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培养中虚拟团队构建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18092216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探究生培养中虚拟团队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探究生培养中虚拟团队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探究生培养中虚拟团队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探究生培养中虚拟团队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生培养中虚拟团队构建(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探究生培养中虚拟团队构建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效率较低、创新思维不足等问题,提出引入虚拟团队模式的对策。基于人才、信息、效率及成本等自身优势,虚拟团队模式应用于研究生培养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研究生培养中虚拟团队的构建,要从构建要素分析、团队学习模式的确定以及虚拟团队学习的绩效评价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虚拟团队研究生培养绩效评价 作者简介田梅(1977-),女,河南周口人,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医学信息管理。(河南新乡453003)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031-02 一、虚拟团队的概念及其优势 虚拟团队(

2、Virtual team)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的管理模式概念。有关虚拟团队的定义,不同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根据Hertel和Geister的定义,虚拟团队由分散在不同地点、时间或组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通过通信技术建立信息传播途径,以完成某些共同任务。虚拟团队的构建具有以下关键因素:(1)现代通信技术;(2)有效、充分的信任和协同教育;(3)合适的人员构成。其中,人员因素最为重要。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虚拟团队的成员各自从事真实的工作,通过虚拟的工作环境与其他成员相互协作,以便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虚拟团队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态,相对传统团队而言,具有自身的优势,主要表现

3、在以下方面:(1)人才优势。虚拟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动态聚集和利用跨地区、跨组织的人才资源,从而扩大专业技能人才的招聘范围,同时避免核心人才的流失。(2)信息优势。由于虚拟团队成员并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组织,因此能够实现不同技术、信息、产品资源的交流。(3)竞争优势。虚拟工作环境便于实现不同工作环境下优秀人才的优势互补,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通过虚拟团队组织所构建的知识共享机制,可以高效整合不同领域和来源地的零散知识,从而增强竞争优势。(4)效率优势。虚拟团队主要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成员间的沟通,比如通过可视电话会议召集不同物理区域的团队成员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有效提升信息交流效率,防止信息

4、滞留。(5)成本优势。虚拟团队的组织呈扁平化,采用柔性工作模式,管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二、在研究生培养中引入虚拟团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领域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自1999年研究生扩招以来,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大幅提高与导师数量的有限增加无法合理匹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研究生整体素质的下降。一方面,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师无法充分、有效地指导学生,甚至部分学生处于“放羊”状态;另一方面,出于尽快增加导师数量的目的,不少学校,尤其部分二、三流院校,选拔一些专业水平不够培养要求的导师,这势必导致培养质量的下降。此外,目前部分高校和研究所也存

5、在培养方式与研究生教育的目的相背离的现象。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在于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其在具备较为完善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攻读更高一层的学位或深造做准备。而目前受限于导师能力与生源素质,不少研究生院仍以本科教学思维来应对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研究过程中过于依赖导师发现和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局限于导师,长此以往兴趣和关注点将受限在所处的小环境内,无法开阔视野,与外界学术交流的成本也增加较大,这显然不利于研究生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须要对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革新,而虚拟团队在人才集聚、信息共享、效率及成本等诸多方面的优势

6、恰恰可以优化当前的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培养中建立科研虚拟团队的必要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开阔学生视野,不仅包括学术视野,也包括与他人的合作意识,由于涉及与不同组织和区域的成员合作,因而易于培养研究生的协作能力,这对于克服目前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弊端是很有必要的;(2)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共享优势,从而有效吸收不同地域、组织背景和学科的知识、技术和市场信息,扩大研究生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和深度,也有利于研究生接触不同领域、学科的优秀人才;(3)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通过细化和合理分配成员的任务,可以减少传统科研模式下重复建设所带来的时间、人力、物力以及资金上的浪费。基于虚拟团队的上述特点与优势,将其

7、应用于研究生教育中,会在很大程度上改进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三、研究生培养中虚拟团队的构建(一)团队培养模式 研究生虚拟团队是指导师根据课题或项目需求,招收来自不同地理位置、组织团体甚至专业背景的研究生,这些研究生有各自的空间位置,通过现代通信技术与导师和其他成员交流,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业。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外科研团队尝试着将科研任务分配给位于不同城市和国家的研究生完成,国内高校和研究所也尝试吸纳不同科研单位的研究生合作完成较大型的课题。这种虚拟团队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团队全体成员借助于电子媒体和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系统(CSCL)等技术手段,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共享,并进行项目、

8、课题目标的动态反馈和调整,进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组建虚拟团队能打破时空界限和组织边界的限制,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研究生可以利用遍及全球的学术资源,使工作形式更具弹性、研究内容更加深入。虚拟团队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第一,远程师徒制教学。导师改变传统的面对面的集中授课方式,根据研究生的知识储备、专业背景等特点,为其提出研究方向和思路,并提供一定的学术活动机会,发挥导师学术向导和学习促进者的作用。第二,“学习圈”模式。若干不同地区的研究生成员在一定时间内联合完成某个课题项目或学习任务,“学习圈”的形成有助于策划选题、学习研讨、交流经验与成果、发表作品等。第三,远程协作课题模式。这种模

9、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学术探讨和任务分配。 (二)构建要素 1.目标与任务。研究生虚拟团队的组成要有明确的科研目标。虚拟团队建立的前提是有着成员一致认可的目标,并就分配的任务达成共识。因此,在分配具体任务时,需要根据成员能力的差异合理分配各成员的工作量,制定过程中需要与全体团队成员达成一致,这样才会明确各个子任务量,产生激励作用。在任务分配细节上,团队领导者需要根据成员的专业特长、知识背景以及地理区域,划分不同的子任务,并与团队整体目标有机关联。良好的关联性可以激发团队成员完成目标的热情。 2.成员。在组建团队时,学校、导师根据科研任务的需求,自主选择招收不同的团队成员。这些成员的

10、学科背景、知识体系各不相同,需要遵循的原则是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在团队中的作用。特别是理工科项目,在招收团队成员时,需要特别考虑如何糅合不同研究方向的知识储备,以促使知识和技能的充分交流,激发创新性思维。除了考虑成员的知识储备、研究方向、技能特点等诸多因素外,还需要着重考虑成员的团队意识和个性品质,使得相互之间可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从而能够减少交流成本,更出色地完成任务。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导师应培养各成员对该团队的认同感和奉献精神,建立类似于企业文化的团队精神,目的是使各成员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自我价值充分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才能在空间距离分散的情况下更好地为实现项目目标而调动主观积极性,

11、发挥自身潜能。 3.沟通技术。由于虚拟团队成员散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因此,必须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依赖现代通信与计算机技术实现远程沟通。成员间的沟通效果直接影响到团队的工作效率,因此在建设研究生虚拟团队时,需重视远程通信相关的技术问题。考虑到研究生团队的特点和成员的学习能力,在技术方面,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安排一名有技术背景的研究生专门负责与设备厂家的沟通和相关设备、软件的安装、调试和使用。在管理方面,需要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培训通信软件的使用,并设定短期成果交流的频率。此外,可以采用新闻组、讨论群、电话视频会议等技术,建立一个网络虚拟实验室,成员可在其中公开或私下交流研究成果和信息,从而提高虚拟团队

12、的工作效率。 4.资源共享。研究生虚拟团队建立在研究生个人学习的基础上,但又不是所有成员学习的简单累加,其核心是按照团队目标和项目需求重新整合个人研究成果,从而形成虚拟团队的整体资源。从计算机网络的角度上讲,可以建立虚拟团队自己的网站和FTP服务器,前者适合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的情况,后者更适合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小的情况,这是研究生虚拟团队共享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从信息储存的角度讲,可以构建自己的数据库系统,甚至可以利用第三方开源软件(如MySQL)建立自主数据库,各成员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和存储规范将个人研究成果汇总,这样方便导师迅速掌握进度,也便于成员查询和共享信息。这些技术手段可使个人知识融入

13、团队,达到“1+1 2”的学习效果。 5.团队规则。团队规则是约束虚拟团队成员学习行为的一种规范。由于研究生培养具有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特点,因此这种规范需要建立在团队价值观基础上。导师需要与每个成员保持高频率的学术交流和问题探讨,通过动态跟踪每个成员的研究进度和知识储备情况,调整相应的学习任务,以便充分发挥成员的特长。例如,航空航天领域中,ANSYS和Nastran等软件操作熟练的成员,可更多地分配去做模型计算的任务,而试验台、控制器等器械操作熟练的成员可更多地安排试验任务。 (三)绩效评价 要评价基于虚拟团队培养模式的研究生培养效果,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不仅要判断课题任务和团队

14、目标的完成效果,还要考虑许多“隐性因素”,比如研究生的学习水平、后续合作意向和双方满意度等。不仅要评价学习效果,评测学习内容和技能掌握程度,也应评价研究生成员在团队合作、进度掌控、责任意识等方面的表现,对于虚拟团队培养的模式,后者往往更为重要。这样的评价机制不仅能促进成员学业的提高,对其实际工作中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有较大的帮助。在对虚拟团队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时,需要注意及时反馈和总结,同时不能将个人业绩与团队目标的整体实现效果割裂评价。这有助于积累管理经验,更好地服务新组建的虚拟团队。 需要注意,绩效评价既有正面激励作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根据研究生培养的特点,绩效评价指标应主要抓住关键绩

15、效指标,同时兼顾一般指标。对关键指标的界定应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实现的(At tainable)、现实的(Realistic)、有时间限制的(Time-bound),采用定性和定量方式并举的方法。为了避免个人侵犯团队利益的情况,应考虑个人业绩的多样性评价指标,既要定量考核成员的个人业绩,也要将成员的个体绩效与团队的整体绩效相关联,个体绩效的评价应以团队绩效结果为前提。 参考文献 1程金龙,王硕.国外虚拟团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管理科学,2006(10). 2钟景迅.研究生培养方式新探虚拟团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0). 3喻燕,卢新海.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团队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9(5). 4马超.基于课题制的虚拟学习型团队组建管理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 5洪拓夷.信息咨询半虚拟团队及其管理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1).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