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乳中的应用

上传人:mar****e5 文档编号:18098205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乳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乳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乳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乳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乳中的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乳中的应用任伟; 杜晓华; 何伟; 吴伟; 黄菊; 常玉期刊名称】中国乳业年(卷),期】2019(000)007【总页数】3页(P79-81) 【关键词】 益生菌;发酵乳; 鼠李糖乳杆菌【作者】 任伟; 杜晓华;何伟; 吴伟;黄菊; 常玉【作者单位】 四川雪宝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 中 文发酵乳是以生乳或还原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和冷却后,加入乳酸菌发酵剂,保温发酵制成的产品。发酵乳的历史较为悠久,并以营养丰富和维护人类健康而闻名。 发酵乳是营养强化载体,含多种人体必需营养素,如蛋白质、钙、钾、磷、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等。由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发酵剂的发酵乳称

2、为传统发酵乳1。然而,随 着消费者健康饮食意识的日益增强,从而更倾向于利用营养信息来进行产品选择 2。最近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发酵乳而言,益生菌发酵乳对人类健康更为有益。同时,发酵乳是益生菌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保护菌株,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 3 因此,普通发酵乳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研制营养价值高且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的益生菌发酵乳已经成为各乳品企业的研发重点。1 益生菌“益生菌(Probiotics ) ”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对生命有益”4。 益生菌是指一类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当摄取一定剂量后,则会有益于宿主的健康5。益生菌是人类正常的生理菌,主要寄居在肠道,改善宿主肠道的微生态平衡6

3、,对宿主有着其他生理菌无法比拟的生理功能,如调整肠道菌群平衡、增强人 体免疫力、延缓人体衰老、缓解乳糖不耐症、降低胆固醇、抗感染等7,8。2 鼠李糖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为乳杆菌属、鼠李糖杆菌 种,是无质粒、厌氧耐酸、不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大多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内, 是正常菌群之一。鼠李糖乳杆菌不可利用乳糖,但可发酵多种单糖产生乳酸,如葡 萄糖、阿拉伯糖、麦芽糖等。同时,鼠李糖乳杆菌具有耐酸、耐胆汁盐、耐多种抗 生素等生物学特点8。1983年,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Sherwood Gorbach 和 Barry Goldin

4、 首次发现,并命名为鼠李糖乳杆菌,次年申请专利9。 目前,鼠李糖乳杆菌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文献记载最多、应用最广的益生菌之一。 自发现至今已有大量的实验表明,鼠李糖乳杆菌能耐受宿主消化道环境,肠道黏着 率高,定植于宿主肠道内调节肠道菌群,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和治疗腹泻、排除毒 素、预防龋齿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10,11。3 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乳中的应用3.1 保鲜作用 发酵乳中添加鼠李糖乳杆菌可抑制致病菌及腐败菌的生长,是一种天然安全的保鲜 方式。其功能主要基于两个原理:一是鼠李糖乳杆菌可通过占位性竞争夺取营养及 氧气来抑制真菌类微生物的生长;二是其发酵产物可以抑制霉菌及酵母菌的生长繁 殖。Siebe

5、r等12研究发现,在乳制品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将牛奶中天然存在 的马尿酸脱甘氨酸转化为苯甲酸,从而使发酵乳中天然苯甲酸含量增加。之后,Hyung-Seok等13 研究发现,在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 鼠李糖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双歧杆菌等12种常用商业菌种中, 添加鼠李糖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苯甲酸的产量最高。杨红梅等14研究发现, 鼠李糖乳杆菌可有效抑制发酵乳中霉菌的生长繁殖,与温和菌配合使用时效果更佳3.2 发酵特点在发酵过程中,益生菌可将糖类转化为两种乳酸,即L-乳酸和D-乳酸。但由于人 体缺乏D-乳酸代谢酶,只有代谢L-乳酸的L-乳酸脱氢酶,因此,L-乳酸可

6、被人体 完全代谢利用,且不产生有副作用的代谢产物15。L-乳酸可作为能源,同时还具 有降低胃液pH值,促进乳蛋白吸收,抑制肠内病原性微生物生长的作用。鼠李糖 乳杆菌不能利用乳糖,但可将多种单糖转化为L-乳酸。3.3 促进其他益生菌生长 鼠李糖乳杆菌可提高发酵乳发酵速度,缩短发酵时间。杨红梅等14研究发现,当 鼠李糖乳杆菌与其他菌种混合发酵,可促进其他菌种的生长繁殖,加快发酵乳的发 酵速度,缩短发酵时间。其促进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生长,可改善肠道微生态, 有效排除体内毒素并增强人体免疫系统。3.4 稳定性好 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发酵乳的酸度逐渐升高,而鼠李糖乳杆菌的耐酸性较强,在 pH值1.8

7、3.2条件下依然可保持活跃的特性,活菌数维持在一定数量而不下降。 陈世贤等16研究发现,当含鼠李糖乳杆菌的发酵乳在20 C储存时,17天内鼠 李糖乳杆菌的活菌数基本保持不变,可见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乳中稳定性较好。3.5 降低幽门螺杆菌治疗产生的副作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 Hp )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细菌,主要定植 于人体胃部和十二指肠黏膜层表面。据统计,Hp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细菌 之一,全球50%以上的人口均携带Hp17,因此Hp被认为是胃病的主要元凶18。已有研究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可以预防Hp的定植,而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 儿童早期19,20。因此,在资

8、源贫乏的国家,从儿童早期便开始食用含有鼠李 糖乳杆菌的益生菌发酵乳,以减少Hp在人群中的定植发生率。此外,鼠李糖乳杆 菌虽然不能完全根除Hp,但在抗生素根除治疗中可以协同补充,减轻治疗中产生 的副作用,如腹泻、恶心、呕吐、腹胀和腹痛等21。4 小结 鼠李糖乳杆菌作为国际上文献记载最多和应用最广的益生菌之一,目前主要应用于 乳制品发酵,但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乳制品中发挥的作用及功能的研究和资料相对 匮乏,且鼠李糖乳杆菌乳制品的形式也相对单一。因此,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乳制 品的研究和开发,还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Bourlioux P,Pochart P. Nutritional

9、 and health properties of yogurtJ. World Review of Nutrition & Dietetics,1988,56(2):217-258.2 Kumar S S,Balasubramanyam B V,Rao K J,et al. Effect of flaxseed oil and flour on sensory,physicochemical and fatty acid profile of the fruit yoghurt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17,54(2):368-378

10、.3 Jayamanne V S,Adams M R. Determination of survival ,identity and stress resistance of probiotic bifidobacteria in bio-yoghurtsJ.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 2006,42 (3):189-194.4 Markowiak P ,Slizewska K. Effects of probiotics, prebiotics , and synbiotics on human healthJ. Nutrients,2017,9(9

11、):1021(1-30).5 Hill C,Guarner F,Reid G,et al.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ssociation for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scope and appropriate use of the term probioticJ.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14,11(8):506-514.6 Guarner F,Scha

12、afsma G J. Probiot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 1998,39(3):237-238.7 王辑,杨贞耐.益生菌乳制品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乳品工业,2015,43 ( 11 ): 15-18 , 31.8 张占军.益生菌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15,13 : 33-35.9 Reid G. The growth potential for dairy probioticsJ. 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 ,2015, 49(4):16-22.10 Zubillag

13、a M , Weill R,Postaire E,et al.Effect of probiotics and functional foods and their use in different diseasesJ. Nutrition Research , 2001 , 21 ( 3 ) : 569-579.11 Linares D , Michaud P , Delort A M,et al.Catabolism of L-ascorbate by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Food Chemistry,

14、2011,59(8):4140-4147.12 Sieber R , BUtikofer U, Bosset J O.Benzoic acid as a natural compound in cultured dairy products and cheeseJ.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1995,5(3):227-246.13 Yu H S,Lee N K,Jeon H L,et al. Benzoic acid production with respect to starter culture and incubation temperature duri

15、ng yogurt fermentation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Korean Journal for Food Science of Animal Resources,2016,36(3): 427-434.14 杨红梅,林汉亮.鼠李糖乳杆菌在酸奶中的应用研究J.新疆畜牧业.2011 ( 10 ): 30-32.15 陆英.益生菌发酵剂的研究:硕士论文D无锡:江南大学,2006.16 陈世贤,安颖,靳烨,等.不同益生菌的加入对酸奶储藏期内风味的影响J.中国乳品工业, 2008,36(5):12-15.17 Nuri K,Alvaro P,

16、Schneider B G,et al.Human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coevolution shapes the risk of gastric disease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4,111(4):1455-1460.18 Kate V,Ananthakrishnan N , Tovey F I.Is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the primary cause of duoden

17、al ulceration or a secondary factor?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3,2013(1):1-8.19 Pena J A, Versalovic J.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decreases TNF-a production in lipopolysaccharideactivated murine macrophages by a contact-independent mechanismJ.Cellular Micro

18、biology,2003,124(4):A340-A341.20 Myllyluoma E,Ahonen A M,Korpela R,et al. Effects of multispecies probiotic combination o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vitroJ. Clinical and Vaccine Immunology , 2008,15(9):1472-1482.21 Armuzzi A,Cremonini F,Bartolozzi F F,et al. The effect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Lactobacillus GG on antibiotic-associated gastrointestinal side-effects during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yJ.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2001,15(2): 163-16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