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中的生物ppt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1418790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1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口腔中的生物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口腔中的生物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口腔中的生物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口腔中的生物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中的生物ppt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LOGO口腔中的微生物口腔中的微生物引言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牙科研讨所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牙科研讨所William Wade说:说:“安康的人类口腔中包含着巨安康的人类口腔中包含着巨量的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真量的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和细菌。其中细菌量是最菌,原生动物和细菌。其中细菌量是最大的。每毫升唾液大的。每毫升唾液 有有1亿个细菌,整个亿个细菌,整个口腔中的细菌种类超越口腔中的细菌种类超越600种。种。口腔中的微生物类型口腔中的微生物类型固有菌群:包含常以高数量固有菌群:包含常以高数量(1%)存在于某个特殊部位上的菌属存在于某个特殊部位上的菌属,这些菌属以数量上的优势

2、与宿主适宜并进入,与宿主间呈这些菌属以数量上的优势与宿主适宜并进入,与宿主间呈稳定的相互关系稳定的相互关系 增补菌群:包括长居的但是以低数量增补菌群:包括长居的但是以低数量1%存在的菌属,当环境存在的菌属,当环境改动时,可以成为固有菌群改动时,可以成为固有菌群暂时菌群:口腔中的过路细菌,食物和饮用水中的细菌可短暂的存暂时菌群:口腔中的过路细菌,食物和饮用水中的细菌可短暂的存 在口腔中,这些细菌不具备与口腔环境竞争的机制,在口腔中,这些细菌不具备与口腔环境竞争的机制,他们转眼即逝他们转眼即逝口腔中的微生物类型口腔中的微生物类型v指黏附在牙齿外表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指黏附在牙齿外表或口腔其他软组

3、织上的微生物群。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生物群。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细胞,零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不细胞,零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不能用漱口或水冲洗的方法把它去除。能用漱口或水冲洗的方法把它去除。v牙菌斑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细菌在其中的牙菌斑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细菌在其中的代谢活动,影响着细菌与宿主之间或细菌菌代谢活动,影响着细菌与宿主之间或细菌菌属之间的动态平衡。属之间的动态平衡。v牙菌斑是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牙菌斑是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龋齿和牙龋齿和牙周病的主要病因。周病的主要病因。牙菌斑牙菌斑牙菌斑按部位分类龈上菌斑:龈上菌斑:G+菌菌占多数,以链球占多数,以链球

4、菌占优势菌占优势.龈下菌斑:可见龈下菌斑:可见到到G-球菌和杆菌球菌和杆菌,G-厌氧菌比例厌氧菌比例较高较高 口腔正常菌群种属颇多,与口腔疾病相关的口腔正常菌群种属颇多,与口腔疾病相关的主要有链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葡萄球菌主要有链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奈瑟菌属,布兰汉菌属,韦属,微球菌属,奈瑟菌属,布兰汉菌属,韦荣菌属,棒杆菌属,丙酸杆菌属,放线菌属,荣菌属,棒杆菌属,丙酸杆菌属,放线菌属,拟杆菌属等。此外,还有其他如螺旋体,病拟杆菌属等。此外,还有其他如螺旋体,病毒,支原体,真菌等。口腔中能检出的真菌毒,支原体,真菌等。口腔中能检出的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主要为白色念

5、珠菌。重要菌属重要菌属口腔链球菌属口腔链球菌属1奈瑟菌属奈瑟菌属2乳杆菌属乳杆菌属3拟杆菌属拟杆菌属4口腔链球菌口腔链球菌中间链球菌群中间链球菌群唾液链球菌群唾液链球菌群变形链球菌群变形链球菌群口腔链球菌群口腔链球菌群口腔链球菌属口腔链球菌属 口腔链球菌属分为四个群。口腔链球菌属分为四个群。变链菌群的胞壁外表物质在使细菌粘附,聚集变链菌群的胞壁外表物质在使细菌粘附,聚集和对牙外表的定植中起重要作用;和对牙外表的定植中起重要作用;变链菌群所产生的酶在糖代谢中起主导作用;变链菌群所产生的酶在糖代谢中起主导作用;此菌群的产酸才干和耐酸性使之在菌斑酸化和此菌群的产酸才干和耐酸性使之在菌斑酸化和釉质脱矿

6、种起作用。釉质脱矿种起作用。综合以上,变链菌群为主要致龋菌。综合以上,变链菌群为主要致龋菌。口腔链球菌群的血链球菌为最初定植在牙菌斑口腔链球菌群的血链球菌为最初定植在牙菌斑的先锋菌之一。的先锋菌之一。奈瑟菌属奈瑟菌属v出生一周的婴儿口腔内普通没有奈瑟菌,但到出生一周的婴儿口腔内普通没有奈瑟菌,但到8各月后几乎一切的婴儿口中均能检到奈瑟菌;各月后几乎一切的婴儿口中均能检到奈瑟菌;v7-12岁儿童中岁儿童中80%唾液内可检到奈瑟菌;唾液内可检到奈瑟菌;v成人口腔中比例较大,可占培育总菌的成人口腔中比例较大,可占培育总菌的1.3%;v青年和老年人牙菌斑中检出率为青年和老年人牙菌斑中检出率为100%;

7、v奈瑟菌粘附才干较弱,但它却是与血链菌一同奈瑟菌粘附才干较弱,但它却是与血链菌一同最早定植于干净牙外表的细菌,主要存在于菌最早定植于干净牙外表的细菌,主要存在于菌斑外层和早期菌斑中,菌斑成熟后其数量减少。斑外层和早期菌斑中,菌斑成熟后其数量减少。乳杆菌属乳杆菌属v乳杆菌为口腔内较早定植的细菌,数量不多。乳杆菌为口腔内较早定植的细菌,数量不多。v由于其具有强的耐酸力,在强酸环境中不但由于其具有强的耐酸力,在强酸环境中不但能生存并且能继续发酵糖产酸,参与龋齿的能生存并且能继续发酵糖产酸,参与龋齿的开展,使牙釉质和牙本质脱矿,故近年国内开展,使牙釉质和牙本质脱矿,故近年国内外学者的研讨均以为乳杆菌不

8、是诱发龋的病外学者的研讨均以为乳杆菌不是诱发龋的病原菌,但在龋已构成,促龋开展中起作用。原菌,但在龋已构成,促龋开展中起作用。v由于唾液中可检出大量的乳杆菌,所以常经由于唾液中可检出大量的乳杆菌,所以常经过测定唾液中乳杆菌数量来预测龋病的进展过测定唾液中乳杆菌数量来预测龋病的进展趋势,在流行病学中可用此菌作为趋势,在流行病学中可用此菌作为“龋标志菌龋标志菌拟杆菌属拟杆菌属v为绝对厌氧的为绝对厌氧的G-短杆或球杆菌,这些细菌短杆或球杆菌,这些细菌均为在牙菌斑中占较大比例的菌群;均为在牙菌斑中占较大比例的菌群;v其中,牙龈朴啉单胞菌是侵袭牙周组织的其中,牙龈朴啉单胞菌是侵袭牙周组织的病原菌,破坏牙

9、周组织而致牙周炎;病原菌,破坏牙周组织而致牙周炎;v牙髓朴啉单胞菌多从感染的根管和牙周袋牙髓朴啉单胞菌多从感染的根管和牙周袋中被检出,常引致根周浓肿或牙周炎。中被检出,常引致根周浓肿或牙周炎。v在正常情况下,口腔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在正常情况下,口腔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宿主口腔之间处于生态平衡形状。由于体内、宿主口腔之间处于生态平衡形状。由于体内、外环境要素的影响,可导致菌群失调。一些外环境要素的影响,可导致菌群失调。一些细菌过盛增殖,正常口腔微生物失去生理组细菌过盛增殖,正常口腔微生物失去生理组合,即产生生态失调的变化,导致疾病,生合,即产生生态失调的变化,导致疾病,生态失调与口腔疾病的发生

10、亲密相关,口腔常态失调与口腔疾病的发生亲密相关,口腔常见病见病龋齿和牙周病就是口腔生态失调的龋齿和牙周病就是口腔生态失调的表现之一。表现之一。常见病和一些研讨进展龋病龋病牙周炎牙周炎龋病龋病v龋病是一种以细菌为主的多要素复协作用导龋病是一种以细菌为主的多要素复协作用导致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致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细菌细菌时间时间宿主宿主食物食物龋病龋病v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和放线菌导致龋齿的发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和放线菌导致龋齿的发生开展已得到充分证明。生开展已得到充分证明。v研讨阐明,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为人类研讨阐明,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为人类的主要致龋菌,其中,前者的检出率远远高的主要致龋菌,

11、其中,前者的检出率远远高于后者。于后者。v唾液中变形链球菌的总数超越唾液中变形链球菌的总数超越108CFU/L是是龋病发生的高危临界区,因此学者们曾经提龋病发生的高危临界区,因此学者们曾经提议将牙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的数量作为一种议将牙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的数量作为一种识别龋齿高危人群的方法。识别龋齿高危人群的方法。牙周炎牙周炎v 其主要病由于牙菌斑,以及牙石,食物填塞,不良其主要病由于牙菌斑,以及牙石,食物填塞,不良修复等加重菌斑滞留的要素。修复等加重菌斑滞留的要素。v 慢性牙周炎是成人失牙的主要缘由。慢性牙周炎是成人失牙的主要缘由。v 当微生物数量及毒性加强,或机体防御才干减弱时,当微生物数量及毒性加强,或机体防御才干减弱时,由于牙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炎症产物向微由于牙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炎症产物向微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龈下菌斑中繁殖大量牙龈朴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龈下菌斑中繁殖大量牙龈朴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杆菌,福赛类杆菌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杆菌,福赛类杆菌等牙周致病菌,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倒致胶等牙周致病菌,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倒致胶原破坏,原有的慢性牙龈炎开展为牙周组织的破坏原破坏,原有的慢性牙龈炎开展为牙周组织的破坏性疾病性疾病牙周炎牙周炎LOGO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