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浙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1373820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9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浙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浙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浙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浙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浙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章内容一、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一、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1.1.物种之间存在物种之间存在_隔离,即不同种的个体之间隔离,即不同种的个体之间_互相交互相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有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有_能力的后代。能力的后代。2.2.生物界在类型上具有生物界在类型上具有_性。性。3.3.生物界在模式上的统一性生物界在模式上的统一性在在_、_或或_等层次上,不同生物之间总有等层次上,不同生物之间总有一个或几个层次的一个或几个层次的_存在着统一的模式。存在着统一的模式。生殖生殖不能不能生育生育多样多样生物体生物体细胞细胞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结构与功能4 4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

2、和多样性的解释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1 1)对生物多样性的解释:由于)对生物多样性的解释:由于_等因素的作用,生等因素的作用,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可以发展出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可以发展出_。(2 2)对生物统一性的解释:整个生物界有)对生物统一性的解释:整个生物界有_,说,说明生物界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明生物界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多个物种多个物种一个共同由来一个共同由来【点拨】【点拨】(1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基因多)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3、多样性。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 2)所有的细胞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体现了细胞)所有的细胞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体现了细胞层次上的统一性。二、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层次上的统一性。二、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1 1选择是进化的动力选择是进化的动力(1)(1)人工选择:人工选择:同种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个体同种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个体 保留保留_的变异个体的变异个体 淘汰其他变异个体淘汰其他变异个体 微小变异成为微小变异成为_ 培育出符合人们要求的新品种培育出符合人们要求的新品种人们挑选人们挑选连续数代选择连续数代选择合乎要求合乎要求显著变异显著变异(2)(2)自然选

4、择:自然选择:同种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个体同种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个体 保留有利于在特定环境中保留有利于在特定环境中_的变异个体的变异个体 淘汰其他变异个体淘汰其他变异个体 微小变异积成微小变异积成_ 新的类型、新的物种由此产生新的类型、新的物种由此产生(3)_(3)_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2 2种群的变异性种群的变异性_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存活和繁殖存活和繁殖世世代代选择世世代代选择显著变异显著变异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3 3种群基因频率的平衡和变化种群基因频率的平衡和变化(1

5、)(1)含义:含义:基因库: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基因库: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_的总和。的总和。基因频率某一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基因频率某一个等位基因的数目/该基因的该基因的_的总数。的总数。基因型频率某种基因型频率某种_的个体数的个体数/该种群总个体数。该种群总个体数。(2)(2)遗传平衡定律:遗传平衡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迁移、_、_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并且基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并且基因型频率是由因型频率是由_频率所决定的。频率所决定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所有等位基因所有等位基因基因型

6、基因型突变突变选择选择基因基因(3)(3)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突变、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突变、_、_、_和自然选择等。和自然选择等。4 4自然选择导致适应自然选择导致适应适应是生物特有的一种现象,是生命的结构及功能、行为、生适应是生物特有的一种现象,是生命的结构及功能、行为、生活方式等特征使该生物适合在一定环境下生存和延续,是活方式等特征使该生物适合在一定环境下生存和延续,是_的结果。的结果。基因迁移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非随机交配选择选择自然自然5 5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1)(1)异地的物种形成:异地的物种形成:种群种群 两个种群两个

7、种群 _出现差异出现差异 _。(2)(2)同地的物种形成:同地的物种形成:二倍体植物二倍体植物 _ _ 四倍体(新物四倍体(新物种)。种)。环境隔离因素环境隔离因素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遗传组成遗传组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新物种新物种裂失败裂失败减数分减数分二倍体配子二倍体配子配子融合配子融合两个二倍体两个二倍体【点拨】【点拨】(1)(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2)(2)环境改变对变异起选择作用,而不是导致变异产生。环境改变对变异起选择作用,而不是导致变异产生。【思维判断】【思维判断】1.1.物种是

8、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分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2.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分析】【分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料。3.3.种群基因库是不断变化的。()种群基因库是不断变化的。()【分析】【分析】自然情况下,由于自然选择等因素使种群基因库不断自然情况下,由于自然选择等因素使种群基因库不断变化。变化。4.4.遗传平衡定律适用于任何种群。()遗传平衡定律适用于任何种群

9、。()【分析】【分析】遗传平衡定律有六个限制条件,即种群足够大、无基遗传平衡定律有六个限制条件,即种群足够大、无基因突变、无迁入迁出、无遗传漂变、随机交配、无自然选择和因突变、无迁入迁出、无遗传漂变、随机交配、无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因此并不适用于任何种群。人工选择,因此并不适用于任何种群。5.5.自然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而且能使有自然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利变异积累起来。()【分析】【分析】自然选择使具有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变异性状个体被自然选择使具有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变异性状个体被保留下来,导致生物的适应性进化。保留下来,导致生物

10、的适应性进化。自然选择与进化性变化的发生自然选择与进化性变化的发生1.1.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种种 群群物物 种种概念概念范围范围判断判断标准标准联系联系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全部个体能够在自然状况下相互交配并且产能够在自然状况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的许多种群种群必须具备种群必须具备“三同三同”;即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主要

11、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障碍,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理障碍,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注:两者的关系注:两者的关系(如图如图)2.2.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突突 变变基基 因因 重重 组组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生物的变异生物的变异产生产生个体间的存活率和繁殖率出现差别个体间的存活率和繁殖率出现差别导致导致保留有利变异,淘汰其他变异保留有利变异,淘汰其他变异自然选择自然选择3.3.异地的

12、和同地的物种形成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异地的物种形成异地的物种形成 同地的物种形成同地的物种形成 所需时间所需时间 经过漫长的时间和许多世经过漫长的时间和许多世代的逐渐演变代的逐渐演变 较短时间较短时间 物种形成物种形成的常见的常见方式方式 一个分布区很广的物种通一个分布区很广的物种通过地理障碍等先形成亚种,过地理障碍等先形成亚种,然后发展产生生殖隔离,然后发展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两个或多个物种形成两个或多个物种 通过个体的突变、远通过个体的突变、远缘杂交及染色体加倍缘杂交及染色体加倍等方式,在自然选择等方式,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新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新物种物种 举例举例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加拉

13、帕戈斯群岛上2626种陆种陆栖鸟的形成栖鸟的形成 自然状态下多倍体植自然状态下多倍体植物的形成,植物体细物的形成,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多倍体胞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等育种等 联系联系 物种的形成都以生殖隔离的形成为标志物种的形成都以生殖隔离的形成为标志 【技巧点拨台】【技巧点拨台】1.1.判断生物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的方法是是否出现生殖隔离,判断生物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的方法是是否出现生殖隔离,即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若出现生殖隔离,即不能交即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若出现生殖隔离,即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则说明不是同一物种。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则说明不是同一物种。2.

14、2.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的方法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的方法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则种群一定没有进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则种群一定没有进化。【典例训练【典例训练1 1】(2011(2011海南高考海南高考)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正确的是()A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在长期进化中,甲、

15、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解题指南】【解题指南】1.1.知识储备:知识储备:(1 1)捕食关系与生物进化的联系;)捕食关系与生物进化的联系;(2 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2.2.解题关键:熟悉捕食关系中的营养结构,关注基因频率和基解题关键:熟悉捕食关系中的营养结构,关注基因频率和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影响。【解析】

16、【解析】选选B B。A A项,甲、乙为捕食关系,捕食者的食物来源不项,甲、乙为捕食关系,捕食者的食物来源不一定唯一,而被捕食者也可能被多种动物捕食,因此乙灭绝不一定唯一,而被捕食者也可能被多种动物捕食,因此乙灭绝不一定会导致甲灭绝,同理若甲灭绝,乙也不一定会灭绝;一定会导致甲灭绝,同理若甲灭绝,乙也不一定会灭绝;B B项,项,生物的进化是同步的,甲对乙进行选择,乙同样对甲进行选择;生物的进化是同步的,甲对乙进行选择,乙同样对甲进行选择;C C项,基因突变是随机的,频率很低,甲对乙的突变没有影响;项,基因突变是随机的,频率很低,甲对乙的突变没有影响;D D项,自然条件下,生物的进化是随时在进行着

17、的,基因频率是项,自然条件下,生物的进化是随时在进行着的,基因频率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不断变化的。【变式训练】【变式训练】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据此判断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率的改变B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 C地理障碍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地理障碍能使种群基因库产

18、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选项选项分析分析结论结论A A自然选择过程中,由于被选择的是自然选择过程中,由于被选择的是生物的性状,故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生物的性状,故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现型,而不是基因型 A A错误错误 B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生物也在不断进化越大,生物也在不断进化 B B错误错误 【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

19、查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具体分析如下:。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具体分析如下:选项选项分析分析结论结论C C地理障碍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可地理障碍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可能只是形成亚种能只是形成亚种 C C错误错误 D D种群基因频率不断改变,导致种群种群基因频率不断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基因不能交流,产生生殖隔离基因不能交流,产生生殖隔离 D D正确正确 【变式备选】【变式备选】科学家发现某地某种蝴蝶在科学家发现某地某种蝴蝶在18631863年和年和19631963年不同年不同体色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体色个

20、体数量所占百分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深体色和浅体色个体分别属于不同的性别深体色和浅体色个体分别属于不同的性别B B环境变化后,中间体色的蝴蝶不容易被天敌发现环境变化后,中间体色的蝴蝶不容易被天敌发现C C蝴蝶深、浅体色个体逐渐进化成中间体色个体蝴蝶深、浅体色个体逐渐进化成中间体色个体D D深体色和浅体色类群逐渐产生生殖隔离深体色和浅体色类群逐渐产生生殖隔离【解析】【解析】选选B B。A A项,深体色和浅体色与性别无必然联系;项,深体色和浅体色与性别无必然联系;B B项,项,解读数据可知,解读数据可知,19631963年与年与18631863年相比,中间体色的蝴蝶比例增年相比,中

21、间体色的蝴蝶比例增加,说明它们的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得加,说明它们的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得以保留,应该是适应环境的类型;以保留,应该是适应环境的类型;C C项,中间体色的蝴蝶比例增项,中间体色的蝴蝶比例增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非蝴蝶深、浅体色个体逐渐进化;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非蝴蝶深、浅体色个体逐渐进化;D D项,项,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比较及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比较及计算1 1比较比较概概 念念外外 延延基因基因频率频率基因基因型频型频率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

22、总数的比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例进化的实质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指群体中具有某一基因型的指群体中具有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计算公个体所占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式为:(该基因型个体数该基因型个体数/该该种群总个体数种群总个体数)100%100%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变2.2.计算计算(1)(1)常染色体遗传方式:常染色体遗传方式:设有设有N N个个体的种群,个个体的种群,AAAA、AaAa、aaaa的个体数分别是的个体数分别是n n1 1、n n2 2、n n3 3,A A、a 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的基因频率分别用

23、P PA A、P Pa a表示,表示,AAAA、Aa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用P PAAAA、P PAaAa、P Paaaa表示,则:表示,则:1212AAAAa3232aaaAa2nnnn11PPP2NN2N22nnnn11PPP2NN2N2()()由以上公式可得出下列结论:由以上公式可得出下列结论: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 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等于1 1。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1/2杂合子杂合子的频率。的频率。(2)(2)伴伴X X染色

24、体遗传方式:染色体遗传方式:在一个工厂中,男女职工各在一个工厂中,男女职工各100100名,女性中,色盲基因名,女性中,色盲基因(X(Xb b)携携带者为带者为5 5人,色盲患者为人,色盲患者为1 1人;男性中色盲患者为人;男性中色盲患者为8 8人,则人,则X Xb b的基的基因频率为:因频率为:已知人群中,伴已知人群中,伴X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中患者的比例为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中患者的比例为p p,则可认为这个人群中相应致病基因频率为则可认为这个人群中相应致病基因频率为p p,由此可计算女性中,由此可计算女性中患病的频率为患病的频率为p p2 2。若色盲在男性中发病率为。若色盲在男性中发

25、病率为7%7%,则在女性中发,则在女性中发病率为病率为(7%)(7%)2 20.5%0.5%。5 1 2 8100%5%100 2 100。【高考警示钟】【高考警示钟】1.1.位于位于X 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 Y染色体上往往没有该基因及其等染色体上往往没有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所以在计算基因总数时只需考虑位基因,所以在计算基因总数时只需考虑X X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2.2.在自然条件下,同时满足遗传平衡定律六个条件的种群是不在自然条件下,同时满足遗传平衡定律六个条件的种群是不存在的,这也说明了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迟早要发生变化,存在的,这也说明了自然界中

26、种群的基因频率迟早要发生变化,即种群的进化是必然的。即种群的进化是必然的。【典例训练【典例训练2 2】(20112011广东高考改编)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广东高考改编)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变蚊子(AABBAABB)。)。A A、B 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 A或或B B基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AABB)与野生型雌蚊()与野生型雌蚊(aabbaabb)交配,交配,F F1 1群体中群体中A A基因频率是基因频率是_,F F2 2群体中群体中A A基因频率是基因频率是_。【解题指南】【解题指南】1.1.考查实质

27、:通过对特例(胚胎致死)的分析,考查基因频率考查实质:通过对特例(胚胎致死)的分析,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的计算。2.2.解题关键:准确写出解题关键:准确写出F F1 1和和F F2 2基因型的种类,并由基因型频率转基因型的种类,并由基因型频率转化为基因频率。化为基因频率。【解析】【解析】F F1 1的基因型全为的基因型全为AaBbAaBb,则,则A A基因频率是基因频率是50%50%,F F2 2的基因型的基因型为为A_B_A_B_和和aabbaabb,且比例为,且比例为9191,A_A_中包括中包括1/3AA1/3AA和和2/3Aa2/3Aa,则,则A A基基因频率是因频率是9/109/10

28、(1/3+2/31/3+2/31/21/2)=60%=60%。答案:答案:50%50%60%60%【互动探究】【互动探究】(1 1)题干过程中蚊子是否发生了进化?)题干过程中蚊子是否发生了进化?提示:提示:是。是。分析: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为题干中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为题干中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则生物在进化。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则生物在进化。(2 2)假定基因型为)假定基因型为AAAA、AaAa的个体全部能生存并繁殖后代,而基的个体全部能生存并繁殖后代,而基因型为因型为aaaa的个体全部致死,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则其基因频率的个体全部致死,若不考

29、虑基因突变,则其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如何?的变化趋势如何?提示:提示:A A的频率逐渐变大,的频率逐渐变大,a a的频率则变小。的频率则变小。分析:分析:由于由于aaaa全部致死,则全部致死,则a 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小,则基因频率会越来越小,则A A基因频基因频率会越来越大。率会越来越大。【变式备选】【变式备选】(20112011江苏高考)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江苏高考)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列说法正确的是()A.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C.种群

30、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解析】【解析】选选C C。A A项,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项,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 B项,生项,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 C项,种群中基因频率的项,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导致生物不断进化;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导致生物不断进化;D D项,种群中基项,种群中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

31、教材理论知识的利用教材理论知识的利用果蝇对果蝇对DDTDDT抗药性的进化实验抗药性的进化实验 【案例】【案例】下面是关于果蝇对下面是关于果蝇对DDTDDT抗药性的进化实验:抗药性的进化实验:实验一将一个果蝇群体(第一代)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涂实验一将一个果蝇群体(第一代)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涂有有a a浓度的浓度的DDTDDT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2a2a浓度的浓度的DDTDDT处理,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处理,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将DDTDDT浓度增加浓度增加1a1a处理果蝇。到第处理果蝇。

32、到第1515代时,代时,DDTDDT浓度增加至浓度增加至15a15a,仍有能抗仍有能抗15a15a浓度浓度DDTDDT的果蝇存活。因此,实验者认为,果蝇的的果蝇存活。因此,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变异是“定向的定向的”,即是在环境条件(,即是在环境条件(DDTDDT)的)的“诱导诱导”下产生下产生的。的。另有学者发现了另有学者发现了“实验一实验一”设计的缺陷,怀疑实验一得出的结设计的缺陷,怀疑实验一得出的结论的科学性。因而设计了实验二。论的科学性。因而设计了实验二。实验二将若干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实验二将若干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

33、,用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 a浓度的浓度的DDTDDT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然后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果蝇中,再培养若干一半。然后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果蝇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个家系(第二代),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2a2a浓度的浓度的DDTDDT处理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中,再培养若每个家系的一半。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干个家系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DDT浓度增加浓度增加1a1a处理果蝇。到处理果蝇。到第第1515代时,代时,DDTDDT浓度增加至浓度增加至

34、15a15a,也产生了能抗,也产生了能抗15a15a浓度浓度DDTDDT的果的果蝇群体。然而这些具有抗药性的果蝇的父母及其祖先并没有接蝇群体。然而这些具有抗药性的果蝇的父母及其祖先并没有接触过触过DDTDDT。通过实验二的分析后,你认为:通过实验二的分析后,你认为:(1 1)DDTDDT对果蝇变异所起的作用不是对果蝇变异所起的作用不是“诱导诱导”,而是,而是_,果蝇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果蝇个体的变异是果蝇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果蝇个体的变异是_的,果的,果蝇抗药性的产生在环境变化(蝇抗药性的产生在环境变化(DDTDDT处理)之处理)之_(前、中、(前、中、后)。后)。(2 2)通过对实验一和

35、实验二的比较分析,你认为实验一得出不)通过对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比较分析,你认为实验一得出不正确结论的原因是什么?正确结论的原因是什么?_。【命题人透析】【命题人透析】(1 1)已有知识的利用:)已有知识的利用:已有知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明确指出,变异具有不定向已有知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明确指出,变异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变异的方向。性,自然选择决定变异的方向。知识利用: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论有无选择,变异都是存在知识利用: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论有无选择,变异都是存在的。因此,果蝇抗药性的产生在环境变化之前产生。的。因此,果蝇抗药性的产生在环境变化之前产生。(2 2)实验变量的确定:)实验变量

36、的确定:该案例中单独的实验,没有对照,不能说明问题。两次实验对该案例中单独的实验,没有对照,不能说明问题。两次实验对照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接触照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接触DDTDDT,因变量是果蝇的存活,因变量是果蝇的存活情况。从实验结果来看,二者结果一致,说明抗药性的变异与情况。从实验结果来看,二者结果一致,说明抗药性的变异与是否接触是否接触DDTDDT无关。无关。【标准答案】【标准答案】(1 1)选择不定向前)选择不定向前(2 2)实验一将果蝇个体作为进化单位研究,不能发现个体变实验一将果蝇个体作为进化单位研究,不能发现个体变异不定向的特点;异不定向的特点;实验一用实验一用DDT

37、DDT直接处理果蝇,虽然看到的是直接处理果蝇,虽然看到的是群体变异,但容易误认为群体变异,但容易误认为DDTDDT对果蝇的抗药性起对果蝇的抗药性起“诱导诱导”作用,作用,而看不出而看不出“诱导诱导”掩盖下的选择作用掩盖下的选择作用【阅卷人点评】【阅卷人点评】得分要点得分要点(1 1)答案唯一,必须呈现)答案唯一,必须呈现“选择不定向前选择不定向前”。(2 2)必须体现)必须体现“DDTDDT直接处理果蝇、看不出选择作用直接处理果蝇、看不出选择作用”失分案例失分案例(1 1)答案多样化,答错原因主要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理解不)答案多样化,答错原因主要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理解不透,无法用理论解决实

38、际问题。透,无法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 2)答案多样化,答错原因主要是对实验变量分析不到位,得)答案多样化,答错原因主要是对实验变量分析不到位,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找不到问题的关键。不出正确的结论,找不到问题的关键。1.1.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A A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汰B 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麦比例越来越高C 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杂合高

39、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D 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获得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获得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解析】【解析】选选C C。A A项表示的是自然选择,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项表示的是自然选择,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B B项存在筛选和淘汰,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项存在筛选和淘汰,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C C项中基因频率不发项中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生改变,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D D项中通过基因突变进行人工项中通过基因突变进行人工选择,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选择,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2.2.家鸡起源于原鸡,现家鸡的年产卵量可达家鸡起源于原鸡,现

40、家鸡的年产卵量可达260260个以上,而原鸡个以上,而原鸡年产卵量仅年产卵量仅1212个。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个。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原鸡在食物充足的饲养条件下产卵逐渐增多,并将此变异遗原鸡在食物充足的饲养条件下产卵逐渐增多,并将此变异遗传下去传下去B.B.发生了遗传物质变化的鸡蛋,孵化出了产卵量高的鸡,并被发生了遗传物质变化的鸡蛋,孵化出了产卵量高的鸡,并被人工选择人工选择C.C.人工饲养条件能够满足原鸡多产卵的营养需求,从而使产卵人工饲养条件能够满足原鸡多产卵的营养需求,从而使产卵量变多量变多D.D.家鸡的起源可以证明,生存环境的变化可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家鸡

41、的起源可以证明,生存环境的变化可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变【解析】【解析】选选B B。原鸡在食物充足的饲养条件下产卵多,该变异是。原鸡在食物充足的饲养条件下产卵多,该变异是由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现在的家鸡产卵量高,由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现在的家鸡产卵量高,是由于原鸡产生了遗传物质变化的受精卵,孵化出产卵量高的是由于原鸡产生了遗传物质变化的受精卵,孵化出产卵量高的鸡,被人工选择保留下来。鸡,被人工选择保留下来。3.(20123.(2012兖州模拟兖州模拟)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具有新的生理功能B.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出现新的形态结构C

42、.C.出现地理障碍出现地理障碍D.D.形成生殖隔离形成生殖隔离【解析】【解析】选选D 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便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也就形成了新物种。旦形成,便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也就形成了新物种。4.4.在一个种群中,开始时在一个种群中,开始时A A基因频率为基因频率为50%50%,a a基因频率为基因频率为50%50%。三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是:三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是:AAAA为为25%25%、AaAa为为50%50%、aaaa为为25%25%,但基,但基因型为因型为aaaa的个体其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低于另两种基因型的

43、个体其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低于另两种基因型的个体。那么经过了若干代的自然选择后,你认为下列哪种变的个体。那么经过了若干代的自然选择后,你认为下列哪种变化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化是符合实际情况的()A.AA.A基因和基因和a a基因的频率基本不发生太大的变化基因的频率基本不发生太大的变化B.B.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可遗传的变异决定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可遗传的变异决定的的C.C.基因型基因型aaaa频率在逐渐下降,而基因型频率在逐渐下降,而基因型AaAa频率却在上升频率却在上升D.aD.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A 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基因的频率越来越

44、高【解析】【解析】选选D D。在生存斗争中,由于基因型为。在生存斗争中,由于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生存能力的个体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低于基因型为和竞争能力低于基因型为AAAA、AaAa的个体,故其容易被淘汰,则的个体,故其容易被淘汰,则a 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低,的基因频率越来越低,A 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基因型为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基因型为AAAA、AaAa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生存下来,因而基因型为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生存下来,因而基因型为AAAA的比例逐的比例逐渐增加,基因型为渐增加,基因型为AaAa的比例逐渐降低。的比例逐渐降低。5.5.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Aa的豌

45、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 n次自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交,获得的子代中,AaAa的频率为的频率为(1/2)(1/2)n n,AAAA、aaaa的频率均为的频率均为1/21/21 1(1/2)(1/2)n 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些年中()发生了隔离发生了隔离发生了基因频率的变化发生了基因频率的变化发生了自然选择发生了自然选择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没有发生生物进化没有发生生物进化A AB BC CD D【解析】【解析】选选C C。连续自交。连续自交n n次,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46、,基因频率次,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故没有发生进化。没有改变,故没有发生进化。6.6.(20122012盐城模拟)某种群中盐城模拟)某种群中EEEE、EeEe、eeee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多代选择后三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多代选择后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解析】【解析】选选C C。分析图示可知,基因型为。分析图示可知,基因型为EE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的个体繁殖成功率低,基因型为低,基因型为ee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高,产生的后代就多。的个体繁殖成功率高,产生的后代就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