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试卷及问题详解----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8119190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38.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及问题详解----跃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及问题详解----跃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及问题详解----跃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及问题详解----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试卷及问题详解----跃(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A/B卷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机电56考试时间100分钟题号-一-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统分人题分15208201522100签名得分答案在后面杨跃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页,试卷如有缺页或破损,请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3、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之密封线内和纸卷正面,否则不记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与反馈量的差 值进行的。2、 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 的前馈复合控制。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s)与G(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

2、传递函数为G(s),则G(s)为 (用G(s)与G(s)表示)。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贝U无阻尼自然频率 =,阻尼比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5、 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g(t) =10e2t 5严,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根轨迹起始于,终止于。7、 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tg()-90-tg(),贝U该系 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8、PI控制器的输入一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性能。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贝U ()A、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B、

3、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C、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D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2、 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A、增加开环极点;B、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C、增加开环零点;D、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3、 系统特征方程为 D (s s3 2s2 3s0,贝U系统()A、稳定;B、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升;C、临界稳定;D、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Z=2 oA、型别 v : 2 ;C、输入幅值过大;4、系统在r(t) =t2作用下的稳态误差ess - :,说明()B、系统不稳疋;D、闭环传递函数中有一个积分环节5、对于以下情况应绘制0根

4、轨迹的是(A、主反馈口符号为“-B、除Kr外的其他参数变化时;C、非单位反馈系统;D、根轨迹方程(标准形式)为G(s)H (sH 16、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相角裕度对应时域性能指标(A、超调二% B 、稳态误差ess C、调整时间ts7、系统P=1v = 0D已知开环幅频特性如图图2、峰值时间tpA、系统B 、系统C、系统、都不稳定8、若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裕度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稳定;BC、稳定;D9、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A、超前校正 B 、滞后校正10、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C =1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A 10s 1A 10S 12s 10.1s 10

5、.5s 10.1s 110s 1、只有当幅值裕度kg 1时才稳定;、不能判用相角裕度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空丄,则该校正装置属于()。100s 1C、滞后-超前校正 D 、不能判断三、(8分)试建立如图3所示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并求传递函数。CpH!R1卜 1 1 111 +Uii图3四、(共20分)系统结构图如图4所示:图41、写出闭环传递函数门二少表达式;(4 分)R(s)2、 要使系统满足条件:二0.707 , 鼻=2 ,试确定相应的参数K和一:;(4 分)3、 求此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00, ts ;(4分)4、 r(t)=2t时,求系统由r(t)产生的稳态误差ess ;(4分)5、

6、确定Gn(s),使干扰n(t)对系统输出c(t)无影响。(4分)五、(共15分)已知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二Krs(s 3)21、绘制该系统以根轨迹增益 K为变量的根轨迹(求出:渐近线、分离点、 与虚轴的交点等);(8分)2、 确定使系统满足0 :1的开环增益K的取值范围。(7分)六、(共22分)某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Lo(.)如图5所示:1、写出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o(s) ;(8分)2、 写出该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开环幅频特性及开环相频特性。(3分)3、求系统的相角裕度 。(7分)4、 若系统的稳定裕度不够大,可以采用什么措施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 4

7、分) 试题一答案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给定值2、输入;扰动;3、G(s) +G(s);4、2 ;2 = 0.707 ;2s2 2s 0 ;衰减振荡5、105+s 0.2s s 0.5s6、开环极点;开环零点K( s 1)s(Ts 1)8、u(t)=Kpe(t)丄 e(t)dt; Kp1 丄;稳态性能T Ts二、判断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D 2、A 3、C 4、A 5、D 6、A7、B 8、C 9、B 10、B三、(8分)建立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并求传递函数。解:1、建立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根据 KCL有(2分)Ui(t)-U(t) du i(t) - u(t) u(t)

8、CR-idtR2刚du0(t)dui (t)/丄、即R,R2C 0(R R2)u0(t)二 R,R2C!R2ui(t)dtdt(2分)2、求传递函数 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得RR2CsU0(s) (RR2)U0(sR1R2CsUi(s) R2Ui(s)(2分)U 0 (s)R1 R2CS R2得传递函数G(S) - -(2分)Ui(s)R1R2CS + R1+R2四、(共20分)解:1、( 4分)(S)_C(S)_ 孑R(s)K2S SKs2 K s K2、( 4 分)K = 4 =0.7072 2K =阮=22 =4KP =2紋=2应3、(4 分)二L =4.3204、(4 分)5、(4 分

9、)ts= 2.83 nKG(s) = sKT1 -ss(s K-)-s(s 1)Aess2 - =1.414KkO 11Gn (s). s sA(s)得:Gn(s)= s K -五、(共15分)(1)系统有有3个开环极点(起点):0、-3、-3,无开环零点(有限终点)(2)实轴上的轨迹:(-OO,-3 )及(-3 , 0 );(1分)_3_33条渐近线:3 一2(2 分).60:180分离点:1 +一2 -0得:d = 1(2分)dd +3Kr =(d+32=4(5)与虚轴交点:9s Kr = 0D(s) = s3 6s21、绘制根轨迹(8分);lmb(jco)】=ReD(j豹)=6时2+Kr

10、 =0绘制根轨迹如右图所示。Kr =54;(1 分)(2分)2、(7分)开环增益K与根轨迹增益KKr的关系:G(S) = r得 K =Kr . 9(1 分)s(s 3)2Kr9s 一 ! +1系统稳定时根轨迹增益 Kr的取值范围:Kr =0.4 ; T = 0.04s和=0.4 ; T =0.16s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调节时间ts和峰值时间tp。(7分)3、根据计算结果,讨论参数 :T对阶跃响应的影响。(6分)五、(共15分)已知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二昼 卫,试:s(s 3)1、绘制该系统以根轨迹增益 K为变量的根轨迹(求出:分离点、与虚轴的 交点等);(8分)

11、2、求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开环增益 K的取值范围。(7分)六、(共22分)已知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 (s)K,s(s+1)试:1、 用奈奎斯特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10分)2、若给定输入r(t) = 2t + 2时,要求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0.25,问开环增 益K应取何值。(7 分)3、求系统满足上面要求的相角裕度。(5分)试题二答案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水箱;水温2、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3、稳定;劳斯判据;奈奎斯特判据4、零 输出拉氏变换;输入拉氏变换5、K丄 _2_1 .2、T2.21arctan .,-180 -arctanT,(或:T

12、 -180 - arctanT)6、调整时间 ts ; 快速性1、判断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B 2、C3、D 4、C5、B 6、A 7、B8、B 9 、A 10、D三、(8分)写出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化简,梅逊公式均R(s)可)解:传递函数 G(s):根据梅逊公式G(s)= C(s)R(s) P-Mi JA(1 分)L2 一G4(s)H(s),=-G!(s)G2(s)G3(s),4条回路:L, = _G2(s)G3(s)H (s),L4 = -G(S)G4 (s)无互不接触回路。(2 分)=1 G2(s)G3(s)H(s) G4(s)H(s) G(s)G2(s)G3(s)

13、Gds)G4(s)(2 分)2条前向通道:P1 二 Gi(s)G2(s)G3(s),P2 = G1 (s)G4 (s),(2 分)G(sHRSG(s)G2(s)G3(s) Gi(s)G4(s)1 G2(s)G3(s)H(s) G4(s)H(s) G(s)G2(s)G3(s) Gi(s)G4(s)(1 分)四、(共20分)解:系统的闭环传函的标准形式为:(s) TV 2 Ts 12 nS2 * 2nS J,其中_T:% W 二 eW7 z,=52.7%1、当= 0.2T = 0.08s4 4T 4 空6s0.2(4tpn .-V21- 2 1 -0.22二 .8 二 0.26s分)二仆,二 f

14、z =1.5%学;=0.8T =0.08s时,4 4T 4 卫型= 0.4s0.8(3 分)tpn0兰二 0.42s2、5时,T = 0.04s分)T = 0.16s分)3、根据计算结果,讨论参数匚=尹 / 1一2 =eg/r042 = 25.4%4 4T 4 空 0.4s0.4(4tp-Tn0兰=0.14s1- 2, 1 -0.42 =e二/ =25.4%4T 4 业,6s0.4dn; 1-2(3-T-.16=0.55s-2,1 匚0.42:T对阶跃响应的影响。(6 分)(1)系统超调c%只与阻尼系数有关,而与时间常数 T无关,增大,超调二%减小;(2 分)(2)当时间常数T 一定,阻尼系数

15、增大,调整时间ts减小,即暂态过程缩短;峰值时间tp增加,即初始响应速度变慢;(2分)(3)当阻尼系数一定,时间常数 T增大,调整时间ts增加,即暂态过程变长;峰值时间tp增加,即初始响应速度也变慢。(2 分)五、(共15分)(2 分)(1)系统有有2个开环极点(起点):0、3,1个开环零点(终点)为:-1 ;实轴上的轨迹:(-8,-1)及(0, 3);求分离点坐标1 1 1 丄.,得d 1 d d -3分别对应的根轨迹增益为d1,d2-3 ;(2 分)(2 分)Kr =1, Kr = 9求与虚轴的交点2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S(s 3) Kr(s 10,即s (Kr -3)s K 0令 S2

16、 +(Kr 3)s +Kr s 占 3 = 0 ,得国=V3, Kr =3(2 分)根轨迹如图1所示。图12、求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开环增益K的取值范围六、(共22分)解:1、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K幅频特性:AC) .-丿1 +C0 2G(j )H()二Kj (V j )(2 分)相频特性:()=-90 - arctan, (2 分)系统稳定时根轨迹增益 Kr的取值范围:Kr -3,(2 分)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根轨迹增益K的取值范围:Kr =39,(3 分)开环增益K与根轨迹增益Kr的关系:kN3(1 分)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开环增益K的取值范围:K =1 3(1 分)起点:0

17、A ( -) ,十0 0; (1 分)0终点:; ! :, A (: =)O, =(- ) ; ; (1 分)川=0 :C H-90 -180;,曲线位于第3象限与实轴无交点。(1分)开环频率幅相特性图如图 2所示。判断稳定性:开环传函无右半平面的极点,则P极坐标图不包围(一1, j0 )点,则根据奈氏判据,Z= P 2N= 0系统稳定。(3分)2、若给定输入r(t) = 2t+ 2时,要求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25 ,系统为1型,位置误差系数 Kp=,速度误差系数KV =K ,求开环增益(2 分)依题意:Aess :KvKH“25,(3分)得分)K =8(2故满足稳态误差要求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18、(s)H(s)s(s 1)3、满足稳态误差要求系统的相角裕度令幅频特性:A(): , 1 - - 82 =1,得 c =2.7 ,(2分)(1 分)(2 分)(J 一 -9-arctan c 一 -90勺-arctan2.7 : -160 ,相角裕度 :个=180( c) =180;-16020:试题三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A/B卷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考试时间100 分钟题号-一-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统分人题分20161616161616100签名得分考生注意事项:1、第五题、第六题任选其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快速性

19、和2、 控制系统的 称为传递函数。一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二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 。3、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 、根轨迹法或 等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4、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 和 ,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5、 线性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纵坐标取值为 ,横坐标为 。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 Z = P - R ,其中P是指,Z是指, R指。7、 在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中, ts定义为。二%是8、 PI控制规律的时域表达式是 。P I D控制规律的传递函数表达 式是9、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相频特,则其开环幅频特性为s(T1s 1)(T2s 1)性为二、判断选择题(每题

20、2分,共16分)1、关于线性系统稳态误差,正确的说法是:()A、一型系统在跟踪斜坡输入信号时无误差稳态误差计算的通用公式是s2R(s)1 - G(s)H(s)C 增大系统开环增益 K可以减小稳态误差;D 增加积分环节可以消除稳态误差,而且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 2、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A、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B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C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D非线性系统。3、若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s(s 1)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A s( S 1) = 0BC S(S 1) 1 =0D、s(s 1) 5 = 0、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4、非单位

21、负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 号为R(S),则从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为(A E(S) =R(S) G(S)BG(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 H(S),当输入信)、E(S) = R(S) G(S) H(S)E(S)二 R(S)_G(S)H(S)C、E(S)二 R(S) G(S) _H (S) D5、已知下列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应画零度根轨迹的是()K*(2 _S)s(s 1)s(s1)(s 5)K2s(s 3s 1)K*(1-s)s(2 - s)6、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A、低频段B、开环增益C 、高频段、中频段7、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22、= 2 10(2s “,当输入信号是s (s +6s + 100)r(t2 2tt2时,系统的稳态误差是()A、0;B 、 a ;C10; D 、208、关于系统零极点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如果闭环极点全部位于 S左半平面,则系统一定是稳定的。稳定性与闭环零点位 置无关;B如果闭环系统无零点,且闭环极点均为负实数极点,则时间响应一定是衰减振荡的;C、超调量仅取决于闭环复数主导极点的衰减率,与其它零极点位置无关;D、 如果系统有开环极点处于S右半平面,则系统不稳定。三、(16分)已知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G(s) k(0.5s ,输入信号s(s + 1)(2s +

23、1)为单位斜坡函数,求系统的稳态误差(8分)。分析能否通过调节增益k,使稳态误差小于0.2 (8 分)。R(s)C(s)* G(s)四、(16分)设负反馈系统如图2,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10 一G(沪尹,若采用测速负反馈H(s) =1 kss,试画出以ks为参变量的根轨迹(10分),并讨论ks大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6分)。R(s)五、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H (s) = k(1Ts) ,k,.T均大于0,试用奈奎斯特稳s(Ts+1)定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 (16分)第五题、第六题可任选其一3所示。试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6 分)六、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R(s)KC(s

24、)如)七、设控制系统如图4,要求校正后系统在输入信号是单位斜坡时的稳态误差不大于0.05 ,相角裕度不小于40,幅值裕度不小于10 dB,试设计串联校正网络。(16分)试题二答案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稳定性(或:稳,平稳性);准确性(或:稳态精度,精度)G(s)二1T2s2 2T s 12、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比值;6、开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或:右半S平面的开环极点个数);闭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或:右半S平面的闭环极点个数, 不稳定的根的个数);奈氏曲线逆时针方向包围(-1, j0 )整圈数。7、系统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终值_5%或一

25、2%误差内所需的最短时间(或:调整时间,调节时间);响应的最大偏移量 h(tp)与终值h(:J的差与h(:)的比的百分数。(或:空匕V 100%,超调) hCJ。Kp t8、m(t)=Kpe(t)0 e(t)dtli1Gc(s)= Kp(1s)TsK或:或:tKpe(t) Ki.0e(t)dt);KiKp -KdS)s9、A( J = ,时 J(Ti灼)2 +1 J(T2仙)2 +1(.)900 -tg(Ti )-tg(T2 )二、判断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C2、A3、B 4、D 5、A 6、D 7、D 8、A三、(16分)解:i型系统在跟踪单位斜坡输入信号时,稳态误差为1KV(2

26、分)而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 二 lim s G(s)H (s)二 lim s K(0.5s耳K (2 分)TT s(s + 1)(2s + 1)、 11稳态误差为ess o (4分)Kv K1要使ess : 0.2 必须 K5,即K要大于5。 (6 分)0.2但其上限要符合系统稳定性要求。可由劳斯判据决定其上限。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是(1 分)32D(ss(s 1)(2s 1) 0.5Ks K =2s 3s (1 0.5K)s K=0构造劳斯表如下3s 210.5K2 s3K13 -0.5K0s30 sK0为使首列大于0, 必须 0 : K : 6 o综合稳态误差和稳定性要求,当5 - K 0.

27、433(或K4.33),为过阻尼状态。系统响应为单调变化过程。(1 分)五、(16分)解:由题已知:G(s)H(s)S),K,.,T 0 ,s(Ts 1)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2Gj)H(j AK【(T JU ) (1 T2 -2)(2 分)开环频率特性极坐标图起点:-O A W , *0;( 1 分)0终占:八 、与实轴的交点:令虚频特性为零,即1-T 实部 G(j x)H(j x -K(2 分)开环极坐标图如图 2所示。(4分) 由于开环传函无右半平面的极点,则 当 K : 1时,极坐标图不包围(1, j0 )点,系统稳定。(1分)当 K =1时,极坐标图穿过临界点(1, j0 )点,系统临

28、界稳定。(1分) 当 K 1时,极坐标图顺时针方向包围(1, j0 )点一圈。P =0N =2(N . -N J =2(0 -1) - -2按奈氏判据,Z= P- N= 2。系统不稳定。(2分) 闭环有两个右平面的极点。六、(16分)解:从开环波特图可知,系统具有比例环节、两个积分环节、一个一阶微分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1K( s 1)故其开环传函应有以下形式G(s) 1(8 分)s2s+1).,2由图可知:. =1处的纵坐标为40dB,则L(1) = 20lg K =40,得 K =100 (2 分) 又由:- :;-1和 =10的幅值分贝数分别为 20和0,结合斜率定义,有(2分)20lg

29、二=30,卩 040,解得lg 1 -lg10同理可得20一(一10) = _20lg创lg国22 2;=1000=100002 =100 rad/s (2 分)故所求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s100( 1)G(s)s2(丄+1)100(2分)七、(16分)解:(1 )、系统开环传函G(s) =s( s 1)输入信号为单位斜坡函数时的稳态误差为(2)、Kv二 gm sG(s)H(s)G(s)=20s(s 1)校正前系统的相角裕度-1,由于要求稳态误差不大于K(5分)计算:0.05,取 K = 20L( J =20lg20 -20lg 20lg2 1LC c) : 20lg 马二0_ ;-:c2 二2

30、0 得 4.4 7rad/s=180 -90 -tg4.47 =12.6;而幅值裕度为无穷大,因为不存在.x。(2 分)(3 )、根据校正后系统对相位裕度的要求,确定超前环节应提供的相位补偿角mh-; -40 -12.6 5 =32.4 : 33( 2 分)(4) 、校正网络参数计算(2 分)1+ s 陶 1 + S i n 3R /3.41 - s i n - 1 Sin33(5) 、超前校正环节在处的幅值为:1lg a =1lg3.4 =5.31dB使校正后的截止频率 c发生在m处,故在此频率处原系统的幅值应为5.31dBL(、) =L( J =20lg20 20lg20lg , J2 1

31、 一5.31 解得cL 6(2分)(6) 、计算超前网络16、3 . 40.09在放大3.4倍后,超前校正网络为Gc(s)二1 aTs1 Ts1 . s 61 .9s校正后的总开环传函为:Gc(s)G(s)201 0.306s)(2 分)s(s +1)(1 +0.09s)(7) 校验性能指标相角裕度=180 tg(0.306 6) - 90 -tg6-tg(0.09 6)=43由于校正后的相角始终大于-180,故幅值裕度为无穷大。符合设计性能指标要求。(1分)试题四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A/B卷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考试时间100 分钟题号-一-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统分人题分1520815

32、1230100签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和,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 。2、 若某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前向传递函数为G(s),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3、能表达控制系统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表示方法,叫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古典控制理论中系统数学模型有 、等。4、判断一个闭环线性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可采用 、等方法。5、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其开环幅频特性为s(TjS 1)(T2s 1)相频特性为。6、PID控制器的输入一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7、最小相位系统是指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 分)1、

33、关于奈氏判据及其辅助函数F(s)= 1 + G(s)H(s),错误的说法是()A F(s)的零点就是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B F(s)的极点就是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C F(s)的零点数与极点数相同D F(s)的零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2、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2s 12s 6s 100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2A s 6s 100 =0B2(s 6s 100)(2s 1) =02C s 6s 100 1 = 0、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3、一阶系统的闭环极点越靠近S平面原点,则()A、准确度越高 B、准确度越低C、响应速度越快D、响应速度越慢4、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34、,则该系统的开环增益为(0.1s 1)(s 5)A 100 B、1000 C 、 20D、不能确定5、若两个系统的根轨迹相同,则有相同的:A、闭环零点和极点B 、开环零点C、闭环极点、阶跃响应6、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1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10s 1s 110s 10.1s 12s 10.5s 1()。O.ls+1 、10s + 17、 关于P I控制器作用,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可使系统开环传函的型别提高,消除或减小稳态误差;B 积分部分主要是用来改善系统动态性能的;C 比例系数无论正负、大小如何变化,都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D 只要应用P I控制规律,系统的稳态误差就为零

35、。8、 关于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判定,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闭环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都为正数;B、无论是开环极点或是闭环极点处于右半S平面,系统不稳定;C、如果系统闭环系统特征方程某项系数为负数,系统不稳定;D、当系统的相角裕度大于零,幅值裕度大于1时,系统不稳定。9、关于系统频域校正,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一个设计良好的系统,相角裕度应为45度左右;B、开环频率特性,在中频段对数幅频特性斜率应为-20dB/dec;C、低频段,系统的开环增益主要由系统动态性能要求决定;D、利用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是利用超前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10、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

36、函数为G(s) = 2 10(2s,当输入信号是s (s +6s + 100)r(t) = 2 2t F时,系统的稳态误差是()A 、0B、gC 、10D、20三、写出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鵲(结构图化简,梅逊公式均可)(8分)H2( S)Gi( sG2(S)G3( S)H3(S)四、(共15分)已知某单位反馈系统的闭环根轨迹图如下图所示1、写出该系统以根轨迹增益 K*为变量的开环传递函数;(7分)2、 求出分离点坐标,并写出该系统临界阻尼时的闭环传递函数。(8 分)五、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求系统的超调量 八和调节时间ts。(12 分)25C(sls(s + 5)R(s)廿六、已知最小相位系统

37、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o(.)和串联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LcC-)如下图所示,原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为c = 24.3rad /s :(共 30 分)1、 写出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o(s),并求其相角裕度0,判断系统的稳定性;(10 分)2、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Gc(s) ;(5分)3、写出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 Go(s)Gc(s),画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gcCJ,并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15分)试题四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稳定性 快速性 准确性 稳定性2、G(s);3、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或结构图信号流图)(任意两个均可)4、 劳思判据根轨迹奈奎斯特判

38、据K01i5、 A( J:;()一90 -tg(Ti J-tg(T2 )时 J(T序)2 +1 J(T2 灼)2 +1K tde( t)16、 m(t)=Kpe(t)匕 0e(t)dt KpGc(s)=Kp(1s)TdtTis7、S右半平面不存在系统的开环极点及开环零点二、判断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A 2、B 3、D4、C5、C 6、B7、A 8、C 9 、C10、D三、(8分)写出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鵲(结构图化简梅逊公式均解:传递函数 G(s):根据梅逊公式G(s)C(s)R(s)、P-=iA(2 分)3条回路:JG(s)Hds), L2G2(s)H2(s),L3 二-G

39、3(s)H3(s)( 1 分)(1 分)1 对互不接触回路:L1L3 二 G(s)H,s)G3(s)H3(s)3=1 - Li L1L3 =1 G1(s)Hds) G2(s)H2(s) G3(s)H3(s) G1(s)HMs)G3(s)H3(s) i仝(2分)1 条前向通道:-G1(s)G2(s)G3(s),-1(2分)C(s) RdG(s)G2(s)G3(s)G(s)-R(s) A 1 +G(s)H1(s)+G2(s)H2(s) +G3(s)H3(s)+G(s)H1(s)G3(s)H3(s)(2分)四、(共15分)1、 写出该系统以根轨迹增益 K*为变量的开环传递函数;(7分)2、 求出分离

40、点坐标,并写出该系统临界阻尼时的闭环传递函数。(8分)解:1、由图可以看出,系统有1个开环零点为:1( 1分);有2个开环极点为:0、-2( 1分),而且为零度根轨迹。由此可得以根轨迹增益K*为变量的开环传函G(s)-K*(s-1)K*(1 - s)二二 s(s + 2)s(s 2)(5分)2、求分离点坐标111/曰,得d d 2d -14 - -0.732, d2 =2.732(2 分)分别对应的根轨迹增益为Ki =1.15,心=7.46(2 分)d2为不稳定点。分离点di为临界阻尼点,单位反馈系统在di (临界阻尼点)对应的闭环传递函数为,-s)K*(1 s(s 2)不G(s)(s)=厂

41、1+G(s) “K*(1 _s) s(s +2)K*(1 -s)-s(s 2)K*(1 -s):儿1*-1)( 4 分)s 0.85s 1.15五、求系统的超调量C%和调节时间ts。( 12分)(2 分)25解:由图可得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s)=s(s+5)因为该系统为单位负反馈系统,则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25与二阶系统的标准形式s(s 5)1亠s(s 5)52s(s 5) 25 s2 * 5s 5225(2 分)2 n:Es2222比较,12有 2-nn = 5 =52(2 分)(2 分)所以匚1_re1.516.3%(2 分)解得“5 临=5(2 分)或 ts=+43.53.51.6s

42、, ts1.4s,0.5 5n0.5 54.54.5ts1.8sn 0.5 5六、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 LC )和串联校正装置的 对数幅频特性Lc()如下图所示,原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为 c = 24.3rad / s :(共 30 分)1、 写出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并求其相角裕度,判断系统的稳定性;(10 分)2、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Gc(s) ;(5分)3、写出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 Go(s)Gc(s),画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gcCJ,并用劳思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15分)解:1、从开环波特图可知,原系统具有比例环节、一个积分环节、两个惯性环节。故其开

43、环传函应有以下形式KGo(s):1 1s( s 1)( s 1)-.,2(2分)由图可知:用=1处的纵坐标为40dB,则L(1) = 20lg K =40,得K =100 (2 分)=10和 2=20故原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0(S)=100_1 1 s( s 1)( s 1)1020100s(0.1s 1)(0.05s 1)(2 分)求原系统的相角裕度 0: :0(s-90 -tg J0. -tg J0.05 由题知原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为c =24.3rad /s0(,c) - -90: -tg0.1-tg0.05- -208( 1 分)(1 分)0=180;0( c) =180 208 二-2

44、8对最小相位系统 0二-28 0不稳定2、从开环波特图可知,校正装置一个惯性环节、一个微分环节,为滞后校正装置。故其开环传函应有以下形式Gc(s)二0 323 . 1 s2 5100s 10.013、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G0(s)Gc(s)为G0(s)Gc(s)二(4分)100(3.125s + 1)s(0.1s 1)(0.05s 1)(100s 1)用劳思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是D(s)二s(0.1s 1)(0.05s 1)(100s 1) 100(3.125s 1)432= 0.5s15.005s100.15s313.5s 100 =0(2 分)构造劳斯表如下4 s0.5100.151003 s15.005313.502 s89.710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