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之针刺手法

上传人:mar****e6 文档编号:18098219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针灸之针刺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针灸之针刺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针灸之针刺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针灸之针刺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之针刺手法(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针灸之针刺手法针刺的作用1、疏通人体经络按照中医的说法,人体中含有众多的经络,支撑起人体的日常动作。所以 说,经络对于人体非常的重要。针灸的作用就是疏通经络,帮助其恢复顺畅并且正 常工作,这也是针灸的基本功效之一。如果人体内经络不畅,那么气血的运行就会 受到阻碍,所以容易出现身体疼痛、关节麻木、肿胀等现象。2、调和阴阳除了疏通人体经络的作用之外,针灸的作用还包括的调节人体的阴阳平 衡,这也是针灸、中医的最终目的了。身体不舒服出现疾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归根结底都是人体出现阴阳失衡,针灸可以有效的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3、扶正祛邪所谓扶正祛邪,指的就是扶助我们人体中原本就拥有的机体正气,祛除

2、掉 导致身体出现疾病的病邪。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 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1)提插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 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 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 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 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 和深度。2)捻转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

3、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 (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要领: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 180o 左 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 针困难。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 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 的深度。适用:短针进针。(2)双手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适用:短针进针。 舒张进针法操作:

4、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 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夹持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 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 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提捏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 将针刺入。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针刺补泻手法针灸治病补泻手法是关键。而且,针刺手法并不玄奥,并非常人所想的那 样

5、神秘莫测,倘能细心探求,自非难事。针灸手法效果的不同主要决定于捻转的幅 度、提插的速度、进针的角度,最后得出一个综合力度。惜因目前操作不一,有人 就认为玄虚神秘,如能研得真谛,确有独到之处,针灸原理也在其中。针刺补泻手法中,最重要的是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这两项内容也是 笔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记忆的时候,要配合动作找其中的规律,不要单纯背文 字,不然很容易搞混的。(1)疾徐补泻:进针慢、退针快,少捻转为补;进针快、退针慢,多捻 转为泻。(2)呼吸补泻:呼气时进针,吸气时退针为补;吸气时进针,呼气时退 针为泻。(3)开合补泻: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为补;出针时摇大针孔为泻。(4)提插补泻:先浅后深

6、,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为补;先深 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为泻。(5)迎随补泻:针尖随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顺经斜刺为补;针尖迎着经 脉循行的方向,迎经斜刺为泻。(6)捻转补泻:左转时角度小,用力轻为补;右转时角度大,用力重为 泻。另外还有很多复杂的复式手法,临床上常用的有烧山火和透天凉两种。(7)烧山火:因可使病人局部或全身出现温热感而得名,适用于治疗麻 冷顽痹等寒证。操作方法是:将穴位纵向分为天、地、人三部,将针刺入天部(上 1/3),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针刺入人部(中 1/3),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 后再将针刺入地部(下 1/3),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即慢慢地将针提到天部。

7、如此 反复操作三次,即将针按至地部留针。(8)透天凉:因可以使病人在局部或全身出现寒凉感而得名,适用于热 证。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应刺深度的地部(下 1/3),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 再将针紧提至人部(中 1/3),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再将针紧提至天部(上 1/3),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缓慢地按至地部。如此反复三次,将针紧提至天 部即可留针。此外,临床上对于虚实不明显的病症一般采用平补平泻的方法。本法 介于补法和泻法之间,操作时应均匀地提插、捻转,力量速度中等,以得气为度, 然后用中等速度出针。“补泻不明,扎针不灵”是针灸学界的一句格言。在针灸的临床治疗中, 只有针对素体症状配合相应的.针

8、灸补泻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发展中 几千年的精华也在于此。注意事项针灸虽然能够令我们有效的解除疾病的困扰,但并不是说这种保健治疗方 法就是百分之百安全的。为了保障我们的生命健康,以下的一些针灸注意事项一定 要牢记在心哦!1、在身体过于疲惫,精神高度紧张和饥饿的时候最好不要进行针灸;2、年老体弱者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最好选择卧位,因为这样更加容易 选择穴位;3、女性在怀孕的时候进行针灸力道一定要轻柔,并且一些能够引起女性 宫缩的穴位千万不要进行针灸,常见的这类穴位有合谷、三阴交、昆仑等等;4、如果给小孩进行针灸,孩子哭闹不配合的时候,千万不要留针,除非 必要;5、婴幼儿进行针灸的时候,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的穴位千万不能够 施针;6、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进行针灸;7、皮肤出现感染、肿瘤等等部位不能够进行针灸;8、特殊病人的特殊部位选择针灸的穴位、施针的角度和深度有着特别的 讲究,例如肠粘连患者的腹部等等;9、针灸注意事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针灸要看疾病种类,应该根据病情 来选择针灸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治疗手段。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 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