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专练12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8095089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3.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分专练12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分专练12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分专练12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高分专练12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专练12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分专练 12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1. 人们常用化学方法对生产中的废水、废渣进行处理,从而防止环境污染。化学需氧量COD)是水污染 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COD数值越小,污染越低。为探究去除COD的最佳反应条件,实验人员选取某 冶炼厂的废水分别加入双氧水、漂白粉、漂粉精,研究pH值范围、反应时间、药剂加入量对COD指标 的影响。(1) 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 与废水中的主要成分亚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Na2SO3+H2O2=Na2SO4+X,则 X 的化学式为。(2) 该实验所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7.5%。要配制50g 27.5%的双氧水,需用70%的双氧水g (结果保

2、留小数点后一位)。(3) 调节水样的 pH 值后,加入双氧水,对 COD 去除率的测定曲线如图,从图中分析,用双氧水处理废水时,pH值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规律为。20Iiii34?7E910pHffi1U职更水MpH値对CODi除率的談向(4)实验人员分别探究了双氧水、漂白粉、漂粉精处理该厂废水的最佳药剂使用条件。其实验数据如表药剂使用条件:药剂适应 pH 值反应时间/min药剂与COD用量比COD 去除率/%双氧水4547.7: 191.9漂白粉4- 101014.5: 191.6漂粉精41067.3: 193.8若不考虑成本因素,你认为,处理该厂废水的最佳药剂 。选择的原因是:(请写出其中

3、的两点)。【解析】 (1)反应前含有2 个钠原子, 1 个硫原子, 5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反应后目前有2 个钠原子, 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还应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正好组成1分子水,所以X为H2O;(2)设 需要70%双氧水质量为m,mx70% = 50gx27.5%, m=19.6g;(3)根据题目图像可知,在pH3 - 4的范围 内, COD去除率是升高,而随着pH再升高,此时COD去除率却在下降,所以可知,适当增加pH可以提高COD的去除率,但是当pH过高后,COD的去除率却在下降;(4)根据题目数据可以看出,漂粉精适 用的pH范围更广,在去除相同量的COD是,漂粉精使用的量最

4、少,并且COD的去除率最高。【答案】(1) H2O(2) 19.6。(3) 定范围内,随着pH增大,COD去除率升高,当pH过大,COD 去除率降低。(4)适应的 pH 范围广,去除相同 COD 的量,使用的量最少, COD 去除率高(从中任选两 点回答即可)。2. “红绿灯”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靛蓝胭脂红(C16H8N2Na2O8S2)、氢氧化钠、葡萄糖的混合液静 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出现由绿色-红色-黄色的逐渐转变;充分振荡黄色溶液,溶液又会出现由黄 色-红色-绿色的逐渐转变。颜色随静置和振荡多次交替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B匕振范 绿色静兰.af.hlihF 三育尸订二i茁茁抵vr

5、;惟电辽心二【查阅资料】靛蓝胭脂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含有一定氢氧化钠的溶液中呈绿色,静置时与葡萄糖逐步反应而发生颜色变化。(1) 混合液中NaOH属于 (填“酸”“碱”或“氧化物”)。(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振荡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进行如下探究:【猜想】I.溶液中溶入CO2;II.溶液中溶入O2;III溶液中溶入 (填化学式)。【实验设计】 小红同学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观察到混合液颜色的变化为:黄色-红色-绿色,由此 (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I正确,原因 。 为探究猜想II,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3)兴趣小组同学在静置混合液时,发现不同组的变色时间各不相

6、同,他们又对影响混合液变色时间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在大试管中分别加入下表中试剂(所用溶液密度差异忽略不计),充分混合后,溶液为绿色。静置,观察并记录:实验 0.1%靛蓝胭脂红 2%氢氧化钠18%葡萄糖溶液水体积/mL温度变色时间/s序号溶液体积/mL 溶液体积/mL体积/mL/c绿-红红-黄合计a107010102017881259b1070101040222143c207010x40212748由 a、b 两组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b、c两组实验是探究靛蓝胭脂红浓度对变色时间的影响,(4)图1所示的实验循环多次后,溶液颜色最终为绿色的原因 。【解析】 (1)氢氧化钠含有氢氧根,属于碱; (2)

7、【猜想】空气主要组成有氧气和氮气,所以可以猜想 与氮气有关;【实验设计】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不仅含有二氧化碳,还有未消耗的氧气和氮气,属于混合 物,不能推断猜想I是否正确;为了验证氧气是否对颜色变化有影响,可以直接通入纯氧气,观察溶液 是否符合黄色一红色一绿色的变色规律,依此判断猜想II是否成立;(3)a和b的变量只有温度,而温 度升高后,变色时间变短,因此说明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速率快;b和c验证靛蓝胭脂红浓度的影响, 因此其他实验条件一致,此时在c加入了 20mL的靛蓝胭脂红溶液,与b中10mL靛蓝胭脂红和10mL的水 总体积相等,因此为了提高c中靛蓝胭脂红的浓度,不能再加入水,所以x =

8、0;(4)根据题目信息可知, 经过多次循环后,葡萄糖会被消耗,然后溶液中只有靛蓝胭脂红和氢氧化钠,此时溶液显碱性,溶液就变 为绿色。【答案】(1)碱。(2)N2;【实验设计】不能;呼出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碳,也含有氧气和氮气。 从A端通入氧气,若溶液颜色由黄色一红色一绿色,说明猜想I正确。(3)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升高温 度,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速率越快。0。(4)多次循环反应后,葡萄糖被消耗完毕,溶液中只有靛 蓝胭脂红和氢氧化钠。384 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消毒液,实验小组对其进行研究。【查阅资料】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 )。11.消毒原理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变性程

9、度越大,消毒效 果越好。鸡蛋清中的蛋白质变性时变为白色固体。III.ORP指漂白能力,ORP数值越大,漂白能力越强。【进行实验】实验1:在鸡蛋清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消毒液,静置15min现象如下表。序号实验操作1 -11-21-31-4实验液体表面产生大量 液体中产生大量白2mL液体中产生少量白2niL液体中产生极少量现象 气泡,无其他现象 色固体色固体白色固体实验2:探究影响84消毒液漂白性的因素序号 2- 1 2- 2实验操取四个烧杯,分别倒入30mL浓度为1:取烧杯倒入30mL浓度为1: 100的84作100的84消毒液,并置于20C、30C、消毒液,在距烧杯10cm处进行光照,测40C、5

10、0C恒温箱加热,测量ORP变化量ORP变化3D10O350间W时汨5222181410n 5 5 5数量测据【反思与评价】综合考虑实验2 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 实验2 - 1设计中 (填“有”或“无”)光照。(2) 实验2 - 2的中最好将温度控制在。【解释与结论】(1) 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 实验1的目的是。(3) 实验2 - 1得出的结论。(4) 由2-2能否得出光照是影响84消毒液漂白性的因素之一,请说明理由。【解析】【反思与评价】(1)实验2-1设计中没有光照。(2)实验2-2的中最好将温度控制在20C, 是因为该温度下,84消毒液漂白能力几乎不

11、变。【解释与结论】(1)次氯酸钠(NaClO)中钠元素化合价 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2)实验1 的目的是探究消毒液浓度大小对消毒效果的影响。(3)实验 2- 1 得出的结论是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降 低,漂白能力越强。 (4)由2 - 2不能得出光照是影响84消毒液漂白性的因素之一,理由是如果不进行光 照,漂白能力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答案】【反思与评价】(1)无。(2) 20C。【解释与结论】(1) +1;(2)探究消毒液浓度大小对消 毒效果的影响。(3)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降低,漂白能力越强。(4)不能,是因为不进

12、行光照,漂白 能力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4银白色的镁条表面常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I.甲同学认为该外衣是MgO,遭到否定,否定的理由 II .查阅资料:镁条变黑是因为生成了碱式碳酸镁Mgx (OH) yCO3。探究 1:影响镁条变黑的因素(1) 根据碱式碳酸镁含有H元素,推测镁条变黑与空气中的有关;(2) 根据碱式碳酸镁含有C元素,推测镁条变黑与空气中的有关;3)为确认镁条变黑是否与 O2 有关,乙同学设计了如图 1 实验。同学们讨论得出:只要完成实验选填序号)就可达到探究目的。D镁条-CQ1匱1 C一空气蒸馆水B探究2:碱式碳酸镁Mgx (OH) yCO3啲

13、化学式【资料】 碱式碳酸镁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NaOH溶液吸收CO2,浓H2SO4只吸收水。【实验】将2.84g碱式碳酸镁加热至完全分解,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2装置,测定生成气体 的质量(假设每步吸收均完全)。T申【数据】浓硫酸增重0.36g;旳诈壬 玺激團1 NaOH溶液增重0.88g。-【结论Jx:y=。碱式碳酸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解析】I .甲同学认为该外衣是MgO,遭到否定,否定的理由是氧化镁是白色固体。11.()根据碱式 碳酸镁含有H元素,推测镁条变黑与空气中的水有关。(2)根据碱式碳酸镁含有C元素,推测镁条变黑与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关。(3)如果A中镁表面有一层

14、灰黑色的“外衣”,C中镁表面没有一层灰黑色的“外 衣”,说明与氧气无关,如果A中镁表面没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C中镁表面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说 明与氧气有关,因此只要完成实验AC就可达到探究目的。【结论】浓硫酸增重0.36g,说明反应生成0.36g水,NaOH溶液增重0.88g,说明反应生成0.88g二氧化碳,则生成氧化镁质量:2.84g - 0.36g - 0.88g= 1.6g,镁元素质量:1.6gx =0.96g,氢元素质量:0.36gx =0.04g,根据题意有:24x: y = 0.96g: 0.04g, x: y4018=1: 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碱式碳

15、酸镁的化学式是Mg2 (OH) 2CO3,受热分解生 成氧化镁、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 (OH) 2CO3丄2MgO+H2O+CO2f。【答案】I.氧化镁是白色固体。11.(1)水。(2)二氧化碳。(3) AC。【结论】1: 1; Mg2 (OH)A2CO32MgO+H2O+CO2T。5.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某研究小组共同探究“铁丝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实验。(1)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2)为弄清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小华进行了如下探究。如表是他将不同含碳量的铁丝 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分析回答:物质纯铁丝含碳 0.05%的

16、铁丝 含碳 0.2%的铁丝含碳 0.6%的铁丝燃烧时的现象 剧烈燃烧,几乎无火星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你认为表格中未填满的实验现象 。 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主要原因。(3)研究小组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于是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问题 1】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烧形成的。【问题2】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物质熔点/c沸点/c燃烧时温度/c石蜡50 7030

17、0550约 600铁15352750约 1800钠97.8883约 1400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问题3】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查阅资料】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实验探究】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 ,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写出铁与稀盐酸(HC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2)

18、由表中信息可知,随着含碳量增大,出现火星逐渐增强,因此表格中未填满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大量火 星。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主要原因是含碳量。(3)【问题1】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 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 态物质燃烧形成的。【问题2】由上表可知:石蜡沸点比燃烧时温度低,产生火焰,铁的沸点比燃烧时温度 高,不产生火焰,因此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有火 焰产生,是因为钠的沸点比燃烧时温度低。【实验探究】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足量 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

19、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12+H2f。【答案】(1) 3Fe+2O2点燃Fe3O4。(2)剧烈燃烧,大量火星。含碳量。(3)【问题1】气态。【问题2】沸点;有。【实验探究】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Fe+2HC1=FeC12+H2f。6小华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反应时,将铝片、锌片打磨后,分别投入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稀盐酸的试管中 观察到铝与稀盐酸反应较锌与稀盐酸反应快。【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快慢,除与金属的种类有关外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盐酸的质量分数有关;b.可能与(1) 有关。

20、【设计并实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和相同形状的铝片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编号 盐酸的质量分数(均取20mL)温度/C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H2的体积/mL5%30410%204.55%203.710%305【交流讨论】2)请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前小明先将分液漏斗的活塞关闭,再将注射器活塞往右拉,松手后,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回到原处。小明进行该操作的目的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4)对比实验可知.对金属与酸的反应速率有影响。(5)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如果盐酸质量分数为10%,温度为25C,则所记录数据应该介于和(填 写实验编号)两次实验所记录的数据之间。【解析】(1)

21、a.可能与盐酸的质量分数有关;b.可能与温度有关。(2)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f(3)小明进行该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气密性。(4)对比 实验可知盐酸的质量分数对金属与酸的反应速率有影响,即盐酸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5) 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如果盐酸质量分数为10%,温度为25C,则所记录数据应该介于和两次实验所 记录的数据之间,是因为通过可知,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答案】(1)温度。(2) 2Al+6HCl=2AlCl3+3H2f(3)检查装置气密性。(4)盐酸的质量分数。(5) ;。7某小组为探究二氧化碳产生快慢与

22、哪些因素有关,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老师提供的药品有: 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5%和 10%稀盐酸、10%稀硫酸。【提出问题】影响产生二氧化碳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作出猜想】甲同学:与酸的种类有关。 乙同学:与酸的浓度有关。丙同学:与大理石颗粒大小有关。丁同学:与有关。【设计实验】同学们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按照如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序号X大理石颗粒酸的种类酸的浓度%收集50mL气体时间(s)20块状盐酸55620块状盐酸104230块状盐酸103120块状硫酸10一20粉末状盐酸10Y(1) 写出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 。(2) 实验对比得出的实验结论为。(3) 如果要验证石灰

23、石颗粒大小对速率影响,可选择实 作对比,Y的数据可能是。A.42B.48C.28D.58【拓展延伸】常温常压下, 1 体积水最多能溶解 0.7 体积二氧化碳。如图1 所示,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连接压强传感器和一只装有20mL蒸馏水的注射器,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 测得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I-:(4) BC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5) CD段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6) D 点压强大于 B 点,说明反应后容器内压强略大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对此你的解释是。6) D 点压强大于 B 点,【解析】【作出猜想】甲同学:与酸的种类有关。乙同学:与酸的浓度有关。丙同学:与大理石

24、颗粒大小 有关。丁同学:与温度有关。(1)盐酸与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To(2)实验对比得出的实验结论:其它条件相同时,盐酸浓 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3)如果要验证石灰石颗粒大小对速率影响,可选择实验作对比,是因为 除去石灰石颗粒大小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Y的数据可能是28s,是因为粉末状石灰石与盐酸的接触面积 比块状大,反应速率更快。(4) BC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蒸馏水进入烧瓶,气体压缩,压强增大。(5)CD段,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说明反应后容器

25、内压强略大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是因为溶解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20mL。【答案】【作出猜想】温度。(1)。3。03+2曰。1=。&。12+比0+。025(2)其它条件相同时,盐酸浓度越 大,反应速率越快。(3);Co (4)蒸馏水进入烧瓶,气体压缩,压强增大。(5) CO2+H2OUH2CO3。(6)溶解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 20mLo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完课本“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探究实验后,想进一步探究了解“影响化学反应快慢 的一些因素”。【提出问题】影响化学反应快慢有哪些因素?【猜想】假如你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你的猜想是: (任写一种)。【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他们设计了 4个实

26、验方案,得到的相关数据如下(常温通常指20C),请你与他们回答所给问题:实验序 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 过氧化氢溶液的温度二 氧 化 锰的 用 氧 气 的 体 积 收满氧 气 所需号分数( %)质量( g)(C)量( g)( mL)时间(秒)512200.2125163012200.21253301240/125178 30 12 80 / 125 90(1) 通过对比实验和可知,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快慢与有关。(2) 通过哪两个对比实验可知 (填序号),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为:。(3) 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最适宜条件是(填序号),请你说明选择的理由:。

27、(4) 写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5) 本实验中测量氧气体积的装置(如图),应该选择: (填字母)。【拓展提升】(6)假如水能同过氧化氢分解一样,寻找到一种加速分解的催化剂,则该催化剂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 的影响:。【解析】【猜想】可以猜想是溶液的质量分数(或温度)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1)通过对比实验和, 只有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其余条件相同,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快慢与过氧化氢溶液的 质量分数有关;(2)实验除了温度不同,其余条件相同,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快慢与温度的 关系为温度越高反应越快;(3)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最适宜条件是用 5

28、%的 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催化剂后,因为是在常温下反应,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操作;(4)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 学方程式为2H2O2旦 2H2O+O2f; (5)本实验中测量氧气体积的装置,应该是排出的水用量筒承接便于 测定排出的水的体积,故应该选择C;(6)水如能同过氧化氢分解一样,寻找到一种加速分解的催化剂, 则该催化剂将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制取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氢气的成本降低,且资源丰富,可以解 决化石燃料有限等问题。【答案】【猜想】溶液的质量分数(或温度);(1)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2);温度越高反 应越快;(3);常温下反应,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操作;(4) 2H2O2吐5_2H2O+O

29、2仁(5) C;(6)制 取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氢气的成本降低,且资源丰富,可以解决化石燃料有限等问题。9. 小红同学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时,发现几支试管中产生气泡有快有慢,于是他与小芳同学一 起合作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影响呢?【猜想与假设】猜想 1可能与酸的浓度有关;猜想 2可能与金属的种类有关;猜想 3可能与金属的形状有关。【设计并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小红和小芳设计如图1 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编号硫酸的浓度金属金属的形状收集50mL氢气所需要(均取 20mL)(均取 2g)时间/s10%镁粉状6010%铁片状12010%镁片状10220%铁

30、片状110(1)小红和小芳检查图1 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将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一段距离,停止用力后松手,若观察到,则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差。(2) 实验时需将镁片和铁片进行打磨,其目的 。(3) 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收集证据】(4)要比较金属的形状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 。得出结论】(5)从上述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评价与反思】(6)测得实验反应中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你认为在5t2时间段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原因是,在t2t3时间段内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7)铁与硫酸反应的快慢还受到温度的影响,请你设计

31、实验验证:(不要求写出现象和结论)。【解析】(1)小红和小芳检查图1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将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一段距离,停止用力后松手,若观察到活塞恢复原位,则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差。(2)实验时需将镁片和铁片进行打磨,其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3)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To (4)要比较金属的形状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是因为中除去金属形状不同外,其它条件相同。(5)从上述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酸的浓度越大、 金属越活泼、金属与酸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6)在tt2时间段内反应

32、速率逐渐加快的原因是 镁与硫酸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加快,在t2t3时间段内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镁与硫 酸反应消耗了硫酸,硫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7 )实验方案:取质量相等、形状相同的铁粉分别放 人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加人温度不同,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测量收集等体积的氢气所需 要的时间。【答案】(1)活塞恢复原位。(2)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3) Mg+H2SO4=MgSO4+H2To(4)。(5)酸的浓度越大、金属越活泼、金属与酸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6)镁与硫酸反应放热,温 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加快;镁与硫酸反应消耗了硫酸,硫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7)取质量相等、 形状相同的铁粉分别放人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加人温度不同,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测量 收集等体积的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