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102172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1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9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考纲说明考纲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2017届专题复习:诗歌届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鉴赏之“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复习要求:牢记术语,理解含义;复习要求:牢记术语,理解含义;审清题目,规范答题。审清题目,规范答题。牢记牢记“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术语及其含义的术语及其含义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表现方法表现方法修辞方法修辞方法议论议论:(多用于揭示题旨、卒章显志):(多用于揭示题旨、卒章显志)抒情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寓情于景志、怀古伤今、寓情于景(移情于景移情于景)、情景

2、交融、情景交融描写描写:点面结合、细节描写、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正侧结合、抑扬、衬托、想象、象征、用典、意象抑扬、衬托、想象、象征、用典、意象叠加、化抽象为具体、对面落笔、乐景叠加、化抽象为具体、对面落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写哀、哀景写乐多角度(动静、虚实、多角度(动静、虚实、明暗、远近、感觉等)对比明暗、远近、感觉等)对比渲染、铺垫、工笔、白描、衬托渲染、铺垫、工笔、白描、衬托比喻比喻、比拟比拟、借代、排比、借代、排比、夸张夸张、对偶、对偶、反问、设问、顶针、叠词反问、设问、顶针、叠词 、双关、互文、双关、互文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明确:明确:1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

3、技巧表达技巧2 2、请分析本诗的、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方法。表现方法。3 3、请分析这首诗的、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表现技巧。4 4、诗人是、诗人是怎样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抒发自己的情感的?5 5、这首诗用了、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怎样的手法?熟知关于熟知关于“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各种不同提问形式。的各种不同提问形式。特别提醒特别提醒:虽然虽然提问形式不同提问形式不同,但其,但其本质本质却是却是一样的,即都是问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一样的,即都是问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因此,答题的内容、步骤也都一样。因此,答题的内容、步骤也都一样。提提 醒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

4、将“表达表达技巧技巧、写作特色写作特色、写作技法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艺术特色、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惑。思考时先从修辞上考虑,如有景物描思考时先从修辞上考虑,如有景物描写,再去想抒情方式(表达方式),最后写,再去想抒情方式(表达方式),最后去考虑表现手法去考虑表现手法熟练掌握熟练掌握“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类问题答的类问题答的“三步骤三步骤”。三步骤:三步骤:(1)(1)说名称说名称。即说出是用的是什么手法。即说出是用的是什么手法。(2)(2)说例子说例子。即。即结合诗句结合诗

5、句阐释怎样用了这阐释怎样用了这种手法。种手法。(3)(3)说效果说效果。即说出这种手法有怎样的。即说出这种手法有怎样的效效果果或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 参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问: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问: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仿真测试仿真测试1 1:答案:三、四句用了答案:三、四句用了反衬(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以乐景写哀情),(第一),(第一步)步)以以“庭树庭树”还如旧时一样开出

6、灿烂的花朵,还如旧时一样开出灿烂的花朵,衬托衬托梁园的萧条梁园的萧条,(第二步),(第二步)含蓄地抒写了物是人非,盛含蓄地抒写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衰无常的感慨。(第三步)(第三步)特别提醒:(特别提醒:(1)即使没有第二问,也要答出)即使没有第二问,也要答出“表达表达效果效果”。(。(2)第三步要注意有定语。)第三步要注意有定语。倦倦 夜夜 杜甫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问:前六句与后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具体说

7、说前问:前六句与后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具体说说前六句的抒情特点。六句的抒情特点。答:答:前六句是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后两句是,后两句是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前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六句是借景抒情。(第一步)(第一步)通过通过“竹凉竹凉”“”“野野月月”“”“重露重露”“”“稀星稀星”“”“飞萤飞萤”“”“宿鸟宿鸟”等景物,描等景物,描绘了一幅绘了一幅凄清、幽冷的秋夜图凄清、幽冷的秋夜图,(第二步)(第二步)含蓄地表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达了诗人忧国忧时、报国无门悲凉心情。忧国忧时、报国无门悲凉心情。(第三步)(第三步)仿真测试仿真测试2 2:特别提醒:此题如果问特别提醒:此题如果问“用了哪些表达

8、技巧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还应答,还应答出多角度写景:触觉,视觉;静景,动景。拟人等。出多角度写景:触觉,视觉;静景,动景。拟人等。早行陈与义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案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步骤一)。写星斗纵。写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草虫鸣”反衬反衬环境的寂静环境的寂静(步骤二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9、,从而写出诗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行之早,从而写出诗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步骤三)。仿真测试仿真测试3 3:特别提醒:此题即使没有第二问,也要答出第三特别提醒:此题即使没有第二问,也要答出第三步。若答步。若答“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可得一半分。可得一半分。第一句写感觉,第二句写视觉;三四两句,则视觉、触觉、听觉并写。先听见蹄声响亮,才略开睡眼;“小”桥和“稻”田,当然是看见的。而“稻田深处草虫鸣”,则是“和梦”过“小桥”时听见的。正像从响亮的马蹄声意识到过“桥”一样,“草虫”的鸣声不在桥边、而在“稻田深处”,也是从听觉判断出来的。诗人在这里也用了反衬手法。“寂寞小桥和梦过”,静中有动;“稻

10、田深处草虫鸣”,寂中有声。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孤寂的旅人“和梦”过桥,这静中之动更反衬出深夜的沉静,只有梦魂伴随着自己孤零零地过桥,才会感到“寂寞”。“寂寞”所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因身外“无人”而引起的孤独感。而“无人”,在这里又表现天色尚“早”。“寂寞”所包含的又一层意思,就是因四周“无声”而引起的寂寥感。而“无声”,在这里也表现天色尚“早”,比齐己江行晓发所写的“鸟乱村林迥,人喧水栅横”要“早”得多。这首诗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表现在诗人通过触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甚至可以说是“夜行”)图。读者通过“通感”与想象,主人公在马上摇晃,时醒时睡,时而睁眼

11、看地,时而仰首看天,以及凉露湿衣、虫声入梦等一系列微妙的神态变化,都宛然在目;天上地下或明或暗、或喧或寂、或动或静的一切景物特征,也一一展现眼前。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字来如线。(1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仿真测试仿真测试4 4(上):(

12、上):答案(答案(1 1):):比喻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对偶对偶,如,如一、二一、二“长江长江”对对“淮山淮山”,“万里万里”对对“数点数点”,“白如练白如练”对对“青如靛青如靛”。比拟比拟,如将新月人格化,如将新月人格化,“学学”扇子的模样。扇子的模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字来

13、如线。()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写景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仿真测试仿真测试4 4(下):(下):答案():写景的顺序:答案():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由远及近:一、二句远景,一、二句远景,写长江和远山;三、四句近景,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长江和远山;三、四句近景,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由白天到傍晚由白天到傍晚:前四:前四句写白天景后三句写傍晚景句写白天景后三句写傍晚景动静的角度动静的角度:一、二句写江、山雄伟,是静景;三、四:一

14、、二句写江、山雄伟,是静景;三、四句写江帆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景。句写江帆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景。这首元散曲写浔阳的景色。浔阳,即今九江市。长江流经此地这一段又名浔阳江。在一个新月初生的秋夜,作者江干极目,饱览了逍酣的秋色,不禁逸兴遄飞,发出了深情的咏赞。一上来就连用四个属对工整的排句,铺叙江天的景色,有如贴锦、刺绣一样,使江山秀色更加集中、更加动人。万里长江止息了它卷的惊涛,静静地向东流去。在月光的映照下,反向出银色的光泽,宛如平铺着一条白色的绸带。远处的青山肃穆地矗立在江边,苍茫的夜色把它映衬得更加翠绿。从艺术手法上讲,它采取大排偶法(排比兼对偶。也可说博喻,即比喻兼排比),将一些典型的景

15、物整齐地组织在一起,用所谓意象叠加的技法,直叙景物,不加评议。纯用形象来感动读者,征服读者。在这一点上是很成功的。鉴赏:如果说一、二句描绘山水是从大处落墨,取神于静穆的话,那么三、四句则着眼于刻画具体景物的动态美,使之大小相形,动静相映,增加其层次和变化的美感。几片征帆东去如箭,一泓山泉直泻如电,这是多么健捷的景观啊。置身其间,能不令人神观飞越吗?“晚云”两句也是排偶句法,转写天际的秋色,同样充满了诗情画意。晚霞收尽,天气变凉,水气凝成了白色的露珠。初升的新月,虽未团圞,却也有欲圆之势。因为团扇是圆的,用它来形容待圆之月,故曰“初学扇”。写了如珠的秋露和如珪的秋月,接下去就轮到秋天的宠禽鸿雁了

16、。作者在徜徉水际、目送征帆的当儿,回首北顾,只见一行塞雁隐现天际。它是那样高、那样远,看上去宛如悬在云端的一缕细线。当诗人把我们的目光引向无尽的碧天时,曲子也就戛然而止了。这种结法韵味高远,俊爽有致,是很耐人寻味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用典互文、通感、用典 、对比、对比衬托、衬托、反语反语等等二、修辞手法二、修辞手法 比喻、反复、比拟、借代、对比、夸张、排比、比喻、反复、比拟、借代、对比、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通感、反语、用典等对偶、反问、设问、通感、反语、用典等1 1、比喻:、比

17、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例如:艺术效果。例如:咏柳(贺知章)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还

18、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意象的情态特征。兰溪棹歌(戴叔伦)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如眉如眉”:以眉喻月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清秀。“镜镜”:以镜喻兰溪之以镜喻兰溪之水水,写出了兰溪水之,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的明洁。征人怨(柳中庸)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

19、山。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马策马策”和和“刀环刀环”都运用了都运用了借代借代的修辞手法,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李清照如梦如梦令令)用颜色用颜色“绿绿”代替绿叶,用颜色代替绿叶,用颜色“红红”代替红花。语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而醉、为花而

20、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自己的青春易逝。2、借代:、借代: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而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

21、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确是不多见的。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征人怨(柳中庸)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6分答:这首诗无情地批判了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行为,流露出诗人对将士们的无限同情。(2分)前两句诗人运用粗笔勾勒(白描)了一幅“征人征战图”,从而说明了征战之苦,写出了征人的幽怨。(2分)后两句借

22、景抒情,在这里,诗人虽然营造的是征人常见之景,描绘的是征人常履之地,却让人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2分)通篇不着一“怨”字,“怨”情却蕴含在诗句的字里行间。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山园小梅山园小梅(北宋北宋林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诗中颔联最为著名,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修辞方诗中颔联最为著名,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修辞方法上分析其妙处。法上分析其妙处。颈联纯属虚写,颈联纯属虚写,“先偷眼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合断魂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情夸张到极点。3、比拟(拟

24、人、拟物)、比拟(拟人、拟物)4、夸张:、夸张: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倾。”(李白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丈,缘愁似个长”(李白李白秋浦歌秋浦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陆 游游(68岁所作)岁所作)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三万里”“”“五千仞五千仞”“”“泪尽泪尽”都是夸张,把诗都是夸张,把诗人对

25、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6、对偶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杜甫登高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

26、,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无边落木”对对“不不尽长江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萧萧”的落叶的落叶声对声对“滚滚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7 7、设问:、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也即也即自问自答

27、自问自答)问人间谁是英雄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公。”(元曲小令元曲小令)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8 8、反问、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l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l 逢入京使岑参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注】泪不干。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

28、语报平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龙钟:湿漉漉的样子。l 问题: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l【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诗人的情感。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可见一斑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可见一斑。l(0909江苏卷)江苏卷)满江红满

29、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岳飞l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l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l【注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

30、亭台宫殿。亭台宫殿。“膏锋锷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l 这首词中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参考答案】l(第一步指出手法第一步指出手法)借代。借代。l(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珠翠珠翠”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l(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词句写汴京皇宫词句写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象。l 满江红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登黄鹤楼有感

31、岳飞岳飞l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万岁山前珠翠绕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l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本词上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作具体赏析。l 参考答案一: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者以“荒烟”中的城郭、布满郊畿的“铁骑”

32、写出了现实中的荒芜残破,以“花遮柳护”“珠翠绕”“笙歌作”等写出了昔日歌舞不断、富庶升平的景象,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l 参考答案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作者先通过“荒烟”和破败的城郭,抒写了作者对国家残破的伤悲;然后通过“花”“柳”“珠翠”“笙歌”等意象描绘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最后写敌人铁骑践踏国土,含蓄地表达了对金人入侵的愤怒。l 参考答案三: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先写登楼遥望所见到的荒芜残破的景象,然后笔锋一转,回忆昔日繁华升平的景象,最后想像京城附近金兵遍布的现状。整个上片,先实后虚,虚实结合,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

33、诗人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为下片作了铺垫。(明确表现手法,给1分;结合词句具体分析,给2分;解说表达效果或作用,给1分l 满江红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岳飞l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铁骑满郊畿,风尘恶。l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

34、阳游,骑黄鹤。再续汉阳游,骑黄鹤。l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l 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定定 林林 宋宋 王安石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真乐非无

35、寄,悲虫亦好音。【注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后常到此游憩。仍:又。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分)(1 1)运用)运用拟人拟人手法(手法(2 2)诗人把)诗人把“云云”和和“月月”人格化。诗人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追寻。(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追寻。(3 3)写出)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悦心境。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联想联想 想象、想象、衬托衬托 烘托、渲染、象烘托

36、、渲染、象征、悬念、对比、用典、照应、征、悬念、对比、用典、照应、抑抑扬扬、动静相衬、动静相衬、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对写、对写法、托物言志、赋比兴等等。法、托物言志、赋比兴等等。1、衬托或烘托、衬托或烘托 采采 莲莲 曲曲(王昌龄)(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样的艺术效果?这首诗歌运用了这首诗歌运用了衬托(烘托)衬托(烘托)手法。将采莲少女手法。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和

37、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2、对比对照、对比对照 观祈雨观祈雨 李李 约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作简要赏析。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

38、对比手法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前者忧,后者乐,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对比对比 越中览古越中览古 李李 白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中前三句描写诗中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和最后一句描写写今日冷

39、落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今日冷落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使读者感受到特别深切,蕴含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受到特别深切,蕴含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衬托烘托衬托烘托与与对比对照对比对照的区别的区别:A A、对比是把、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相互比较。B B、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

40、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正衬和和反衬反衬。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鹿鹿 柴柴(王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王维)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前一首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前一首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一首以动衬静,通过后一首以动衬静,通过落花、月出、鸟鸣落花、月出、鸟鸣把

41、山的幽把山的幽静突现出来,静突现出来,以动衬静。以动衬静。从色调上看,鸟鸣涧略带暖意,而鹿柴则给人以清冷之感;从手法上看,两首诗都采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鹿柴“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则是以夕阳返照反衬深林空寂幽暗。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4、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形象为实,抽象

42、为虚 4 4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塞上听吹笛高适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一、二句实写景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天空

43、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梅花落曲调啊!曲调啊!三、四句写虚三、四句写虚,将,将“梅花落梅花落”拆用,仿佛风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写出了他们的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浓浓的思乡情。乌衣巷乌衣巷 刘禹锡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

44、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答:答:诗中的诗中的“野草野草”、“夕阳夕阳”、“燕燕”等是等是实景实景,而,而六朝古都的繁华六朝古都的繁华是是虚景虚景。我们从。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的感慨。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

45、为虚 踏莎行(欧阳修)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通过初春景象反衬反衬“行人行人”的离愁别绪的离愁别绪。下阙。下阙虚实结合虚实结合。通过设想。通过设想“行人行人”妻子凭栏远望,思念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行人”的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

46、绪抒发得淋漓尽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致。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王昌龄王昌龄闺怨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采用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不知愁愁”,后面才说她,后面才说她“悔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通过对少妇情绪

47、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闺怨”的主题。的主题。5 5抑扬抑扬 欲扬先抑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欲抑先扬 6白描白描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写手法。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

48、夜归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风雪夜归人人”的画境。通过的画境。通过“夜归人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王昌龄王昌龄从军行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大漠风尘日

49、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第二句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卷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形势高度戒备,不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7侧面描写侧面描写 8、用典、用典 用典有用典有用典用典和和引用引用前人诗句两种。前人诗句两种。用典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意绪和愿望等

50、等等等,属于,属于借古抒怀(讽今)借古抒怀(讽今)。引用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辛弃疾永遇乐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

51、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姜夔扬州慢扬州慢)“春风十里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虚写;“尽荠麦青青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情形,是实写实写。这两幅。这两幅对比对比鲜明的图景鲜明的图景寄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9、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

52、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53、。这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词人连用三个比喻(博喻),以烟草、风絮、梅雨三个意象合成一幅时空展衍的江南暮春烟雨图,不仅将不可捉摸的抽象情感,转化为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客观景物,而且形象地表现出闲愁的无处不在、无法排遣。问题:问题:这首诗用这首诗用哪些手法哪些手法表现雨后池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塘水面的平静的?一雨池塘水面平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雨后池上 刘攽刘攽(bn)(bn)参考答案参考答案l1.a比喻比喻,b水面好

54、像轻轻磨过的镜面一样,水面好像轻轻磨过的镜面一样,c形象生动形象生动地地d表现水面的清澈平静。表现水面的清澈平静。e表达作者表达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l2.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b“水面平水面平”、“明镜明镜”、“照檐楹照檐楹”等是静态,等是静态,“垂杨垂杨舞舞”“万点声万点声”等是动态。本诗动静结合,等是动态。本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衬静,c突出突出了了d雨后池塘的平静。雨后池塘的平静。e表表现作者雨后观自然的怡然心态。现作者雨后观自然的怡然心态。问题:问题:请分析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的请分析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的特色。特色。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枕

55、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注注】甘露:寺名,在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甘露:寺名,在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银山:江中巨浪。银山:江中巨浪。宿甘露僧舍宿甘露僧舍曾公亮曾公亮参考答案参考答案l 解析解析1:a虚实结合虚实结合。b前两句写弥漫山巅的云气前两句写弥漫山巅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深渊。在这里千峰、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深渊。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万壑都是虚写,c渲染出渲染出d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e表现作

56、者表现作者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解析解析2:a夸张夸张,b把江水夸张为把江水夸张为“拍天浪拍天浪”;C突突出出了了d长江的汹涌澎湃,长江的汹涌澎湃,e表现了诗人豪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襟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和壮美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年

57、)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这首诗景中含情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点污琴书”的活动的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

58、和悠闲之情。这首诗借景抒情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的神情。根据答案及评分标准,你能总结出诗歌表现手法根据答案及评分标准,你能总结出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的评分要点鉴赏的评分要点 即具体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吗?即具体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吗?对本诗颈联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对本诗颈联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李白 楼观岳

59、阳尽,川迥洞庭开。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本诗第三联运用夸张(衬托)手法本诗第三联运用夸张(衬托)手法(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行杯”(具体运用具体运用)。表达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作用作用)。课堂示例课堂示例分析:分析:本诗运用了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

60、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人此时的孤寂,是实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是虚。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以此来表现“思家思家”的。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作者是问:作者是怎样写怎样写“思思家家”的?的?(全国卷)(全国

61、卷)记叙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议论、描写、抒情西江月西江月遣兴遣兴辛弃疾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我“醉何如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去!”一、表达方式一、表达方式词人以记叙的方式,借醉酒而大发牢骚,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和自身处境的不满。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和愤慨,呈现出词人的耿介、旷达的性格。记叙、记叙、议论议论、描写、抒情、描写、抒情题乌江亭题乌江亭 杜牧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胜败兵

62、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记叙、议论、记叙、议论、抒情、抒情、描写描写如梦令如梦令李清照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应是绿肥红瘦。是绿肥红瘦。山居秋暝山居秋暝 王维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记叙、议论、抒情、记叙、议论、抒情、描写描写 西塞山怀古西塞山怀

63、古 刘禹锡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a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b b、描写内容:所见、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c c、描写方法:、描写方法:1

64、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 2、虚实结、虚实结合合3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 4 4、点面结合、点面结合5 5、白描、白描 工笔工笔 1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 1)正面描写)正面描写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起千堆雪 (2 2)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白居易白居易夜雪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陌上桑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

65、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借借“行者行者”“”“少年少年”“”“耕者耕者”“”“锄者锄者”等的反应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2 2、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

66、的、具体的景、事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李商隐李商隐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王维王维山居秋暝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4、点面结合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一般”艺术规律在文学描写中的具体表现,是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面结合就是“点点”的详细描写和的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