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纪录片《敦煌》影评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105998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型纪录片《敦煌》影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型纪录片《敦煌》影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型纪录片《敦煌》影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大型纪录片《敦煌》影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纪录片《敦煌》影评(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敦煌纪录片区别于其它类型影片的特点就在于记录二字,也就是说真实是一部记录片的生命之所在。我感觉一部纪录片的生命之本在于解说词,因为画面由于在拍摄中所展现的东西和现实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完全真实,这个时候解说词的真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部成功的纪录片的拍摄,制作者必须对所拍摄内容作充分的了解,为了这部片子,5年里摄制组先后9次深入敦煌,行程数十万公里,拍摄素材近400盘磁带,制作者为了充分了解敦煌的底蕴,多次与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及多位敦煌学者、研究人员进行文稿讨论,再将这些徐徐反应出来,采用了一集演一个主要人物的表现手法,拍摄水平也不错,高清摄像,很多画面极美!关键的一点境界如何呢?以前看敦

2、煌的片子和文章,里面常常会为流失的、损毁的文物痛心疾首,人一激动就难免不客观,纪录片的一大忌讳就是不客观,不过敦煌制作者的历史观是以前很少看到的,这部纪录片很平静、如涓涓细流缓缓地去讲一些故事,带给人的不再是恨,而是感动。敦煌莫高窟始建于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是一座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一个有1600余年历史的旷世奇葩。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但目前仍保存有从十六国后期到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代洞窟492个,彩塑2415身,壁画45000多平方米,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窟。它的艺术是融建

3、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既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它以数量浩繁,技艺卓越的壁画艺术向人们展示了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千余年间的社会历史图景。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宕泉河崖壁上,南北长约1600米。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至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以后,又受到人们的注意。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

4、遗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损失。中国从四十年代起成立了莫高窟的学术研究和保护机构;六十年代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加固;八十年代开始,莫高窟进入了现代科学保护时期。1961年,国务院公布敦煌莫高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5、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敦煌莫高窟艺术包括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和敦煌文书四大部分,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三位一位的立体艺术。其内容极为丰富,古代民间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这些规模宏大、为数惊人的宗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宗教、社会生活、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及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浩如烟海的珍贵资料,是人类恒有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好像这是首次对那些原来称为掠夺者的人采用了西方一致认可的称呼“探险者”(探险者本身是个中

6、性词),“探险者们”的所作所为曾经成了中国文化人心里沉沉而尖锐的痛,但是说实话,看了整部片子之后,我不再象以前一样为那些文物被掠夺而愤恨了。敦煌经历了辉煌、沉寂后在中国国力最弱的时候被发现就是最大的悲哀,也就注定了后面悲惨的命运当年道士王圆箓发现敦煌藏经洞后也曾经上书慈禧请求保护,一些经卷被运到北京,部分就被当官的私吞了,私吞到也罢了,怕事情败露,将那么多年大漠环境中很不容易保存下来的唐时经卷一撕两半,取好的自己留下,剩下的再交上去!英国的斯坦因也好、法国的伯希和也好,包括美国臭名昭著的华尔纳,或骗或买或偷或抢,但是他们知道那些东西的价值,没有糟蹋(华尔纳破坏了壁画),或交或卖都给了各自国家的

7、博物馆,而中国剩下的呢?被撕得不忍目睹,所以想想那些珍宝只要还在,还被好好保护着,就比被自己的败家子毁了还是强太多!再说点题外话,在我看来,美不因政治、国家而存在而产生,美是属于全人类的,我很憎恶一种行为:把艺术品毁掉以抬升剩余艺术品的价钱!该片中还是有为尊者讳的地方,只提了张大千对敦煌的保护而没有提他对敦煌的破坏!华尔纳破坏的壁画又怎么能和张大千相比?国人接受的教育总是非此则彼的,其实人是最复杂的动物,绝不该是单一方向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承认呢?这片子中已经用和原来完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和体谅王圆箓了,那为什么不能再客观点介绍张大千呢?辩证法存在那么多年了,还非要在宣传上走极端,被表扬的人就

8、不能做坏事?被批判的人就不能做好事?何必呢?由于沙尘侵蚀洞窟,病害蚀毁壁画。风沙一年比一年大,窟顶一年比一年薄,壁画变色,起甲甚至脱落,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正面临消失的厄运。而与此同时,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匮乏,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也陷入困境。2009年10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甘肃考察时十分焦虑地指出:“要拯救敦煌,决不能让它成为第二个楼兰!”敦煌在拍摄的时候,也是非常注意保护的,摄制组因为先前拍摄过故宫,所以在文物保护方面是有一定经验的,尽管如此对于保护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由于敦煌研究院也是参与拍摄的,这次开放的洞窟也是最多的。在拍摄过程中,是有很多要求的,对进洞时

9、间了,拍摄范围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所以这次拍摄时,是以保护第一,拍摄第二的原则拍摄的。敦煌一片共十集,每集45分钟。对于纪录片敦煌最为珍贵的是,拥有大量独家拍摄的镜头。敦煌研究院首次向电视媒体打开了六十多个洞窟,其中大部分洞窟并未对游客开放,也未对媒体开放过。敦煌在结构和表现手法上与故宫相比较再次大胆创新。在十集篇幅里,描述了十个人物的命运故事.对敦煌一千多年的历史和生活有了生动的展示。有命运多舛的舞女程佛儿,寡妇阿龙,无名的小画匠,商人沙拉,探险者斯坦因,敦煌守护者常书鸿等。该片充分表现了许多人物在当时的历史情景当中的情感和思想的痕迹,以及他们的传奇经历。播出版的敦煌,总共十集,制作了六年。这

10、种题目可以有多种的切入角度,比如奇情的,比如悲叹的。就仿佛在片中无法回避而再一次用影像的方式引用的那句话: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然而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并没有走得更远,而是在轻轻一点之后,用一种更带欣赏的、浸入的方式,“展示”敦煌。虽然十集内容间,出现了无数位研究者、批评家,或者是再现的历史人物,但是这一部敦煌的气质,在片中出现的一位敦煌研究院的雕塑家身上,体现得最为深切,这就是淡定。全片不急不缓,在节奏和速度上,以臻于成熟的控制力,铺陈故事,串联所有关于敦煌这个地方,以及这个主题之下的全部历史与经验。这种不急不缓,不以特定的先入为主的主观断定结构的思路,首先在十集的内容分配以及先后次序上

11、体现出来。十集内容,按照发现敦煌、敦煌绘画雕塑等专门研究,到最后的敦煌研究院历史这三个大的群落组织。如果改换这部纪录片拍摄的时代环境,结果也许就是另外一种顺序和侧重了。这种组织方式,应当说,获利于中国整体国力提升之后所带来的大国自信。这种不偏不倚全景式的展示方式,在早年的望长城中间,已经征服过无数专业和普通的欣赏者。只不过这一次,描述的对象更为具体,因而其效果反而显得更加的胸襟阔大了。在三个主题群落里,都掺杂着一种蓄而不发的力量。无论这种意图是在前期策划、中期制作,还是最后的编辑修正阶段所贯彻统一的,结果都让这部十集长度的纪录片抹上了一种近乎宗教虔诚的控制感和收敛性。比如在评论近代史上最早对敦

12、煌藏进行考察的西方探险家,无论后人对其的评价是正面还是负面的,片中的影像和文字,都并没有喋喋不休地在这些话题上纠缠,而总是及时打住,重新回归作为地理概念和文化概念的“敦煌”这个客观对象的主题上来。同样的理念,一直贯彻到最后部分,对围绕在敦煌研究院周围的敦煌守护者们的回顾和展现上。在制作者最易于影像失控或者文字失控的地方,敦煌都在努力地创造“留白”的空间。正是这一点,让敦煌具备了真正的中国风格。同样的意蕴,曾经是中国诗歌和绘画最珍贵的遗产的风格特征。有点让我略感惊讶的是,保护敦煌的人大多是长寿的,72岁的樊锦诗简直就算壮年,90多岁的学者还有那么多健在,由此我看到了,原来艰苦的物质环境并不会让我

13、们的寿命损失多少,心灵的纯净可以这么有力量!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一个一个学者用他们几乎毕生的精力倾注进去保护敦煌,这些皓首穷经、长年修炼的中国学者真值得人去深深致敬!片子最后一集里的一个镜头很美也很有寓意:雨过天晴了,在保护者的墓地和莫高窟直接横跨了一道彩虹,中间是他们种起来的保护林和奔流不息的大泉河,不需要说什么,这座上天给的桥一直联系着那些保护者灵魂和莫高窟的灵魂。从敦煌我们可以了解到,敦煌莫高窟的历史,也可以知道我们学术界对敦煌文化研究的成果。早期日本学者到兰州演讲,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这句话无疑刺激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随着我国对敦煌文化的不断研究,在全世界敦煌文化研究者中,中国学者站全部的百分之九十之多,不仅研究者多,并且取得的成绩也是最大的,我们带动了全世界敦煌文化的研究,现在我们走出国门,可以自豪的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