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2--项目讲座课件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8104791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4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创新管理2--项目讲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创新管理2--项目讲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创新管理2--项目讲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资源描述:

《创新管理2--项目讲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管理2--项目讲座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2009 IBM Corporation“三网融合”战略下物联网产业的创新系统多要素联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人:卢涛,项目号:71003095,20112013,17万元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2“三网融合”发展的现状、趋势及障碍三网融合的定义三网融合的定义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3u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信息通信业的产业链,发展新的市场空间和实施信息通信产业结构的升级

2、换代,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u促进行业、监管、市场、技术、业务、网络、终端、支撑系统八个方面的融合和创新。u不仅有利于吸引投资,而且减小了新业务开发的风险,激发行业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u有利于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主导思想舆论阵地,促进文化繁荣,推进统一的监管框架的确立。u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源动力,创造一个新的市场空间。“三网融合”的重要意义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4“三网融合”的成因1998年国内最早提出了“三网合一”。2001年3月,十五纲要,首次明

3、确提出了促进信息产业“三网融合”的任务。2006年3月,十一五纲要,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2011年6月,十二五纲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三网融合将得以实现。为什么会在1998年提出来?(1)技术创新的变革(2)体制改革的试水(3)网络融合的趋势“三网融合”的成因、现状及前景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5对于我国三网融合进程来说,1998年开始探讨,2001年确立国家战略,2010年取得实质性进展。从我国三网融合的进程来看,可谓技术创新成为了主要的推动因素

4、,业务融合积极开展,国家层面及时明确战略方向,行业融合则随后跟进,也就是说我国三网融合进程所走的是一条技术驱动、业务探索、政府推动、行业跟进的发展道路(1)把握融合趋势,政府明确三网融合发展战略。(2)借鉴国外经验,行业积极探索业务融合模式。美国1996年电信法的出台及其效果对我国电信体制改革也造成了深远影响。Company Logo“三网融合”的发展回顾与现状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6Company Logo“三网融合”的发展前景电信运营商光通信和数据通信投资规模(亿元)电信运营商有线宽带设备需

5、求规模预测(亿元)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7(1)宽带接入技术(2)基于光缆的宽带光纤接入技术(3)宽带IP技术(4)视频编码技术Company Logo 2.4“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8三网融合的逐步实现将为我国信息传播产业的格局带来新的变化。(1)传播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将明显推动三网融合业务的研发。(2)打破垄断,推动双向进入,推动融合业务的普及应用。(3)探索新型运营体制和商

6、业模式,并逐渐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Company Logo“三网融合”的产业变局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9三网融合的逐步实现将为我国信息传播产业的格局带来新的变化。(1)监管体制(2)运营体制(3)市场发展(4)内容生产(5)法律保障(6)技术挑战“三网融合”的实施将带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大发展,为建设超高速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联网络“物联网”打下坚实的基础。Company Logo“三网融合”的障碍与挑战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

7、物联网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Smarter Planet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11什么是物联网?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IoT),技术上也称为传感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俗的讲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可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智能连接,为未来家庭

8、生活和工作办公提供便利。物联网被看作是全球信息产业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革命性浪潮,物联网被看作是全球信息产业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革命性浪潮,有望在有望在1010年内大规模普及,发展成为全球下一个万亿元级规模的新兴产业之年内大规模普及,发展成为全球下一个万亿元级规模的新兴产业之一。一。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12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IoT),这一概念起源于比尔盖茨(BillGates)1995年未来之路(“The Road

9、Ahead”)一书,在这本书里面,比尔盖茨提及物联网概念和构想,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广泛重视。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13WORKFORCEMANUFACTURINGSUPPLY CHAINITCUSTOMERSTRANSPORTATIONFACILITIES“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由EPC global的Auto-ID中心提出,EPC global联合GS1、沃尔玛(Wal-Mart)、惠普(Hewlett-Packard)等100多家组织和公司建立联

10、盟,进行物联网研究与开发。1999年8月,在美国西雅图(Seattle)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MobiCom 99)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技术评论(“Technology Review”)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14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

11、005:物联网(“ITU.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正式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和功能。该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Sensor)、纳米技术(Nano)、智能嵌入技术(Embedded Intelligence)将成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并在物联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2008年3月,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了全球首个国际物联网会议“物联网 2008”(IOT 2008),探讨了物联网的新理念和新技术以及如何推动物

12、联网快速发展的下一阶段行动目标。WORKFORCEMANUFACTURINGSUPPLY CHAINITCUSTOMERSTRANSPORTATIONFACILITIES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15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将给整个产业链上的用户、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和公司的发展来的极大的动力。但是,这些原始创新从“理念”发展到具体的“产品”或应用,再到大规划的产业化形成巨大的“市场”,需要经过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商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有一大批的相关标准研发组织(standard d

13、evelopment organizations)、国家研究中心(national research centers)、服务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s)、网络运营商(network operators)和领导用户(lead users)等参与其中。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16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实现技术包括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Sensor)、智能芯片(IC)和无线移动通信(3G/4G)、全球定位系统(GPS)、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和纳

14、米技术(Nano)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物联网有四个关键性的技术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和纳米技术,并以这些关键技术为基础,以人(Human Being)为中心构建了“物联网的生态系统”(The Ecosystem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17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1)RFID什么是什么是RFIDRFID技术技术?RFID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adio Frequency

15、Identification)射频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RFIDRFID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

16、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18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2)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传感器(Sensor)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利用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把被测的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非电量转换成电量。WaterEnergyChemicalsCarbonemission

17、sCongestionPublictransportationSmart homeCarbonemissionsEnergysourcesEnergy gridEnergyNoisepollution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19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3)智能嵌入技术智能嵌入技术智能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

18、序等四个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可以实现以下功能:(1)远程监控。当防盗报警被触发后,也可以通过Internet 远程监控家中事态的进展情况。(2)报警。可以分为防盗报警、防灾报警等。(3)三表抄送功能。将带电子采集器的煤气表、电表、水表的信息发送到终端。(4)室内环境控制。比如可以将灯光、DVD 等设备可以集中控制,通过电话、Internet 等远程控制家中的设备。进而实现对家中的音响、视频及灯光的集中控制。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20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关键技

19、术(4)Nano纳米技术(Nano Technology)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电子显微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科学技术又将引发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例如纳电子学、纳米材科学、纳机械学等。纳米技术主要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21各国物联网发展战略与规划一览各国物联网发展战

20、略与规划一览国别物联网发展战略或计划发布日期美国”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2009年1月欧盟”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2009年6月日本“i-Japan 战略 2015”(“i-Japan strategy:2015”)2009年8月韩国”韩国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A plan for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 of Internet of Things”)2009年10月中国“感知中国”(“Sensing China”)2009年8月 2

21、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22美国:智慧的地球(美国: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2009年1月28日,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Sam Palmisano)提出了“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这一计划,核心就是“云计算(CC)+物联网(IoT)”的结合,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阐明其短期和长期效益。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22、Planet:Green&Beyond23美国:智慧的地球(美国: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该战略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

23、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24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25美国:智慧的地球(美国: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奥巴马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回应:“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智慧的地球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

24、,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26欧盟: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欧盟: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2009年6月,欧盟欧盟委员会宣布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实现将各种物品如书籍、汽车、家用电器甚至食品

25、连接到网络中,确保欧洲在构建新型互联网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该行动计划包括14项内容,主要有管理、隐私及数据保护、“芯片沉默”的权利、潜在危险、关键资源、标准化、研究、公私合作、创新、管理机制、国际对话、环境问题、统计数据和进展监督等一系列工作。欧盟认为,此项行动计划将会帮助欧洲在互联网的变革中获益,同时也提出了将会面临的挑战,如隐私问题、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的数据保护问题等。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27日本:日本:“i-Japan 战略:战略:2015”2009年8月,日本日本继“e-Japan”、“

26、u-Japan”之后提出了更新版本的国家信息化战略:“i-Japan i-Japan 战略:战略:20152015”,其要点是大力发展电子政府和电子地方自治体,推动医疗、健康和教育的电子化、智能化和创新发展。日本政府希望通过执行“i-Japan”战略,开拓支持日本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新产业,大力发展以绿色技术和智能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环境保护和智能交通系统等重大项目。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28韩国:韩国:“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2009年10月,韩国韩国在2006年确立的“

27、u-Korea”战略的基础上,更新了其最新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发布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产业确定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该规划树立了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强国”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了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扩展环境等4大领域12项详细任务。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29感知中国感知中国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中

28、国科学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现更名为“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时,强调“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

29、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现阶段,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将被重点培育,加快推进。决定提出,对七大产业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30感知中国感知中国2009年12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表示,2

30、010年我国信息产业确定三大发展目标,将进一步增强信息产业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规划引导下一代网络发展。加快培育物联网产业,制定规划引导下一代网络发展。加快培育物联网产业,制定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应用推进计划,发展关键传感器件、装备、系统及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应用推进计划,发展关键传感器件、装备、系统及服务。推进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促进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服务。推进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促进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融合发展”。2010年1月14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主办的“2010年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形势报告会”上,杨泽民院长隆重发布了2009年中国通信产业十大

31、关键词:3G建设、宽带战略、物联网物联网、LTE、云计算、无线城市、移动互联网、手机外围接口统一、两化融合、网络与信息安全。2010年1月25日,工信部发布公告正式批准了62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江苏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江苏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为我国首个物联网示范基地为我国首个物联网示范基地。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31感知中国感知中国2010年3月3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大会上提案为“关于关于发展物联网,推动信息化发展物联网,推动信息化的

32、提案的提案”,提出加速推动物联网应用规模化产业化,并且要用TD-SCDMA发展推动物联网产业化。现阶段,中国移动主推的 M2M(Machine to Machine)是物联网的最普遍应用形式。“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是中国移动对物联网的结构划分。物联网的应用有三个层次,一个是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摄像头为主,实现“物”的识别;二是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或者下一代互联网,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包括手机等终端。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

33、&Beyond32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33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34 2009 IBM CorporationLet

34、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35感知中国感知中国2009年年底,中国移动投资66亿元建设的南方基地在广州正式运营,物联网将作为其六大业务之一被提升到战略地位。2009年11月1日,北京“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成员包括北京移动、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北京交通委信息中心等十二家单位,囊括了企业、高校、研究所和政府。2010年2月5日,全国28家单位在上海共同签署了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上海将在今后几年内致力于打造一条完整、高端的物联网产业链。加上之前在无锡成立的“中国物联网研发中心”和2010年1

35、月成立的“中国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国际物联网论坛”将于2010年6月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召开。国内外物联网行业精英汇聚一堂,感知中国的智慧联动。2010年7月12日,教育部公布了“2010年高校招生新增140个本科新专业名单”,其中“传感网技术”、“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工程”等专业批准设置,开始招生。中国的物联网产业浪潮汹涌,产业版图群雄逐鹿雏形初现。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36中国的中国的“物联网物联网”发展现状发展现状政府部门积极推动物联网发展政府部门积极推动物联网发展国内形成了国内形成了R

36、FIDRFID、M2MM2M、传感网等丰富的物联网应用、传感网等丰富的物联网应用 全社会对物联网的内涵尚未取得广泛共识全社会对物联网的内涵尚未取得广泛共识 编码方式比较落后,统一的编码体系尚未形成编码方式比较落后,统一的编码体系尚未形成 数据采集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低数据采集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低 标准化进程有待推进,其中传感网标准建设开始起步标准化进程有待推进,其中传感网标准建设开始起步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37美、欧、日、韩等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美、欧、日、韩等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战

37、略对我国的启示加大对物联网研发(R&D)的投入,高度重视参与物联网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快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坚持产研结合,以抓“专项”的思路,集中产、学、研等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促进物联网的核心技术的开发和重点产品的发展,争取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抢占先机。以我国现有的创新产业示范科技园区为基础,建设一批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以研发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研发”,起到“以点带面,多方联动”的效果。重视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物联网关键技术的高端研发人才的培养。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

38、yond38在物联网领域,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我国必须抓住历史机遇,突破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建立自主化技术标准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可持续竞争力。目前,中国已将“物联网”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并且和新能源、绿色制造等一起成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驱动器,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广阔。WaterEnergyChemicalsCarbonemissionsCongestionPublictransportationSmart homeCarbonemissionsEnergysource

39、sEnergy gridEnergyNoisepollution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393 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因此,本项目将在充分调查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物联网产业的创新系统的多要素联动创新活动,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物联网产业的技术、产品、服务与管理等多要素联动创新的机制与模式研究 物联网产业的技术、产品、服务与管理等多要素联动创新系统的数学模型构建 物联网产业创新系统技术、产品、服务与管理多要素联动的系统仿真与机理揭示 物联网产业创新系统多要素联动的政策保障研究 2009

40、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404 项目的创新之处 本项目探索物联网产业这一最具成长性的高技术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创新系统中技术、产品、服务和管理等多要素联动机制,把技术-产品-服务-管理创新集成为一个联动的动态系统,研究其联动过程和内在机理,研究思想上具有创新性研究思想上具有创新性。本项目对于新兴的物联网产业这样一个具体的高技术产业创新管理研究,又具体研究物联网产业技术、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的联动机制,综合运用创新系统要素联动方法(LAFIS)、复杂网络演化方法和系统仿真模拟方法,实证分析和揭示创新联动作用其内在机

41、理,研究方法上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研究方法上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物联网这个研究对象也是新生的。本项目研究方法体现多学科方法的融合与综合应用。本项目研究技术、产品、服务与管理等的多要素创新联动过程及其联动产生的作用机理,是对创新系统工程理论的验证和对创新系统要素联动方法(LAFIS)的完善,也体现了当前国家倡导的创新研究中人文研究与科学论证融合促进的研究模式。同时,案例分析、数学建模与实证分析以及系统动力学相关方法的综合应用体现了多种科学研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结合究方法的结合。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41

42、5 项目拟采用的方法创新系统要素联动方法(创新系统要素联动方法(Linkage Among Factors of Innovation System,LAFIS)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425 项目拟采用的方法 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方法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435 项目拟采用的方法 复杂网络演化方法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

43、n&Beyond44 典型案例分析法5 项目拟采用的方法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456 项目的技术路线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467 项目的研究计划 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478 项目已取得的成果 卢涛,周寄中.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创新系统多要素联动研究.中国软科学,2011(3):32-44 卢涛.中国“智

44、慧城市”建设中的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世界城市论坛北京博士后2010学术论坛论文集,2010年11月26日 卢涛.美、欧、日、韩等国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已有用稿通知,并已缴纳论文发表费,将于2011年10月刊出)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48Any Comments or Questions?THANK YOU!2009 IBM Corporation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Green&Beyond49 片名:片名:Eagel Eye 鹰眼 地区:地区:美国 类型:类型:动作 语言:语言:英语 导演:导演:卡卢索 D.J.Caruso 制片:制片: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主演:主演:希亚拉博夫 Shia LaBeouf 米歇尔莫娜汉 Michelle Monaghan 比利鲍伯松顿 Billy Bob Thornton 罗莎里奥道森 Rosario Dawson 艾瑞克克里斯蒂安奥森 Eric Christian Olsen 伊桑恩布里 Ethan Embry 上映日期:上映日期:2008-09-2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