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宋善俊讲稿ppt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133645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0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DIC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宋善俊讲稿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DIC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宋善俊讲稿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DIC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宋善俊讲稿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DIC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宋善俊讲稿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IC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宋善俊讲稿ppt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强调组织因子(一)强调组织因子(TFTF)在)在DICDIC发病中的发病中的主导作用主导作用 1 1、人体多种组织富含、人体多种组织富含TFTF2 2、多种血细胞可合成或表达、多种血细胞可合成或表达TFTF,特别是单,特别是单 核细胞核细胞3 3、病理条件下,人体多种组织、细胞可异常、病理条件下,人体多种组织、细胞可异常 表达表达TFTF(肿瘤细胞)(肿瘤细胞)4 4、多种外源性物质具有、多种外源性物质具有TFTF样作用样作用5 5、TFTF通过双重途径激活凝血过程通过双重途径激活凝血过程6 6、炎性因子的致病作用:研究发现炎性因子、炎性因子的致病作用:研究发现炎性因子 TNF-TNF-

2、、IL-6IL-6等可显著上调等可显著上调TFTF的表达,而抗的表达,而抗 炎因子炎因子IL-10IL-10等可明显下调等可明显下调TFTF。不同部位细。不同部位细 胞表达及分泌的胞表达及分泌的TFTF其生物活性差异极大其生物活性差异极大7 7、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控、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控TFTF取得显著进展取得显著进展TF,%图图1 NF-kB decoy1 NF-kB decoy对对HUVECHUVEC膜表面膜表面TFTF表达的作用表达的作用051015202530TF U/1106细胞 PBMCU937 对照组对照组(rhIL-6 100ng/L(rhIL-6 100ng/L 0h)0

3、h)rhIL-6 rhIL-6 100ng/L(4h)100ng/L(4h)+rhIL-6 MoAb+rhIL-6 MoAb10ug/L(4h)10ug/L(4h)图图1 rhIL-61 rhIL-6增强增强PMBCsPMBCs和和U937U937细胞的细胞的PCAPCA与对照组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1,与,与IL-6IL-6组比较组比较P0.01P0.01 00.20.40.60.811.21.41.61.82PBMCsPBMCs对照组对照组rhIL-6 rhIL-6 100ng/L 24h100ng/L 24hr h I L-6 1 0 0 n g/L r h I L-6 1

4、 0 0 n g/L+rhIL-6MoAb 10ug/L+rhIL-6MoAb 10ug/L24h24h(二)血小板活化在(二)血小板活化在DICDIC发生中的作用发生中的作用 1 1、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 2 2、TXA2TXA2生成,血管收缩生成,血管收缩 3 3、PF-3PF-3生成,凝血加速生成,凝血加速 4 4、ADPADP、5-HT5-HT生成,血小板聚集加速生成,血小板聚集加速 5 5、活化血小板激活、活化血小板激活、,启动内源,启动内源 性凝血过程性凝血过程 (三)(三)DIC发病中的两个关键物发病中的两个关键物 -凝血酶和纤溶酶凝血酶和纤溶酶1 1、凝血酶、凝血酶(见图(见

5、图1 1)凝血酶原凝血酶 因子激活 灭活抗凝血酶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聚集 纤维蛋白 因子激活 因子活性增加 因子激活 不稳定纤维蛋白 稳定纤维蛋白(交联)凝凝 血血 酶酶2 2、纤溶酶、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原)降解纤维蛋白(原)降解多种凝血因子降解多种凝血因子 FDPFDP形成形成-血小板功能抑制,血管通透血小板功能抑制,血管通透 性增加,休克性增加,休克 纤溶酶原及纤溶激活剂共受体纤溶酶原及纤溶激活剂共受体Annexin-Annexin-相关研究及其相关研究及其临床意义:临床意义:a.Annexin-a.Annexin-是纤溶酶原及组织纤溶酶原活化物是纤溶酶原及组织纤溶酶原活化物 的共受体,其

6、在的共受体,其在APLAPL细胞表面异常高表达细胞表面异常高表达b.b.原发性纤溶亢进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纤溶亢进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APL)患者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c.c.三氧化二砷、维甲酸可改善与纤溶亢进相关的三氧化二砷、维甲酸可改善与纤溶亢进相关的 出血症状,我们的研究提示,上述两种药物可出血症状,我们的研究提示,上述两种药物可 下调下调 Annexin-Annexin-在在APLAPL细胞的表达,降低纤溶细胞的表达,降低纤溶 活性活性PAI-1/2/3接触系统C1抑制剂2抗纤溶酶 纤维蛋白降解纤溶酶原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因子因子aaT-PAT-

7、PAU-PAU-PAAnnexin IIAnnexin II3 3、炎性细胞因子等对、炎性细胞因子等对DICDIC发病的作用发病的作用(1)IL-6是人体最具代表的细胞炎性因子。小鼠试验证是人体最具代表的细胞炎性因子。小鼠试验证 实:实:IL-6可使培养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使培养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F表达增加表达增加 10倍,倍,IL-10可抑制这一效应可抑制这一效应(2)TNF:刺激内皮细胞生成及分泌:刺激内皮细胞生成及分泌TF;下调;下调TM,抑制,抑制 PC激活;抑制纤溶系统激活;抑制纤溶系统(3)IL-1:体外试验强烈刺激内皮细胞表达:体外试验强烈刺激内皮细胞表达TF;狒狒败;狒狒败

8、血症模型中,用血症模型中,用IL-1受体阻抗剂可阻断凝血激活受体阻抗剂可阻断凝血激活(一)诊断标准(一)诊断标准20012001年全国第七届血栓与止血会议标准年全国第七届血栓与止血会议标准 1 1、存在易于引起存在易于引起DICDIC基础疾病,如感染、恶性基础疾病,如感染、恶性 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2 2、3 3、实验室检查符合下列标准:实验室检查符合下列标准:同时有以下三项以上异常同时有以下三项以上异常 血小板低于血小板低于10010010109 9/L/L或进行性下降或进行性下降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1.5g/L1.5g/L或呈进行性下降,或或呈

9、进行性下降,或 4.0g/L4.0g/L 3P 3P试验阳性或试验阳性或FDPFDP20mg/L20mg/L或或D D二聚体水平升二聚体水平升 高(阳性)高(阳性)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 3秒以上或呈动态性秒以上或呈动态性 变化或变化或APTTAPTT延长延长1010秒以上秒以上 疑难或其他特殊患者,可考虑行抗凝血酶、因疑难或其他特殊患者,可考虑行抗凝血酶、因 子子:C C及凝血,纤溶、血小板活化分子标记物及凝血,纤溶、血小板活化分子标记物 测定测定 1 1、血小板、血小板505010109 9/L/L或有两项以上血小板活化或有两项以上血小板活化 产物升高(产物升高(-

10、TG-TG,PF4PF4,TXB2TXB2,GMP-140GMP-140)2 2、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1.0g/L1.0g/L3 3、血浆因子、血浆因子:C:C活性活性50504 4、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5s5s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5 5、3P3P试验阳性或血浆试验阳性或血浆FDPFDP60mg/L60mg/L或或D-D-二聚体水二聚体水 平升高平升高 1 1、血小板、血小板505010109 9/L/L或呈进行性下降或血小板活或呈进行性下降或血小板活 化、代谢产物水平增高化、代谢产物水平增高2 2、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8g/L1.8g/L

11、3 3、血浆因子、血浆因子:C:C活性活性5050 4 4、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5s5s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 5 5、3P3P试验阳性或血浆试验阳性或血浆FDPFDP60mg60mgL L或或D D二聚体二聚体 水平升高水平升高 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1 1、血小板、血小板10010010109 9/L/L或呈进行性下降或呈进行性下降2 2、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1.5g/L,或进行性下降,或进行性下降3 3、3P3P试验阳性或血浆试验阳性或血浆FDPFDP20mg/L20mg/L4 4、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

12、、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3s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5 5、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比例、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比例10%10%6 6、血沉低于、血沉低于10mm/h10mm/h 按病理过程分型按病理过程分型 1 1、血栓形成为主型、血栓形成为主型 2 2、纤溶过程为主型、纤溶过程为主型 两者特征见表两者特征见表1 1(二)分型(二)分型 类别类别血栓形成为主型血栓形成为主型纤溶过程为主型纤溶过程为主型病病 因因多见于感染型多见于感染型DICDIC多见于肿瘤型多见于肿瘤型DICDIC发病时期发病时期DICDIC早、中期早、中期DICDIC后期后期临床特征临床特征皮肤、粘膜坏死脱落皮肤、粘膜坏

13、死脱落休克、脏器功能衰竭为主休克、脏器功能衰竭为主多发或迟发性出血为主多发或迟发性出血为主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抗凝、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补充抗凝、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补充抗纤溶治疗抗纤溶治疗按临床经过分型按临床经过分型 急性型急性型 慢性型慢性型表表2 2 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与慢性型DICDIC的不同特点的不同特点 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慢性型基础疾病基础疾病感染、手术、创伤、病理产科、感染、手术、创伤、病理产科、医源性因素医源性因素 肿瘤、变态反应、妊娠过程肿瘤、变态反应、妊娠过程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微循环障碍、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微循环障碍、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多见,早期较轻,中后期严重、多见,早期较轻,中后期严

14、重而广泛而广泛 以轻、中出血为主要表现,以轻、中出血为主要表现,可无微循环障碍及脏器功能可无微循环障碍及脏器功能衰竭衰竭病病 程程7日日以内以内1414日以上日以上实验检查实验检查多属失代偿型多属失代偿型多属代偿型或超代偿型多属代偿型或超代偿型治疗及疗效治疗及疗效综合疗法、单独抗凝治疗可综合疗法、单独抗凝治疗可加重加重出血出血 抗凝与抗纤溶联合治疗有效抗凝与抗纤溶联合治疗有效转转 归归较凶险较凶险多数可纠正多数可纠正(三)临床分期(三)临床分期 1 1、临床前期(前、临床前期(前DICDIC)2 2、早期(高凝期)、早期(高凝期)3 3、中期(低凝期)、中期(低凝期)4 4、晚期(纤溶亢进期)

15、、晚期(纤溶亢进期)临床前期临床前期(前(前DIC)DICDIC临床前期亦称前临床前期亦称前DIC(Pre DIC)DIC(Pre DIC)。是。是指在指在DICDIC基础疾病存在的前提下,体内与凝血基础疾病存在的前提下,体内与凝血、纤溶过程有关各系统或血液流变学方面等发、纤溶过程有关各系统或血液流变学方面等发生了一系列病理变化,但尚未出现典型生了一系列病理变化,但尚未出现典型DICDIC临临床症状及体征,或尚未达到床症状及体征,或尚未达到DICDIC确诊标准的一确诊标准的一种亚临床状态种亚临床状态 前前DIC诊断参考标准诊断参考标准 19991999年全国第六届血栓与止血会议制定的前年全国第

16、六届血栓与止血会议制定的前DICDIC诊断标诊断标准准 1 1、存在易致、存在易致DICDIC的疾病基础的疾病基础 2 2、有下列、有下列1 1项以上临床表现项以上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及溃疡形成等皮肤、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及溃疡形成等 原发病的微循环障碍,如皮肤苍白、湿冷及紫绀等原发病的微循环障碍,如皮肤苍白、湿冷及紫绀等 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轻度或可逆性脏器功能障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轻度或可逆性脏器功能障碍碍 抗凝治疗有效抗凝治疗有效 3 3、有下列、有下列3 3项以上实验异常项以上实验异常 正常操作条件下,采集血标本易凝固,或正常操作条件下,采集血标本易凝固,或

17、PTPT 缩短缩短3s3s以上,以上,APTTAPTT缩短缩短3s3s以上以上 血浆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含量增加,如血浆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含量增加,如 -TG -TG、PF4PF4、TXB2TXB2、GMP-140GMP-140 凝血激活分子标志物含量增加:凝血激活分子标志物含量增加:F1+2F1+2、TATTAT、FPA FPA、SFMCSFMC 抗凝活性降低:抗凝活性降低:ATAT活性降低,活性降低,PCPC活性降低活性降低 血管内皮细胞分子标志物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分子标志物升高:ET-1ET-1,TMTM 1 1、TFTF活性增加活性增加 2 2、SFMCSFMC阳性阳性 3 3、FP

18、AFPA升高升高 4 4、TATTAT升高升高 5 5、纤维蛋白(原)溶解、纤维蛋白(原)溶解 产物产物15-4215-42升高升高 6 6、纤溶酶或纤溶酶、纤溶酶或纤溶酶-2-2-抗纤溶酶复合物抗纤溶酶复合物 升高升高 7 7、D-D-二聚体升高二聚体升高 8 8、ATAT降低降低 9 9、数日内血小板或纤维蛋、数日内血小板或纤维蛋 白原急剧下降或白原急剧下降或FDPFDP骤升骤升 1010、应用肝素后,上列、应用肝素后,上列1919项项 改善或转为正常改善或转为正常 1111、血栓弹力图显示高凝状态、血栓弹力图显示高凝状态 (r r、k k值缩短,值缩短,mama增大)增大)1212、AP

19、TTAPTT缩短缩短 (四)(四)DICDIC诊断的常用分子标志物诊断的常用分子标志物 1 1、TM Wecla Wecla等发现:等发现:Pre DICPre DIC时,时,TMTM明显明显 升高,与正常对照及仅有升高,与正常对照及仅有DICDIC基础疾病基础疾病 而无而无DICDIC发生倾向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发生倾向者比较有显著性差 异,提示其对异,提示其对Pre DICPre DIC诊断可能有重要诊断可能有重要 意义意义 2、t-PA及及PAI-1 二 者 均 产 生 于 内 皮 细 胞,二 者 均 产 生 于 内 皮 细 胞,Koike-Koike-K K等发现,等发现,t-PA/PAI

20、-1t-PA/PAI-1复合物是诊断复合物是诊断 Pre DIC Pre DIC的敏感指标之一的敏感指标之一 3、F1+2 F1+2 F1+2是凝血酶原在凝血活酶的作用是凝血酶原在凝血活酶的作用 下,最早释出的肽片断,它的存在标下,最早释出的肽片断,它的存在标 志着凝血活酶已经形成,凝血酶原的志着凝血活酶已经形成,凝血酶原的 激活已经启动。激活已经启动。SuzukiSuzuki等的研究表等的研究表 明,在明,在Pre DICPre DIC患者,患者,F1+2F1+2明显升高,明显升高,Yamamoto Yamamoto等也证实,约等也证实,约97%Pre DIC97%Pre DIC患患 者血中

21、者血中F1+2F1+2升高升高4、FPA FPAFPA是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是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降解作降解作 用下,释放的第一个肽片段,可视为纤用下,释放的第一个肽片段,可视为纤 维蛋白即将形成的早期标志。维蛋白即将形成的早期标志。YamamotoYamamoto 等发现,等发现,Pre DICPre DIC患者血患者血FPAFPA显著升高显著升高 ,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同济医科大学血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同济医科大学血 液病研究所首创用高效液相层析法定量液病研究所首创用高效液相层析法定量 检测尿检测尿FPAFPA,发现其不但对,发现其不但对DICDIC诊断及病诊断及病 情预测有重要意义,而且

22、对情预测有重要意义,而且对Pre DICPre DIC的确的确 定也极有价值定也极有价值 5、SFMC 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释出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释出FPAFPA 及肽及肽B(FPB)B(FPB),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单体,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单体 即可与即可与FDPFDP结合,形成结合,形成SFMCSFMC,SFMCSFMC是凝是凝 血及纤溶激活的重要标志物。血及纤溶激活的重要标志物。Okajima-Okajima-k k等发现,等发现,Pre DICPre DIC患者血浆患者血浆SFMCSFMC显著高显著高 于非于非DICDIC组,但低于组,但低于DICDIC组组(P(P0.01)0

23、.01),Brodbuka Brodbuka等亦证实等亦证实SFMCSFMC在在Pre-DICPre-DIC的诊的诊 断方面极有价值,其阳性率为断方面极有价值,其阳性率为87%87%,敏,敏 感性为感性为97%97%,特异性达,特异性达83%83%,阳性结果预,阳性结果预 测有效性为测有效性为87%87%6、TF及及TFPI Sbsmura Sbsmura等学者研究揭示,等学者研究揭示,Pre DICPre DIC时时TFTF显著升高显著升高(P(P0.01)0.01),但,但TFPITFPI水平水平变化不大,故变化不大,故TF/TFPITF/TFPI值增大值增大 7、TAT TAT TAT是

24、凝血酶按是凝血酶按1111比例与抗凝血酶比例与抗凝血酶 ()()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是凝血酶生成的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是凝血酶生成的 早期分子标志物。其对早期分子标志物。其对Pre DICPre DIC的诊断阳的诊断阳 性率为性率为95989598%,敏感性为,敏感性为88%88%,特异性,特异性 63%63%。HiyoyamaHiyoyama报导报导Pre DICPre DIC患者血浆患者血浆TATTAT 水平显著高于非水平显著高于非DICDIC组组(P(P0.01)0.01)。有的学。有的学 者还发现,在非白血病性者还发现,在非白血病性Pre DICPre DIC组,组,TATTAT 水平更高

25、,认为对非白血病性水平更高,认为对非白血病性Pre DICPre DIC,TAT TAT更有诊断价值更有诊断价值8、D-二聚体二聚体 D-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性降解 产物,在产物,在Pre-DICPre-DIC的诊断上具有较大价值。的诊断上具有较大价值。其阳性率其阳性率57%57%,阳性预测率,阳性预测率96%96%,特异性,特异性97%97%近年发现近年发现,D-,D-二聚体在二聚体在DICDIC及血栓及血栓性疾病性疾病 的诊断上敏感性可达的诊断上敏感性可达90%,90%,但特异性仅为但特异性仅为37%37%9、PIC 纤溶酶形成后,小部分与纤纤溶酶

26、形成后,小部分与纤维蛋白结维蛋白结 合发挥其纤维蛋白降解作用,多数则与合发挥其纤维蛋白降解作用,多数则与 2 2-PI-PI结合形成结合形成PICPIC而被灭活。国外许多而被灭活。国外许多 学者认为,学者认为,PICPIC是诊断是诊断Pre DICPre DIC的重要指的重要指 标。标。WadaWada等发现,等发现,Pre DICPre DIC患者患者PICPIC水平水平 明显高于非明显高于非DICDIC组组 附:常用附:常用DICDIC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见表见表3 3检测指标检测指标敏感度敏感度(%)特异度特异度(%)诊断效率诊断效率(%)单个试验单个试验P

27、Lt974867PT912757PTT914257TT836070Fbg2210065AT914070FDP1006787D-D916880SC237351串联试验串联试验(几个试验均为阳性几个试验均为阳性)PT+PTT+TT831151PT+PTT+Fbg2210065PT+PTT+FDP917186FDP+D-D919495 1 1、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与禁忌症2 2、低分子量肝素、低分子量肝素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LMWH LMWH为一组由标准肝素裂解或分离出的低为一

28、组由标准肝素裂解或分离出的低 分子碎片,各厂家产品分子量不一,但均在分子碎片,各厂家产品分子量不一,但均在 3000600030006000之间。由于其具有某些药理学优势,之间。由于其具有某些药理学优势,近年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有取代标准肝素近年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有取代标准肝素 之势之势 (1 1)药理学特点)药理学特点 与标准肝素相比,与标准肝素相比,LMWHLMWH有以下药理学特点:有以下药理学特点:抗因子抗因子aa作用更强,其抗因子作用更强,其抗因子aa与抗凝血酶与抗凝血酶 活性之比例为活性之比例为4:14:1,而标准肝素为,而标准肝素为1:11:1。一般认。一般认 为抗因子为抗因子a

29、a活性,与其抗血栓形成之能力密切活性,与其抗血栓形成之能力密切 相关;而抗凝血酶活性则与用药后的出血并发相关;而抗凝血酶活性则与用药后的出血并发 症有关症有关 LMWH LMWH去除了部分与血小板结合之部位,因此用去除了部分与血小板结合之部位,因此用 药后诱发血小板减少及功能障碍者相对少见药后诱发血小板减少及功能障碍者相对少见 用量较小,对用量较小,对ATAT的依赖性较低,且不诱发的依赖性较低,且不诱发ATAT水水 平下降,此点在平下降,此点在DICDIC治疗中特别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中特别具有重要意义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吸收率高吸收率高达达90%90%,(标准肝素标准肝素50%)50%),抗因子,

30、抗因子aa作用可持续作用可持续2424小时小时(标准肝素标准肝素0.680.68小时小时),每日皮下,每日皮下注射一次即可满足抗凝治疗需要,用药方便注射一次即可满足抗凝治疗需要,用药方便促内皮细胞释放促内皮细胞释放t-PAt-PA作用强作用强,促纤溶活性高于标准肝,促纤溶活性高于标准肝素,此对早、中期素,此对早、中期DICDIC治疗有利治疗有利 与内皮细胞的亲和力与内皮细胞的亲和力较弱较弱,诱发,诱发HITTHITT者较标准肝素者较标准肝素少少与鱼精蛋白结合速度与鱼精蛋白结合速度较快较快,且结合后仍保持其抗因子,且结合后仍保持其抗因子aa之活性之活性尚尚未见未见引起骨质疏松之报道引起骨质疏松之

31、报道(2 2)适应症及禁忌证:基本同标准肝素)适应症及禁忌证:基本同标准肝素,但尺度可适当放宽但尺度可适当放宽(3 3)用法:)用法:预预 防:每日防:每日5050 100IU/kg100IU/kg,一次或分二次皮下注,一次或分二次皮下注 射,疗程射,疗程5 5 1010天或更长。由于用药方便,在天或更长。由于用药方便,在DICDIC预预 防中更为常用。但有限的资料尚未显示其疗效优势防中更为常用。但有限的资料尚未显示其疗效优势 治治 疗:每日疗:每日200IU/kg200IU/kg,分两次皮下注射,用药间,分两次皮下注射,用药间 隔时间隔时间8 8 1212小时,疗程小时,疗程5 5 8 8天

32、。笔者以法安明治天。笔者以法安明治 疗疗DIC68DIC68例,有效率例,有效率86.4%86.4%,疗效略高于标准肝素,疗效略高于标准肝素 (P (P0.05)0.05)(4 4)血液学监护)血液学监护 药用药用ATAT目前主要来自血浆浓缩物及目前主要来自血浆浓缩物及基因重基因重 组制剂等。组制剂等。DICDIC时用量为首剂时用量为首剂4040 80 IU/kg80 IU/kgd d,静脉注射,以后逐日递减,以维持静脉注射,以后逐日递减,以维持AT-AT-活性至活性至 80 80 160%160%为度。由于为度。由于AT-AT-血中半寿期长达血中半寿期长达5050小时小时 以上,因此一般每日

33、用药一次即已足够。疗程以上,因此一般每日用药一次即已足够。疗程 5 5 7 7天天 国外三期临床证明,本品对国外三期临床证明,本品对DICDIC治疗无效治疗无效 1 1、作用机制、作用机制(1 1)抗凝作用:抑制病理凝血反应,防止血栓)抗凝作用:抑制病理凝血反应,防止血栓 形成(抑制因子形成(抑制因子、功能)功能)(2 2)抗炎作用:抑制单核细胞分泌)抗炎作用:抑制单核细胞分泌TNFTNF、IL-6IL-6,下调下调TFTF的生成及释放的生成及释放(3 3)增强纤溶活性)增强纤溶活性(4 4)其他:粒细胞与内皮粘附抑制、信号转导)其他:粒细胞与内皮粘附抑制、信号转导 及基因转录及基因转录2 2

34、、使用方法及结果、使用方法及结果(1 1)方法:)方法:APC-drotrecogin-APC-drotrecogin-、1212 18g kg18g kg-1-1.h.h-1-1或或 24 24 30g.kg30g.kg-1-1.h.h-1-1,持续静滴持续静滴4 4天天(2 2)结果:全球)结果:全球1111个国家个国家期临床(期临床(PROWESSPROWESS)DICDIC或或 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严重脓毒血症患者(N=1690N=1690)。日本学者)。日本学者OkajimaOkajima 以以APC 6mg/dAPC 6mg/d,静脉静注,用于三例肝素治疗无,静脉静注,用于三例肝素治

35、疗无 效之效之DICDIC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 死亡率死亡率 治疗组治疗组21%21%对照组对照组34%34%(P=0.05P=0.05)出出 血血 治疗组治疗组35%35%对照组对照组20%20%(P=0.06P=0.06)D-D-二聚体、二聚体、IL-6IL-6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呈剂量依赖性下降(85.6%85.6%)3 3、适应症、适应症(1 1)DICDIC(早、中期)(早、中期)(2 2)严重脓毒血症(有休克二个脏器以上功能障碍)严重脓毒血症(有休克二个脏器以上功能障碍 及出、凝血异常)及出、凝血异常)脑膜炎球菌脑膜炎可常规使用脑膜炎球菌脑膜炎可常规使用4 4、禁

36、忌症、禁忌症(1 1)活动性脏器出血)活动性脏器出血(2 2)血小板低于)血小板低于303010109 9/L/L 目前使用者主要为基因重组水蛭素目前使用者主要为基因重组水蛭素(r-Hirudin)(r-Hirudin)。本制剂为强力凝血酶抑制剂。其作用不依赖本制剂为强力凝血酶抑制剂。其作用不依赖ATAT;抗;抗原性弱,少有过敏反应;不与血小板结合,极少导原性弱,少有过敏反应;不与血小板结合,极少导致血小板减少;生物学稳定性好,不受体内其他因致血小板减少;生物学稳定性好,不受体内其他因素影响;以原型从肾脏排出、毒性低等是其优点素影响;以原型从肾脏排出、毒性低等是其优点水蛭素水蛭素主要用于主要用

37、于急性急性DICDIC,特别是其,特别是其早期,或用于血栓形成为主型之早期,或用于血栓形成为主型之DICDIC患者患者用法:用法:0.005mg/kg0.005mg/kgh h,持续静脉滴,持续静脉滴注,疗程注,疗程4 4 8 8日日 1 1、DX 90650DX 90650:为特异性因子:为特异性因子aa抑制物,动物试验抑制物,动物试验 表明,对内毒素诱发表明,对内毒素诱发DICDIC有防治作用。参考剂量,有防治作用。参考剂量,10 10 100g/kg100g/kg口服,每日口服,每日2 2 3 3次次 2 2、单磷酸磷脂、单磷酸磷脂A(monophosphoryl lipid A,MLA)A(monophosphoryl lipid A,MLA):动物实验表明,动物实验表明,MLAMLA可显著降低内毒素诱发可显著降低内毒素诱发DICDIC的的 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参考剂量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参考剂量5mg/kg5mg/kg,静脉滴注,静脉滴注 每日每日1 1 2 2次次 3 3、Nafamestat mesilate(NM)Nafamestat mesilate(NM):人工合成之蛋白酶抑:人工合成之蛋白酶抑 制剂,主要作用于外凝系统,降低制剂,主要作用于外凝系统,降低TF-TF-a a活性介活性介 导因子导因子a a活化活化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