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8章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111742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 页数:153 大小:14.7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物化学第8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生物化学第8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生物化学第8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第8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第8章(1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辑ppt 第四章脂类代谢编辑ppt教学目标n1、了解脂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n2、熟悉脂肪的分解代谢n3、重点掌握脂肪酸的-氧化途径n4、掌握酮体代谢的途径和意义n5、了解脂肪的合成代谢编辑ppt 第一节脂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编辑ppt一、1 1g g 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可释放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可释放9.39.3KcalKcal的能量,而的能量,而1 1g g 糖和蛋白在糖和蛋白在体内彻底氧化只释放体内彻底氧化只释放4.14.1KcalKcal的能量。的能量。脂肪是脂肪是储存能量很高储存能量很高的物质,同样的物质,同样质量的脂肪在运输中质量的脂肪在运输中不必消耗同时不必消耗同时运输水化水而消耗

2、的能量运输水化水而消耗的能量。编辑ppt二、脂肪在口腔和胃中都不发生化学作用,消脂肪在口腔和胃中都不发生化学作用,消化发生在小肠:化发生在小肠:1.1.胆汁盐乳化脂肪胆汁盐乳化脂肪形成形成混合胶粒混合胶粒(mixed micelles);2.2.肠脂肪酶(肠脂肪酶(lipaseslipases)分解分解fatfat为甘油为甘油(glycerolglycerol)和脂肪酸(和脂肪酸(fatty acidsfatty acids);3.3.肠粘膜吸收肠粘膜吸收分解产物,分解产物,再转化为再转化为fatfat。编辑ppt4.Fat与与cholesterol、apoproteins结合形成结合形成乳乳

3、糜微滴糜微滴(chylomicrons););5.乳糜微滴通过乳糜微滴通过淋巴系统和血液进入组织淋巴系统和血液进入组织;6.ApoC-II(载脂蛋白)载脂蛋白)激活脂蛋白脂肪酶激活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重新水解重新水解fat为脂肪酸为脂肪酸(FA)和甘油(和甘油(glycerol););7.FAFA进入细胞进入细胞;8.FAFA被被氧化释放能量氧化释放能量,或在,或在肌细胞及脂肪组织肌细胞及脂肪组织中酯化储存中酯化储存。编辑ppt三、脂肪的转运三、脂肪的转运在血液中在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与与清蛋白结合清蛋白结合;其它脂质与血浆中的其它脂质与血浆中的载脂蛋白载

4、脂蛋白结合结合脂蛋白脂蛋白;血浆中的载脂蛋白种类较多,主要有血浆中的载脂蛋白种类较多,主要有apoAapoA、B B、C C、D D、E E五类。五类。根据密度不同,血浆脂蛋白可分为根据密度不同,血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MCM)、)、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VLDL)、)、低密低密度脂蛋白度脂蛋白(LDLLDL)、)、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HDL)编辑ppt四、脂肪的分解四、脂肪的分解 激素接受激素接受能量需要能量需要信号,信号,脂肪被动员脂肪被动员,被运输到,被运输到可以氧化脂肪酸产能的组织(骨骼肌、心脏和可以氧化脂肪酸产能的组织(骨骼肌、心脏和肾上腺皮质

5、)。肾上腺皮质)。低血糖低血糖引发分泌的引发分泌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脂与脂肪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活化产生肪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活化产生cAMPcAMP,蛋白激蛋白激酶磷酸化酶磷酸化并活化激素敏感的并活化激素敏感的甘油三酯酯酶甘油三酯酯酶,水,水解甘油三酯。产生的脂肪酸由脂肪细胞释放进解甘油三酯。产生的脂肪酸由脂肪细胞释放进入血液,血清白蛋白入血液,血清白蛋白 serum albuminMr serum albuminMr 6200062000非共价结合脂肪酸(非共价结合脂肪酸(1 1:1010),运输至),运输至骨骼肌、心脏和肾上腺皮质。骨骼肌、心脏和肾上腺皮质。运输的脂肪

6、酸解离进入细胞氧化供能运输的脂肪酸解离进入细胞氧化供能。编辑ppt四、脂肪的分解四、脂肪的分解(续)(续)编辑ppt五、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不能利用甘油,不能利用甘油,随血液回到肝脏,可能发生:随血液回到肝脏,可能发生:1.变为变为-磷酸甘油,磷酸甘油,与活化的与活化的脂肪脂肪酸酸合成合成脂肪脂肪;2.变为变为-磷酸甘油磷酸甘油,生成磷酸二羟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参与丙酮,参与酵解,氧化供能酵解,氧化供能;3.变为变为-磷酸甘油磷酸甘油,生成磷酸二羟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参与丙酮,参与糖异生糖异生。编辑ppt本节小结n1、n3 3、脂肪的转运、脂肪的转运n4 4、脂肪的分解脂肪的分

7、解 n5、编辑ppt第二节脂肪酸的氧化编辑ppt一、脂肪酸的-氧化学说Franz Knoop(1904)提出提出FA -oxidation假说,并通过假说,并通过苯基标记苯基标记喂喂养试验,发现脂肪酸的氧化是养试验,发现脂肪酸的氧化是从羧从羧基端的基端的 位碳原子开始位碳原子开始,每次分解出每次分解出一个二碳片段一个二碳片段(乙酰(乙酰CoACoA)。氧化主要发生在氧化主要发生在肝脏肝脏内。内。编辑ppt二、FAFA进入肝脏细胞首先进入肝脏细胞首先被活化成脂酰被活化成脂酰CoA(CoA(acyl CoA)。细胞内有两类活化细胞内有两类活化FAFA的酶:的酶:1、内质网脂酰内质网脂酰CoA合成酶

8、合成酶(acyl CoA synthetase),),也称也称硫激酶硫激酶(thiokinase),),活化活化1212个碳原子以上个碳原子以上的的FA;2、线粒体脂酰线粒体脂酰CoA合成酶合成酶(acyl CoA synthetase),),活化活化4-104-10碳碳原子的原子的FA。编辑ppt二、脂肪酸脂肪酸+ATP+HS-CoA 脂酰脂酰CoA+AMP+PPiR-COO-+ATP+HS-CoA R-CO-SCoA+AMP+PPi(2Pi)脂酰CoA合成酶编辑ppt编辑ppt三、三、nFA的的-oxidation发生在肝脏及发生在肝脏及其他组织的线粒体内,中、短链其他组织的线粒体内,中、

9、短链FAFA可直接穿过线粒体内膜,长链可直接穿过线粒体内膜,长链FAFA须经特殊的须经特殊的转运转运机制才可进入机制才可进入线粒体内被氧化,即线粒体内被氧化,即肉碱肉碱(L-carnitine)转运转运。编辑ppt脂酰脂酰-CoA合成酶合成酶 脂酰脂酰-CoA合成酶合成酶编辑ppt编辑ppt四、)包括四个反复的氧化过程:包括四个反复的氧化过程:1.脱氢:脱氢:Acyl CoA的的、脱氢脱氢,生成生成反式反式 2-烯脂酰烯脂酰CoA(enoylCoA),线粒体基质中发现线粒体基质中发现有有3 3种脂酰种脂酰CoACoA脱氢酶(脱氢酶(acylCoA dHE),都都以以FADFAD为辅基为辅基。脂

10、酰脂酰CoA-CoA-2-烯脂酰烯脂酰CoA脂酰脂酰CoACoA脱氢酶脱氢酶 FAD FADH FAD FADH2 2编辑ppt编辑pptn2.水化:水化:2-烯脂酰烯脂酰 CoA(2-enoyl CoA)加水,加水,形成形成L(+)L(+)-羟脂酰羟脂酰CoACoA,由由水化酶水化酶催化,底物只能为催化,底物只能为 2 2-不饱和不饱和脂酰脂酰CoACoA;n 2-烯脂酰烯脂酰 CoA -羟脂酰羟脂酰CoACoA烯脂酰烯脂酰 CoA水化酶水化酶 H H2 2O O编辑ppt编辑pptn3.再脱氢:再脱氢:L(+)-羟脂酰羟脂酰CoACoA脱氢脱氢,生成生成-酮脂酰酮脂酰CoACoA,由由脱氢

11、酶脱氢酶催化,酶催化,酶以以NADNAD+为辅酶,只对为辅酶,只对L L型底物型底物有作用;有作用;n-羟脂酰羟脂酰CoA-CoA-酮脂酰酮脂酰CoACoA-羟脂酰羟脂酰CoACoA脱氢酶脱氢酶 NAD NAD+NADH+HNADH+H+编辑ppt编辑ppt4.硫解硫解(断链),(断链),-酮脂酰酮脂酰CoACoA在在硫解酶硫解酶(thiolase)催化下,加催化下,加HSCoAHSCoA并使碳链并使碳链断裂,生成断裂,生成1 1分子乙酰分子乙酰CoACoA比原来少两个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碳原子的脂酰CoACoA。-酮脂酰酮脂酰CoACoA乙酰乙酰CoA+CoA+脂酰脂酰CoACoA-酮脂

12、酰酮脂酰CoACoA硫解酶硫解酶 HSCoA HSCoA编辑ppt编辑ppt编辑ppt编辑ppt1FA仅需活化一次,消耗仅需活化一次,消耗1 1ATPATP的的两个高能两个高能磷酸键磷酸键,活化的酶在线粒体膜外,活化的酶在线粒体膜外;2Acryl CoA(长链)需经长链)需经肉碱运输肉碱运输才能进才能进入线粒体内,有肉碱转移酶入线粒体内,有肉碱转移酶I I和和IIII;3所有所有FA -oxidation的酶都是的酶都是线粒体酶线粒体酶;4.-oxidation氧化产生的氧化产生的acetyl CoA进进入入TCA,最终生成最终生成H2O和和CO2,每一次循环每一次循环产 生产 生 1 a c

13、 e t y l C o A、1 F A D H2和和1(NADH+H+)。编辑ppt以软脂酸为例以软脂酸为例,7次循环产生次循环产生8 acetyl CoA、7FADH2和和7(NADH+H+)总计:总计:8 12+7(2+3)-2=129(ATP)。或或83 2.5+1.5+1+71.5+2.5-2=106 ATP编辑ppt编辑ppt 五、不饱和脂肪酸同样需要不饱和脂肪酸同样需要活化活化和和转运转运才才能进入线粒体氧化,在遇到不饱和能进入线粒体氧化,在遇到不饱和双键前进行常规的双键前进行常规的-氧化。或因氧化。或因顺顺式双键式双键,必需,必需经顺反异构经顺反异构为反式异为反式异构物、或因生

14、成的构物、或因生成的D(-)D(-)-构型需经构型需经差向异构差向异构生成生成L-L-型异构,才能继续型异构,才能继续-氧化。氧化。编辑ppt编辑ppt六、少量奇数碳脂肪酸,经多次少量奇数碳脂肪酸,经多次-氧化最终产生氧化最终产生丙丙酰酰CoACoA,剩下的问题就是剩下的问题就是丙酸代谢丙酸代谢。丙酸代谢丙酸代谢可有两条途径:可有两条途径:1 1、通过、通过甲基丙二酸单酰甲基丙二酸单酰CoACoA途径途径生成生成琥珀酰琥珀酰CoACoA进入进入TCATCA;2 2、通过、通过-羟丙酸支路羟丙酸支路,最终,最终生成乙酰生成乙酰CoACoA进入进入TCATCA(植物、微生物中普遍)。植物、微生物中

15、普遍)。反刍动物瘤胃中碳水化合物经细菌发酵产生大量丙酸、短链FA及有机酸氧化产生丙酸、一些枝链氨基酸(Val,Ile)降解也产生丙酸,因此丙酸代谢也十分重要。编辑ppt甲基丙二酸单酰甲基丙二酸单酰CoACoA途径途径编辑ppt-羟丙酸支路羟丙酸支路编辑ppt七、Stumpf P K(1956)首先在植物线粒首先在植物线粒体中发现,后来在脑、肝等组织中体中发现,后来在脑、肝等组织中也有发现,也有发现,仅游离仅游离FAFA可作底物可作底物,直,直接涉及到分子氧,产物既可是接涉及到分子氧,产物既可是D-D-羟基羟基FAFA,也可以是也可以是少一个碳的少一个碳的FAFA。编辑ppt编辑ppt八、Ver

16、kade(1932)发现喂养一元羧酸发现喂养一元羧酸后出现了后出现了二元羧酸二元羧酸,十一碳羧酸产,十一碳羧酸产生了十一碳、九碳、七碳的二元羧生了十一碳、九碳、七碳的二元羧酸,即除酸,即除-氧化外,还在远离羧基氧化外,还在远离羧基碳的碳的 碳上发生了氧化反应碳上发生了氧化反应。编辑ppt编辑ppt九、过氧化物酶体的线粒体是脂肪酸氧化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是脂肪酸氧化的主要场所,但一定细胞的特定膜结构也会氧但一定细胞的特定膜结构也会氧化脂肪酸,化脂肪酸,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s)可以以可以以与线粒与线粒体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体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方式氧化的方式氧化脂肪酸。脂肪酸。编

17、辑ppt九、过氧化物酶体的n过氧化物酶体氧化脂肪酸四步反过氧化物酶体氧化脂肪酸四步反应的第一步黄素蛋白脱氢酶催化应的第一步黄素蛋白脱氢酶催化脱氢生成脱氢生成FADHFADH2 2,电子直接传递电子直接传递给给O O2 2生成生成H H2 2O O2 2,后者被后者被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分解酶分解解毒。解毒。编辑ppt本节小结n1、脂肪酸的脂肪酸的-氧化氧化n4 4、过氧化物酶体的过氧化物酶体的编辑ppt第三节酮体的代谢编辑ppt教学目标n1、了解酮体的概念、了解酮体的概念n2、掌握酮体生成的途径、掌握酮体生成的途径n3、掌握酮体氧化的途径、掌握酮体氧化的途径n4、熟悉酮体代谢的意义、熟悉酮体代谢

18、的意义编辑ppt一、酮体的概念nFA -氧化产生大量的乙酰氧化产生大量的乙酰CoACoA,在肌细在肌细胞中进入胞中进入TCATCA,在肝、肾、脑等组织中,在肝、肾、脑等组织中,尤其在饥饿、禁食、糖尿病等情形下,尤其在饥饿、禁食、糖尿病等情形下,acetyl CoAacetyl CoA可进一步缩合并生成可进一步缩合并生成乙酰乙乙酰乙酸酸、-羟丁酸羟丁酸和和丙酮丙酮这三种物质,统称这三种物质,统称为为酮体酮体(ketone body)。)。编辑ppt二、酮体的生成n1)2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脂肪酸乙酰乙酰乙酰乙酰CoA+乙酰乙酰CoA 乙酰CoA乙酰转移酶 HSCoA编辑ppt二、酮体的生

19、成(续)n3、乙酰CoA+乙酰乙酸4、乙酰乙酸、乙酰乙酸 乙酰乙酸脱羧酶CO2硫解酶硫解酶HMG-CoAHMG-CoA合成酶合成酶HMG-CoAHMG-CoA裂解酶裂解酶编辑ppt三、酮体的氧化n1、乙酰乙酸+HSCoA+ATP 乙酰乙酰CoA+AMP+PPi 2、乙酰乙酰CoA+HSCoA 2乙酰CoA TCA 硫激酶硫解酶编辑ppt三、酮体的氧化n3、乙酰乙酸乙酰乙酸 n4、编辑ppt肌肉中肌肉中:-羟丁酸羟丁酸乙酰乙酸乙酰乙酸 ATP+HS-CoA 硫激酶硫激酶 AMP+PPi 乙酰乙酰乙酰乙酰CoA HS-CoA 硫解酶硫解酶 2乙酰乙酰CoATCA编辑ppt四、酮体代谢的特点n酮体代

20、谢的主要特点是肝内生成肝外利用。酮体代谢的主要特点是肝内生成肝外利用。脂肪酸在线粒体内进行脂肪酸在线粒体内进行-氧化生成大量的乙酰氧化生成大量的乙酰CoA,由于肝脏中具有活性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因由于肝脏中具有活性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因此仅有少部分乙酰此仅有少部分乙酰CoA进入进入TCA分解,大部分乙分解,大部分乙酰酰CoA则作为酮体合成的原料生成则作为酮体合成的原料生成酮体酮体。但肝脏。但肝脏中没有利用酮体的酶,所以不能氧化分解酮体。中没有利用酮体的酶,所以不能氧化分解酮体。大多数肝外组织如心、肾、脑及骨骼肌的线粒体均大多数肝外组织如心、肾、脑及骨骼肌的线粒体均具有活性较高的利用酮体的酶

21、,所以酮体在肝内具有活性较高的利用酮体的酶,所以酮体在肝内生成后,很快透出细胞膜,随血液循环到肝外组生成后,很快透出细胞膜,随血液循环到肝外组织进一步氧化分解。织进一步氧化分解。编辑ppt五、酮体代谢的生理意义五、酮体代谢的生理意义1、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酮体为小分子水溶性物质,易通过血液运输,透过血脑屏障和肌肉毛细血管壁,是肌肉和脑组织等的重要能源。正常情况下,肝脏产生的酮体能迅速被肝外组织所利用,故血中仅含少量酮体:0.030.5mmol/L。编辑ppt六、酮体代谢的意义六、酮体代谢的意义在在饥饿、禁食及糖尿病饥饿、禁食及糖尿病等情况下,脂肪酸分解等情况下,脂肪酸分解加强,酮体生

22、成相应增多。如超过肝外组织的加强,酮体生成相应增多。如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则血中酮体增多,超过正常含量,利用能力,则血中酮体增多,超过正常含量,造成造成酮血证酮血证。此时,部分酮体可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称为此时,部分酮体可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称为酮尿酮尿;部分酮体还可以随呼吸道挥发排出,使;部分酮体还可以随呼吸道挥发排出,使呼出气中有酮味。呼出气中有酮味。由于酮体物质均为酸性物质,因此血中酮体过由于酮体物质均为酸性物质,因此血中酮体过多会引起多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编辑ppt第四节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编辑ppt本节内容提要:n1、软脂酸的生物合成n2、软脂酸碳链的延长n3、不饱和脂肪

23、酸的合成n4、脂肪酸合成的调节n5、甘油三酯的合成编辑ppt一、脂肪酸的合成概述FA的合成与分解是的合成与分解是两种不同的代谢途径两种不同的代谢途径、由由不同的酶系统不同的酶系统催化反应、发生于细胞催化反应、发生于细胞内的内的不同部位不同部位、合成过程存在一个三碳、合成过程存在一个三碳中间物中间物丙二酸单酰丙二酸单酰CoA(malonyl CoA)与与FAFA的生物合成。的生物合成。FA的合成的合成(De novo synthesis)发生在发生在细胞质细胞质中。中。延伸合成发生在延伸合成发生在内质网内质网或或线粒体线粒体中。中。双键引入发生在双键引入发生在微粒体微粒体中中。编辑ppt二、脂肪

24、酸的合成原料n一般生物都能利用一般生物都能利用糖类或更简单的含碳糖类或更简单的含碳物物作为碳源合成作为碳源合成FAFA,油料作物以油料作物以COCO2 2为碳为碳源、微生物以源、微生物以糖或乙酸糖或乙酸为碳源、动物合为碳源、动物合成成FAFA有两种方式:从无到有合成有两种方式:从无到有合成(de novo synthesis)及延伸(长)合成及延伸(长)合成(elongation synthesis),),前者的酶前者的酶系统存在于胞质中系统存在于胞质中非线粒体系统,后非线粒体系统,后者酶系统存在于线粒体和微粒体中者酶系统存在于线粒体和微粒体中线线粒体系统和微粒体系统,合成原料是粒体系统和微粒

25、体系统,合成原料是乙乙酰酰CoACoA。编辑ppt三、软脂酸的生物合成FA合成的主要途径在合成的主要途径在胞质胞质中进行,原料中进行,原料为为乙酰乙酰CoA,产物产物是长链是长链FAFA(多为软多为软脂酸),反应还需:脂酸),反应还需:ACP(acyl carrier proteins),ATP,CO2,NADPH和和Mn2+等。合成中只有一个等。合成中只有一个C C2 2物以乙物以乙酰酰CoA参与合成过程(参与合成过程(“引物引物”),),其余延伸的其余延伸的“C C2 2”物均以物均以形式参与反应。形式参与反应。编辑ppt非光合作用真核生物中,几乎所有用于脂肪酸生非光合作用真核生物中,几乎

26、所有用于脂肪酸生物合成的物合成的乙酰乙酰-CoACoA都通过线粒体都通过线粒体中中丙酮酸的氧丙酮酸的氧化及氨基酸碳架的分解化及氨基酸碳架的分解,而脂肪酸氧化产生的,而脂肪酸氧化产生的乙酰乙酰-CoACoA不作为动物细胞脂肪酸生物合成的乙不作为动物细胞脂肪酸生物合成的乙酰酰-CoACoA的来源,因为两种代谢途径的调节是相的来源,因为两种代谢途径的调节是相反的。反的。线粒体内膜对乙酰线粒体内膜对乙酰-CoACoA不透过,需要特殊的运不透过,需要特殊的运输体,乙酰输体,乙酰-CoACoA通过通过柠檬酸合成酶与草酰乙酸柠檬酸合成酶与草酰乙酸生成柠檬酸被运送到胞质生成柠檬酸被运送到胞质。编辑ppt编辑p

27、pt编辑ppt编辑pptn脂肪酸合成酶(脂肪酸合成酶()复合物有复合物有七个独立的多肽紧密协同七个独立的多肽紧密协同为一个整体为一个整体,共同作用完成脂酰,共同作用完成脂酰CoACoA和丙二酸单酰和丙二酸单酰CoACoA合成合成FAFA的催化过程,的催化过程,七条多肽链包括七条多肽链包括一个酰基载体蛋白一个酰基载体蛋白(ACPACP)和六个酶和六个酶,ACPACP的作用是以的作用是以硫酯键的形式把脂酰基团连接在复硫酯键的形式把脂酰基团连接在复合物上以代替脂酰合物上以代替脂酰CoACoA形式形式编辑ppt动物脂肪酸合成酶的六个酶是:动物脂肪酸合成酶的六个酶是:1 1、乙酰转移酶(脂酰转移酶):、

28、乙酰转移酶(脂酰转移酶):Acetyl CoA-ACP transacetylase(AT)催化脂酰基转移催化脂酰基转移 2 2、丙二酰转移酶、丙二酰转移酶Malonyl CoA-ACP transferase(MT)催化丙二酰基转移催化丙二酰基转移编辑ppt3 3、-酮脂酰酮脂酰-ACP合成酶合成酶-Ketoacyl-ACP synthetase(KS)催化脂酰基与丙二酰基缩合催化脂酰基与丙二酰基缩合4 4、-酮脂酰酮脂酰-ACP还原酶还原酶-Keto-ACP reductase(KR)催化酮基还原为羟基催化酮基还原为羟基编辑ppt5、-羟脂酰羟脂酰-ACP脱水酶脱水酶-Hydroxyacy

29、l-ACP dehydratase(HD)催化脱水催化脱水 6、烯脂酰、烯脂酰-ACP还原酶还原酶Enoyl-ACP reductase(ER)催化双键还原催化双键还原编辑ppt编辑pptn1 7 7分子丙二酸单酰分子丙二酸单酰CoACoA形成形成 7 A c e t y l C o A+7 C O2+7 A T P 7malonyl CoA+7ADP+7Pi 27 7次循环的缩合和还原次循环的缩合和还原 Acetyl CoA+7malonyl CoA+14NADPH+14H+p a l m i t a t e+8 HS-CoA+6H2O+7CO2+14NADP+总反应:总反应:8Acetyl

30、 CoA+7ATP+14NADPH+14H+palmitate+8HSCoA+6H2O+7ADP+7Pi+14NADP+编辑ppt编辑ppt编辑ppt四、软脂酸碳链的延长n1、线粒体脂肪酸碳链延长酶系软脂酰软脂酰CoA硬脂酸硬脂酸C2H2O-羟羟硬脂酰硬脂酰CoA-酮脂酰酮脂酰CoA乙酰乙酰CoA硬脂酰硬脂酰CoA 2-烯脂酰烯脂酰 CoANADP+NADPH+H+NADPH+H+NADP+编辑ppt四、软脂酸碳链的延长n2、内质网脂肪酸碳链延长酶系、内质网脂肪酸碳链延长酶系 以丙二酸单酰以丙二酸单酰CoA作为二碳单位的作为二碳单位的供体,由供体,由NADPH+H+提供还原力,提供还原力,软脂

31、酸经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软脂酸经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等反应,每一轮可增加等反应,每一轮可增加2个碳原子,个碳原子,反复进行逐步延长碳链。反复进行逐步延长碳链。编辑ppt缩合缩合还原还原编辑ppt脱水脱水还原还原编辑ppt五、甘油三脂的合成n脂肪合成的两种主要前体:脂肪合成的两种主要前体:L-phosphoglycerol和和fatty acyl CoA,前者来源于前者来源于DHAP或或glycerol。脂肪组织缺乏脂肪组织缺乏glycerol kinase,甘油骨架只能来源于糖代甘油骨架只能来源于糖代谢产物谢产物DHAP。编辑ppt编辑ppt本节小结n1、脂肪酸的合成概述n2、脂肪酸的

32、合成原料n3、软脂酸的生物合成n4、软脂酸碳链的延长n5、甘油三脂的合成编辑ppt第五节膜脂质的合成膜脂质的合成编辑ppt本节内容提要:1、甘油磷脂的合成 磷脂酸的合成 脑磷脂和卵磷脂的合成 磷脂酰丝氨酸的合成 2、鞘脂类的合成 编辑ppt一、甘油磷脂的合成n甘油磷脂广泛分布于生物界,是最主要的一类磷脂。甘油磷脂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卵磷脂、脑磷脂、磷脂酸等。n磷脂酸是结构最简单的甘油磷脂,也是合成其它磷脂及甘油三酯的原料。编辑pptn1)甘油二酯+ATP 磷脂酸+ADPn2)甘油一酯+ATP 溶血磷脂酸+ADPn3)溶血磷脂酸+RCOSCoA 磷脂酸磷脂酸的合成磷脂酸的合成甘油二酯激酶甘油一酯激

33、酶HSCoA肌肉肌肉肝脏、肾肝脏、肾编辑pptn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丝氨酸 乙醇胺编辑ppt二、鞘脂类的合成鞘磷脂的生物合成包括四步反应:鞘磷脂的生物合成包括四步反应:1 1)由软脂酰)由软脂酰-CoACoA和丝氨酸合成和丝氨酸合成二氢鞘氨醇二氢鞘氨醇;2 2)进一步与脂酰)进一步与脂酰-CoACoA生成生成脂酰二氢鞘氨醇脂酰二氢鞘氨醇;3 3)二氢鞘氨醇部分脱饱和生成)二氢鞘氨醇部分脱饱和生成N-N-脂酰鞘氨醇脂酰鞘氨醇(神经酰胺神经酰胺););4 4)连接极性头部生成)连接极性头部生成鞘脂鞘脂,如,如鞘磷脂鞘磷脂或或鞘糖脂鞘糖脂 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编辑ppt编辑p

34、pt编辑ppt小结:本节为了解内容编辑ppt第六节胆固醇代谢编辑ppt一、胆固醇概述n胆固醇是最早由动物胆石中分离出的具有羟基的固醇类化合物,故称胆固醇。n植物中不含胆固醇,但含植物固醇。以-谷固醇为最多。酵母含麦角固醇,它是维生素D的前体。n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膜的重要组分,也可以转变为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编辑ppt编辑ppt二、胆固醇的生物合成n原料原料:乙酰乙酰CoA (acetyl CoA)场所场所:肝脏(主要):肝脏(主要)1.Acetyl CoA(C2)MVA(mevalonate,甲羟戊甲羟戊酸酸)(C6);2.MVA(C6)活化的异戊烯焦磷酸活化的异戊烯焦磷酸(IP

35、P-C5)和二和二甲基丙烯焦磷酸(甲基丙烯焦磷酸(DPP-C5););3.C5C10C15C30鲨烯鲨烯(squalene);4.Squalene羊毛脂固醇(羊毛脂固醇(lanosterol);5.胆固醇胆固醇的合成(的合成(Cholesterol)编辑ppt编辑ppt编辑ppt编辑ppt1受受胞内胆固醇浓度和激素胞内胆固醇浓度和激素(glucagon and Insulin)的调节;的调节;2限速步骤限速步骤HMG-CoAMVA,由由HMG-CoA还原还原酶催化,受胆固醇衍生物及酶催化,受胆固醇衍生物及MVAMVA的变构抑制,还受激的变构抑制,还受激素调控,磷酸化失活、去磷酸化激活。素调控,

36、磷酸化失活、去磷酸化激活。3高的胞内胆固醇浓度激活高的胞内胆固醇浓度激活ACATACAT,促进胆固醇酯化促进胆固醇酯化而储存。而储存。4.高的胞内胆固醇浓度引起高的胞内胆固醇浓度引起LDLLDL受体减少受体减少,减缓向,减缓向血液中吸收胆固醇。血液中吸收胆固醇。编辑ppt1胆固醇结石胆固醇结石(cholelithiasis)2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sclerosis)编辑ppt详细过程目前还不清楚。但由胆结石的成份有胆固醇,详细过程目前还不清楚。但由胆结石的成份有胆固醇,胆色素,钙酸盐,及蛋白胶质。分为(胆色素,钙酸盐,及蛋白胶质。分为(1 1)色素性结色素性结石(石(pigment s

37、tonespigment stones)及及 (2 2)胆固醇结石)胆固醇结石(cholesterol stones)cholesterol stones)。胆道中胆固醇浓度很高,在胆囊粘膜重吸收胆囊中胆道中胆固醇浓度很高,在胆囊粘膜重吸收胆囊中的水分和胆汁盐时,由于吸收过程太过分,特别是的水分和胆汁盐时,由于吸收过程太过分,特别是当胆囊发炎时,吸收更快,本不溶于水而溶于含胆当胆囊发炎时,吸收更快,本不溶于水而溶于含胆汁盐水溶液中的胆固醇从胆汁中结晶析出,形成结汁盐水溶液中的胆固醇从胆汁中结晶析出,形成结石。石。编辑ppt动脉内膜形成的动脉内膜形成的胆固醇斑纹胆固醇斑纹造成动脉的粥样硬化。造成

38、动脉的粥样硬化。患者血液患者血液 胆固醇胆固醇 或或 胆固醇胆固醇/磷脂磷脂升高,脂质升高,脂质向动脉内膜浸润而粘着于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向动脉内膜浸润而粘着于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斑。斑。过去认为是摄入过高胆固醇的缘故过去认为是摄入过高胆固醇的缘故膳食假说。膳食假说。但生物体内有但生物体内有90%90%以上的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的以上的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的(内源性的)。因此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应考虑胆(内源性的)。因此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应考虑胆固醇合成、分解及排泄速度等各方面的因素。固醇合成、分解及排泄速度等各方面的因素。编辑ppt三、胆固醇的分解与代谢1 1转变为转变为胆甾烷醇胆甾烷醇(cholesta

39、nol)和和粪甾醇粪甾醇(koprosterol,stercorin)排泄;排泄;2 2转变为转变为胆酸胆酸(cholic acid),主要通过环状主要通过环状结构的结构的环核羟化及侧链的降解环核羟化及侧链的降解,环核羟化需,环核羟化需NADPHNADPH和和O O2 2,双功能加氧酶双功能加氧酶,侧链氧化主要为,侧链氧化主要为-氧化后氧化后再进行再进行-氧化氧化;3 3转变为其他物质,主要包括转变为其他物质,主要包括固醇类激素和维固醇类激素和维生素生素D D。编辑ppt胆酸胆酸鹅鹅 脱氧脱氧 胆酸胆酸编辑ppt胆汁酸盐(简称胆盐,主要指胆汁酸钠盐或钾盐):胆汁酸盐(简称胆盐,主要指胆汁酸钠盐

40、或钾盐):游离型胆汁酸,包括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游离型胆汁酸,包括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石胆酸;结合型胆汁酸,主要有甘氨胆酸、酸、石胆酸;结合型胆汁酸,主要有甘氨胆酸、牛黄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黄鹅脱氧胆酸。牛黄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黄鹅脱氧胆酸。能降低油、水两相间的表面张力,促进脂类乳化。能降低油、水两相间的表面张力,促进脂类乳化。防止胆结石生成。胆汁中的胆汁酸盐和卵磷脂可防止胆结石生成。胆汁中的胆汁酸盐和卵磷脂可使胆固醇分散形成可溶性微团而阻止其沉淀下来形使胆固醇分散形成可溶性微团而阻止其沉淀下来形成结石。成结石。编辑ppt编辑ppt编辑ppt编辑ppt雌激素酮雌激素酮雄甾雄甾烯烯二酮二酮孕酮、黄体酮孕酮、黄体酮睾丸激素睾丸激素甾酮甾酮雌二醇雌二醇17-羟孕酮羟孕酮编辑ppt编辑ppt胆固醇代谢与转化总结n胆固醇的来源:n1、动物组织内合成n2、食物中摄取 n胆固醇的分解与转化n1、合成为胆汁酸盐n2、转变为类固醇激素n3、转变为维生素Dn4、转变为粪固醇排出体外编辑ppt本章总结n1、脂类的消化与吸收n2、脂类的分解代谢(重点)n3、脂类的生物合成n4、胆固醇代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