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饮食男女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101177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孔子说饮食男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孔子说饮食男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孔子说饮食男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孔子说饮食男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说饮食男女(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前言 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孟子说“食色,性也”,郦食其云:“民以食为天”,民间俗语则谓“人是铁,饭是钢”,均在强调饮食是生命第一需求,是生命的根本保障。但医学上则有“病从口入”之语,认为饮食也是导致我们人体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那么,同一种饮食,既是我们生命的基本保障,又可能成为我们健康的杀手,其中的界限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我们的食物充足了、饮食精美了,我们的疾病却越来越多了?在这本书里,我们将进行系列饮食与健康、与疾病、与养生的话题,由此你将会了解到饮食在何种情况下会引起疾病,我们怎样吃饭,才能完成从吃得好变为吃得健康。黄帝内经中有一句经文表达的是其关于疾病发生的观念,是“春秋

2、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过用,即超越常度过分使用。这种疾病观同样也适合于对饮食导致疾病的认识,即当饮食在某方面存在太过时,它就会成为疾病发生的原因。因此,黄帝内经又给我们提出了一种养生的方法,是“饮食有节”,即有节制的吃饭,这其中包括饥饱的节制、寒温的适宜与五味的调和。虽然我们大家都知道饮食应该五味调和,做到营养均衡,但实际生活中,就像每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表现一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喜爱的口味,喜欢吃的多吃,不喜欢吃的少吃是很多人的共通的生活习惯。但是宋代养生家陈直说 “爽口之物终必作疾,快心之事过必为殃”,即因为人有自己的饮食偏好,所以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而最终导致疾病的因素,

3、是你所喜欢的那种食物。原因是什么呢?那么,不同的饮食偏好到底会不会给我们人体造成疾病呢?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用舌可以品尝出的味道,内经认为五味各有偏入的五脏,酸味喜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为使脏气的长养均衡,饮食应五味调和,即每种味道的食物都要适度的摄入一些才行。如果偏嗜一种味道的食物,就会导致脏气的平衡破坏,产生疾病。下面我们就具体谈一下五味偏嗜都分别给人造成哪些影响。 第一章 熟悉的食物,不熟悉的性用第一节 嗜酒之伤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素问汤液醪醴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

4、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一、古人怎样看待“辛”味:大家都知道酒为“辛辣”之品,所以,我们先看一下“辛”字的原始含义,对酒为何伤人就多少有些明白了。 这是“ 辛”的甲骨文体,像什么?一把平头刀,上面是刀头,下面是刀把。高亨认为“辛与产古为一字,古代一种刑具,剑之类也”,以“辛”为偏旁和部首组成的字,部分与这一本始含义有关,如“辟、宰”等。同时,“辛”可以用来描述劳动,因劳动很苦、很累,故用其组成“辛苦”、“辛劳”;又因劳动的刀具一般均很犀利、锋锐,所以用其组成味道很刺激的“辣”字,构成“辛辣”一词。以刀具表辣

5、味,说明辛辣之品性情之峻烈,作用之刚悍。二、生活中的辛味的饮食根据内经对五味的划分,辛为阳性,辛味可以生发人的阳气,并能驱风散寒,活血通络。提到辛味、辣味食品,我们自然会想到辣椒、葱、姜、酒等。1、辣椒说到辛辣,就想到辣椒;说到辣椒,就想到湖南、四川、贵州等地方,这里人们嗜食辣椒,所有的食物,凡入口者,均以辣椒为佐,辣椒变为比盐还常用的调味品。按理说这样大量食辣,对人体注定会有很大的损伤,但好在这个群体仅限定于中国特定的这几个地区,而这些地域,多属于气候之中湿气较甚之处。因此,这些地方的人,虽然食辛辣过多,但与气候之偏形成了一种互补,即食入的辛辣之燥烈,很好的制约了气候中不断侵入人体的湿气,因

6、为湿气侵入人体最易困厄脾胃气机,导致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而辛味有升发气机的作用,可以疏散郁结的脾胃之气,因此,他们嗜辣,不仅不会给人体造成损伤,反而维护的身体的平衡。当然,目前嗜辣之风有向北方地区蔓延之势 ,北京的川菜馆越开越多,生意越来越好,说明部分北方人也开始嗜食辣椒。但鉴于北京气候干燥,吃太多辣椒,很容易给身体造成不适,因此,为降低这种辛辣燥烈对人体的损伤,我们建议在吃麻辣火锅的时候,同时配以酸凉之性的蔬菜,如糖拌西红柿、醋拌黄瓜等,或者,喝饮料时喝橙汁、酸梅汤等。因为辣椒辛热,以上皆为酸凉,这样,用酸收中和一下辛散,用凉性中和一下热性,对人体就不会形成伤害。2、生姜: 生姜味辛性温,

7、具有提味、温通、解腥、去毒等诸般作用,是中国人餐饮中最喜欢使用的佐料。有人认为,中国的厨师,十个菜中有8个会放姜;十个人中,有8个爱吃姜。如果说哪一种中药使用最多最广,则非生姜莫属。本草纲目谓其“生用发散,熟用和中”,具有发散内外寒邪、生发阳气等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使用简便,取效迅速。下面是生姜常用的小验方:(1)女孩痛经:用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水,每于经前饮用2次。用于女性经行腹痛,月经量少,色黑,手足发凉等症。(2)胃寒呕吐:生姜15克,法半夏15克,共煎水,治疗平素胃寒者,食冷则痛,呕吐清水,或伴腹泻者。(3)鼻流清涕:生姜50克,桂枝30克,煎水,治疗外受风寒,或过敏性鼻

8、炎患者,鼻塞流清涕,量多不禁的症状。(4)烧心:炒栀子15克,水煎20分钟后,兑入榨出的生姜汁20毫升,治疗胃病烧心、泛酸,可单独使用,亦可与其它治疗胃病方合用。生姜的使用宜忌:生姜味鲜美,性温热,为众多人所喜爱。但再好的东西,如果用错了时间和场所,也会使其作用适得其反。下面是不宜食用生姜的几种情况:(1)小儿忌食:3岁以下小儿不宜食姜,尤其是患病之后尤其如此。即使是外感病,成人可以以姜为主,但小儿则需忌食。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生姜性过发散,服用后极易损小儿真阴,使病缠绵难愈或加重。(2)晚上忌食:从一年来说,除秋季外,其它三个季节皆可食用生姜;从一日来说,晚上不宜食姜,中国古人言:早上吃姜

9、,胜过参汤;晚上吃姜,等于砒霜。因为晚上阳气宜收敛闭藏,食用生姜,使人体阳气发散,极易出现烦躁、失眠等症。3、葱白:为辛温之性,走窜性强,善走肺经。可以温散外寒,通阳止痛。具体应用:风寒感冒:见有鼻流清涕,发热恶寒,或头痛者,用葱白3段,淡豆豉50克,共煎水服用,取效迅速。鼻塞不通:过敏性鼻炎,或外感之后,以鼻塞不通为主要症状者,可以将葱白一段,插入鼻孔,常在短时间内使鼻窍通畅。手足发凉:平素手足发凉,畏寒肢冷者,可用葱白5段,熟附子15克,干姜10克,桂枝15克,煎服,每10日3剂饮用。阴囊疼痛:葱白1段,乳香5克,共捣烂,涂于患处。三、酒类在说辛味食物时,我们必须谈谈“饮酒 ”。中国作为饮

10、食文化的大国,酒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各家办喜事、丧事、搬家、升职等诸事均需要以酒相庆。同时,饮酒不当已演变为困扰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嗜酒是一部分人无法摆脱的生活习惯。那么,饮酒或嗜酒,到底对人的身体有哪些伤害呢? 1、论医酒一家让我们追溯一下“酒”的历史,就可以知道,酒本是古人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在内经中,酒被称为汤液、醪醴,考查二者具体所指,应是现在南方依然在饮用的米酒:上面清晰的液体称为汤液,下面稠厚的称为醪醴,即现在的醪糟。这两种酒类制品,现在看来实难称为“酒”类,因为其酒力实在是太小,根本无法入北方饮酒者的法眼。但就是这种略有酒味的薄酒,在内经中,也明确提出只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11、。看一下古体“医”字 在古代,“酉”字即指酿制酒的容器,表明酒本属于“医”。周礼天官酒正“辨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三曰浆,四曰酏”,即本指酒类饮品,属于古代的醪醴。在内经一篇专论汤液醪醴的经文中,就有“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记载。说明上古之人做汤液和醪醴,基本上就是一个摆设,是用来防备疾病的,平时并不饮用;到了中古时期,人们的生活有点不守自然之道了,疾病开始发生,所以适度饮用一些汤液治疗疾病。在内经中,主体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针灸,方药仅有十三个,但在这十三个方子中,就有四个是用酒来炮制或配伍的,用来治疗的疾病包

12、括臌胀(肝硬化腹水)、月经不调、痹证、昏厥等。因此,酒本来是最严格意义上的药物。根据内经的相关描述,酒的性质和作用为:性辛温,主于驱寒,提神,调畅气血。因此,在寒冷的季节,或有一定的气血瘀滞性病症的人,如胸痹证、痹症等,少量喝一点酒,确实会对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但这个分寸要把握好,因为,过量饮酒对人体不仅没有好处,而且还会有很多损害。 不知从何时开始,酒从疗病之品摇身变为人们的杯中至爱,因此,酒的身份也就从单纯疗病去疾的“药物”变身为招病纳邪的“妖物”。据内经的记载,嗜酒之风在西汉时期已经盛行,因内经在谈到损害人体健康的恶劣行为时,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

13、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将“以酒为浆”列为首位,说明内经不仅已将酒的药物之性认识得十分透彻,对于酒给人体造成的损伤,也已了然于心。2、酒本狂药,过量饮用疾病丛生后世医家对“酒”所致疾病多列专篇论述。清代医家吴澄在不居集中将酒称为“狂药”,言“酒本狂药,大损真阴”,认为酒有阴阳两性,阴虚者纵饮之,性偏动火,故热者愈热,出现吐血、便血、尿血、咳喘、烦躁、狂乱等症;阳虚者纵饮之,性不足以扶阳,寒者愈寒,而病为臌胀、泄泻、腹痛、吞酸等。具体来说,吴澄认为酒这东西,阳虚的人喝了体质会越来越寒,阴虚的喝了体质会越来越热,实在是只会损人阴阳。又说“少

14、饮之则宣和气血,壮神御寒;多饮之则腐胃烁精;沉湎不歇,毒流肠胃,暗损天年,潜消元气,多变虚损”。喻昌在医门法律中则提醒说“过饮滚酒,多成膈证,人多不知”,即喝热的白酒,最易导致食道癌。因此,长期饮酒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包括肝硬化、肝癌、食道癌、胃癌、胃炎、食道炎、中风、不育以及猝死。3、为何嗜酒文人多短命?酒对寿命的影响也是致命的,下面几个数据就可以说明:按照生物学的常规生长规则,一般生物的寿命,是其生长周期的5至7倍。比如,牛的生长期为6年,所以,牛的寿命为30至42岁。因此,生长周期越长的生物,其寿命就应越长。黄帝内经认为,智齿的出现是人发育成熟的一个标志,男性智齿生长于是在24岁左右,

15、则男性的生长周期一般为24年;女性的智齿生长于21岁左右,则其生长期为21年。男性比女性生长周期长3年,所以其寿命应长过女性15年左右才对。但实际数据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男性的寿命均比女性要短,在中国,男性比女性的平均寿命少4岁左右。数值差别最大的是俄罗斯,男性的平均寿命要比女性短14岁,女性是73岁,男性是59岁,其原因就是世界各国男性普遍嗜酒,而在俄罗斯尤甚,其酒精消耗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文人多数都比较短命,就是与这些人大多数嗜酒有关。从中国古代诗词中那么大量的出现“酒”,就知道喝酒或嗜酒,是很多古代诗人的通病。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没人陪伴对着月亮也要喝;苏轼就说“明月

16、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有话题就要端着酒杯询问;李清照虽是女流之辈,酒一点都不少喝,“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过了一夜,酒劲都没下去。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统计,李白总共作了1050首诗,与酒有关的有170首;杜甫则1400诗作首中,有300多首与酒有关,看来酒真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源泉所在。酒成就了他们的诗作,却败坏了他们的身体,所以唐宋诗人长寿的不多,李白活了62岁,杜甫活了56岁,李贺27岁,杜牧是49岁,苏轼算比较重视养生的,活了68岁。当然说到喝酒对身体的损伤,不得不说的是,喝酒危害的不仅是自己的身体,还往往会波及到下一代。晋代诗人陶渊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椐宋书 隐逸传载,陶

17、渊明嗜酒,无论是谁到陶家串门,只要家里有酒,陶渊明就一定会拉住人家喝几杯。见酒必喝,一喝必醉是其生活的基本状态,在这种生活方式下,陶渊明的几个儿子,一个比一个弱智,看他写的一首责子诗: 责子 陶渊明白发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固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瑞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粟;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看着几个儿子一个比一个傻,陶渊明心灰意冷,说天意如此,我也只有喝酒消愁了。岂不知,就是由于他对酒的过分贪恋,才害得自己养了一大群弱智儿。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在类经中就说“多饮者子多不育,盖以酒乱精,则精半非真而湿热胜也”。即

18、强调饮酒多者,后人多门丁不旺,子代体质、智力均易低下,因为酒为辛热之性,不仅劫杀人体自身的真阴,而且易于伤及精气,这类人精液之中精子多数会死亡或畸形。4、不同酒类的性味作用 中国的酒种类繁多,主要的有白酒、黄酒、红酒、啤酒与米酒。白酒:俗称烧酒,是用谷物酿造,酒精浓度最高,一般在45% 到60% 之间。白酒因气味芳香浓郁,口感醇和软润,饮用在一定量范围内有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长期饮用易于成瘾的特点,白酒在中国人群中有极大市场,中国北方地区嗜白酒者众多,由于嗜酒引发的疾病也最多。白酒对人体的作用已如上述。黄酒:黄酒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酒类,有人说中国酒的历史,就是黄酒的历史。黄酒系糯米或黄黏米酿造

19、,颜色黄亮,酒精含量为10%15%之间。因此,黄酒不仅具有白酒的多种药性作用,如祛风散寒,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等,而且多量饮用,又没有像白酒那样对人体的毒性伤害。同时黄酒色黄,在中医的归入脏腑中属于脾胃,改善中焦脾胃的虚寒、气血的不足作用尤强。因此,黄酒具有补益人体气血,补脾健胃,暖胃散寒的功能,其营养性为其它酒类所不及。从现代研究结果来看,黄酒含18种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是葡萄酒和啤酒的数倍,为营养性最强的酒类,故有“液体蛋糕”之称。因此,生活中制作药酒,如果是用于治疗风寒痹证之关节疼痛等,就使用白酒浸泡药物;如果是用于补益人体之虚,如阿胶烊化补益女性阴血,鹿角胶烊化补益男性精血,何首乌、杜仲

20、、川断等制酒补益肾气肾精,则一般用黄酒炮制。葡萄酒:葡萄酒属于果酒的范围,为中国人最喜饮用的果酒。以葡萄为原料,酒精含量一般为10%20%。色紫红,口味多样,分为甜、半甜、半干、干几种。因在酒曲中加入了葡萄,葡萄有寒凉之性,所以,葡萄酒的温热之性小于白酒和黄酒。除具有酒类共有的辛温发散,疏通经脉之用外,葡萄酒尚有开胃增进食欲、镇静安神的作用,因此,葡萄酒尤其适于一般家庭在饭前饮用,亦适宜神经衰弱者睡前服用。啤酒:啤酒系大麦加辅料经糖化后,用啤酒花、酵母发酵而成,酒精含量为3%-5%,营养丰富,有“液体面包”之称。啤酒在中国的生产时段最短,大概100年左右,在酒类中,属于西方粕来之品。啤酒性清凉

21、而不寒,具有消暑、通气、活血、开胃、利尿、助消化的功能,适量饮用,对人体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冠心病等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大量饮用,亦会导致脂肪沉积,心脏负担加重,肝功受损等损伤。5、解酒妙方酒虽为辛辣之味,却具湿热之性,酒为水液之状,为湿,却能燃烧,故热。酒最易伤脾胃,脾胃受伤,则湿浊内停,从而导致湿热留滞。所以,长期饮酒者,常常呈现湿热内盛的体质,出现舌苔黄腻,食欲欠佳,小便黄浊,大便粘滞之症;严重者,甚则出现肝胆湿热之酒精肝、肝硬化之象。解酒精之伤,应以清热祛湿为主,下面介绍给大家几种简单的解酒法:1. 泽泻饮:黄帝内经中就有解酒之方泽泻饮,其组方为:泽泻10,白术10,鹿衔草5,用于治疗饮酒过多,酒伤脾胃,复感风邪引起的汗出不止症。其中,泽泻淡渗利湿,白术苦温健脾燥湿,鹿衔草亦为苦温之品,可以燥湿。2. 葛花解酲汤:组方为青皮、白术、橘红、茯苓、猪苓、泽泻、人参、干姜、神曲、木香、白豆蔻、葛花、砂仁。此方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制,用于解除酒伤脏气所导致的病症。其在脾胃论中说“葛花解酲汤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闷,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从症状描述上看,是属于饮酒过后醉酒的征象。葛根花: 葛根花解酒之用历代本草书上均有记载。可用葛花20克,煮水饮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