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件4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130404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2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件4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件4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件4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件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件4(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根 冠冠分生区分生区伸长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根根 尖尖 纵纵 切切 面面 示示 意意 图图玉 米 幼 苗玉 米 幼 苗根毛根毛大量的根毛对吸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水有什么意义?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根吸水面积,提高根吸水的效率,即增加单的效率,即增加单位时间的吸水量。位时间的吸水量。探究探究:茎能运输水分吗?茎能运输水分吗?木本植物茎横切面木本植物茎横切面形成层形成层木质部木质部韧皮部韧皮部髓髓观察实验材料,思考下列问观察实验材料,思考下列问题题 1.将茎横向切断,在横切面上发现了什将茎横

2、向切断,在横切面上发现了什么?根据茎的结构知识,判断是茎的哪部么?根据茎的结构知识,判断是茎的哪部分变红了?分变红了?2将茎纵剖开,在纵剖面上发现了什将茎纵剖开,在纵剖面上发现了什么?根据茎的结构知识,判断是茎的哪部么?根据茎的结构知识,判断是茎的哪部分变红了?分变红了?3.通过这个实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这个实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木本植物幼茎横切纵切面结构图木本植物幼茎横切纵切面结构图韧皮部韧皮部(有筛管有筛管)木质部木质部(有导管有导管)形成层形成层导管导管导管和筛管导管和筛管导管和筛管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导管和筛管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主要存在主要存在的位置的位置运输的物质运输的物质 运

3、输方向运输方向导管导管木质部木质部水,无机盐水,无机盐 从下到上从下到上筛管筛管韧皮部韧皮部有机物有机物从上到下从上到下表示水表示水表示有机物表示有机物智力大碰撞智力大碰撞1234567891211104 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A.根根 B.茎茎 C.叶叶 D.花花 选择题A 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汁液是从那面上会渗出汁液,这汁液是从那里来的?里来的?答:从导管中来的。答:从导管中来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位主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是根尖的 ()A、分生区 B、根冠

4、 C、伸长区 D、成熟区D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植物的茎中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植物的茎中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结构依次是物的结构依次是()A、导管、导管、筛管 B、导管、筛管、筛管C、筛管、导管、筛管 D、导管、筛管、导管A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有些植物的茎不能逐年长粗,是有些植物的茎不能逐年长粗,是因为没有因为没有 ()A、木质部 B、韧皮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和韧皮部 C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将树木茎的主干基部的树皮环剥一将树木茎的主干基部的树皮环剥一圈后,最终将导致树木的死亡,主圈后,最终将导致树木的死亡,主要原因是要原因是 ()A、根无法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根得不到叶制造的有机物而死亡C、

5、水分和无机盐不能向上运输到叶 D、树叶因缺水而不能制造有机物B观察木本植物的茎的横切面,可见观察木本植物的茎的横切面,可见其结构从外到内依次其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是 、。填空填空:韧皮部韧皮部形成层形成层木质部木质部髓髓1 1、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区。()2 2、植物茎中的筛管也具有疏导水分、植物茎中的筛管也具有疏导水分的作用。的作用。()3 3、茎中形成层能不断分裂产生的新、茎中形成层能不断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可使茎不断长粗。细胞可使茎不断长粗。()判断题判断题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植物主要是通过根的根毛从外界吸收水分。如果根毛受损,那么植物很容易由于吸水受阻缺水而死。以前人们很喜欢把铁以前人们很喜欢把铁丝的两头紧紧箍在两棵树丝的两头紧紧箍在两棵树的树干晾衣服。的树干晾衣服。一段时间过后,在树一段时间过后,在树干被铁丝箍着的上面一端,干被铁丝箍着的上面一端,常常形成节瘤。大家仔细常常形成节瘤。大家仔细思考:思考:Why?所以农业上经常利用这个原理进行果树的增产!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