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总结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181370239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七章病机学习要求:1.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及层次结构。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疾病发展转归的关系。3. 掌握阴阳偏盛,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病机。4. 掌握精虚,失精,精瘀,气虚,气机失调,血运失常和精气血关系失调的病机。5. 了解津液不足,津液代谢障碍的病机。6. 掌握内生五邪的病机。7. 了解疾病传变的基本概念和病位传变,寒热转化,虚实变化,虚实转化的具体规律。1. 第一节发病基本原理一、病机定义:病机是指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机理。2. 涉及:局部症状,系统和全身病机变化各个层次。(1).揭示各种疾病共同的演变规律: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1. (2).脏

2、腑经络等某一系统研究:脏腑病机经络病机内生“五邪”病机(3).研究某一类疾病的病论:消渴的病机中风病机(4).研究某一症状产生的机理:水肿的病机二、发病概念:指疾病的发生或复发正气:(1)概念: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修复(新生)能力(2)旺盛与否的取决因素:2. 脏腑经络等组织结构的完好无损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的来源充沛各种功能活动的正常及相互间的和谐有序(3)抗御病邪体现在1抵御邪侵2祛邪外出3修复调节邪气:(1).概念: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存在外界和人体内产生的具体致病作用的因素(2).致病邪气对正气的损伤:3. 1直接造成机体的损害2干扰人体的功能活动3导

3、致人体的抗病愈病及自我调和能力底下4改变个体的体制类型进而影响对疾病的易感倾向发病与否的原因:(1)正胜邪退则不发病(2)邪胜正负则发病(3)其他因素体制精神状态自然和社会环境发病的类型:(1)感邪即发:即卒发或顿发,是指机体感受病邪,随即发病如新感伤寒或温病致病导致的某些疾病毒物中毒等(2)伏而后发:又称伏发,是指感受某些病邪后,经历一段潜伏期,在机体正气不足或在诱因作用下,过时而发病。(3)徐发:徐发是指感邪后徐缓发病,又称缓发,与卒发相对而言。(4)继发:继发是指原发病未愈的基础上,继续发生新的疾病。(5)合病与并病:合病是指两经或三经的病症同时出现。并病指一经病症未罢又出现另一病症。(

4、6)复发:复发有名复病,再发,是指疾病初愈或缓解阶段,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引起疾病再度发作。1. 复发的特点:1基本症候类似于初病,即原有病理过程的再现。2. 2复病的病情加重复发的基本条件:病邪因素正气状态诱发因素复发的主要类型:1. 1疾病少愈即发2急性发作期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3疾病发作期与休止期相间第二节基本病机一、邪正盛衰概念:正:人体机能活动抗病康复功能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正邪相争:致病因素侵入人体后人体的抗病能力与之发生病理变化(一)邪正相争与发病正气不足:正气发病的没在根据。正气旺盛血气充盈卫外固密邪气难入正气虚弱邪气侵袭: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在一定条件下起主导作用。2. 正邪

5、相争:正邪相争的胜负决定能不能发病。1. (二)正邪盛衰与病邪出入(1)邪胜正衰则表邪入里(2)正胜邪衰则里病出表(三)正邪盛衰与虚实变化虚实病机实证:邪气抗胜正气未衰表现出抗盛有余的症候。虚证:正气不足难与邪气斗争表现出虚弱衰退不足的症候。虚实变化(1)虚实错杂(2)虚实转化(3)虚实真假(四)正邪盛衰与疾病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二.阴阳失调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阴阳两个方面失去相对协调和平衡。(一)阴阳失调与发病(二)阴阳失调的基本形式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营养转化5阴阳格拒阴阳亡失(三)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1.恢复平衡阴阳亡失五.气血失常(一)气滞(二)气逆(三)气

6、陷(四)气闭(五)气脱血的失常血虚2.血运失常血淤出血六、津液代谢失常津液不足津液输布排泄障碍湿浊困阻痰饮凝聚水液潴留三精气血津液关系失常1.精气亏损精血两虚气滞血淤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随津脱津枯血燥第三节内生五邪一、风气内动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内动血虚生风二、寒从中生三、湿浊内生四、津伤化燥五、火热内生阳气过盛化火邪郁化火五志过极化火阴虚化火第四节脏腑病机脏腑病机,是指疾病在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脏腑生理功能发生失调的内在机理。脏腑病机可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病机及其相关关系病机等几个部分。一五脏病机五脏病机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五脏生理功能失常及其器质损害。病及五脏,虽然各脏的生理

7、病理特点表现不同,病理改变十分复杂,但气血阴阳的动态失调,则是各脏腑病变的共同基础。(一)心的病机心的病机,是由于心的阴阳或气血失调引起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功能异常的病理反应。1. 心主血脉失常可从面色,舌色,脉象,胸部感觉反应出来。(1)血行无力(2)血行加速(3)血不养心(4)心血淤滞2.心主神明失常心主神明功能失常其病机为心神不足,躁扰心神,神不守舍,主要表现为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变化。(1)心神不足(2)躁扰心神(3)神不守舍(二)肺的病机肺的病机是由于肺的阴阳气血失调引起的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异常的病理反应。1.肺主气失常(1)肺气虚损(2)肺气壅滞肺失宣发肃降(1)肺气不宣指肺气失于宣通

8、的病理变化(2)肺失清肃(3)肺失宣降肺主行水失常(1)肺燥失润(2)肺津不布(3)痰饮阻肺(三)脾的病机脾的病机是由于脾的阴阳气血失调引起脾的运化与统血功能失常。1.脾主运化失常(1)脾失健运(2)脾虚湿困2脾主升清失常(1)脾不升清(2)中气下陷脾主统血失常(四)肝的病机1.肝主疏泄失常(1)肝气郁结(2)肝气上逆(3)肝火上炎2.肝藏血失常(1)肝血亏虚(2)肝不藏血(3)肝血淤滞肝的阴阳失调(1)肝阴不足(2)肝阳上亢(五)肾的病机1.肾藏精失常(1)肾津亏虚(2)肾气不固2.肾主纳气失常肾的阴阳失调(1)肾阴亏虚(2)肾阳不足二六腑病机(一)胆的病机1胆汁分泌排泄障碍2.胆虚痰扰不宁

9、(二)胃的病机1.胃的受纳腐熟失常(1)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减退(2)胃的受纳腐熟功能亢进2.胃的通降失常(1)胃失和降(2)胃气上逆(三)小肠的病机1.小肠受盛化物失常2.二便异常(四)大肠的病机1.大肠热结2.大肠湿热大肠虚寒大肠液亏(五)膀胱的病机1.膀胱湿热2.膀胱虚寒(六)三焦的病机1.三焦气机不利2.三焦气化失司三奇恒之腑病机第五节经络病机一经络的气血偏盛偏衰二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三经络的气血逆乱四经络的气血衰竭第六节疾病的传变与转归一疾病的传变(一)疾病传变的概念是指疾病在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传变和变化,是疾病过程中各种病理变化的衔接,重迭,与转化,即疾病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时间,不同层次上,人体阴阳,气血津液代谢和脏腑功能失调等病理矛盾的联系和变化。(二)疾病传变的形式1病位传变(1)表里出入(2)外感病传变2.病性转化(1)寒热转化(2)虚实转化二疾病的转归(一)疾病转归的概念疾病转归是指疾病后期阶段的变化状态和结局,是邪正交真的趋势及盛衰的体现。(三)疾病转归的形式1.痊愈2.缠绵后遗复发死亡三影响疾病传变与转归的因素(一)地域和气候因素(二)病邪因素(三)体质因素(四)生活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