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PV头晕疗法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112867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BPPV头晕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BPPV头晕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BPPV头晕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BPPV头晕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PPV头晕疗法(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朱鹃芬俞海安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BPPV)是一种特发的以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为主要特征的外周前庭性疾患,约占眩晕疾病的24%。近年,对该病的治疗报道较多,其中应用Epley首创的耳石复位法(PRM)治疗BPPV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病例选自本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及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全部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作常规的神经耳科学检查及其它检查,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眩晕,确认为BPPV。我们是参照耳科学对BPPV的诊断标准:1.当患者头位活动至一定位置时,突发眩晕,多为旋转性,可为飘浮感,眩晕发作为一过性,发作后有稳定期

2、,但一天或数天内可多次发作;2.Dix-Hallpike试验出现短暂眩晕及眼震,眼震多为旋转性,有数秒的潜伏期,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0秒,被检查者呈坐直位时,可出现短暂眩晕及反向的旋转性眼震,眼震可为水平性。以上反应呈疲劳性。3.无耳蜗损害、前庭功能检查包括冷热试验和姿势pic检查均正常;4.无其它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诊断患者的依据是:作Dix-Hallpike试验时,头偏左侧出现眩晕和眼震,左侧耳为患耳;头偏向右侧出现眩晕和眼震,则右耳为患耳;若双侧均为阳性,则为双耳受累。 1.2治疗方法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在其背后扶头,按下列步骤行PRM治疗。(见图)第1步,让患者快速悬头仰卧,头向

3、患侧旋转45,患耳向下,使耳石沉到后半规管中部,在此位置维持23分钟;第2步,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健侧转45,使耳石移近总脚,保持头位23分钟;第3步,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135,使耳石通过总脚,维持此位置12分钟;第4步,头向健侧扭转的同时,扶患者慢慢坐起,使耳石回归椭圆囊;第5步,头转向正前方,前倾20。每完成一步观察眩晕及眼震,待其终结后才做下一步,在治疗中此法应重复进行,直至眩晕及眼震消失,如此反复23次,直到任何头位均引不出眼震,为一次治疗。对双侧患者需行双侧复位。治疗后嘱患者保持健侧卧位1周,同时避免剧烈活动,不作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对一次治疗无效者,间隔7-10天可重复治疗,重复

4、3次无效者采用其他方法治疗。 2结果 本组53例治疗2周后复查,疗效I级49例,其中一次治愈47例,2次治疗治愈2例;II级疗效4例,III级疗效及无效0例,II级-III级患者均经2-3次复位,近期治愈率为887%(4753),有效率为100%(5353),最长随访三年,暂未发现复发病例。 3讨论 BPPV是常见的前庭末梢器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有两种假说,一种是病变在后半规管壶腹嵴,由于椭圆囊的变性颗粒或因炎症、外伤诱发进入内淋巴液中形成的有形颗粒沉积在后半规管壶腹嵴顶,当头部取直立位时,后半规管嵴顶呈垂直位;当侧卧时,后半规管壶腹嵴则转为水平位,因嵴顶有耳石沉着,重力作用使它偏离壶

5、腹,产生刺激并发生眩晕和眼震,若颗粒粘附不平,多次变换头位,颗粒脱落游散,不再构成刺激,便产生疲劳现象。另一种是以Eplep为代表的半规管耳石症学说(5),他认为,变性耳石颗粒并外粘附于后半规管壶腹嵴,而是悬浮于半规管长臂的内淋巴中,当头部处于诱发体位时,颗粒狀物沿与壶腹相反的方向运动,内淋巴也克服壶腹嵴的惯性发生相应移动,致使半规管壶腹神经异常兴奋出现症状。依据这种假说,Epley提出用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即循一定顺序变动头位,耳石从后半规管回复到椭圆囊内,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位置性眩晕在许多眩晕性疾病中存在,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前庭药物中毒、颅脑外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脑干病变、

6、小脑肿瘤、脑干肿瘤等疾病。BPPV应与上述这些疾病无关,它们间是有区分的。然而,在BPPV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必需注意到,多次复位手法治疗无效者要对患者的诊断重新进行评估,是否是其他眩晕性疾病,特别是具有位置性眩晕的此类疾病。此外,对于有高血压或心胸病、颈椎病、脑血管疾病、高龄患者应暂缓进行,防止发生意外。目前对BPPV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法、复位手法及手术治疗。许多学者推荐复位手法。这是根据嵴顶结石症和管结石症理论而设计的,目的是使粘附于嵴顶的结石或游离飘浮于半规管长臂管腔内淋巴中的细小致密颗粒,通过头位有顺序的变动,使之从顶帽脱落或从半规管长臂管腔中经总脚或水平半规管脚进入椭圆囊,从而使

7、半规管壶腹嵴顶及半规管腔内淋巴恢复正常的运动,消除了致病因素,症状获得缓解。文献报道,1次或多次耳石复位治疗BPPV成功率可达84%-100%,我们应用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53例,治愈率为90.6%,有效率为100%,证实了BPPV发病机制的半规管耳石症假说。摘自: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1999年 第13卷 第4期 参考文献1周成勇.良性位置性眩晕.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1998;22(4):2352张爱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44例分析.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1995;19(4):2353甘晓凡.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1995;19(4):2354樊忠,王天铎.实用耳鼻咽喉科学.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7:1765Epley JM.New dimensions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80;88:5996周传理,李建华.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例.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2):10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