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学习推荐201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106379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师专业学习推荐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专业学习推荐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专业学习推荐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教师专业学习推荐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专业学习推荐201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师专业成长学习资料推荐1推荐理由:1、 苦练教学基本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必修课。九层高台,起于累土。博中为每位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舞台,为了使自己成为明天的优秀教师,今天我应该做什么?2、 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书育人,学生为本。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3、 苦练过硬的基本功加上锐意改革课堂教学是王春易老师给我们从教者的启示。另外,她的一个关于大单元教学的大胆设想同样启示我们: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课程开发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让博中的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五项全能”的学生,开发具有博中特色的校本课程成为

2、你我共同的责任。“四两拨千斤”的教改探路者原载: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8日 记北京市十一学校特级教师王春易王春易(中)和学生在一起。(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张婷师生公认的北京市十一学校名师王春易几年前忽然转变了教学风格,从讲台前退到了“二线”,把学生们推到了台前!这样的改变源于毕业生给她的提醒:走进大学后根本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离开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就不知所措。王春易开始反思:要把老师这个“拐杖”去掉,让高中生学会独立学习,让他们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改革从课堂开始,新的教学教给了学生新的世界,也给了王春易新的事业。苦练教师基本功一节公开课写百页手稿是常事33岁被评为天津市最年轻的特级教师,王春易可

3、以算得上是教师中的“大腕”。2000年,她的一节“植物激素”教学设计课在全国中学生物学年会上获一等奖。而她带的普通中学的普通学生,也拿到了天津市最好的生物成绩。她的教学风格语言生动、动作丰富、逻辑清晰、反应极快。名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但王春易却认为是师傅的功劳。她的师傅叫王鹤梅,是一位学识渊博、追求完美的老教师。刚入行时的小王老师就得到了老王老师严格的“调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没什么意思,就是开场。”“没意思的话就是废话,课堂不允许随意,一句话也不行。”“遇到王鹤梅师傅是我的幸运。”王春易说。每次公开课,师傅总要为她选别人都不愿讲,并且认为讲不出彩的课。一遍又一遍的磨课,一轮又一

4、轮的创新,王春易练就了一身好功夫,随便抽出其中一节课,她都可以讲出彩。她的课火得“一塌糊涂”,一批又一批新老师来听她的课,而每一次讲课,她总会带给大家新的东西,从未重复。当然,精彩的背后是王春易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一节公开课,写100页手稿是常事”。2003年,王春易来到北京市十一学校,课堂依然“火爆”,用同行的话说就是:“上课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学生喜欢,同行羡慕,也招来了一批批徒弟:学校里中科院、北大等名校毕业的博士教师纷纷拜王春易为师,她在十一学校有了一个新雅号“博导”。王春易带徒弟严,但不乏亲和力。她的徒弟王爱丽是留洋归来的博士,刚开始怎么也找不到教课的感觉,知识讲

5、不透,学生也听不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一次,王爱丽特意选择了教材中有难度的一章,遍查典籍,通宵达旦地准备了一份自认为满意的学案交给了王春易。但王春易依然认为不够完美。“教学要精益求精,将最精华的东西教给学生。问题一定要问到学生心坎里,要让他放不下。”王春易说。一遍、两遍、三遍、四遍学案全部推翻,语言重新设计,只要有一个新的想法,她就带着王爱丽把所有的工作重来一遍。在王春易看来,一个好教师就是要把最普通的课讲出彩。就这样,她的徒弟们也慢慢学会了把课讲精彩。现在,王春易在十一学校的第一批徒弟大多出徒了,她身边又有了许多新徒弟。否定自己闯新路让高中生扔掉“老师拐杖”“讲课,没有人能超过王

6、春易。”师生、教研员都这么认为。但2008年和学生的一次聚会,让王春易动了改变自己的念头。“已经上了大学的几个学生来看我,抱怨大学老师的课讲得不好,老师不标明重点,自己记一摞笔记也没用。”学生的抱怨引起了王春易的反思。“我的学生上大学了还是只会抄笔记、背重点。可能是我以前喂食过多,才使他们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孩子们以后的路还很长,必须让他们扔掉拐杖,自己学会走路!”同时,十一学校也将2008年确定为课堂成长年。校长李希贵提出一句口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是教师展示的地方。”这句话更坚定了王春易改变的信心。从此,王春易悄然地改变了原来反响极好的课堂教学风格。她提出,教师要从自我表演的“独角戏

7、”戏台上悄悄隐退,转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当主角。在她的课堂上,曾经有过的滔滔不绝的精彩讲解没有了,华丽的板书也不见了。只是在学生讨论结束后,王春易才会不露痕迹地点拨一下。“细胞”这节课,王春易不知道已讲了多少遍。曾经,精彩的语言、形象的表达是她最得意之处。可现在,她却开始什么都不讲,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个细胞模型。学生的作业交上来,王春易喜出望外:有橡皮泥捏的细胞、有废旧材料拼的细胞、有水果雕刻的细胞学生们兴奋地向她讲述,自己是怎么考虑结构、大小和细胞功能的。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但新的教学模式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学生的讨论及实验占用了过多的时间,需要增加一倍的课时才能完成原来的教学进度。怎么办?大家

8、束手无策。王春易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将高中3年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打通教学,缩短课时量?比如,将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整合为“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大单元教学。从细胞到基因,从动物到植物,从分子生物到微生物,教材在王春易的手里变了个样,而大单元教学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还节省了不少时间。 在探索中,王春易和同事们逐渐找到了“不讲”课堂的门道:指导学生课前深入阅读,完成学习计划书;给学生提供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让他们自己整理笔记;准备好尽可能多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以前,无论老师的课讲得多好,学生可以选择听或不听;现在不行,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和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

9、,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懈怠。“老师,我的笔记越写越多,一个问题总能联想出一串问题,最后只能纠结在杂乱无章的生物知识中,被彻底打败。”学生张轩因为在自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而苦恼。“别着急,慢慢来。”王春易几句话就将学生从知识的迷宫中拉了出来,并为他们指出接下来需要努力的方向,“知识不是我教的,要靠你们自己找到它”。“从讲到不讲”,再一次的成功,亦如王春易每一次的华丽转身。“如何让高中生的学习不再依靠老师这根拐杖?我希望能和学生们一起探索这个课题。”在这场教学改革中,名师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讲课,改变多少年来既定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最初找不到自学方法,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现在,课堂真的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

10、地方,学生爱上了生物,爱上了探究知识的过程,成绩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否定自己是痛苦的,看到学生成长是幸福的。天平的两边,王春易还是偏向了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的学生终将赢得未来。视学科素养为根本不看重分数反而易赢得考试“娓娓道来的知识总让人百听不厌、浑然忘我,仿佛花香鸟语萦绕耳际,回味无穷。伴着自信的微笑、翩跹如蝶的长裙,王老师就这样引领我们进入了生物的神奇世界。”学生这样描述王春易的课堂。王春易说:“孩子天生喜欢大自然,喜欢生物学。老师的功夫就在于寻找生活与生物的结合点,打比方、举例子,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并最终引导学生将思考落在理论与知识上。” 当别的高中教师还在把精力放在提高分数、增加习题上

11、的时候,王春易却开始反思,“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一次,王春易带的一个理科班被班主任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期中考试,理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历史成绩倒是年级前列,这还像理科生吗?”王春易可不这么看:“历史学得好的理科生可能更优秀,兼具科学与人文素质的学生的未来会更精彩。”这样的结论源于王春易自己的感受,虽说是生物特级教师,王春易总是为自己没有更多的人文知识而遗憾。她常给博士徒弟举一个例子:“到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会怎么描绘它?除了好美啊,还有词吗?缺乏人文知识的生活会少了许多乐趣与韵味。”因此,王春易绝不让学生成为分数的囚徒。生物虽然是小学科,可在她眼里,却充满教育的魅力。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播种者,

12、播撒生物智慧的种子,启发学生了解这个多彩世界。“在只崇尚分数的课堂上,师生无法产生智慧的交流。来到我的教室,学会生物知识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真正要学习的是一种学习的素养和对人生的态度。” 活跃、开放的课堂常常会遭到学生的“挑战”。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物理角度的、有化学角度的这些跨专业的难题促使王春易加班加点地研究其他学科的新知识。她发现,百家讲坛中的故事可以与生物教育贯通,儿子学的围棋套路也可以借鉴到生物教学中来。学习过程让王春易颇为享受。“快节奏的教学和高考分数的压力很容易把老师耗尽。如果没有多种学习的滋养,老师拿什么来充实生活,又拿什么展示给学生?” 王春易的学生常常成为考试优胜者,但她并不看重分数。她的课堂讲授“天马行空”,尽是不在高考范围内的内容;学生为生物技术伦理问题争论不休,还常常操作北大、清华等高校开设的最新实验,制作多种多样的果酒带回家让父母品尝在王春易的点拨下,许多原来并不被看好的学生也成了学生物的好苗子,许多头疼理科学习的孩子越来越爱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获得了人生与成绩的双赢。李希贵曾说,在校长眼里,教师第一。而在王春易眼中,学生永远是第一。名师王春易,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让传统课堂、传统学科焕发出新的魅力和光彩。这正是新时代的教育最需要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