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专题三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其基本规律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116461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4.7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原理专题三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其基本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原理专题三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其基本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原理专题三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其基本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资源描述:

《原理专题三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其基本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理专题三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其基本规律(7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物质世界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物质世界的存在状态和基本规律,掌握认识世的存在状态和基本规律,掌握认识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基本思维方法,为树界本质和规律的基本思维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联系和发展的几对范畴联系和发展的几对范畴 辩证的思维方法辩证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

2、难点 事物普通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特性;事物普通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特性;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1 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含义2 2、联系的属性、联系的属性(1 1)客观性)客观性(2 2)普遍性)普遍性(3 3)条件性)条件性(4 4)多样性)多样性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含义: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以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

3、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制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银河系银河系太阳系太阳系地地 球球全球一体化全球一体化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2、联系的属性:、联系的属性:客观性、条件性、普遍性、多样性客观性、条件性、普遍性、多样性 (1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的观念和意志决定的。的观念和意志决定的。康康 德德黑黑格格尔尔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事物的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某种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

4、联系是某种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联系的表现(联系的表现(绝对精神绝对精神)。)。你与嫦娥的联系你与嫦娥的联系想一想想一想 12 12个版本个版本的嫦娥,哪的嫦娥,哪个最像你心个最像你心目中的?目中的?试分析:试分析:臆想症臆想症 夸大幻想夸大幻想 被迫害幻想被迫害幻想 “我我9岁开始博览群书,岁开始博览群书,20岁的时候达到顶峰,岁的时候达到顶峰,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过我。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过我。我现在看的都是一种社我现在看的都是一种社会人文类的,比如说会人文类的,比如说知音知音杂志或者杂志或者故故事会事会,以我的智商和,以我的智商和以我的能力的话,往前以我的能力的话,往前面推三百年,往后面推面推三百年

5、,往后面推三百年,六百年之内,三百年,六百年之内,不会有第二个人超过不会有第二个人超过我我”。(2)联系的条件性联系的条件性 (3)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 猫、田鼠、雄蜂和三色堇看似毫不猫、田鼠、雄蜂和三色堇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处于相互联系之中。相干,但它们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请大家思考它们是怎样请大家思考它们是怎样 联系起来的?联系起来的?(4 4)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请同学们自己一一举例说请同学们自己一一举例说明,与老师共同探讨以上各明

6、,与老师共同探讨以上各种形式的联系。种形式的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人人钟钟心脏心脏发条发条神经神经关节关节齿轮齿轮游丝游丝霍霍布布斯斯人是机器人是机器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四季更替四季更替(现象)(现象)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本质)(本质)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1 1、发展的含义、发展的含义 2 2、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宇宙、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间不可抗拒的规律1、发展的含义、发展的含义(1)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

7、而相互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的东西。旧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发展发展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是前进性、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上升性的运动。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是新

8、事物的代替旧事物的高级的运动变化;是新事物的代替旧事物的运动变化;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运动变化;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陈代谢。的灭亡,即新陈代谢。对发展的这种理解包含以下对发展的这种理解包含以下三层含义三层含义:第一,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第一,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的运动。第二,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第二,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发展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的总趋势、的运动。发展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的总趋势、总方向。总方向。第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第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灭亡。芳林新叶催

9、陈叶,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流水前波让后波。1 1、规律的含义及特点、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2 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 3 3、规律的类型:一般规律、规律的类型:一般规律、特殊规律、个别规律等。特殊规律、个别规律等。1、规律的含义及特点、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首先,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首先,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其次,规律是事物的必然的联系。其次,规律是事物的必然的联系。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1 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1 1)

10、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2 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矛盾的同一性与斗 争性争性 (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2 2、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3 3、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我的矛无坚不摧!我的矛无坚不摧!我的盾没有利器能穿过它我的盾没有利器能穿过它!如果用你的矛去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如何刺你的盾,如何?!?!?理解矛盾的含义,首先要把理解矛盾的含义,首先要把逻辑逻辑矛盾矛盾和和辩证矛盾辩证矛盾严格区别开来。严格区别开来。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生与死生与死 善与恶善

11、与恶 和平与武力和平与武力 矛盾: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矛盾: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又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前后相随,恒也。道德经道德经中国哲学本原说中国哲学本原说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

12、化发展动变化发展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1 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u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发展的问题;u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钥匙”;u对立统一规律

13、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注意注意: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

14、一性在事物发: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2 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p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化p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

15、间相互排斥、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

16、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动事物的发展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质:一事物区别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一事物区别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存在和发展规模、程度、速度等量:事物存在和发展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度: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体现着度: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质和量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量 变变质质 变变新的量变

17、新的量变“合抱之木,生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成江海。”老子老子荀子荀子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把握适度原则把握适度原则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辨证的否定辨证的否定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事物联系的环节 辨证的否定就是辨证的否定就是“扬弃扬弃”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及其周期性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及其周期性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肯肯 定定否否 定定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