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08课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18110431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X 页数:152 大小:2.2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08课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08课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08课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08课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08课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1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8 课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课时基础通关中考考点解析课时阶段训练1.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原料、产物、意义等。2.会分析探究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几个实验,会设置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3.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会分析相关的图表。4.概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5.概述光合作用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考点一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考点聚焦|1.光合作用的发现(1)海尔蒙特的实验:图8-1实验结论: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但他忽略了也是合成有

2、机物的原料。干土减少的0.57kg主要是的质量。水二氧化碳无机盐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图8-2实验现象:图甲中的蜡烛,图乙中的蜡烛能够;图丙中的老鼠,图丁中的老鼠能够。实验结论:。正常燃烧熄灭死亡正常存活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2.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实验1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1)暗处理的做法是_,目的是_,此时利用的是植物的(生理活动)。图8-3将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耗尽或运走叶片中呼吸作用原有的淀粉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2)该实验选叶遮光的目的是。(3)该实验脱色

3、的目的是。脱色后酒精变成色,叶片变成色。(4)脱色时小烧杯装,大烧杯装。(5)隔水加热的目的是。(6)滴碘液的目的是。(7)一共漂洗次,第一次的目的是,第二次的目的是。(8)实验的现象是:叶片见光部分,叶片不见光部分。(9)实验的结论是:;。设置对照实验溶解叶绿素,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绿黄白酒精清水防止酒精燃烧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两将叶片上残留的叶绿素洗净将叶片上残留的碘液冲下去变蓝未变蓝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实验2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实验步骤: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剪取大小相同的两枝条

4、插入盛有等量清水的小烧杯中,将两个烧杯分别放在相同的玻璃槽内,甲玻璃槽内放清水,乙玻璃槽内放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用相同的玻璃罩分别把甲、乙两个装置罩住,在玻璃罩口抹上凡士林固定(如图8-4所示)。图8-4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3)实验的现象是:甲中叶片滴碘液,乙中叶片滴碘液。(4)实验的结论是:_;_。图8-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二氧化碳变蓝不变蓝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实验3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如图8-5所示)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试管

5、中有产生,用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对收集的气体进行检验,看到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实验结论:。该实验只有在条件下才能够进行。气泡复燃氧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有光图8-5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实验4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的数据如下表: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106020253010405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金鱼藻和光源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的关系是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2)如果将该试管放在黑暗中,你所预测的实

6、验结果是;其原因是。金鱼藻距光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试管中没有气泡冒出在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就不会产生氧气冒出气泡了源越近,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实验:可选一叶片,切断叶片主脉,如图8-6所示。(2)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的实验:可选用银边天竺葵,其边缘细胞无叶绿体,如图8-7所示。(3)探究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实验:蒜苗见光呈绿色,不见光呈黄色。延伸实验图8-6图8-7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索的结果,如图8-8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达,正确的是(

7、)A.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使柳树生长增重的物质来自土壤和水B.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植物每时每刻都能更新污浊的空气C.萨克斯的实验中,光照后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脱色后呈黄白色D.萨克斯的实验中,脱色后再用碘蒸气熏蒸黄白色的叶片,见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对点练习|图8-8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D解析萨克斯的实验中,光照后的叶片要隔水加热,避免酒精燃烧爆炸,不能直接把叶片放到酒精中加热;酒精脱色漂洗后用碘蒸气熏蒸,叶片见光的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变成蓝色,未见光的部分没进行光合作用不变蓝色。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2.2019德州将一棵重约0.2

8、公斤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公斤,其增加的10余公斤质量主要来源于()A.土壤中的无机盐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C.大气中的氧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D解析绿色植物由根吸收来的水,99%以上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用于细胞的构建以及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由题意可知,将一棵重约0.2公斤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公斤,其增加的1

9、0余公斤质量主要来源于柳树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质量,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3.2018德州模拟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主要有如下操作步骤,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选叶遮光酒精水浴黑暗处理碘酒显影清水漂洗观察变化光照A.B.C.D.B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4.图8-9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部分实验步骤,其中大烧杯、小烧杯、滴管内分别是什么液体()A.酒精、酒精、酒精B.酒精、清水、碘液C.清水、酒精、碘液D.清水、清水、碘液C图8-9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5.2018阳谷县一模生物小组

10、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8-10所示的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A.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B.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C.叶片B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图8-10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A解析叶片A中间与边缘,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袋内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故B、C错误。叶片A只有中间

11、变蓝而不是叶片A变蓝;叶片A中间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不是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D错误。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6.2018台州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经光照、脱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黄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褪色时间过短B.光照时间过短C.植株在暗处时间过短D.铝箔遮光不严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B解析本实验正常操作的结果是: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而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

12、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黄色,说明没有淀粉产生,在选叶遮光后光照过程中,光照时间过短,使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偏少,故B正确。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7.某同学为探究植物生理活动设计了如图8-11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他条件相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为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应首先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B.乙瓶与丙瓶可构成实验对照组,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C.甲、乙、丙瓶中的叶片经脱色、染色后,理论上只有乙瓶中的叶片变蓝色D.若丁叶片经脱色、染色后A部分变蓝,B部分不变蓝,则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图8-11中考考点解

13、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8.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把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统计结果如图8-12。分析错误的是()A.气泡越多,说明产生的氧气越多B.试管与灯的距离为10厘米时,产生的气泡最多,原因是光照较强C.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就越强D.如果将该试管放在黑暗中,也将会冒出大量气泡图8-12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D解析金鱼藻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故实验中释放出的气泡主要是氧气,气泡越多,说明产生的氧气越多,A正确。由题图可以看出:试管与灯的距离为10厘米时,产生的气泡个数为60个

14、,因为试管与灯的距离越近,光照越强,B正确。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者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C正确。如果把试管放在黑暗处,根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必须有光,因此可知,植物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就不会产生氧气冒出气泡了,D错误。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9.同学们用天竺葵设计了图8-13所示的三组密闭装置(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将三组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分别摘下甲、乙、丙装置中天竺葵的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观

15、察叶片颜色最深的是乙装置B.这三组实验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的多少C.数天后,生长最茂盛的是甲装置D.将三组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内原有的淀粉C图8-13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0.如图8-14为恩吉尔曼选用水绵所做的验证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左侧是在黑暗条件下用极细光束照射,好氧性细菌主要分布在极细光束照射部位;右侧是在光照条件下,好氧性细菌分布相对均匀。该实验结果不能够说明()A.好氧性细菌适宜在有光条件下生存B.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C.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图8-14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1.分析材料

16、,回答问题:材料一原来人们都以为植物是“吃土”长大的。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对此提出了质疑,他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盛满土的木桶里,每天只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0.1千克。材料二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首先,他分别把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只小白鼠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发现蜡烛熄灭、小白鼠很快死亡;然后,他又分别把一盆植物加一支点燃的蜡烛、一盆植物加小白鼠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发现蜡烛能继续燃烧,小白鼠能正常地活着。后来,很多人重复了他的实验,但有的成功了,有的却不能成功。(1)海尔蒙特实验的结论是;实验前后土

17、壤的质量减少了0.1千克,这些物质主要是,它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不可少的成分。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1)水是植物构建自身的原料无机盐解析(1)由题“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0.1千克”可知,海尔蒙特实验的结论是植物的增重主要并不是来自土壤;实验前后土壤的质量减少了0.1千克,这些物质主要是无机物,它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不可少的成分。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2)普利斯特利实验的结论是;有人重复他的实验却没能成功,最可能的原因是。答案(2)植物体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实验不是在阳光下进行(或实验是在暗处进行的)解析(2)由题“一

18、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盆植物和小白鼠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发现蜡烛能继续燃烧,小白鼠能正常地活着”可知,普利斯特利实验的结论是植物能够更新空气;有人重复他的实验却没能成功,最可能的原因是植物没有放在光下进行。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3)孙悟同学想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设计了如图8-15所示实验步骤:请将实验步骤正确排序:(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步骤C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图8-15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3)BACEDF(或BACEDEF)酒精解析(3)实验步骤正确排序:B暗处理A光照射C酒精脱色E漂洗D加碘液F冲洗观察叶色现象;步骤C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酒

19、精,进行的是水浴加热。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4)图8-16是一株植物一昼夜中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则:曲线表示光合作用。该植物这天积累有机物的时段是时。图8-16答案(4)甲618解析(4)曲线甲表示光合作用,正午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会减弱;该植物这天积累有机物的时段是618时。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考点二光合作用|考点聚焦|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储存能量的(如淀粉),并释放出的过程。2.公式:。原料:;产物:;条件:;场所:。3.实质:。叶绿体光能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

20、氧气光照叶绿体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4.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1)影响因素:。(2)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光照减弱,光合作用随之。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强。例如,夏季中午,由于关闭,影响的进入,光合作用反而,因而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是光合作用活动最的时候,如图8-17所示。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增强减弱气孔二氧化碳减弱强图8-17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3)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二氧化碳浓度越低,光合作用越。例

21、如,温室种植蔬菜可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产量。(4)温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越,但温度过高时光合作用反而,植物甚至死亡;温度越低,光合作用越。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强弱强减弱弱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5.光合作用的意义(1)制造的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除了和少量的外,主要是。举例:a.细胞水平: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也是有机物。b.器官水平:苹果等果实富含糖类,黄豆、花生等种子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芝麻等种子富含。c.个体水平:构成植物体干重的绝大部分物质是,少数是。水无机盐有

22、机物DNA脂肪有机物无机盐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2)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因此,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结构物质:给其他生物提供构建自身的。提供能量:为其他生物提供。传递途径:通过和,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3)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产生,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平衡。有机物食物材料能量食物链食物网二氧化碳氧气碳氧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6.光合作

23、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图8-18(1)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照。(2)温室大棚适当地施气肥(补充二氧化碳),适当延长光照时间,适当增强光照强度,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2019遂宁大棚种植的西瓜喜获丰收,合成西瓜中甜味物质的原料是()A.二氧化碳和水B.二氧化碳和氧气C.水和有机物D.氧气和无机盐|对点练习|A2.2019连云港下列关于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需要水分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B.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C.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D.产生的氧气都释放到体外,不能被呼吸作用利用C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

24、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3.2018娄底早春时节,海棠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却可以开出娇艳的花朵。请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A.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B.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C.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D.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答案D解析花瓣一般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并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B错误;树皮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有机物是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有机物是上一年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输送到花瓣,D正确。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

25、课时阶段训练4.2019日照从同一植株中挑选长势相同、重量相等的2片叶片,编号为。将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适宜光照下;将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黑暗处。在相同的适宜温度下,向水中通入空气,6小时后取出和叶片,烘干称重分别得到a和b。叶片在6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A.aB.a-bC.a+bD.a-2bB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5.如果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和“机器”分别是()A.叶肉细胞和叶绿体B.叶绿体和叶肉细胞C.叶肉细胞和叶绿素D.叶绿素和叶肉细胞答案A解析由分析可知,植物的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所以叶绿体相当于生产东西的“机

26、器”。而叶绿体存在于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所以一个个的叶肉细胞就相当于一个个的“车间”。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6.2019乐山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这句话道出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A.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B.为自身生活提供有机物C.为自身生活提供无机盐D.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C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7.2019滨州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大棚蔬菜、瓜果产量的是()A.保持昼夜温度恒定B.瓜类和豆类轮作C.合理密植、间作套种D.适当延长光照时间答案A解析温室内尽量保持昼夜温度差,以利

27、于有机物的积累,如果保持昼夜温度恒定,导致夜晚呼吸作用过强,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A错误;瓜类和豆类轮作能够利用豆类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力,能够提高作物产量,B正确;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光照,有利于提高大棚蔬菜、瓜果产量,C正确;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D正确。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8.2019黑龙江下列增产措施中,没有应用到光合作用原理的是()A.适当延长光照时间B.合理施肥C.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D.合理密植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B解析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农业生产就

28、能获得丰收,A正确。合理施肥为农作物补充无机盐,与光合作用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会有较大的提高。在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喷施储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用化学方法产生二氧化碳等,C正确。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D正确。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9.2019泰安下列农业生产措施,能提高光合作

29、用效率的是()A.早春播种后进行地膜覆盖B.农田淹水后及时排涝C.果树开花季节,在果园里放养蜜蜂D.大田农作物合理密植答案D解析早春播种后进行地膜覆盖,提高地温,有利于种子的萌发,A错误;农田淹水后及时排涝,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B错误;果树开花季节,在果园里放养蜜蜂,有利于植物传粉,C错误;大田农作物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D正确。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0.2018新疆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在清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内在绿色植物体上摘下相同的绿叶,然后脱色、滴加碘酒,蓝色最深的应该是哪个时间摘取的叶片()A.深夜B.清晨C.傍晚D.三个时间相同C11.下列

30、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B.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C.绿色植物可以提高大气湿度,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是天然的“蓄水池”D.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维持碳氧平衡D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2.2018武汉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

31、氧化碳浓度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C大棚甲乙丙二氧化碳浓度0.03%0.1%0.1%温度303020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3.2019昆明在晴朗的白天,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8-19,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0时天竺葵一定进行呼吸作用B.10时天竺葵制造氧气的速率一定是最大的C.12时天竺葵叶片部分气孔一定缩小或闭合D.一昼夜内天竺葵在18时有机物总量一定最多D图8-19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选取了生长状况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五组植物A进行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

32、验中不考虑蒸腾作用对植物质量的影响)(1)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温度不同,暗处理后五组实验植物减轻的质量也不同,这说明。组别温度/2324252627暗处理1小时后质量的变化/mg-1-2-3-4-2光照后1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mg+1+2+3+4+2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1)温度不同,呼吸作用的强度不同解析(1)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就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将五组植物,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暗处理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分析表中的数据说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温度不同,呼吸作用的强度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温

33、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选取了生长状况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五组植物A进行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中不考虑蒸腾作用对植物质量的影响)(2)依据实验结果,植物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若A为温室种植的蔬菜,要提高蔬菜产量,你认为应如何调节温室内的温度?。组别温度/2324252627暗处理1小时后质量的变化/mg-1-2-3-4-2光照后1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mg+1+2+3+4+2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2)26夜晚适当降低室内的温度,白天适当增加室内的温度解析(2)光合

34、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分析表中的数据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或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了有机物)。该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26。依据实验结果,要提高温室内该蔬菜的产量,白天适当增加室内的温度,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夜晚适当降低室内的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利于蔬菜体内有机物的积累。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选取了生长状况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五组植物A进行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中不考虑蒸腾作用对植物质量的影响

35、)(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还有很多,请你写出除本实验探究的因素以外的另一种因素:。组别温度/2324252627暗处理1小时后质量的变化/mg-1-2-3-4-2光照后1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mg+1+2+3+4+2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3)二氧化碳浓度(或光照时间、光照强度)解析(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条件主要有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因此除本实验探究的因素以外的另一种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或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5.2019金华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

36、验:选取A、B、C三个品种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5片,测定并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请回答:(1)实验中每个品种选取6株的目的是。品种ABC叶绿素含量/(毫克/克)6.228.117.85图8-20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1)防止偶然性解析(1)如果只用1株做实验,其结果可能带有偶然性,得出的结论不可靠,所以用6株而不用1株是为了实验结果具有必然性。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5.2019金华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A、B、C三个品种各6

37、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5片,测定并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请回答:(2)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主要控制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相同。品种ABC叶绿素含量/(毫克/克)6.228.117.85图8-20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2)光照强度解析(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加强。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加强。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因而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是光合作用最强的时候。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温室

38、种植蔬菜可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产量。温度:植物在1035条件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0最适宜,35以上光合作用强度开始下降,甚至停止。所以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主要控制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相同。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5.2019金华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A、B、C三个品种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5片,测定并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请回答:(3)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品种ABC叶绿素含量/(毫克/克)6.228.117.85

39、图8-20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3)B品种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强,A品种的光合作用速率最低,C品种的光合作用速率介于A与B之间解析(3)据图中数据可知,B品种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强,A品种的光合作用速率最低,C品种的光合作用速率介于A与B之间。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6.2018临沂某学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对“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设计了如下A、B两组实验:实验步骤:采集新鲜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图8-21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在离60W的白炽灯水平距离为10cm、20cm、30cm处,分别安放3个容器(如图A所示),均加入等量的

40、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距离时的光照强度。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一)。表一:灯源与容器的距离/cm102030光照强度/lx435375280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1051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向B装置1、2、3号容器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后各放入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放在60W的白炽灯下照射(容器接受的光照强度相同)。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二)。表二: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1)实验中同学们发现部分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且有上浮现

41、象,请你推测此气体为,写出此生理过程的表达式:。编号1号2号3号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039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1)氧气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用反应式表达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由于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故实验中释放出的气泡主要是氧气,使植物叶片上浮。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2)分析表一,灯源与容器的距离远近与叶片上浮数

42、目之间的关系是,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在离60W的白炽灯水平距离为10cm、20cm、30cm处,分别安放3个容器(如图A所示),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距离时的光照强度。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一)。灯源与容器的距离/cm102030光照强度/lx435375280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1051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2)容器距离灯源越近,叶片上浮数目就越多光照强度会影响光合作用解析(2)从实验得出的数据可知,容器距离灯源越近,叶片上浮数目就越多,由于距离近光照会变强,距离远光照会变弱,这一现象说明,光照

43、越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产生的氧气(气泡)就会越多。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向B装置1、2、3号容器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后各放入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放在60W的白炽灯下照射(容器接受的光照强度相同)。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二)。表二: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3)B装置中1、2、3号的变量是,表二中1号内无叶片上浮,请推测其原因是。编号1号2号3号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039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3)二氧化碳1号装置中的蒸馏水中不含二氧化碳,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

44、用的原料,因此1号装置中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氧气解析(3)1号装置中的蒸馏水中不含二氧化碳,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1号装置中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氧气,没有叶片上浮;3号装置中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3号装置中的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有气泡,叶片上浮。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4)据以上两组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应从哪两个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答案(4)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解析(4)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

45、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7.为了探究雾霾天气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盆栽苗,分成相同的甲、乙、丙三组,置于20的人工温室。对甲组和乙组的光照强度进行人工控制(如图一),丙组不做处理,其他培养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组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趋势如图一。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当光照强度达到b后,要使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光照强度图8-22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

46、段训练17.为了探究雾霾天气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盆栽苗,分成相同的甲、乙、丙三组,置于20的人工温室。对甲组和乙组的光照强度进行人工控制(如图一),丙组不做处理,其他培养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光照条件培养一定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得到的曲线应与图一中的组相同,原因是_。甲乙组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仅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可遗传图8-22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7.为了探究雾霾天气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盆栽苗,

47、分成相同的甲、乙、丙三组,置于20的人工温室。对甲组和乙组的光照强度进行人工控制(如图一),丙组不做处理,其他培养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3)测定丙组植物一周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如图二。图中曲线上升段表示的生理意义是_;与此相关的细胞结构是_;图中曲线第5天峰值偏低的原因可能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图8-22叶绿体、阴雨天或雾霾天等造成光照不足线粒体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考点三与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考点聚焦|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瓶温度,乙瓶温度种子呼吸作用释放升高变化不大能量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续表)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

48、验结论澄清石灰水变种子呼吸作用释放浑浊二氧化碳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续表)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瓶蜡烛,乙瓶蜡烛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熄灭燃烧氧气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要验证花生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将种子淹没在水中B.在黑暗处进行实验C.保持种子的生命力D.严格控制无氧环境|对点练习|C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CD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灭菌灭菌后浸水萌发2.2019潍坊选取干重相等的4份黄豆种子,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如下不同处理后,分装在密闭的保温容器内。一段时间后,瓶内温度最高的是()选项AB装置处理措施风干浸水后萌发

49、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B解析A瓶风干的种子缺少水分不能萌发,呼吸作用较弱,C瓶中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力不能呼吸,D瓶灭菌后的种子没有活性,浸水后不能萌发,只有B瓶种子萌发,正是呼吸作用非常旺盛的时候,释放热量最多,瓶内温度最高,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3.图8-23为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关于各个锥形瓶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B.B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空气中是否还存在CO2C.C瓶中不透光玻璃罩的作用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D瓶中澄清石灰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效果更佳图8

50、-23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实验装置图分析可知:通入空气,说明其探究的是植物的有氧呼吸。A瓶内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通入气体中的CO2,以免影响实验结果,A正确。B瓶内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空气中的CO2是否去除干净,B正确。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能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所以C瓶选用不透光玻璃罩的目的是防止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从而排除植物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正确。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植物有没有放出CO2,D错误。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4.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

51、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如图8-24)。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A.种子萌发消耗氧气B.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C.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D.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水图8-24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D解析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说明

52、呼吸作用产生水。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5.2018安徽某同学为了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利用如图8-25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一段时间后向试管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打开阀门并往瓶子里注入清水后发现,甲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本实验结果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B.漏斗口塞上消毒棉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C.如果将两个装置都密封,实验会更快效果也更好D.若乙的石灰水稍浑浊,说明煮熟的种子呼吸较弱图8-25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A解析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甲

53、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萌发的种子,放出的气体能使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煮熟的种子,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因此证明了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6.2019江西如图8-26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A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B.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C.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D.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图8-26中考考点解析课

54、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D解析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进入B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A正确。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B正确。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由于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C正确。由于新鲜的豆苗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现象,因此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才能确保实验的准确性,D错误。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7.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过

55、程中能量的变化(以温度变化为参照),设置了图8-27中甲与乙一组对照实验。在图8-28所示的AD四幅坐标图中,能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是()A图8-27图8-28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8.小莉用如图8-29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此装置放在光下几天后,挤压塑料袋,石灰水会变浑浊B.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几天后,天竺葵的叶片会发黄C.此装置放在光下几小时后,塑料袋内壁会出现水珠D.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塑料袋内的温度有可能升高A图8-29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9.某同学将2只健康的相似的小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甲、乙玻璃罩中,甲玻璃罩内不放绿色植物,乙玻璃罩内放

56、一盆绿色植物,并置于阳光下(如图8-30)。分析回答:(1)两玻璃罩中的小鼠,先死亡的应是(填“甲”或“乙”),判断的依据是绿色植物的作用能产生,有利于小鼠的正常生命活动。图8-30甲光合氧气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9.某同学将2只健康的相似的小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甲、乙玻璃罩中,甲玻璃罩内不放绿色植物,乙玻璃罩内放一盆绿色植物,并置于阳光下(如图8-30)。分析回答:(2)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判断,某同学进行了如图二的实验:将绿色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用试管收集塑料袋中的气体后,再用一支带火星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预期结果:卫生香会_。图8-30 复燃(或燃烧,或剧烈燃烧

57、)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9.某同学将2只健康的相似的小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甲、乙玻璃罩中,甲玻璃罩内不放绿色植物,乙玻璃罩内放一盆绿色植物,并置于阳光下(如图8-30)。分析回答:(3)如果将甲、乙两玻璃罩置于黑暗环境中,小鼠先死亡的应是。判断依据是。图8-30乙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0.2019衢州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做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两个不透光且密闭的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

58、如图一)。图8-31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二和图三。(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实验分析与评价:(1)实验中采用的恒温箱是不透光的,目的是。图8-31答案(1)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解析(1)实验中采用的恒温箱是不透光的,目的是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2)菠菜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图四中的(填字母)进出植物体的。图8-31答案(2)A解析(2)菠菜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图四

59、中的A气孔进出植物体的。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图8-31(3)根据图二和图三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3)减慢解析(3)根据图二和图三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减慢。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1.如图8-32是有关种子呼吸的三个实验,请回答:(1)图(一)所示的实验

60、,往瓶中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会,这说明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中释放了。图8-32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1)变浑浊二氧化碳解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1)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往瓶子中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分解有机物放出了二氧化碳。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1.如图8-32是有关种

61、子呼吸的三个实验,请回答:(2)图(二)中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把甲、乙两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观察蜡烛在两瓶中的燃烧情况。甲瓶中蜡烛熄灭,因为种子萌发时消耗了瓶内的。装有煮熟种子的乙瓶的作用是。图8-32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2)氧气形成对照实验解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图(二)中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这样甲、乙两瓶形成对照实验。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的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里

62、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乙瓶中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消耗)氧气。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1.如图8-32是有关种子呼吸的三个实验,请回答:(3)图(三)中甲、乙两个保温瓶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甲瓶中温度明显(填“高”或“低”)于乙瓶,说明萌发的种子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了。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完成时,甲瓶种子中有机物的含量会,乙瓶种子中有机物的含量会。图8-32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3)高热量减少不变解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

63、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3)图(三)中,甲、乙两个保温瓶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由于甲瓶中的种子在呼吸时,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外,还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甲瓶中温度明显高于乙瓶,装有煮熟种子的乙瓶的作用是形成对照实验。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转化为热能。甲瓶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有机物被分解减少,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有机物含量不变。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考点四呼吸作用|考点聚焦|1.概念:动、植物细胞利用,将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

64、需要。2.公式:。原料:;产物:;条件:活细胞;场所:。3.实质:。4.意义:为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氧有机物能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线粒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能量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5.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保证呼吸作用正常进行的方法:农田适时。遇到涝害时。(2)降低呼吸作用的方法:贮藏粮食,要保持。贮存水果、蔬菜,需要。松土排水低温和干燥降低温度或氧浓度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1.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只能在植物绿色部位进行B.呼吸作用的重要性在于提供能量C.呼吸作用一般在黑暗环境中进行D.可以通

65、过加强呼吸作用来延长水果保存期|对点练习|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B解析呼吸作用的概念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这一过程用反应式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就都要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呼吸作用的实质就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重要性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的环境中均能进行,C错误。适当降低温度和降低氧气的含量等,可降低呼吸作用,从而延长水果保存期,D错误。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

66、练2.2018德阳没有晒干又放置过久的玉米堆会发热,那么与玉米细胞产热直接相关的生理作用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运输作用B3.下列对呼吸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是()A.植物体任何活的细胞均可进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C.衰老的叶片比幼嫩的叶片呼吸作用强D.呼吸作用能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相对平衡A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4.2018福建暴雨过后菜地积水,导致菜苗烂根,主要原因是土壤中()A.温度过低B.养分流失C.光照不足D.氧气不足答案D解析水把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来,造成土壤中缺氧,根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从而使根的生命活动减弱甚至死亡。因此,可能的原因是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呼吸,导致烂根。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5.2018临沂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低温贮藏水果、蔬菜B.农田及时松土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D.小麦种子晒干入仓中考考点解析课时基础通关课时阶段训练答案B解析温度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