分乾、坤两集,分利用、楷法、质色等十八章,是一部漆艺创造实践总结。它详细叙述了制漆的工具及材料,制漆的弊病;色漆的配制,以及在漆器制造中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各种装饰方法。Page 26a、变形Page 27Page 28c、脱落Page 29四、漆器的腐朽原因 漆器的腐朽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有漆胎的腐朽和漆膜的腐朽,外因则为外界环境所引起的。Pag

9、e 30(一)、漆器腐朽的内因 1、漆胎的腐朽 a、胎的物理损坏(吸水和失水)胎的胀缩向异性导致变形开裂 材质的细胞结构发生明显变化b、胎的化学成分的改变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子的降解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分子的氧化降解c、材质的生物腐蚀 微生物的危害(木腐菌、着色菌等)有害昆虫的危害(白蚁、天牛、象鼻虫、小蠹虫等)Page 312、漆膜的腐朽a、漆膜化学降解老化 漆膜化学降解老化和其他聚合物一样,通过氧化、水解、锻链的过程,主要生成醛、酮、羧酸等以及可挥发性物质,降解后期的漆膜孔洞增加,可容纳水分。漆膜的老化降解通常从表面开始,然后再深入内部。Page 32b、漆膜的物理变形 膜内水分不均

10、匀的蒸发 漆膜张力不均与开裂 漆膜的翘曲Page 33(二)漆器的腐朽外因1、地下水浸泡 在通常温度和压力下,木材受水分的化学影响并不大。但是过量的水、高温高压,化学物质的存在以及长期的浸泡都会使木材发生降解,使木材原有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木材发生水解后,木材的多聚糖还原为单糖、糠醛和其他产物。这一过程中,木材中含有的酸起着催化水解的作用。另外地下水中含有酸、碱、盐还会直接或间接破坏木材。Page 342、地下水中所含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腐蚀 酸溶液作用初期使木材膨胀,进一步作用使木材多糖水解,力学强度降低;在酸的长期作用下,木材结构被完全破坏掉;碱溶液首先使木材膨胀,然后使木聚糖分解;盐溶

11、液对木材的影响实际是酸碱的影响,无机盐在水溶液中水解为强酸和强碱。Page 353、各种生物腐蚀a、木腐菌 木腐菌属于真菌,没有叶绿素,不能在阳光下合成碳水化合物,而在酶溶解过程使木材分解,以获取营养。可分为变色菌、褐腐菌、白腐菌、软腐菌。变色菌进入木材后,主要以木材薄壁细胞组织内的糖分和淀粉为营养物质,而不破坏木材细胞壁。软腐菌分解细胞壁中的多糖,使细胞壁形成空腔,强度降低。Page 36褐腐菌 褐腐菌分解木材的多糖,使以多糖为主要化学成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使腐朽木材呈褐色。Page 37白腐菌 白腐菌同时分解多糖及木质素,腐朽木材呈白色,呈海绵状或蜂窝状,表面凹凸不平,纤维变短,表面

12、粗糙断裂。Page 38b、细菌 细菌的损害只使木材的强度有很少的降低,但有可能使木材变色。Page 39c、蛀木甲虫c、蛀木甲虫 一般雌虫将虫卵产在木材裂缝、夹缝甚至木材导管中。幼虫孵化后蛀入木材,在木材中取食、生长,幼虫阶段是主要危害木材的主要阶段。幼虫在木材中蛀蚀成各种孔道,并排除粉末或锯末状蛀屑。Page 40甲虫Page 41粉蠹Page 42窃蠹Page 43小蠹Page 44象鼻虫Page 45天牛和白蚁Page 464、海生钻木动物 浸在海水中的古船等木质文物,经常受到海生钻木动物的蛀蚀。主要有软体动物们的船蛆和海笋,节肢动物门的蛀木水虱和团水虱。船蛆和海笋用足和贝壳穿凿木材,

13、钻入木材很深,营钻蛀性生活,破坏木材内部结构;蛀木水虱和团水虱是附在木材表面的,用齿咬蚀木材,呈海绵状。Page 47船蛆Page 48水虱Page 49五、漆器的保护 对于一个即将出土漆器来说,对其保护主要包括漆器的现场、运输、实验室、室内的一系列保护。Page 50(一)现场及运输途中的保护方法1 漆器出土后,应立即进行拍照、录像等工作,及时、全面、准确的记录残存及损坏状况。2 在起取漆器时,双手应从靠近漆器底部的位置轻轻托起,放在一个平整、坚固的托板上,做好记录,写好标签。3 用水质较好的井水(即含钙、镁离子少的水)或墓室中的积水,最好用去离子水轻轻洗去器物表面的污物。4 用质软的塑料薄

14、膜将器物小心谨慎地包好,并在器物底部附近垫放一团用离子交换水浸润的棉花,以防水分快速蒸发掉。Page 515 再用泡沫塑料包裹,放入大小合适的箱盒内,在器物的四周填充纸屑,碎的泡沫塑料或其他质地柔软的物质(既能保证器物在箱盒内固定不动,不来回碰撞,又不会因包裹而磨损器物)。6 包装好后小心送往实验室进行保护处理。途中一方面尽量减轻运输震动,一方面事先对饱水木质文物外加必要支撑加固。如运输距离较远,途中要喷淋水分,以防止脱水。Page 52(二)实验室的保护 由于漆器长期埋藏于地下,受地下水和地面渗水的作用,出土之后就面临着失水。因此,漆器出土后首先要解决脱水、定形的问题。故对于漆器的保护主要是

15、对饱水竹木器漆脱水定型。1、饱水竹木器漆脱水定型法 a、自然干燥法 b、明矾法 c、醇-醚-树脂连浸法 d、阿里格C法 e、聚乙二醇法 f、脱胎换骨法Page 53a、自然干燥法自然干燥的原理:是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使饱水木质文物的水分缓慢均匀的排除,以减少常温常压及正常温湿度下水分的快速蒸发所以引起的表面张力的影响。适用范围:只有对腐朽不严重,含水量较少的饱水器物适用。Page 54b、明矾脱水定形法原理:明矾在热水中溶解度大,能自由溶解在沸水里,而在室温下,仅溶解10%的浓度。利用明矾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大,使明矾由高温下高浓度溶液变成常温下的固态,填充在器物纤维的空隙中,取代细胞组织中

16、过量的水分,达到干燥的目的。Page 55c、醇-醚-树脂连浸法原理:醇-醚-树脂连浸法是先用醇替换木材细胞组织中的水,而后再用乙醚替换醇,最后让乙醚挥发。如果器物需要加固,可将树脂溶于最后浸泡的乙醚溶液中,浸泡时树脂渗透到纤维空隙中,待乙醚挥发掉以后,树脂留在器物中,起到加固作用。Page 56d、阿里格C法定义:阿里格C法是一种三聚氰胺甲醛缩合树脂,能自由溶解水中,在常温下加入适量的硬化剂后,就转变为不溶性的固体物质,充填在木质中。原理:利用低分子量聚合树脂溶液渗入器物中,在少量引发剂的作用下,低分子量聚合树脂在器物中进一步聚合固化的方法来加固器物。Page 57e、聚乙二醇法原理:以非吸

17、湿性的聚乙二醇逐渐置换出木质文物细胞组织内的水分,又使水慢慢挥发,而聚乙二醇留在器物中,随水的不断被替代,水分不断挥发而使聚乙二醇得浓度不断增加,逐渐聚合而使分子量不断增大而固化,使器物脱水,又使器物加固。Page 58f、脱胎换骨法定义:我国传统的修复漆器的方法之一。当器物的内胎已经非常朽烂,原有木胎已经残存不多,利用前几种方法不能使器物复原了,此时只能用更换内胎的方法才能保护漆皮、恢复器型。步骤:揭取漆皮 仿作木胎Page 592、裂缝、起翘的加固a、细小的裂缝 可用漆片酒精制成溶液或聚醋酸乙烯酯苯或丙酮溶液,灌入裂缝,使裂缝黏合填充。b、较大裂缝 用环氧树脂作修补材料。c、漆皮起翘加固:

18、热水软化漆皮用微晶石蜡插入漆皮下,用电热器加热将其贴补在漆器上。Page 60(三)室内的保护室内漆器的保护也称漆器的保养。1、漆器保养的措施和方法 a、控制温湿度 一般漆器保养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8%-45%;最佳相对湿度是50%;最佳温度15-20。方法:温度的控制空调、控温器、制冷器;湿度的控制在展柜中盛水、干燥剂(无水氯化钙、生石灰、变色硅胶、烧碱)Page 61b、杀菌防霉防蛀 蒸汽消毒杀菌杀虫(环氧乙烷,溴甲烷,麝香草酚,樟脑驱虫剂)溶液毒杀法(DDT)毒药蜡糊填补法(三氧化二砷、霉敌)Page 62谢 谢Page 63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