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115198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9.6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资源描述:

《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课件(7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1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基础理论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部培训内部培训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2尿液的生成尿液的生成尿道尿道肾脏肾脏输尿管输尿管膀胱膀胱 尿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肾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后生成,再流经输尿管,在膀胱内暂时储存,最终经尿道排出体外。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3肾脏构造肾单位肾单位肾小球肾小球肾小管肾小管远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集合管近曲小管近曲小管一个肾脏大一个肾脏大约约 有有100万万150万个肾万个肾单位单位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4尿液生成机制尿液

2、生成机制1.肾小球的滤过:当机体的循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的屏障作用,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及大部分血浆蛋白无法通过,其余成分如一部分的水、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等被滤入肾小囊腔内,形成肾小球滤过液,成为原尿。2.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离子、大部分水、部分尿素等被近曲小管重吸收,而肌酐几乎不被重吸收而随尿排出体外。3.肾小管与集合管分泌:分泌 、的作用及 、交换作用。H4NHNaH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5尿液检验目的尿液检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1、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检测 肾病时,尿中会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病理成分;发生炎症、结石、肿瘤、血

3、管病变等,各种产物可进入尿,引起尿成分的变化。2、其他系统疾病诊断 任何系统疾病的病变影响血液成分改变时,均可引起尿成分的变化,如糖尿病时尿糖增高、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增高、肝胆疾病时尿胆色素增高等。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6尿液检验目的3、安全用药监测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磺胺药、抗肿瘤药等药物,常可引起肾脏的损害,监测尿中相应药物结晶的改变,可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用药安全。4、职业病辅助诊断 检验尿中重金属如铅、镉、铋、汞等排出量,对职业病的诊断、预防及开展劳动保护,具有实用价值。5、健康状况评估 尿检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可筛查肾、肝、胆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有助于发现亚健康

4、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及疾病预防。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7尿理学检验一、尿量 一般指24小时内排出体外的尿总量。参考值:10002000ml/24h(成年人)二、尿色及透明度(仅作参考)参考值:淡黄色、清晰透明(新鲜尿)透明度可分为清晰透明、轻度混浊(雾状)、混浊(云雾状)、明显混浊(乳糜状)4个等级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8尿理学检验三、酸碱度PH值 参考值:5.06.55.06.5 (进餐后增高;晚上禁食后减低;变化范围4.58.04.58.0)与营养相关四、尿比重 尿在4时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比。尿中可溶性固体物质主要是:尿素(25%)、肌酐和氯化物(25%)参考值:晨尿或通常饮

5、食:1.0151.025 成人随机尿:1.0031.035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9尿理学检验五、尿渗透压 反映溶解在尿中具有渗透作用的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等)数量的一种指标,是表示肾脏排泄到尿中所有溶质颗粒的总量(与数量、电荷有关)。是评价肾脏浓缩功能的较好指标。参考值:6001000 Osm/(kg )六、尿气味(仅作参考)新鲜尿具有微弱芳香气味,久置可出现氨臭味。新鲜尿即出现氨臭味慢性膀胱炎、慢性尿潴留等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腐臭味泌尿系统感染或晚期膀胱炎 大蒜臭味有机磷中毒 “老鼠尿”样臭味苯丙酮尿症OH2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10尿有形成分检查尿有形成分检查红细胞

6、白细胞吞噬细胞上皮细胞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11一、尿细胞检查1、红细胞未染色的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状,淡黄色,直径大约69m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12渗透压对红细胞的影响:渗透压对红细胞的影响:低渗透压低渗透压尿中红细胞胀大,使血红蛋白溢出,仅留下细胞膜,成为大小不等的空环形或面包圈样,称为影红细胞。高渗透压高渗透压尿中红细胞皱缩,体积变小,似锯齿形、棘形或桑葚状。PH对红细胞的影响:对红细胞的影响:酸性酸性尿中,红细胞膜脂质内层面积增加,体积变小。碱性碱性尿中,红细胞膜脂质外层面积增加,细胞肿胀容易溶解破裂,边缘不规则。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13异常红细胞 大红细胞

7、:直径10m 小红细胞:直径6m,且常大小不等。棘形红细胞:胞质常向一侧或多侧伸出,胞膜突起,如生芽样。锯齿形红细胞:表面突起数量多、排列整齐、高低大小相似。面包形红细胞(环形红细胞):形似面包形的空心环。半月形红细胞:其形状如半月形。颗粒形红细胞:胞质内有颗粒状的沉积,血红蛋白丢失。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14血尿 健康成人24小时尿中红细胞不超过100万个,随机一次尿如果不离心浓缩,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离心浓缩后高倍镜视野下偶见。尿液离心沉淀后每个高倍镜视野可见12个红细胞,即为红细胞增多。尿液中镜下红细胞3/HPF,且肉眼不能看到尿液显血色,称为镜下血尿镜下血尿。1L尿液中含血量在

8、1ml以上,肉眼能观察到尿呈红色,称为肉眼血尿肉眼血尿。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15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非肾小球性血尿,主要见于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道毛细血管破裂的出血,红细胞未受肾小球基底膜挤压,因而其形态正常。来自肾小管的红细胞虽可受PH及渗透压变化的作用,但因时间短暂,变化轻微,故呈均一性血尿。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16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即变形红细胞性血尿,其中的红细胞形态变化与肾小球基底膜病理性改变对红细胞的挤压损伤,各段肾小管内不断变化的ph、渗透压、介质张力、代谢产物对红细胞作用有关。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可见2种以上

9、红细胞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17临床意义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源性):见于暂时性血尿、泌尿系统自身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等,尿液蛋白质一般不增多。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源性):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常伴有尿蛋白增多及管型出现。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182、白细胞尿中性粒细胞呈圆球形,直径1014m,较红细胞大,不染色时的细胞核较模糊,胞质内颗粒清晰可见,无明显蜕变,常分散存在,外形完整。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19在正常尿中可偶然见到12个白细胞/HPF,如果高倍视野见到5个白细胞或每小时尿白细胞4000个,称为镜下脓镜下脓尿尿。

10、如尿液含大量白细胞,成乳白色,甚至出现凝块,称为肉眼脓尿肉眼脓尿。闪光细胞(glitter cell):在低渗条件下有时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子运动。由于光折射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因其运动似星状闪光,故称为闪光细胞。白细胞检查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20脓细胞:是由炎症过程中被破坏、变性或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形成,其外形多变,细胞质内充满颗粒,细胞核模糊不清,常聚集成团,边界不清。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21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急性期,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也见于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分泌物污染尿液。淋巴、单核细胞增多:见于肾移植

11、术后、慢性炎症、新月形肾小球肾炎,应用抗生素、抗癌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减少或消失。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可见。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223.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约为白细胞的23倍,可分为小吞噬细胞和大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多吞噬细菌等微小物体;大吞噬细胞来自单核细胞称为巨噬细胞,边缘不整齐,胞核呈肾性或类圆形,胞质丰富,胞质内含有大量被吞噬的物体,有时胞质能见到空泡及伸出的阿米巴样伪足。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23临床意义 尿中吞噬细胞可见于泌尿系统急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且常伴白细胞增多,并伴有脓细胞和细

12、菌。尿吞噬细胞的多少常与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244.上皮细胞 尿中上皮细胞来源于肾小管、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可按组织学和形态学进行分类,对泌尿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肾小管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 表层移行上皮细胞(大圆上皮细胞)中层移行上皮细胞(尾行上皮细胞)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25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不一,多为圆形或多边形,又称多边细胞,略大于中性粒细胞(约为1.5倍);胞核圆形,核膜厚,核突出易见;胞质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件数量不等的含铁血黄素颗粒

13、或脂肪小粒,此时称复粒细胞复粒细胞。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26临床意义尿液中一旦增多,即提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症,如肾小管上皮细胞成堆出现提示肾小管有坏死性病变;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见复粒细胞);肾移植术后1周,尿内可出现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随后逐渐减少至恢复正常,但如放生排斥反映,则尿中可再度大量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如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见含铁血黄素,则提示有慢性心力衰竭、肾梗死、血管内溶血等。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27移行上皮细胞表层移行上皮:因胞体较大又称大圆上皮细胞,其体积可随器官胀缩状态而变化较大。器官充盈时,脱落细胞体积约为白

14、细胞45倍,多呈不规则圆形,核较小,常居中;器官收缩时,则细胞体较小,约为白细胞的2 3倍,形态较圆。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28中层移行上皮细胞:又称尾形上皮细胞或纺锤状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常呈梨形、纺锤形或带尾形,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29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形态较圆,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统称为小圆上皮细胞,但两者有差别,底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较大,而核较小。肾小管上皮细胞则反之。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30临床意义 移行上皮细胞增多提示相应部位的病变,如膀胱炎时可见大量大圆上皮细胞;肾盂肾炎时可见大量尾行上皮细胞。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31

15、鳞状上皮细胞来自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是尿液中最大的上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多边多角,边缘常卷曲,胞核很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有2个以上小核,全角化者核更小,甚至不见。这种细胞形体扁平而薄,又称扁平上皮细胞扁平上皮细胞。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32临床意义 正常尿中可见少量鳞状上皮细胞,如大量增多并伴有白细胞增多,则提示有炎症。女性患者则应排除阴道分泌物混入的位于阴道表层的扁平上皮细胞。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33尿液管型检查尿液管型检查 管型是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凝集体,是尿沉渣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成分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

16、础理论34管型形成机制和条件 尿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增高 肾小管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能力,致使尿流速减慢,局部性尿液淤积 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35透明管型呈规则的圆柱体,但大小、长短很不一致,通常两边平行,两端钝圆(一端可稍尖细成尾形),平直或略弯曲,甚至扭曲,质地菲薄。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36红细胞管型管型基质中嵌入红细胞且多在10个以上,其中红细胞常互相粘连而无明显的细胞界限,有时红细胞形态完整,有时因溶血仅见红细胞残影。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37白细胞管型管型中充满白细胞(或脓细胞)且多退化变性或坏死,一般为中性粒细胞,细胞呈球形,有时

17、呈团性重合。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38肾小管上皮管型管型内含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中的细胞呈瓦片状排列,可充满管型,细胞大小不等,胞核模糊。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39颗粒管型管型基质内含大小不等的颗粒物,外形常较透明管型短而宽大,颗粒轮廓清晰,容易折裂,可有不规则的断端,呈无色、淡黄褐色或棕黑色。按颗粒的粗细可分为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2种。粗颗粒细胞粗颗粒细胞 细颗粒细胞细颗粒细胞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40蜡样管型其外形似透明管型,为蜡烛样浅灰色或淡黄色,折光性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较短而粗,一般略有弯曲,末端常不整齐。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41脂

18、肪管型管型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折光性很强的脂肪滴。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42临床意义透明管型 健康人偶见,肾实质性病变时增多红细胞管型 急性肾小球病变,肾小球出血白细胞管型 肾脏感染性病变或免疫性反应上皮细胞管型 肾小管坏死颗粒管型 肾实质性病变伴有肾单位淤滞蜡样管型 肾单位长期阻塞,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 后差脂肪管型 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43尿结晶检查尿结晶检查 生理性结晶:多来自食物及机体盐类正常代谢产生的各种酸性产物,与钙、镁、铵等离子结合成各种无机盐及有机盐,又称代谢性盐结晶,一般无临床意义。病理性结晶:是由于各种疾病因素,在尿中出现的或

19、者由于某种药物在体内代谢异常而出现的结晶。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44 生理性结晶草酸钙结晶:为无色方形闪烁发光的八面体或信封样,偶见哑铃形或饼状,与红细胞相似。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45尿酸结晶:呈黄色、暗棕色,其形状为三棱形、哑铃形、蝴蝶形或不规则形。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46磷酸钙:有非结晶、粒状形、三棱形,排列成星状或束状。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47非结晶性尿酸盐:黄色非晶形颗粒状沉淀物。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48病理性结晶胆红素结晶:成束的针状或小块状、橘红色结晶。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49胱氨酸结晶:无色、六边形,边缘清晰、折光性强的薄

20、片状结晶。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50亮氨酸结晶:呈淡黄色或褐色小球形或油滴状,并有密集辐射状条纹,折光性强。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51酪氨酸结晶:略带黑色的针状结晶。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52胆固醇结晶:外形为缺角的长方形或方形,无色透明,呈薄片状。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53放射造影剂结晶:束状、球状、多形性结晶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54磺胺类药物结晶:乙酰基磺胺嘧啶(SD),棕黄色、不对称的麦秆束状、球状、但其束偏在一侧,两端不对称,有时呈贝壳状。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55临床意义 胆红素结晶:梗阻性黄疸、急性肝坏死、肝硬化、肝癌、有机磷中毒

21、胱氨酸结晶:肾结石、膀胱结石 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或伤寒 胆固醇结晶:肾淀粉样变、脂肪变性、偶见膀胱炎、肾盂肾炎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56其他有形成分检查其他有形成分检查 细菌 真菌 寄生虫 精子 纤维状物 其他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57真菌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58念珠菌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59滴虫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60精子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61尿干化学检查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62尿干化学分析试剂带 试剂带采用多层膜结构,第一层尼龙膜起保护作用,防止大分子物质对反应的污染;第二层绒

22、制层,包括碘酸盐层和试剂层,碘酸盐层可破坏维生素C等干扰物质,试剂层主要与尿液中所测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颜色变化;第三层是吸水层,可使尿液均匀快速地浸入,并能抑制尿液流到相邻反应区;最后一层选取尿液不浸润的塑料片作为支持体。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63检测项目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64方法学评价 主要优点:标本用料少;速度快、项目多;重复性好、准确性高;适于大批量标本筛检。主要不足:不能替代病理性尿标本检查,对白细胞、管型、结晶的检测属于间接检测。不利判断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65 蛋白质和微白蛋白 在PH3.2条件下,四溴酚蓝产生的阴离子与带阳离子

23、的蛋白质结合使颜色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指示剂蛋白误差法。测尿蛋白以清蛋白为主,对球蛋白、血红蛋白、本周蛋白和黏蛋白不够灵敏,故“阴性”不能排除这些蛋白的存在。对于高缓冲的碱性尿可能得到假阳性结果。如果尿液被季铵盐类化合物及某些防腐剂或清洗剂污染也会导致假阳性。可见的血尿也可能出现假阳性反应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66 葡萄糖 是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生产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作用下释放新生态氧O,O 氧化 KI 发生颜色改变。酮体 尿酮体包括乙酰乙酸、丙酮、-羟丁酸三种。尿中乙酰乙酸在碱性条件下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不与丙酮或-羟丁酸反应。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6

24、7 白细胞 白细胞试块主要与粒细胞中的酯酶反应,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无酯酶,故需结合显微镜检查。Vit C 该项目并非用于人体内Vit C 的定量,而是用于判断试带法其它检测项目的结果是否可靠,高浓度的Vit C对葡萄糖、胆红素、血、亚硝酸盐会产生严重的负干扰。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68常见的几个问题白细胞:干化学(+)镜检(-):可能为尿液在膀胱贮存时间过长或其他原因致使白细胞破坏。干化学(-)镜检(+):多发生在尿液中以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为主时。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69常见的几个问题红细胞:干化学(+)镜检(-):可能由于尿液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或某些患者尿液中

25、有对热不稳定酶、肌红蛋白或菌尿。干化学(-)镜检(+):可发生在尿中含大量维生素C或试带失效时。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70微白蛋白检测常见问题:1、微白蛋白的检测对多种疾病具有早期监测的意义:(1)对高血压病的应用价值,高血压病人的尿微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尿微白蛋白升高是心血管疾病进展的重要预报指标。(2)微白蛋白可以预测糖尿病性肾病的发展及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肾病最早的临床信号是出现微蛋白尿,所以检测微白蛋白有助于提前对糖尿病人采取保护肾功能的措施。(3)微白蛋白检测是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发生的敏感指标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71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原理 1、影像式尿有形成分

26、分析仪:其原理与人工显微镜镜检原理基本相似,都是直观地观察有形成分的形态,在相差显微镜下数码摄影系统对每个层流经过的标本摄像,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提取有形成分的大小、对比度、质地、形状特征,运用形态识别软件自动识别和分类尿液有形成分。与普通显微镜法相比,具有无污染、定量、简便等优点。但对杂质多的标本可导致图像模糊难以准确辨认,假阳性率高;有些结晶和真菌易被误认为红细胞,往往需要依靠传统显微镜检查。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72 2、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检测相结合的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定量稀释的尿标本经稀释、加温、染色后进入鞘液流动池,单个纵列的有形成分经氩激光光束照射,产生不同程度的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有形成分和染料的结合程度成正比),结合前向散射光和侧向散射光的信号分析尿中有形成分。综合分析做出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管型等的散点图及定量报告,最后得到每份尿标本的直方图和散点图。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73谢谢!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74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