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仰少年游早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127271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林仰少年游早行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林仰少年游早行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林仰少年游早行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林仰少年游早行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仰少年游早行阅读练习及答案(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林仰少年游早行阅读练习及答案第一篇:20_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9-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含答案)专题9 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少年游 早行林 仰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详细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_【答案】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2、。_【答案】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通过“心共马蹄轻”直接写心境的轻快愉悦,也通过拟人的手法青山流水皆有情,借景抒情。(二)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倦 夜杜 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3诗题中的“倦”指的是什么?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答案】“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态。诗歌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4本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实例详细分析p 。_【答案】融情于景。全诗的前六句,貌似写夜,但仔细看,在这幅“秋夜图”中,我们除了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

3、,还看到了目睹者诗人自己。诗中的自然景物,无一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为国事而寒心,所以才“竹凉”;悲叹人民的遭遇,才对“重露成涓滴”的声音那么敏感;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忧,才会星是“稀星”,月是“野月”。物我为一。(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谴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注:检校:核查。床头:指酿酒的糟架。5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_【答案】“连云松竹”,是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6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

4、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_【答案】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害怕、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欣赏、保护之情。(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

5、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7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_【答案】词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词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8本词表现了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_【答案】对朝政的不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泊平江百花洲杨万里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注】这首七律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

6、东转运副使途中所作;平江百花洲: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王程:为王事(公事)而奔波的旅程。9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p 。_【答案】苏州本是吴中佳胜,诗人因王程之便得以游赏苏州胜景而兴奋不已,看着熟悉的岸旁杨柳和青山白云,颇有悠然自赏的得意;诗人由泊在百花洲的孤舟想到自己身如孤舟,漂泊不定,已有半世之久,不由得生发出对这种羁旅生活的无奈与感慨。10后人在评价这首诗的颈联时说它“无理却有趣”,结合该联,谈谈你对“无理却有趣”这一评价的理解。_【答案】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竭力挽留“我”,看似不符合生活的常理,实际上是诗人成心将景物拟人化,明明是自

7、己喜欢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从对面写来,成心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自己。这样写既突出诗人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也包括了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显得不落俗套又更有情趣。(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浣溪沙苏 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拾掇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注】莎,指莎草。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古时农具)并肩而耕。使君,指作者自己。11词人为什么会发出“何时拾掇耦耕身”的感慨?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答复。 _【答案】“软草平莎”在雨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

8、境之中自然有着舒适轻松的感受。触景生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拾掇耦耕身?”12简要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写景的妙处。_【答案】比喻,“光似泼”极言光线充足,“气如薰”说明香气浓郁;视觉、嗅觉相结合,桑麻在春日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绿光,暖风夹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对仗,日暖与风来,桑麻与蒿艾,光似泼与气如薰对仗工整。(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14题。春思二首(其一)贾 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13请结合全诗,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前两句。_【答案】以乐景衬哀情,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桃花繁盛,李花飘香的活力盎然的春景

9、反衬出诗人的深愁苦恨。14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_【答案】不是直接抒发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曲折、含蓄地表达愁思。不说自己愁重,而怨东风冷漠不为己遣愁;不说自己“恨长”,却反过来怨春日惹恨。(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枕上作陆 游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15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简析其作用?_【答案】(从听觉的角度写,)以

10、声衬静,“孤灯无焰”,闻声才知“穴鼠出”,听到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推想是“邻犬”在行走,由此衬托出深夜的静谧,刻画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形象,衬托诗人内心的悲凉。16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_【答案】诗人早年希望可以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遂生归隐之心(就产生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想法),从中可见内心的愤激之情。(九)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718题。雪晴晚望贾 岛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注】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17后人认为这首诗

11、歌表达了贾岛诗歌“清冷”的特点,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p 。_第二篇:诗歌鉴赏练习题诗歌鉴赏练习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8分)(04辽宁)蝶恋花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6分)04浙江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

12、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3、请鉴赏下面这首诗。红梅 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答复下列问题。5分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假设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

13、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详细分析p 。1秋 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5、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下列问题。8分06山东晓上空泠峡 王闿运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

14、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8分)05广东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注: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络全诗进展分析p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

15、说明你的理由。2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8、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3题。8分)05上海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 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

16、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 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8分(06年四川卷)夜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3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

17、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问: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p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注: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p 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0

18、_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西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 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414、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6分) (04江苏)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详细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15、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

19、答复下列问题。(6分)05湖北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注:寒螀:寒蝉。(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2) 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16、阅读下面这首诗,

20、然后答复下列问题。(6分)05江西绝 句 吴 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此诗表达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p 。17、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倦夜 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问:此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第三篇:诗词鉴赏练习题诗词鉴赏练习2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孤城吹角

21、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分)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p 。(3分)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4分)答案黄昏。1分“吹角”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射雕还”是从视觉角度描写。2分,每点1分 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3分,每点1分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4分,每点2分22倦夜 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1)本诗是怎样以“倦夜”统摄全输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p 。(4分)(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p 。(4分)(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倦”字。(1分)本诗前六句写景,通过对秋夜里的绿竹、庭院、野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写出了月出到月落的过程,勾画出一幅清凉月夜图。透过这幅图,我们看到诗人一夜不曾合眼,含蓄道出了“倦”。(2分)尾联“空悲清夜徂”绾合了诗题“倦夜”。(1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前六句写诗人“倦夜”的情景,后两句告诉我们诗人“倦夜”的原因:“万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