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3).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18088131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3).doc(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3)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3)。至中生代Mz,三叠纪时期T大地处于大陆边缘活动带,上三叠纪T3到下侏罗纪J1发生的印支运动使整个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抬升为陆地。肇庆地区也从此脱离了海洋环境。 中侏罗纪J2至白垩纪K距今1.950.55亿年,发生了五幕燕山运动。其中第三幕燕山运动距今1.551.35亿年时期,花岗岩体入侵,熔岩侵入,后来钙质被剥蚀使花岗岩出露地表,形成如今西江南岸的花岗岩群。至此,地质发育情况趋于稳定。 2.地貌开展史 第四纪中更新世(Q2)以前,主要包括白垩纪K、早第三纪E、晚第三纪N、早更新纪Q1,即距今1.5亿70万年之

2、间,由于燕山运动,喜山运动的构造作用以及以后的长期侵蚀、溶蚀作用,在中更新世以前肇庆地区的根本轮廓就已形成了。北面形成侵蚀低山,南面为侵蚀丘陵,中间形成东西向的西江以及宽阔的西江低地、旱峡、羚羊峡。在早更新世末期某一阶段的地壳相对稳定时期,形成了北岭南坡的洪冲积扇,西江两岸那么形成河漫滩,在七星岩的程度流动带形成地下河。根据第四层程度溶洞经过四次构造抬升,抬升到目前的6575m高度。 在中更新世Q2时期的陆相环境,早更新世Q1末期与中更新纪Q2初期之间,七星岩地区快速地抬升了20*年,即晚更新世Q3末到全新世Q4,海平面下降对河流阶地产生了两个效果:1基面下降,河流下蚀,有利于河流阶地发育;2

3、海平面下降距今6000年,海洋水容积减少,荷载减轻,牵引广东大陆构造抬升,冰期过后,广东大陆构造下沉,第一级和河流阶地在洪水期被洪水吞没,形成第一级半埋藏阶地。这一时期地壳外表以风化侵蚀为主,颗粒小,呈红色,剧烈风化。 四 完毕语 大学的第一次野外实习很快完毕了,我们这次的“笃行”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进步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理解,更深化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稳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理解,合理安排

4、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如做笔记应该用铅笔等等,学会根本的考察报告的写法,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辛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下为赠送相关文档】精选实习报告阅读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2)因此,要确定各级阶地可根据以上三个特点,通过找砾石,观察岩性,风化程度,磨圆度等方面来确认。 3.洪冲积阶地和洪积扇 肇庆市西江和北岭间有洪积扇地貌。13日下午15:30我们来到了该洪积扇所在的耀辉园艺场,这里和我们所住的党校都是建在北岭的洪积扇上的,地上原积的土都

5、是来自洪积扇的,广茂铁路的肇庆市北端部分也是修在洪积扇上。从来的路上我们也看到不少依山而建的度假别墅,洪积扇是经过很长时间堆积而成的,坡度相比照拟平坦,在上面搞建筑是可行的。我们观察到眼前的洪积扇剖面有五六米高,岩层组成是第四纪时代的岩石,北岭的岩石主要是泥盘系的砂岩滚下来再堆积成第四纪岩层的。裸露在外的红色岩石是砂岩,由长石、石英组成,风化后易敲碎,在大气中变质后变黄生成Fe2O3。岩石特征自上而下,从扇顶到扇缘,依次是由粗到细的砂岩。 接着,我们来到东岗村一洪积扇和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进展考察。肇庆市北部是北岭山脉,西江从肇庆市的西部流进,在肇庆市的南端向东拐弯从肇庆市的南端流过,所以整个肇

6、庆市自北向南的地貌构成根本上是从山脉到洪积扇,再到冲积平原的过渡。 洪积扇是由于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沟谷出山口后,坡度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就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积锥或洪积扇。 过渡地带的地面有很多白色的泥土,踩上去比拟柔软。过渡地带的物质组成根本是粘土物质,既有冲积物又有洪积物,岩性复杂。冲积平原和洪积扇共有的特点是前缘较薄,地下水较浅,物质较细。两者的区别是:1冲积平原是远间隔 搬运所致,而洪积扇是近间隔 搬运所致。如我们所考察的过渡地带中的冲积物就是从西江中上游远间隔 搬运来的。2构造成分上,冲积平原的砾石成分可以是任何岩石,而洪积扇由砂岩组成。3构造上,冲积物的颗粒磨岩度好

7、,而洪积物的颗粒磨岩度差,并呈红色。 4.喀斯特丘陵和洞穴 旅游胜地七星岩因七座奇峰列峙如北斗七星,故得名。七星岩的七个秀丽喀斯特石峰是阆风岩峰顶高程103.3m、玉屏岩99.8m、石室岩89.8m、天柱岩108.0m、蟾蜍岩89.9m、仙掌岩61.8m和阿坡岩119.6m。这七座岩是背斜中部被侵蚀挖空后的两翼形成的山岩,称为残峰。这里各级溶洞发育良好。溶洞发育初期是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如层面、节理面、断层面等流动,并进展溶蚀,当孔隙完全被水充满后,水就有了承压性,溶蚀才能加强。随着空隙的扩大和水流量的增加,地下水具有了机械侵蚀的才能,加上重力作用,溶蚀迅速扩大并合并,形成地下河。 7月14

8、日早上8点多,我们到达七星岩开场新一天的实习。步入七星岩风景区,一路向前走,路的左边是砂质岩形成的侵蚀丘陵,路的右边是石灰岩喀斯特地貌。途经一招财佛石像前,抬头仰望,只见招财佛后面的山岩是一分界处,左边是砂页岩,右边是石灰岩,两边的植被也有所不同。 接着我们来到位于阿坡岩下的双洞,它是七星岩最长的静水地下河,全长320*年代作为军事用地,小的用作防空洞,大的用作军用机场。 转过禾原岩我们来到一题为“奇观”的钟乳石前,钟乳石就像在山的外表长出的一大石柱,它是由二氧化碳溢出而形成。 双洞还有另一个出口,北岭流过来的河流流进溶洞,形成断头河。溶洞水冬暖夏凉地下水20*年的寒武纪时期,肇庆地区是个浅海

9、地区,有些地方的海相泥沙堆积达1000-1500m厚,这些堆积来自华夏古陆(即今潮洲一带)。到奥陶纪O时期,发生了广东范围的郁南运动使奥陶纪地层不整合于寒武纪地层之上。海一样时发生了变化,海水深度受地壳、气候等的影响而由深变浅。志留纪S后,距今4.0亿年,发生了的加里东运动,影响整个肇庆地区抬升为陆地,而高要、德庆、罗定等地还剩余狭长的海湾。 到了上古生代pz2,大地构造进入了准地台阶段,七星岩地区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下泥盆世D1为陆地相,肇庆地区已形成山地丘陵,没有沉积。中泥盘世D2有桂头群石英岩和粉砂岩D1-2gt,海陆相交互,有浅海相沉积。海水从广西方向涌来,发生海侵现象,肇庆地区由陆

10、地向海洋转移,沉积物自西向东由粗变细,沉积物厚度由厚变薄,形成了老虎坳和桂头群的不整合地层。到了距今3.42.8亿年的石炭纪时期C,整个肇庆地区继续沉积成浅海环境。初期气候温暖,贝壳类生物繁殖很快,由于海水碳酸钙浓度高,含量大,形成沉淀,石磴子灰岩C1ds由此形成。后来又发生海退,许多地区都形成了滨海环境,出现滨海和沼泽,形成测水灰岩C1dc,存在煤系。到了中石炭世时期,气候炎热,海水运动不强烈,流动性差,开阔的浅海台地生物不发育,在化学作用下,生物化学风化、海水蒸发浓缩形成层理不发育的白云石灰岩,即壶天组灰岩C2 3ht。从二叠纪到三叠纪,仍呈海陆交互相,为滨海沼泽环境。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11、理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理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配合地质地貌学的教学,进步教学质量,并且使同学们对所学地质地貌学知识有更感性的认识,稳固教学成果,20xx年7月13日,我们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01级的同学在高教师和刘教师的带着下,到全国首批旅游城市之一的肇庆七星岩地区进展了为期三天的地质地貌实习。尽管只是三天的时间,我们的地质地貌知识也相当有限,但是在已经掌握了当地详细地质地貌情况的高教师和刘教师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加上不少学者之前做的调查资料,我们得以比拟系统地理解掌握了当地的地质地貌情况,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根本要领和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理论

12、,验证和稳固了所学的知识。本次实习从7月13日开场,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出发,途经中山,江门等市,中午到达高要市,实习考察正式开场,首先在西江南岸卸煤码头考察滑坡和河流阶地,再经西江大桥抵达肇庆市,下午到北岭考察洪积扇,最后是到东岗村观察并讨论了当地冲积平原与洪积扇之间的过渡地貌。14日考察重点在七星岩风景区的地貌考察,主要地貌有地下溶洞,落水洞,干溶洞,断层带等。第三天上午考察了西江三榕峡东岸的北岭背斜,总结了实习成果,下午分开肇庆返回珠海,完毕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二实习内容7月13日早上,我们乘车出发,所经过的公路根本上都是沿着珠江三角洲的边缘开拓的。南方多丘陵,沿着三角洲冲积平原的边缘建

13、立公路难度一般都较低。公路两旁可以看到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岩石大多已经风化成砖红壤了,很少有完好的基岩保存下来。而正是由于肇庆的基岩出露状况比拟好,所以我们选择它作为地质、地貌实习的基地。整体上来看,肇庆七星岩地区北部是山地,南部是丘陵,中部是西江冲积平原,肇庆七星岩喀斯特丘陵就是位于这个平原上。下面我们就三天实习所考察的地貌类型来分类来说明肇庆七星岩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1.滑坡与侵蚀阶地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坡是山区建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自然灾害。7月13日早上我们从珠海出发,首先到达的第一个实习地点是处于西江南岸

14、西江大桥东侧的一个小卸煤码头,也称上南岸,属于半埋藏阶地。上南岸是一个潜在的滑坡,但是目前没有再次滑坡的趋势和迹象。该地区在20年前发生过一次大滑坡。1983年12月16日晚上约9时至11时该地发生一般性规模的突然滑坡,塌方200多米,沉降深度10米。事发时该处卸煤码头上有四个民工在小屋内睡觉,后来只有一人逃脱。据讲,滑动是首先从下面开场的,后来才看到上部滑动,由此可分析p 判断此滑坡属牵引式或称拖带式滑坡,广东地区的滑坡多是这种小型滑坡。此滑坡范围在130m140m内,滑动后滑坡体伸入西江,由于规模较小,所以没有造成西江淤塞。造成此滑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1该地处在西江凹岸,受凹岸侵蚀使土

15、石坊减少,导致不稳定。2滑坡体上部本来有一蓄水池现已填平,与山体旁的西江间隔 不远,水的下渗对滑坡体的滑动起了光滑作用。3该地本来的卸煤码头比拟大,卸下的煤多,加大了滑坡体的负荷,促进滑坡的产生。4滑坡体由第四纪粘土组成,是松散的堆积物,容易产生滑动。该滑坡滑动后形成了45个滑坡阶地。如今的滑坡体由于采山造石和植树造林等原因已经看不出,只有滑坡壁仍然可见。2.河流阶地河流阶地是洪水不能吞没的原先谷底地形,即常态阶地。这里的洪水不是一般洪水,而是百年一遇的洪水。原先谷底必须有残留冲积物,假如河流谷坡仅有阶梯状的岩石坡面,可称之台地或古剥蚀夷平面,它不一定是河流形成的。肇庆市西江河谷地貌横剖面图阶

16、地的类型有常态阶地或阶地、半埋藏阶地和埋藏阶地,其中后两种是阶地变形的结果。1常态阶地分布在河流上游或头区。如鉴江信宜、漠阳江春湾、北江韶关,是洪水不能吞没的阶地,故称常态阶地,简称阶地。2半埋藏阶地是原先的第一阶级地主要因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平衡构造下沉,而与全新世堆积的高河漫滩类高、至今能被洪水吞没的阶地,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冲积平原,如肇庆市西江与七星岩之间的地貌即为第一级半埋藏阶地。3埋藏阶地是半埋藏阶地向三角洲延伸逐渐被全新统覆盖形成,分布在入海三角洲,这是最高和最年轻的埋藏阶地。上文所说的滑坡历时一个多小时,形成四五个台阶。如今的公路就修在一级阶地,朝上是三级阶地。阶地是河流历史时期的河漫

17、滩下切或抬升造成,由鹅卵石可以判断。沿西江边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级阶地,在第四纪,此处曾是西江河漫滩,后来由于构造运动使河漫滩抬升,形成如今的二级阶地。此现象表达了西江是摆动的,河流是下切的,两岸是抬升的。沿途可见地上鹅卵石的成分多样,表达此处基岩的多样性。该地的三级阶地高50米,地势平坦,鹅卵石风化程度更深,形成历史更长,但现被水泥盖住了。由于鹅卵石形成的致密隔水层比拟坚实,现此处建有一供水站。通过观察,得出此处阶地鹅卵石的几个特点:1磨圆度好,粒径不大,硬度不大,是河流长时间的搬运,所经间隔 远;2具有多种多样的岩性,由于是主干流形成,上流很多物质被带下来沉积,形成当地复杂的岩性;3阶地级数

18、越高,形成时间越长,风化作用越强,岩性越脆,越易碎。因此,要确定各级阶地可根据以上三个特点,通过找砾石,观察岩性,风化程度,磨圆度等方面来确认。3.洪冲积阶地和洪积扇肇庆市西江和北岭间有洪积扇地貌。13日下午15:30我们来到了该洪积扇所在的耀辉园艺场,这里和我们所住的党校都是建在北岭的洪积扇上的,地上原积的土都是来自洪积扇的,广茂铁路的肇庆市北端部分也是修在洪积扇上。从来的路上我们也看到不少依山而建的度假别墅,洪积扇是经过很长时间堆积而成的,坡度相比照拟平坦,在上面搞建筑是可行的。我们观察到眼前的洪积扇剖面有五六米高,岩层组成是第四纪时代的岩石,北岭的岩石主要是泥盘系的砂岩滚下来再堆积成第四

19、纪岩层的。裸露在外的红色岩石是砂岩,由长石、石英组成,风化后易敲碎,在大气中变质后变黄生成Fe2O3。岩石特征自上而下,从扇顶到扇缘,依次是由粗到细的砂岩。力,加上重力作用,溶蚀迅速扩大并合并,形成地下河。7月14日早上8点多,我们到达七星岩开场新一天的实习。步入七星岩风景区,一路向前走,路的左边是砂质岩形成的侵蚀丘陵,路的右边是石灰岩喀斯特地貌。途经一招财佛石像前,抬头仰望,只见招财佛后面的山岩是一分界处,左边是砂页岩,右边是石灰岩,两边的植被也有所不同。接着我们来到位于阿坡岩下的双洞,它是七星岩最长的静水地下河,全长320米,洞中有两条溪水集合,向东流出洞外,故称“双洞”,洞内有钟乳石。双

20、洞是发育在石炭系中上统的壶天群灰岩,之前我们沿路看到的是石炭系下统的,比拟老。双洞洞口上,断层、节理、褶皱均有。岩溶发育须具备的条件是:1岩石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2岩石的透水性好。岩石的透水性影响着水向地下渗流,关系到地下喀斯特作用的进展。岩石裂隙越发育,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3地下水须具有侵蚀性,例如要具有CO2,能形成HCO3。4地下水必须是流动的,否那么HCO3饱和后不再形成。由以上条件形成溶洞,时间越长,溶洞越大。双洞具备以上条件,其岩性为石灰岩,位于两节理的交汇处,裂隙发育,洞内有两条水与外面的湖相连,使地下河水不断循环流动。我们继续向前走,据教师介绍,此处的喀斯特溶洞在60年代作

21、为军事用地,小的用作防空洞,大的用作军用机场。转过禾原岩我们来到一题为“奇观”的钟乳石前,钟乳石就像在山的外表长出的一大石柱,它是由二氧化碳溢出而形成。双洞还有另一个出口,北岭流过来的河流流进溶洞,形成断头河。溶洞水冬暖夏凉地下水20米恒温,地表水与此聚集到落水洞。分开双洞后,我们登上马栏岗,该处是一个石灰岩侵蚀坍塌后形成的大落水洞。落水洞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落水洞发育于不可溶的砂页岩和可溶的石灰岩交界处,喀斯特作用特别旺盛。由背斜理论可知,落水洞上面的岩石看上去是山,实那么多是谷。落水洞四周长满了植被,阳光很难直射到落水洞底,所以从岗上望下去,一片漆黑,很难判

22、断落水洞有多深。由于很难深化落水洞去考察,所以我们无法得知雨水落入洞后,是沿什么途径流动的。在玉屏岩西面山脚,我们考察了玉屏岩和七星岩之间的断层面。这是一个右行平锥平移断层,玉屏岩本与观音岩相连,后来观音岩向南东挪动,玉屏岩向北西挪动,从而形成一左旋断层。中间破碎带易被风化侵蚀,形成的粘土不透水,从而蓄水成湖。观察此断层面走向的方法是:微观上根据擦痕判断:用手摸断层面,假设光滑那么是沿其走向。综观上根据断层阶步,顺那么是其走向。接着,我们还学习了如何用罗盘定地物方位。根本原理是先翻开罗盘盖,让罗盘盖上的镜子中轴线前端对准远方需要定位的地物,线的后端指向观察者的胸前。稍后,指北针转动、静止至微动

23、,其所指的角度就是地物的方位了,而指南针所指的角度就是人相对所指地物的方位。当天13:15我们来到高108米的天柱岩脚下,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石峰非常笔直、陡峭,很少有石峰连接而成山脉。13:30我们到达山顶的摘星亭。从山顶眺望,北岭山脉自北向南过渡,北面有别墅建在洪积扇上。地形分布是:山前由倾斜平原过渡到冲积平原;向南是西江水到阶地,接着是喀斯特丘陵;冲积平原上是市区;七星湖上是七个喀斯特丘陵,石上的坑洼是由雨点的机械侵蚀和雨点的侵蚀造成的。5.皱褶和断层7月15日早上8:30,我们到达正位于西江的峡谷地段三榕峡。峡谷段处在西江中游,峡谷段河流狭窄,水流速度快,侵蚀才能强。我们所在考察的地点位于

24、背斜的北翼,面前的大山是北岭山脉的延伸,岩性是砂页岩。背斜的轴部往往是比拟低洼的地区。该背斜发育于最古老的泥盆系地层,主要是砂页岩,页岩具有岩理,与泥岩都是由粘土矿物组成。整个背斜朝北倾斜。三榕峡这一段的岩层倾向整体上朝北倾斜,目视倾角大约为30度。我们朝南走,找到一处岩层外表比拟平滑的地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使用罗盘来测量岩层的倾向、倾角和走向。由于岩层倾角与走向互相垂直,所以一般只需要测量岩层的倾角,然后加上或减去90度就可得出其走向了。9:40我们继续向另一个考察地进发,9:45到达了一个采石场。此时我们根本到了背斜的轴部,岩层倾角近似程度,有一点往南倾斜,此处岩石易破碎,节理最发育,人

25、工采石时,不需要花太大的人力、物力,当然,这里消费的岩石也有一个缺点坚硬度不高,一般不合适作为现代高层建筑物的用材。从采石场再往南走就是北岭的背斜南翼,岩层往南倾斜。至此,我们根本观察完北岭山脉的背斜。再往南走时,我们发现发育于泥盆系的岩层突然消失,从我们手上的地质地貌剖面图,可以看到北岭山脉上标有一个大断层,该处断掉从泥盆系到第四系6个系的地层形成断层。然后我们就在采石场观察和拣石头标本。我们发现有不少石英砂、粉砂岩,而肇庆着名的端砚就是用很细的石英砂和粉砂岩制作的。;在中更新世Q2时期的陆相环境,早更新世Q1末期与中更新纪Q2初期之间,七星岩地区快速地抬升了20多米这是根据第三、四层程度溶

26、洞之间的高度差值估算出来的。由于基面下降,地壳的快速抬升造成了水流下蚀,喀斯特水向下溶蚀加强,使七星岩地区原先的程度流动带抬升为干溶洞,成为垂直上升带。西江河漫滩上升形成河流阶地,原河床上升为河漫滩;北岭南坡形成洪冲积扇,而后洪冲击扇抬升为洪冲积阶地。当地壳处于稳定阶段后,七星岩形成新的地下河,北岭山上河流带来桂头群的角砾石第二层溶洞堆积物在地下沉积,西江河谷形成新的河漫滩,北岭山前形成新的洪冲积扇。在中更新世的第二阶段,地壳开场快速抬升了20米根据第二、三层程度溶洞之间的高度差值或第二、三级河流阶地之间的高度差值估算得出的。因此,形成了干溶洞、石灰华、钙华地貌,原先的河漫滩又抬升为河流阶地,

27、北岭山前形成新的洪冲击阶地。在晚更新世Q3时期,地壳大幅度抬升几十米。由于构造上升,西江水流下切,西江河床的基岩面由此形成,第二级河流阶地也形成,中更新世(Q2)的七星岩的地下河抬升形成干的程度溶洞。晚更新世(Q3)抬升以后,从此地壳以间歇性缓慢下降为主要运动方向,出现了埋藏阶地。虽有部分的上升,实际冲积层厚度超过了正常冲积层厚度。(正常冲积层厚度为20米,肇庆冲积平原地区最厚冲积层厚度竟达60米,旱峡在全新世淤塞,其冲积层厚度竟达90米)。在晚更新世Q3时期,在羚羊峡进口和出口附近有来自山地的两条溪流,沿北岭与龙门之间的向斜构造下蚀和溯侵蚀,切开头分水岭,形成西江旱峡汊道。至距今两万年,即晚

28、更新世Q3末到全新世Q4,海平面下降对河流阶地产生了两个效果:1基面下降,河流下蚀,有利于河流阶地发育;2海平面下降距今6000年,海洋水容积减少,荷载减轻,牵引广东大陆构造抬升,冰期过后,广东大陆构造下沉,第一级和河流阶地在洪水期被洪水吞没,形成第一级半埋藏阶地。这一时期地壳外表以风化侵蚀为主,颗粒小,呈红色,剧烈风化。四完毕语大学的第一次野外实习很快完毕了,我们这次的“笃行”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进步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理解,更深化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稳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

29、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如做笔记应该用铅笔等等,学会根本的考察报告的写法,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辛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p 地貌学严钦尚曾昭璇高等教育出版社;肇庆市地方志编委会,肇庆市志上,1999,第二章15页、192页;广东河谷地貌刘尚仁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1月第36卷第1期;晚更新世以来,北江和西江的阶地、地壳运动及其消费利用刘尚仁中山

30、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4,p135142。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从5月30号到6月1号,我们在教师的带着下分别在肇庆七星岩,黄埔区蟹山公园,华农树木林及教三附近进展了地质地貌学的实习.5月30日肇庆七星岩石灰岩山峰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七星岩由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就像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从外表观察,七座山峰为灰色与少量白色相夹杂,可以初步判断为石灰质岩石;由于此地区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灰岩山外表有许多较大的裂痕.通过这些裂痕,可观察到其解理完好。实习指南上对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图解,可知为先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

31、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拟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场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溶洞肇庆七星岩地区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其岩洞。实习过程中,教师指出溶洞形成之处是位于地表水层的程度流动带,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洞穴,这些洞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下河的通道。由于地质运动,这些溶洞渐渐上升出了地表,出如今了人们视线。我们在一溶洞入口处观察时,教师还指出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溶洞经历过4次发育,可是我们观察到洞内顶部都比拟平滑相

32、连,是因为再溶洞露出地面的漫长时间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内每个发育的连接处发生岩石的掉落,使得顶较为平滑,而在地上,还可以见到坍塌下来的大石块。我们进入溶洞,里面到处都有石钟乳。而石钟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顶部渗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碳酸钙水溶液。溶液下渗时失去部分CO2而处于过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外表结晶成为极薄的钙膜,水滴落下时钙膜破裂,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与顶板连接成为钙环。下渗水滴不断提供碳酸钙,钙环不断外下延伸形成细长中空的石钟乳。七星岩溶洞内喀斯特地貌极其发育,石钟乳随处可见,并被加以人工遐想,成为千姿百态的景观。平原在往返肇庆的路上,我们并没有发现

33、高楼大厦,而且听身边的同学说,肇庆没有高过20层的大楼。一开场我们觉得很奇怪,后来仔细想了想,还是有原因的。肇庆位于西江附近,其陆地为冲积平原。地面可见河漫滩相红黄、红黄白花斑色粘性土占踞了肇庆冲积平原大部分面积。这样的土地不易于建太高层的楼宇。5月31日黄埔区蟹山公园进入蟹山公园后,我们对这里的岩石和地质进展了观察。蟹山从外表上看,出去植物和人工建筑后,其泥土和岩石主要为红褐色。我们对这里的岩石进展了分析p 。这里的岩石主要是砂岩、粉砂岩,此外还有泥岩和页岩。在一处多岩石碎块的地方进展了观察,发现这里的岩石碎块硬度较低,用手指就可以揉碎,揉碎后的颗粒非常细,应属粉砂岩。教师讲解的时候告诉我们

34、,这里的物理风化相当强烈,因此形成的碎屑非常细小。通过对某一大石块观察见到,石块明显分为好几层,每层之间有一条约5厘米后的、由鹅卵石排成的一个面。由此可以知道,这个地区为河流冲击成的平原,经过屡次沉积下来的泥土经过物理变化又形成了沉积岩。教师后来还说到,这里的岩石固结时,气候非常稳定,为类似扬沙的天气。而这里的岩石为红色,是因为岩石形成时,主要胶结物含有3价铁离子。6月1日华农教师带我们去了树木园看已经风化完全了的花岗岩。我们发现,这里的花岗岩风化之后的层黄色为主,夹杂了红色及白色。用手对风化了的花岗岩搓揉,可感到里面有许多细小颗粒。经过较完全风化后的花岗岩,只剩下透明细小的石英,因为花岗岩的

35、成分中,石英最不易分解。花岗岩的风化为化学风化,主要由肉红色的正长石,白色的斜长石,黑色的黑云母和透明无色的石英组成。在华农教三附近的花岗岩化学风化得非常好,用手就可以从石头上弄下写石块。而华农教三附近的花岗岩有呈椭圆的,也有呈片状的。教师解释,这是因为由于某些花岗岩本身有裂缝,而有的却没有,通过流水侵蚀,有裂缝的花岗岩裂缝越来越大,使花岗岩不断侵蚀形成片状;没有裂缝的,由流水侵蚀使形状越来越趋向球状。完毕语我们这次的实习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进步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理解,更深化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

36、的意义,稳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实习时间:XX年7月7日7月18日实习地点: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实习人员: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学生实习目的:1、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地质现象,2、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3、练习做野外笔记,锻炼野外工作技能4、能比拟正确地分析p 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5、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及接触关系6、理解实习区总的构造构架和特点7、初步分析p 实习区矿产、地貌、水文地质等的一般轮廓实习概况:理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进步教学质量,并对地质地貌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进步运用才能,在

37、杨东林等几位教师的带着下,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100多名同学到河北省秦皇岛市进展了为期11天的地质地貌实习。尽管只有11天,但是在教师们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配合一些背景资料,我们得以比拟系统地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知识,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根本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理论,稳固了所学的知识。目录1实习区概况2实习主要内容3完毕语:实习的心得体会及总结一、实习区概况实习地点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周围及海滨地带,距太原市900多公里。其中北区实习区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区域,所在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南距秦皇岛市约23公里。本区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北依燕

38、山,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最顶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大石河河谷内的南部落,海拔70米。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有秦青铁路、地方铁路与秦皇岛市相通,交通便利。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比拟潮湿温和。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二、实习主要内容(一)地层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它位于华北地台山海关至遵化之间的一个隆起构造上,地层序列与华北地台标准剖面大同小异,见下表1、元古界(1)龙山组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

39、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厚91米。(2)景儿峪组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好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2、古生界1寒武系下统(1)府君山组: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层,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

40、莱得利基虫化石。本组属浅海沉积相,与下伏景儿峪组,上覆的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十清楚显。底部尾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部分含碎屑。厚146m。(2)馒头组: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根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71m。(3)毛庄组在沙河寨西出露比拟好,化石丰富,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颜色

41、比馒头组页岩的颜色暗一些,俗称猪肝红。以褶颊虫类三叶虫化石为主。厚约112m。中统(4)徐庄组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非常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m。(5)张夏组: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

42、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0m。上统(6)崮山组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拟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那么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异很大。化石非常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厚102m。(7)长山组: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8)凤山组:本组分布

43、与崮山组、长山组一样,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厚92m。2奥陶系(1)冶里组分布于区内东、西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所产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

44、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纯灰岩。厚125m。(2)亮甲山组位于石门寨亮甲山。属浅海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部分含泥质结核。层厚118m。(3)马家沟组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化石有:头足类和腹足类。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清楚显。白云岩具刀坎痕。层厚m。3石炭系(1)本溪组中石炭本溪

45、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有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好沉积韵律。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等。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2)太原组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本组岩性比拟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植物化石: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网格长身贝、古尼

46、罗蛤。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瓦家山剖面厚48m。4二叠系下统(1)山西组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近海沼泽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含植物化石: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2)下石盒子组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个韵律组成。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多脉带羊齿、山

47、西带羊齿、带科达。层厚115m。上统(3)上石盒子组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层厚72m。4)石千峰组最初的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朝鲜羽羊齿。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以从颜色

48、上区分。厚150m以上。-4中生界,新生界,第四系-(二)岩浆岩柳江想写内部与边缘存在规模不等时代不同的火成岩岩体。盆地西侧有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期花岗岩,形成高耸陡峭的地势;侵入向斜西翼的岩脉岩墙一般偏酸性,向斜动东翼为规模不大的中性岩脉,岩墙等,中生代的火山喷出岩(鞍山岩)分布于向斜盆地的核部,形成盆地内的高山。1.侵入岩:花岗岩、花岗斑岩、灰绿岩、闪长玢岩(1)花岗岩所见出露于东部张崖子村附近,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岩体分布很不均匀,构造构造变化大。其中有很多混合岩化迹象和老变质岩的残留体或捕虏体。西部花厂峪一带的花岗岩,属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岗岩。岩体大,呈肉红色,由正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

49、量黑云母组成,具中细粒显基斑状构造。2.花岗斑岩潮水峪村和沙锅店等地出露花岗斑岩岩墙。3.灰绿瑸岩比拟集中于亮甲山采石场,岩石呈暗绿色,部分辉石已绿泥石化和硅酸盐化。4.闪长玢岩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等地,呈岩墙状产出喷出岩:安山岩安山岩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罗统地层中,类型丰富,颜色以灰绿色为主,少数为暗紫红色,呈块状构造,少数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三)构造本区位于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的东南边缘,又因现代燕山隆起与渤海拗陷的过渡带以及燕山山脉由东西转转向北东向的肘状部位,应力比拟集中,故新、老构造均比拟发育。据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资料,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其中以nne向断裂

50、最为发育,其次为nw向断裂、ne-nee向断裂和ew向断裂,此外,在山海关之北尚发育有环状断裂。柳江盆地地处秦皇岛市北,其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1)褶皱:柳江向斜位于华北地台(2)断层(3)地质构造开展简史分析p 地质地貌毕业实习报告5月30日 肇庆七星岩石灰岩山峰通过查阅有关资料, 七星岩由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 排列就像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从外表观察, 七座山峰为灰色与少量白色相夹杂,可以初步判断为石灰质岩石;由于此地区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 灰岩山外表有许多较大的裂痕.通过这些裂痕,可观察到其解理

51、完好。实习指南上对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图解,可知为先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拟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场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溶洞肇庆七星岩地区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其岩洞。实习过程中,教师指出溶洞形成之处是位于地表水层的程度流动带,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洞穴,这些洞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下河的通道。由于地质运动,这些溶洞渐渐上升出了地表,出如今了人们视线。我们在一溶洞入口处观察时,教师还指

52、出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溶洞经历过4次发育,可是我们观察到洞内顶部都比拟平滑相连,是因为再溶洞露出地面的漫长时间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内每个发育的连接处发生岩石的掉落,使得顶较为平滑,而在地上,还可以见到坍塌下来的大石块。我们进入溶洞,里面到处都有石钟乳。而石钟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顶部渗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碳酸钙水溶液。溶液下渗时失去部分CO2而处于过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外表结晶成为极薄的钙膜,水滴落下时钙膜破裂,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与顶板连接成为钙环。下渗水滴不断提供碳酸钙,钙环不断外下延伸形成细长中空的石钟乳。七星岩溶洞内喀斯特地貌极其发育,石钟乳随处可见,并

53、被加以人工遐想,成为千姿百态的景观。平原在往返肇庆的路上,我们并没有发现高楼大厦,而且听身边的同学说,肇庆没有高过20层的大楼。一开场我们觉得很奇怪,后来仔细想了想,还是有原因的。肇庆位于西江附近,其陆地为冲积平原。地面可见河漫滩相红黄、红黄白花斑色粘性土占踞了肇庆冲积平原大部分面积。这样的土地不易于建太高层的楼宇。5月31日 黄埔区蟹山公园进入蟹山公园后,我们对这里的岩石和地质进展了观察。蟹山从外表上看,出去植物和人工建筑后,其泥土和岩石主要为红褐色。我们对这里的岩石进展了分析p 。这里的岩石主要是砂岩、粉砂岩,此外还有泥岩和页岩。在一处多岩石碎块的地方进展了观察,发现这里的岩石碎块硬度较低

54、,用手指就可以揉碎,揉碎后的颗粒非常细,应属粉砂岩。教师讲解的时候告诉我们,这里的物理风化相当强烈,因此形成的碎屑非常细小。通过对某一大石块观察见到,石块明显分为好几层,每层之间有一条约5厘米后的、由鹅卵石排成的一个面。由此可以知道,这个地区为河流冲击成的平原,经过屡次沉积下来的泥土经过物理变化又形成了沉积岩。教师后来还说到,这里的岩石固结时,气候非常稳定,为类似扬沙的天气。而这里的岩石为红色,是因为岩石形成时,主要胶结物含有3价铁离子。6月1日 华农教师带我们去了树木园看已经风化完全了的花岗岩。我们发现,这里的花岗岩风化之后的层黄色为主,夹杂了红色及白色。用手对风化了的花岗岩搓揉,可感到里面

55、有许多细小颗粒。经过较完全风化后的花岗岩,只剩下透明细小的石英,因为花岗岩的成分中,石英最不易分解。花岗岩的风化为化学风化,主要由肉红色的正长石,白色的斜长石,黑色的黑云母和透明无色的石英组成。在华农教三附近的花岗岩化学风化得非常好,用手就可以从石头上弄下写石块。而华农教三附近的花岗岩有呈椭圆的,也有呈片状的。教师解释,这是因为由于某些花岗岩本身有裂缝,而有的却没有,通过流水侵蚀,有裂缝的花岗岩裂缝越来越大,使花岗岩不断侵蚀形成片状;没有裂缝的,由流水侵蚀使形状越来越趋向球状。完毕语我们这次的实习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进步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理解,更深化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稳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第 37 页 共 3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