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doc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18107050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187 大小:1.3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东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7页
广东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7页
广东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7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doc(18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广东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指南(试 用)Technology Guide for Construction of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年广州前 言 为适应广东省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路面施工质量,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于2005年立项开展了“广东省提高路面质量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2005-01)课题研究。根据其子课题“广东省水泥路面施工技术指南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关单位编制了广东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指南,供广大使用者参考。本指南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2、规范(JTG F30-2003)为基础,通过消化吸收国内外相关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总结以往施工经验,充分考虑广东省交通、地质和气候特征,及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特点,并结合广东省有关水泥路面课题研究的研究成果而编制完成。本指南的实施对保证广东省水泥路面施工质量,确保水泥路面使用品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指南共十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水泥路面原材料技术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路面混凝土施工准备、混凝土拌合物搅拌与运输要求、混凝土面层铺筑技术、配筋及纤维混凝土路面铺筑技术、隧道路面及桥面铺筑技术、水泥混凝土路面隔离层铺筑技术、面层接缝及抗滑构造物施工与路面养生技术、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检

3、查与验收、安全生产及施工环保要求等。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问题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及时与主编单位(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润路445号8楼,邮编:510635,电话:020-39219035,E-mail:GDLLS),或登陆广东省交通科技交流互动平台(http:/121.33.200.123:8081/bbs/index.jsp)在相关讨论专区提交意见,以便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广东省交通咨询服务中心 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 长沙理工大学目 录目 录1 总则12 术语23 原材料技术要求53.1 水泥53.2 粉煤灰及其他掺合料63.3 集料73.4 水泥混凝

4、土路面再生集料103.5 水113.6 外加剂123.7 钢筋133.8 纤维133.9 接缝材料153.10 其他材料18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14.1 原则214.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34.3 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54.4 刚性基层配合比设计294.5 配合比确定与调整335 施工准备355.1 施工机械选择355.2 施工组织365.3 搅拌场设置375.4 摊铺前材料与设备检查385.5 路基、粒料类底基层的检测与修整405.6 基层和隔离层的检测与修整425.7 贫混凝土基层铺筑与质量检验445.8 碾压混凝土基层铺筑与质量检查456 混凝土拌合物搅拌与运输516.1 搅拌设

5、备516.2 拌和技术要求516.3 运输车辆516.4 运输技术要求517 混凝土面层铺筑517.1 滑模机械铺筑517.2 模版及其架设与拆除517.3 三辊轴机组铺筑517.4 小型机具铺筑517.5 长陡坡、弯道段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518 配筋及纤维混凝土路面铺筑518.1 配筋混凝土路面铺筑518.2 纤维混凝土路面铺筑519 隧道路面、桥面铺筑519.1 隧道路面铺筑519.2 钢筋混凝土桥面铺筑519.3 纤维混凝土桥面铺筑5110 水泥混凝土路面隔离层铺筑5110.1 沥青碎石类隔离层5110.2 沥青混凝土隔离层5111 面层接缝、抗滑构造施工与养生5111.1 接缝施工51

6、11.2 抗滑构造施工5111.3 混凝土路面养生5111.4 混凝土桥面养生5112 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5112.1 一般规定5112.2 雨季施工5112.3 风天施工5112.4 高温季节施工5112.5 低温季节施工5113 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5113.1 一般规定5113.2 铺筑试验路段5113.3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5113.4 交工质量检查验收5113.5 工程施工总结5114 安全生产及施工环保5114.1 一般规定5114.2 安全生产5114.3 施工环境保护51附录1隔离层功能测试方法511.1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涂沥青的抗冲刷试验:511.2 现场摆式摩擦系数值试验5

7、11.3 现场层间剪切试验511.4 拉拔力试验51附录2传力杆拉杆定位测试方法512.1 目的:本方法用于检测混凝土中钢筋的位置、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的直径。512.2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应路面、桥梁工程一定保护层厚度的钢筋定位检测,通过测定混凝土中钢筋不同位置保护层厚度,从而推算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位置。512.3 仪器设备512.4 试验步骤51附录3 交通噪音环境标准与水泥混凝土路面噪音、光反射的测试方法513.1 交通噪音环境标准513.2 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测试513.3 水泥混凝土路面光反射测试51附录4 碾压式贫混凝土工作性测定方法514.1 碾压式贫混凝土RA值测试方法514.2 改

8、进VC值的试验方法51附录5 试验室管理与标准化建设515.1 试验室管理制度515.2 试验室标准化建设51附录6 本规范用词说明516.1 对规范条文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516.2 条文中应按指定的其它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51附录5 试验室管理与标准化建设1 总则1.0.1 为提高广东省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其路面施工质量,编写本指南。1.0.2 本施工技术指南资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和广东省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特点、气候特征,在路面病害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9、,结合广东省交通厅相关研究课题和施工经验总结制定。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新增内容前带号。1.0.3 本指南适用于采用滑模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施工的各级新建或改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也适用于采用摊铺机摊铺的贫混凝土基层和碾压混凝土基层工程。1.0.4 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根据合同及设计文件、施工现场所处的气候、水文、地形等环境条件,选择满足质量指标要求、性能稳定的原材料,确定配合比、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施工工艺、质量的匀质性。1.0.5 路面面层施工,必须在基层完工,并验收合格的路段上进行,没有通过验收的路段,不允

10、许进行路面面层施工。1.0.6 路面面层施工,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措施,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181 -2 术语2.0.1 路面水泥混凝土 Paving Cement Concrete满足路面摊铺工作性、弯拉强度、表面功能、耐久性及经济性等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材料。2.0.2 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 plain concrete pavement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2.0.3 钢筋混凝土路面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为防止混凝土板产生的裂缝或缝隙张开而在板内配置纵向和横向钢筋的混凝土路面。2.0.4 连续配筋混

11、凝土路面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除了在与其它路面交接处或临近结构物设置胀缝以及视施工需要设置施工缝外,不设置横缝的一种配筋混凝土路面。2.0.5 纤维混凝土路面 Fiber Concrete Pavement在混凝土内掺入钢纤维或合成纤维,形成一种均匀而多向配筋的混凝土路面。2.0.6 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集料 Recycled Road Concrete Aggregate将破碎和清除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集中运往中心料厂(碎石场)经破碎和筛分后行成的用于新水泥混凝土或新路面结构中的稳定或非稳定基层、垫层混合料集料。2.0.8 刚性基层

12、 Rigid Base主要指贫混凝土、碾压贫混凝土、旧混凝土路面板形成的基层。其特点是强度高、弹性模量高(刚性大),抗水冲刷能力强。 2.0.9 碾压混凝土基层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Base采用水泥混凝土拌和站拌和的强度低于C15的特干硬性混凝土,使用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或达到85以上预压密实度的其它混合料摊铺机摊铺、压路机械碾压密实形成的混凝土基层。2.0.10 贫混凝土基层 Lean Concrete Base采用水泥混凝土拌和站拌和的强度低于C15的塑性混凝土,使用滑模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施工形成的贫混凝土基层。2.0.11 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膜 Wa

13、ter-Saving Damp-Preservation Curing Membrane for Cement Concrete 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膜是采用可控高分子吸收材料与薄膜形成的膜状复合材料,主要用于水泥混凝土施工覆盖养护。2.0.12 基层碾压混凝土压实度 ComPacting Ratio of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Base基层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现场压实后的湿密度与配合比设计时标准压实下(空隙率为4)湿密度之比。2.0.13 隔离层Bond-breaking Layer设置于半刚性基层或刚性基层与水泥混凝土面层之间的一层中间层,其主要功能是降低面层与基

14、层的结合程度,防止混凝土面层与基层变形(混凝土硬化变形、温度变形和荷载变形)所引起的反射裂纹,缓冲面层的应力作用,同时也兼具一定的减弱混凝土面层下表面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薄弱过渡层的形成与抗水冲刷功能等。2.0.14 RA值 RA Value是将2.5kg的碾压式混凝土放入圆筒模具中,再把23.3kg的重锤提进圆筒,振动台开动20s,测定其压实度,来量度易压实性。2.0.15 改进VC值 Modified VC Value用于测定碾压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一种改进的维勃工作度。2.0.16 亚甲蓝MB值 MB Value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m的颗粒主要是泥土还是石粉的指标。2.0.17 层间

15、剪切试验 Interfacial Shear Stress Tests层间剪切试验是在不同隔离层表面上通过现场成型C35的150150550mm小梁,抗压强度达到3035MPa后在试件端部施加水平推力,测定破坏时的最大水平推力以获取层间剪切力的试验。通过现场层间剪切试验获得的粘结应力、摩擦力,模拟混凝土面板在变形过程中受到约束时可能产生的粘结应力、摩擦力。2.0.18 拉拔力试验 Pull-out Tests在基层上完成隔离层后在其上浇筑直径11的圆柱体试件或铺筑面层后钻取11的圆柱体试件,一定强度后施加垂直于试件端面的拉拔力,测定破坏时的最大拉拔力的试验。通过拉拔力试验,可分析隔离层与基层的

16、法向粘结力大小。2.0.19 填充体积率 Filling Volume Radio混凝土中粗集料的体积占有率。用1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集料用量除以粗集料紧装堆积密度计算。3 原材料技术要求3.1 水泥3.1.1 特重、重交通路面宜采用旋窑道路硅酸盐水泥,也可用旋窑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的路面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低温天气施工或有快通要求的路段可采用R型水泥,此外宜采用普通型水泥。各级路面水泥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应符合表3.1.1的规定。表3.1.1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各龄期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交通等级特重交通重交通中、轻交通龄期(d)328328328抗压强度(MPa),25.5 57

17、.522.052.516.042.5抗折强度(MPa),4.58.04.07.03.56.53.1.2 水泥进场时每批量应附有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指标合格的检验证明。各交通等级路面用水泥的路用品质要求应符合表3.1.2的规定。表3.1.2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水泥性能特重、重交通路面中、轻交通路面铝酸三钙不宜7.0%不宜9.0%铁铝酸四钙不宜15.0%不宜12.0%游离氧化钙不得1.0%不得1.5%氧化镁不得5.0%不得6.0%三氧化硫不得3.5%不得4.0%碱含量Na2O+0.658K2O不得0.6%怀疑有碱活性集料时,0.6%;无碱活性集料时,1.0%混合材种类不得掺窑灰、煤矸石、火山灰

18、和粘土不得掺窑灰、煤矸石、火山灰和粘土出磨时安定性雷氏夹或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标准稠度需水量不宜28%不宜30%烧失量不得3.0%不得5.0%比表面积宜在300450/kg宜在300450/kg细度(80m)筛余量不得10%筛余量不得10%初凝时间不早于1.5h不早于1.5h终凝时间不迟于10h不迟于10h28d干缩率*不得0.09%不得0.10%耐磨性*不得3.6kg/不得3.6kg/注: 28d干缩率和耐磨性试验方法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GB 13693)规定。3.1.3 选用水泥时,除满足表3.1.1、3.l.2的各项规定外,还应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根据其配制弯拉强度、耐

19、久性和工作性优选适宜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3.1.4 采用滑模摊铺机等机械化铺筑水泥混凝土时,宜选用散装水泥。散装水泥的夏季出厂温度不宜高于65;混凝土搅拌时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且不宜低于10,与水泥厂签订水泥供需合同时应予明确。3.1.5 当贫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用做基层时,可使用各种硅酸盐类水泥。不掺用粉煤灰时,宜使用强度等级32.5级以下的水泥。掺用粉煤灰时,只能用道路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水泥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必须检验合格。3.2 粉煤灰及其他掺合料3.2.1 混凝土路面在掺用粉煤灰时,应掺用质量指标符合表3.2.1规定的电收尘I、II级干排或磨细粉煤灰。贫

20、混凝土、碾压混凝土基层或复合式路面下面层应掺用符合表3.2.1规定的级或级以上粉煤灰,不得使用等外粉煤灰。表3.2.1粉煤灰分级和质量指标粉煤灰等 级细度(45m气流筛,筛余量)()烧失量()需水量比()含水量()Cl-(%)SO3(%)混合砂浆活性指数7d28d125951.00.0237585(75)2081051.00.0237080(62)45151151.53注:45m气流筛的筛余量换算为80m水泥筛的筛余量时换算系数约为2.4; 混合砂浆的活性指数为掺粉煤灰的砂浆与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比的百分数,适用于所配制混凝土强度等级大干等于C40的混凝土;当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40时,混

21、合砂浆的活性指数要求应满足28d括号中的数值。3.2.2 粉煤灰宜采用散装灰,进货应有等级检验报告。应确切了解所用水泥中已经加入的掺合料种类和数量。3.2.3 路面和桥面混凝土中可使用硅灰或磨细矿渣,使用前应经过试配检验,确保路面和桥面混凝土弯拉强度、工作性、抗磨性等技术指标合格。3.3 集料3.3.1 粗集料1路面面层粗集料1)面层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并应符合表3.3.l的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13%)技术指标应采用级要求,二级公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II级,三、四级公路混凝土路面、碾压混凝土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级

22、粗集料。具体技术指标见表3.3.1所示。表3.3.11 水泥混凝土面层粗集料技术指标项 目技术要求碎石压碎指标()101520坚固性(按质最损失计)5812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51520含泥量(按质量计)0.51.01.5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0.20.5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合格合格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0.51.01.0岩石抗压强度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60MPa表观密度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1350kg/m3空隙率47%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

23、0。注:级碎石的压碎指标,用做路面时,应小于20;用做下面层或基层时,可小于25; 级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用做路面时应小于20;用做下面层或基层时可小于25。2) 粗集料级配,用做路面和桥面混凝土的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级的集料进行掺配,并应符合表3.3.12合成级配的要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6.5mm;二、三、四级公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31.5mm;钢纤维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9.0mm。碎石中粒径小于75m的石粉含量不宜大于l。表3.3.12 粗集

24、料级配范围 粒径 级配类型方孔筛尺寸(mm)2.364.759.5016.019.026.531.537.5 累计筛余(以质量计)(%)合成级配4.75-1695-10085-10040-600-10-4.75-1995-10085-9560-7530-450-50-4.75-26.595-10090-10070-9050-7025-400-50-4.75-31.595-10090-10075-9060-7540-6020-350-50级粒4.75-9.595-10080-1000-150-9.5-16-95-10080-1000-150-9.5-19-95-10085-10040-600-1

25、50-16-26.5-95-10055-7025-400-100-16-31.5-95-10085-10055-7025-400-1002 刚性基层粗集料用做刚性基层的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粗集料,可使用级粗集料,具体技术指标见表3.3.1。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不少于2个粒级的集料进行掺配,并应符合表3.3.2合成连续级配的要求。刚性基层贫混凝土粗集料的碎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mm,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6.5mm。碎石中粒径小于0.075 mm的石粉含量不宜大于1%。3.3.2 细集料1路面面层细集料1)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高速

26、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砂应不低于级。三、四级公路混凝土路面、碾压混凝土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级砂。特重、重交通混凝土路面宜使用河砂,砂的硅质含量应不低于25%。细集料的技术指标见表3.3.21所示。表3.3.21水泥路面细集料技术指标项 目技术要求机制砂单粒级最大压碎指标(%)202530氯化物(氯离子质量计%)0.010.020.06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6810云母(按质量计%)1.02.02.0天然砂、机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1.02.03.0天然砂、机制砂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1.02.0机制砂MB值1.4或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3.05.07.0机制砂MB值

27、1.4或不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1.03.05.0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 合格合格硫化物及硫酸盐(按含SO3质量计%)0.50.50.5轻物质(按质量计%)1.01.01.0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60MPa表观密度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1350kg/m3空隙率47%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制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注:天然级砂用做路面时,含泥量应小于3%;用做贫混凝土基层时,可小于5%;亚甲蓝试验MB试验方法见附录B。2)细集料级配,细集料的级配要求应符合

28、表3.3.22的规定,路面和桥面用天然砂宜为中砂,也可使用细度模数在2.03.5之间的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细集料的细度模数宜在2.73.1之间的砂。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3,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表3.3.22细集料级配范围砂分级方筛孔尺寸(mm)0.150.300.601.182.364.75累计筛余(以质量计)(%)粗砂90100809571853565535010中砂90100709241701050025010细砂90100558516400250150103)路面和桥面混凝土所使用的机制砂除应符合表3.3.21和表3.3.

29、22规定外,还应检验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母岩品种生产机制砂。配制机制砂混凝土应同时掺引气高效减水剂。4)在河砂资源紧缺的沿海地区,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混凝土路面和基层可使用淡化海砂,缩缝设传力杆混凝土路面不宜使用淡化海砂;钢筋混凝土及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和桥面不得使用淡化海砂。淡化海砂除应符合表3.3.21和表3.3.22要求外,尚应符合下述规定(1)淡化海砂带入每m3混凝土中的含盐量不应大于1.0kg;(2)淡化海砂中碎贝壳等甲壳类动物残留物含量不应大于1.0%;(3)与河砂对比试验,淡化海砂应对砂浆磨光值、混凝土凝结时间、耐磨性、弯拉强度无不

30、利影响。2 刚性基层细集料刚性基层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3.21级砂的规定,级配要求应符合表3.3.22的规定,刚性基层细集料宜采用中砂,如果砂较粗,可使用干净的机制砂与粗砂掺和使用。 3.4 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集料3.4.1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粗集料1按再生粗集料的质量技术指标,再生粗集料可分为三个等级,见表3.4.1-1。表3.4.1-1再生粗集料的分级项 目级级级表观密度(kg/m3)250023502200压碎值(%)253035吸水率(%)47102再生粗集料的应用范围,级再生粗集料可用于碾压混凝土及贫混凝土基层,级再生粗集料可用于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垫层,级再生粗集料可用

31、于附属工程,在有充分试验依据的情况下,也可用于底基层、垫层。3再生粗集料的颗粒级配、合成级配及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相应结构层的相关规定。4再生粗集料应进行表3.4.1-2所列项目的检验,检验方法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执行。表3.4.1-2再生粗集料的检验项目序号项 目序号项 目1筛分试验8坚固性2表观密度9压碎值3含水率和吸水率10磨耗值4空隙率11冲击值5含泥量和泥快含量12碱活性检验(需要时)6针片状颗粒含量13杂质含量7有机物含量注:同一品种、同一规格500吨为一批,每批必检项目,当对再生粗集料质量有疑问时,必检项目;再生集料中的金属、塑料、沥青、木头、玻璃等杂

32、质含量不得超过0.5%(按质量计)。5再生粗集料应分别运输和堆放,不得和天然粗集料相混合;不同等级、不同粒级的再生粗集料应插牌标识。3.4.2 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细集料 1符合设计、施工规定的再生细集料,可用于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应进行充分的试验验证,且取代率不宜超过30%。2用于垫层取代率可不受限制。3.5 水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对水质有疑问时,应检验下列指标,合格者方可使用。1)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小于0.0027mg/mm3。2)含盐量不得超过0.005mg/mm3。3)PH值不得小于4。4)不得含有油污、泥和其他有害杂质。3.6 外加剂3.6.1 外加剂的

33、产品质量应符合表3.6.1的各项技术指标。供应商应提供有相应资质外加剂检测机构的品质检测报告,检验报告应说明外加剂的主要化学成分,认定对人员无毒副作用。表3.6.1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试验项目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引气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减水率(%),8158158126泌水率比(%),9590951001007010010070含气量(%)3.04.03.04.55.53.03.0凝结时间(min)初凝9012090120909090909012090909090120终凝抗压强度比(%)1d1401401353d1151301301251001

34、15130100957d1151251151251101101101009528d11012010512011010010010090收缩率比(%)28d,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抗冻标号50505050502005050200对钢筋锈蚀作用应说明对钢筋无锈蚀危害注:(1)除含气量外,表中数据为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差值或比值;(2)凝结时间指标“一”表示提前,“+”表示延缓。3.6.2 引气剂应选用表面张力降低值大、水泥稀浆中起泡容量多而细密、泡沫稳定时间长、不溶残渣少的产品。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面混凝土中应使用引气剂。3.6.3 各交通等级路面、桥面宜选用

35、减水率大、坍落度损失小、可调控凝结时间的复合型减水剂。高温施工宜使用引气缓凝(保塑)(高效)减水剂;低温施工宜使用引气早强(高效)减水剂。选定减水剂品种前,必须与所用的水泥进行适应性检验。3.6.4 处在海水、海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环境的路面或桥面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中宜掺阻锈剂。3.7 钢筋3.7.1 混凝土路面、桥面和搭板所用钢筋网、传力杆、拉杆等钢筋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技术要求。3.7.2 各交通等级混凝土路面、桥面和搭板所用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传力杆钢筋加工应锯断,必须是圆截面,不得挤压切断;断口应垂直、光圆用砂轮打磨掉毛刺,并加工成23mm圆倒角。

36、3.7.3 路面用拉杆、传力杆宜采用工厂化加工,并采用电镀、喷漆或环氧涂层等防锈工艺。3.8 纤维3.8.1 钢纤维1 公路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的钢纤维除应满足混凝土用钢纤维(YB/T151)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1) 单丝钢纤维抗拉强度不宜小于600MPa;2) 钢纤维长度应与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相匹配,最短长度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1/3,最大长度不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2倍。钢纤维长度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0%;2路面和桥面混凝土中,宜使用防锈蚀处理的钢纤维;宜使用有锚固端的钢纤维。不得使用表面磨损前后裸露尖端导致行车不安全的钢纤维;不宜使用搅拌易成团的钢纤维。实践证明

37、也可采用(有机纤维)塑钢纤维,其效果亦较好。3 层布式钢纤维要求1) 对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复合路面所用的钢纤维,其长度可为30mm 120mm。2) 对于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复合路面所用的钢纤维,其直径或等效直径宜为0.3mm1.2mm。注1 等效直径系指非圆截面按截面积等效原则换算的圆形截面直径。当钢纤维形状为压痕形等不规则截面时,可采用重量等效换算成圆柱体尺寸,从而推算出等效直径。3) 对于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复合路面所用的钢纤维,其长径比宜为60100。3.8.2 合成纤维1 可选用聚丙烯腈(腈纶)纤维、聚丙烯(丙纶)纤维、聚乙烯醇(维纶)纤维、聚酰胺(尼龙)纤维或其他经过试验和技术论证符合

38、性能要求的纤维。2 宜用直径为10m100m,长度为19mm30mm的细纤维。3 纤维的形状可为单丝、束状单丝与膜裂网状纤维。4 纤维混凝土采用的合成纤维应为不含再生链烯烃的纯聚合物;纤维及其表面处理层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无不利影响;纤维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和硬化的混凝土中首先必须耐碱和足够的化学稳定性,保持纤维抗拉强度保持率不小于99。5 纤维应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易于分散,并且与硬化混凝土间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6 用于防止混凝土或砂浆早期收缩裂缝的合成纤维,其单丝合成纤维抗拉强度不宜小于500MPa,用于结构增强、增韧的合成纤维宜选用弹性模量和强度较高的纤维。7 宜根据纤维混凝土应用的环境和工作条件

39、,结合纤维的几何参数、物理力学特征,综合考虑确定采用的合成纤维的品种和型号。合成纤维的各种参数宜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参考表3.8.2确定。8 在桥面铺装砼配合比设计时,宜选用搅拌不易成团、能充分均匀分布于砼中的合成纤维,禁用经振捣后易上浮砼表面而成卷状的劣质纤维。表3.8.2 单丝合成纤维的几何特征和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参考值纤维品种主要参数和性能聚丙烯腈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乙烯纤维直径(m)131865232153850长度(mm)6244.81919630613截面形状哑铃形圆形圆形三角形密度(g/cm3)1.180.911.161.30.97抗拉强度(MPa)50

40、01000500700600970800190026003000弹性模量(Gpa)14193.510461447100120极限伸长率(%)61171515206123.58安全性无毒材料无毒材料无毒材料无毒材料无毒材料熔点(oC)240176220250吸水性2%0.1%4%0.4%3.9 接缝材料3.9.1 胀缝板胀缝板应选用能适应混凝土面板膨胀和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好的胀缝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采用塑胶、橡胶泡沫板或沥青纤维板。其他公路可采用各种胀缝板。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9.l的规定。表3.9.1胀缝板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胀缝板种类木材类塑胶、橡胶泡沫类纤维类压缩

41、应力(MPa)5.020.00.20.62.010.0弹性复原率()559065挤出量(mm)5.55.03.0弯曲荷载(N)100400050540注:各类胀缝板吸水后的压缩应力不应小于不吸水的90%,木板应去除结疤,沥青浸泡后木板厚度应为(2025)1mm。3.9.2 缩缝填缝料缩缝填缝材料应具有与混凝土板壁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抗嵌入能力强、耐老化龟裂,负温拉伸量大,低温时不脆裂、耐久性好等性能。填缝料有常温施工式和加热施工式两种,其技术指标应分别符合表3.9.2-1、表3.9.2-2的规定。常温施工式填缝料主要有聚(氨)酯、硅树脂类,氯丁橡胶、沥青

42、橡胶类等。加热施工式填缝料主要有沥青玛蹄脂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使用树脂类、橡胶类常温施工式高弹性型或加热施工式高弹性型填缝料;二级公路应使用常温施工式高弹性型填缝料;优先使用树脂类、橡胶类常温施工式高弹性型或加热施工式高弹性型填缝料;三、四级公路应使用改性沥青类的填缝材料;并宜在填缝料中加入耐老化剂。 表3.9.2-1 常温施工式填缝料技术要求 试 验 项 目高 弹 性 型*高 弹 性 型*失粘(固化)时间 (h)36316弹性复原率(%)9090流动度 (mm)00(-10) 拉伸量(mm)5025与混凝土粘结强度(MPa)0.50.4粘结延伸率()8004

43、00耐老化性(ATLAS人工气候加速老化试验,残留粘结延伸率()、残留粘结强度()8075抗剪切疲劳性(300次的剪切疲劳循环后)不破坏不破坏表3.9.2-2 加热施工式填缝料技术要求试 验 项 目高 弹 性 型针入度(0.01mm)90弹性或复原率(%)60流动度 (mm)2(-10) 拉伸量 (mm)15 3.9.3 胀缝填缝料 同一条公路胀缝施工宽度一致,且边部整齐、无啃边、掉角等现象时,宜选用多孔橡胶条填缝,胀缝施工宽度不一致,且边部不整齐时应选用本指南要求的胀缝填缝料填缝。常温施工式聚氨酯型胀缝填缝材料技术指标及检测方法如表3.9.31。表3.9.31 常温施工式聚氨酯型胀缝填缝材料

44、技术指标及检测方法试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失粘(固化)时间(h)36JT/T589-2004弹性复原率()90JT/T589-2004流动度(mm)0JT/T589-2004(-10)拉伸量(mm)40JT/T589-2004与混凝土粘结强度(MPa)0.6 JC4081991粘结延伸率()600GB/T13477.10-2002定伸粘结性100无破坏GB/T13477.10-2002或JC/T9762005常温施工道路硅酮密封胶其性能见表3.9.32。表3.9.32 常温施工式道路硅酮密封胶性能指标 项 目单 位技术指标25LM20LM流动性下垂度(N型)/mm垂直mm3水平/无变形流平性(

45、S型)/光滑平整表干时间H8挤出性ml/min80弹性恢复率%定伸100定伸6070拉伸模量(定伸100)23MPa0.4-20MPa0.6定伸粘结性/定伸100定伸60不破坏浸水后定伸粘结性/定伸100定伸60不破坏冷拉热压后粘结性/拉伸压缩率25拉伸压缩率20不破坏热处理后定伸粘结性/定伸100定伸60不破坏热处理后硬度变化邵氏10加热质量损失率%8%抗燃性(260120s)/不着燃、流动、开裂、变硬与水泥混凝土粘结强度%0.6扯断破坏率%400针入度0.1mm20-40 注:针入度衡量材料抗嵌入能力。检测方法见JC/T9762005和JC40819913.9.4 背衬垫条填缝时应使用背衬

46、垫条控制填缝形状系数。背衬垫条应具有良好的弹性、柔韧性、不吸水、耐酸碱腐蚀和在热灌缝时高温不软化等性能。背衬垫条材料有聚氨脂、橡胶或微孔泡沫塑料等,其形状应为圆柱型,直径应比接缝宽度大35mm。3.10 其他材料3.10.1 当使用油毡、玻纤网和土工织物做防裂层及修补基层裂缝时,油毡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石油沥青玻璃纤维胎油毡(GBT 14686)或石油沥青玻璃布胎油毡(JCT 84)的规定;玻纤网和土工织物的技术性能应满足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的规定。3.10.2 传力杆套(管)帽、沥青及塑料薄膜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用于滑模摊铺传力杆自动插入装置(DBI)缩缝传力杆塑

47、料套管,其管壁厚度不应小于0.5mm,套管与传力杆应密切贴合,套管长度应比传力杆一半长度长30mm。2用于胀缝传力杆端部的套帽宜采用镀锌管或塑料管,厚度不应小于2.0mm;要求端部密封不透水,内径宜较传力杆直径大1.01.5mm,塑料套帽长度宜为100mm左右,镀锌套帽长度宜为50mm左右,顶部空隙长度均不应小于25mm。3 用于隔离层的石油沥青、改性沥青和乳化沥青或业主认可的其它隔离层材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和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6)的规定或其它相关规定。4用于混凝土路面养生塑料薄膜可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稀等品种,厚度不宜小于0.05m

48、m。3.10.3 用于混凝土路面养护的养生剂性能应符合表3.10.3的规定。表3.10.3 混凝土路面施工用养生剂的技术指标检 验 项 目一 级 品合 格 品有效保水率,不小于(%)9075抗压强度比,不小于(%)7d959028d9590磨损量,不大于(kg/m2)3.03.5含固量,不小于(%)20干燥时间,不短于(h)4成膜后浸水溶解性应注明不溶或可溶成膜耐热性合格注:有效保水率试验条件:温度382;相对湿度323;风速0.50.2m/s;失水时间72h; 抗压强度比也可为弯拉强度比,指标要求相同,可根据工程需要和用户要求选测; 在对有耐磨性要求的表面上使用养生剂时为必检项目; 露天养生

49、的永久性表面,必须为不溶;在要求继续浇筑的混凝土表面结构上使用(隔离层除外),应使用可溶,该指标由供需双方协商。3.10.4 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膜用于高速公路工程的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膜由面膜和芯膜复合而成,面膜为反射阳光的瓷白色,芯膜附着功能性高分子吸水材料,每平方米吸收自来水达0.5-1(与节水保湿养护膜类型有关),吸水速度5min不小于总吸收量的60%,2个小时不小于100%。吸水饱和后可保证混凝土一个养护期的养护用水。养护膜性能应符合表3.10.4规定。表3.10.3 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膜技术指标检验项目要求3d有效保水率/%90一次性保水时间/d7保温性能(用膜内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差评

50、价)4用养护膜养护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比/%,不小于(%)3d957d95用养护膜养护的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比/%,不小于(%)3d957d95混凝土磨耗量/(kg/m2)2.5单位面积吸收自来水量/(kg/m2)0.5 注:有效保水率试验条件:温度382;相对湿度323;风速0.50.2m/s;失水时间72h;抗压强度比、抗弯拉强度比,指标要求相同,可根据工程需要和用户要求选测。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4.1 原则4.1.1 本原则适用于采用滑模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及小型机具铺筑的普通混凝土路面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4.1.2 路面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下列三项技术要求:1 弯拉强度(

51、1)混凝土路面板28d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的规定。(2)混凝土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应按式(4.1.2)计算: (4.1.2)式中:配制28d砼弯拉强度的均值(MPa);砼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s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MPa);t保证系数,应按表4.1.2-1确定,高速公路应选用P0.05的判别概率; 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应按统计数据在表4.1.2-2的规范范围内取值;在无统计数据时,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应按设计取值;如果施工配制弯拉强度超出设计给定的弯拉强度变异系数上限,则必须改进机械装备和提高施工控制水平。表4.1.2-1 保证率系数

52、t公路技术等级判别概率P样本数n(组)3691520高速公路0.051.360.790.610.450.39一级公路0.100.950.590.460.350.30二级公路0.150.720.460.370.280.24三、四级公路0.200.560.370.290.220.19表4.1.2-2 各级公路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公路技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混凝土弯拉强度变异水平等级低低中中中高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允许变化范围0.050.100.050.100.100.150.100.150.100.150.150.202 工作性(1)滑模摊铺机前拌合物最佳工作性及允许范围应符

53、合表4.1.2-3的规定。表4.1.2-3 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最佳工作性及允许范围 指标界限坍落度SL(mm)振动粘度系数(Ns/m2)最佳工作性2550200500允许波动范围1065100600注:(1)滑模摊铺机适宜的摊铺速度应控制在0.52.0m/min之间;(2)本表适用于设超铺角的滑模摊铺机;对不设超铺角的滑模摊铺机,最佳振动粘度系数为250600Ns/m2;最佳坍落度为1030mm;(3)滑模摊铺时的最大单位用水量不宜大于l60kg/m3。(2)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摊铺的路面混凝土坍落度及最大单位用水量,应满足表4.1.2-4。表4.1.2-4 不同路面施工方式混凝土坍落度及最大

54、单位用水量摊铺方式三辊轴机组摊铺小型机具摊铺出机坍落度(mm)30501040摊铺坍落度(mm)1030020最大单位用水量(kg/m3)153150注:表中的最大单位用水量系采用中砂、粗细集料为风干状态的取值,采用细砂时,应使用减水率较大的(高效)减水剂;3 耐久性1)各交通等级路面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最大水灰(胶)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应符合表4.1.2-5的规定。最大单位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00kg/m3;掺粉煤灰时,最大单位胶材总量不宜大于420kg/m3。表4.1.2-5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胶)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公路技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最大水灰(胶)比0.440.460.48最小单位水泥用量(kg/m3)42.5级30030029032.5级310310305掺粉煤灰时最小单位水泥用量(kg/m3)42.5级26026025532.5级280270265注:水灰(胶)比计算以砂石料的自然风干状态计(砂含水量1.0%;石子含水量0.5%)。处在海风、酸雨或硫酸盐等腐蚀性环境中、或在大纵坡等加减速车道上的混凝土,最大水灰(胶)比可比表中数值降低0.010.02。2)在海风、酸雨硫酸盐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