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变迁评析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8116201 上传时间:2020-12-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变迁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变迁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变迁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变迁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变迁评析(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变迁评析 摘要:回顾建国以来体系演进历程,可以看到农村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未能摆脱单纯性存款吸收机构的角色定位,历次农村金融改革力度很大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资金匮乏的难题。文章结合中国的宏观背景探讨了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计划;市场 一、 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金融状况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城乡差别始终是中国的一大特色。新中国建立后,在完成了对农业、手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工业化所需的大量原始资本从何而来。众所周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是依靠圈地运动、战争、掠夺殖民地等野蛮手段

2、实现的;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苏联在大规模工业化起步时期已经错过了扩展海外殖民地的阶段,他们所选择的资本原始积累道路是在国内实行价格管制,压低农产品价格和工人工资,以扭曲价格的方式完成了工业化的初始资本积累,这一方式也成为了后来很多社会主义国家通行的做法。考察中国在建国后50年代开始的工业化进程,我们也能发现很多相似之处,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从农村吸取了大量财富补贴城市工业,据估算中国农村从1953年开始的粮食统购统销总共为城市工业部门贡献了6千至8千亿元(林毅夫等,1994)。这是因为中国建国初期一穷二白,国民经济中只存在单一的农业部门,工业资本的来源也只有农村这唯一

3、可以创造剩余价值的地方。 中国的工业化属于重工业优先的赶超型战略,要调动大量的资源,包括原材料、资金、劳动力以及国外技术,如果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是不可能将这些稀缺品廉价输送到工业部门的,这决定了计划经济体制是当时中国的必然选择。农村金融系统的建设也要服从于这一指导原则,为城市工业输送所需资金,农村金融机构也成为了单纯吸收资金的部门,主要任务是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和分配农村财政支援,同时利率被人为压低。为此,国家须实行金融垄断、控制全国从城市到乡村的金融。这一时期成立的农业性金融机构有中国农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中国农业银行的经历颇为曲折,其前身为农业合作银行,于1950年成立,宗旨是支持农业恢复

4、和推广合作运动。随后农村经济逐渐复苏,农业合作银行也基本完成了它的使命,在1952年被撤销。1954年全国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为强化对农业信贷支持,同时打击农村高利贷,批准成立中国农业银行。农业银行很快便发挥了积极作用,办理对农村贫困户贷款,并贷款支援农田水利建设和生产救灾。但由于这个时候国家仍实行统一的计划资金配置,农业银行的很多职责和人民银行相冲突,工作职务和部门多有重叠,因此在1957年被再次撤销。到了1963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中国农业遭受沉重打击,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着手恢复农村生产生活秩序,农业银行又一次复出,任务是对贫下中农发放零利率贷款、

5、下发支农款并监督资金投向,在主要任务完成后,农行于1965年又再次被撤销。中国农业银行的几次起落反映出当时国家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并无长远计划,农行的出现更多是为了临时性的任务需要。 农村信用社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也不顺利。1950年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打击高利贷、充分吸收闲散资金支持农业建设而决定在全国建立农村信用社,农民可以入股,直到1959年人民公社出现后,信用社由人民公社全面接收,农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和信用社合并。随着国家农村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信用社又多次被农业银行接管,直到1996年才再次独立出来。 总的来说,在改革开放之前政府全面实施农业滋补工业的指导性政策,农村金融体制随政策需要而几度更

6、改,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套被农民认可的真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网络。 二、 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的农村金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金融改革问题又一次被提上日程,经历过建国后二十多年的探索,金融机构在农民的意识中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尤其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农民创业积极性提高,农村内部的资金需求也随之大幅上升,对于建立完整农村金融体系的呼声很高。从微观体制上看,在这一时期大量银行分支机构重又回到农村。 首先是农业银行的再度建立。面对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市场需求,单一的农村信用社是无法控制当时的市惩观上看中国农业银行在改革开放后承担的政策性任务过多,政府为了减轻农行的负担,实现其国有商业银行改制的

7、目标,决定建立一家专门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后来的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建立起来,其职责是专门派发农产品收购信贷资金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业发展银行的建立分担了中国农业银行的很大一部分政策性负担,使其得以轻装上阵而深化体制改革,同时政府决定让合作社脱离农业银行的管辖,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以合作社为基础,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三者分工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 中国农业银行的商业银行化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显著增加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然而统计显示农村的金融网点在这一时期并没有显著增加。事实表明,农村合作社的建设也并未如预期所设想的恢复到以服务农民生产生活为中心,管理组织上也

8、未体现出公平灵活原则。一些农村合作社长期亏损,贷款坏账大量积存,面临破产。农村金融组织又回到了建国初工业化起步阶段那种吸收农村资金补贴城市的老路。国务院不得已将农村合作基金会于1999年关闭,并减少农业保险业务,农村金融多元化改革暂时搁浅。 从当时的国民经济宏观背景来看,改革开放到90年代中国社会资金总体上供不应求,城市的工业化建设以及对外开放引进外资都需要大量资金,国内储蓄和国家外汇储备普遍比较紧张。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本质上就是将经济资源分配的主导权从中央下放到各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手中,中央财政能力变弱,然而同时进行的经济体制转轨又需要政府掌握强大的资源控制力,于是国家用金融替代财

9、政来吸收社会资金。根据周立(2004)的考察,近30年来我国金融体系内的资金在各级政府的配置下大量流入国有工业部门,事实上国家金融体系的长远建设发展目标已经让位于短期经济发展指标。政府在80年代拆分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中、农、工、建为主体的国有专业银行体系,按照各省市行政区划建立银行网点,充分地将银行系统延伸到民间各个角落,用银行储蓄代替政府税收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各家专业银行出于自身的考虑也积极在各地铺设网点,在各地方政府参与金融市场后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1984年投融资改革之前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并没有多大兴趣,因为在过去的大财政小金融体制下掌握财政权力比掌握银行更为重要,当时全国金融体系

10、建设基本上是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独自安排。但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央财政资金逐年下降,很难再继续支持地方政府建设投入,地方政府不得已只能减少财政依赖,转而向银行贷款,地方商业银行成为了事实上的地方政府第二财政部,税收由储蓄代替、财政拨款由银行贷款代替。地方政府为了和中央直属的专业银行争夺储蓄资金,他们一方面尽力限制国有银行在本地区铺设网点,同时还自己建立各种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并争取在当地成立证券交易所、融资中心,目的就是努力让当地的储蓄资金“留在”当地,同时吸引外地储蓄。这种竞争的结果就是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在各地随处可见,金融资产的剧烈膨胀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进一步刺激了地方政府对这种金融竞赛的热情

11、。 政府过度干预金融市场的结果就是使金融机构原本的金融中介功能被扭曲,成了为吸收储蓄而存在的部门,丧失了原有的资金有效配置和投资风险控制功能。农村合作社等设立在民间的金融合作组织是专为农村经济建设而服务的,地方政府不能通过行政来指挥这部分储蓄资金的流向,这必然带来地方政府和农村合作组织的利益冲突,利益竞争的结果就是民间金融合作组织败下阵来,发展长期停滞不前。而自计划经济时代开始的城乡二元结构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得到改变,农村资金不断地通过政府财政、储蓄投资等渠道流入到发达城市,农村金融机构也不可避免地再次成为存款吸收器,农民融资越来越难,农业投入长期匮乏。自1998年国有商业银行开始精简分支机构,同时各银行收紧县级以下分支行的贷款权限,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分支机构成为了只存不贷的吸收储蓄单位,据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以来通过国有四大行从农村流出的储蓄资金约3千亿元。中国邮政储蓄机构遍布城乡各个角落,网点超过3万,据宋宏谋(2003)的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