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8087342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抗肿瘤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及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抗肿瘤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及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抗肿瘤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及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抗肿瘤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及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肿瘤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及处理(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抗肿瘤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温秀珍;钟洪兰;李卫;黄华英【摘要】目的 探讨并总结抗肿瘤药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防护研究进展,为临床抗肿 瘤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以“抗肿瘤药物”、“外渗”、“预防” “解毒剂”等为关键词,通过 PubMed、ScienceDirect 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国内外 相关文献,就化疗药物的分类、外渗的预防、处置和解毒剂进行了综述分析.结果抗 肿瘤药物外渗会导致局部皮肤组织的毒性反应,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一 旦发生,应通过局部冷敷、热敷或应用特殊解毒药物等措施,使患者痛苦及局部组织 损伤程度降至最低.结论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仍是医护人员面临的一

2、大挑战, 其主要处理原则在于抑制其进程,避免组织坏死和溃疡的发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不 适,提高护理质量,加速病情康复.期刊名称】现代医院年(卷),期】2015(015)009【总页数】3页(P84-86)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外渗;发泡剂;预防;解毒剂【作 者】 温秀珍;钟洪兰;李卫;黄华英【作者单位】 广州市胸科医院广东广州510095;广州市胸科医院 广东广州510095;广州市胸科医院广东广州510095;广州市胸科医院 广东广州510095【正文语种】 中 文抗肿瘤药物外渗(Extravasation)是指抗肿瘤药物输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意外 渗漏进入给药部位周围的皮下组织。目前

3、抗肿瘤药物口服给药途径的种类少,静脉 给药是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抗肿瘤药物属细胞毒药物,静脉用 药一旦渗漏到血管周围的软组织中,轻则皮肤出现红斑、脱皮、肿胀、剧痛,重则 可引起皮肤缺血性坏死,甚至功能障碍或肢体残疾,给患者带来了经济负担和身心 痛苦。1 外渗药物的分类虽所有静脉给药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外渗,但只有强刺激性药物或发泡剂更易引发 皮下组织的损伤,尤其需要医护工作者加以特别关注。肿瘤治疗中的许多化疗药物 均为化学或生物碱制剂,刺激性强,长期反复注射容易造成给药静脉及邻近组织发 生红肿、疼痛、糜烂、溃疡甚至局部组织坏死1。细胞毒药物可根据其外渗引 起的损伤程度来分类,中性

4、药物渗漏引起损伤最小,发泡剂渗漏损伤最为严重,可 导致组织坏死、溃疡2 3。1.1 发泡剂(Vesicant)发泡剂药物具有腐蚀性,外渗可致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包括疼痛、水肿、红 斑、起泡,甚至坏死。发泡剂根据其作用特点可分为非 DNA 结合型物质和 DNA 结合型物质,非DNA结合型物质如长春碱、长春瑞滨、长春新碱,发生外渗后可 快速代谢、失活并自我修复;DNA结合型物质,如表柔比星4、丝裂霉素、阿 霉素、柔红霉素,外渗后易残留在组织中导致长期损伤。此外,属于发泡剂抗肿瘤 药物较多,还包括安吖啶、白消安、卡莫司汀、氮芥、达卡巴嗪、放线菌素、紫杉 醇、链脲霉素等。1.2 剥离素(Exfol

5、iant)属于此类的药物外渗常引起皮肤炎症、脱皮,但一般不引起组织坏死,包括顺铂5、柔红霉素脂质体、多西他赛、多柔比星脂质体、米托蒽醌、奥沙利铂 6、拓扑替康。1.3刺激性物质(Irritant) 刺激性物质可能导致疼痛、静脉炎,可伴发或不伴发炎症反应,通常不发展为组织 损伤,如卡铂、依托泊苷7、伊立替康、替尼泊苷。1.4 炎性物质(Inflammitant) 此类药物外渗后引起的反应较温和,通常为局部皮肤轻微炎症或潮红,如阿扎胞苷 硼替佐米、氟尿嘧啶、甲氨蝶呤、雷替曲塞。1.5中性物质(Neutral) 此类药物外渗几乎不引起任何皮肤或组织的反应,包括阿伦单抗、贝伐珠单抗、博 来霉素、西妥昔

6、单抗、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氟达拉滨、吉西他滨、异环磷酰胺、 美法仑、培美曲塞、利妥昔单抗、噻替哌、曲妥珠单抗等。2抗肿瘤药物外渗的预防2.1 医护人员培训掌握抗肿瘤药物刺激性的分类:区分发泡剂、刺激性药物和弱刺激性药物,负责 输注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应掌握各个化疗药物的特性,输注期间密切关注有无回血疼痛等症状;熟悉易引起化疗药物外渗的因素:注射速度或滴速过快,血管缓冲应 激能力难以承受,药物短时间内在血管堆积,血管通透性增加,药物外渗致组织损 伤,因此化疗药物推注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静脉给药部位选择不当, 多次反复在同一血管输注也易引起药物外渗。2.2 给药部位的合理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

7、用药情况建立系统合理的输注血管选择方案8 :对于需要长期 化疗的患者,常规抽血或非抗肿瘤药物给药首选小血管,注意保护大静脉;输注发 泡剂或强刺激性药物,一般选用前臂静脉或远离关节上下2 3 cm处的血管交替 给药,并在床旁密切观察至药物完全输入患者体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患者应 避免在患侧上肢进行化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患者应避免在上肢进行化疗; 局部热敷可扩张血管有助于穿刺;避免选择关节部位血管给药,腕关节、肘窝、 足背均不宜作为穿刺部位;不宜选择行放射或手术的部位附近给药;行乳房切除 术、淋巴结清扫术或存在淋巴水肿患者避免在患侧穿刺给药;留置管应使用透明 辅料加以固定,避免使用不透明辅

8、料或绷带,保证穿刺部位随时清晰可辨。2.3 正确给药方式和用药监护如化疗药物为发泡剂并需要静脉输注给药,如可能,尽量选择中心静脉输注方 式;可结合引路注射及化疗后冲洗:应先输入等渗溶液,确认有回血后无渗漏后再 输注化疗药,输注完毕后用等渗溶液冲洗,使输液管中的残余药液全部输入,勿使 用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拔针后按压针眼2 5 min;联合用药 时,先输注非发泡剂、再予发泡剂、刺激性药物,如均为发泡剂、刺激性药物,应 先输入低浓度,2种化疗药之间用等渗溶液快速冲洗;在外周血管输注发泡性、 刺激性药物时可用三通输液装置,一通路输入发泡性、刺激性药物,一通路快速输 入等渗溶液;对于外渗

9、风险性高的药物或穿刺困难者,可行中心静脉置管(CVC)或 夕卜周深静脉置管(PICC);医护人员应掌握化疗药物外渗的观察、辨识和处理方法, 输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一边给药一边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感,观察给药部位是否出 现局部肿胀、红斑等症状,一旦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并及时作相应的处置 9。2.4 患者教育 患者通常是最早感知出现了化疗药物外渗的,由于输注部位出现刺痛感或灼热感, 故而患者的宣教和医患相互合作有助于药物外渗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报告处理 10。给药前,应告知患者即将输注的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外渗的风险、可能 性和副作用,以及发生外渗后的处理措施等,指导并提高患者在化疗期间的自我观 察和

10、自护能力,叮嘱患者在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尽量减少躯体移动,如有疼痛、肿 胀,立即关闭输液开关,报告护士,及时处理。2.5 加强有合并疾病或特殊人群患者的观察 对于伴发糖尿病、雷诺病、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外渗所致疼痛的感知能力减弱; 上腔静脉阻塞患者血管压力的升高易导致输注部位渗漏 ;老年患者皮肤和血管较脆 易损伤;合并用药(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药物、激素、利尿剂、镇痛药)可能会因加 快血流速度、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疼痛敏感性等机制导致药物外渗的风险性增加; 焦虑、躁狂患者可能干扰置管或影响静脉置管的稳定致其移位,从而引起药物外渗; 有沟通交流障碍的患者无法及时、准确地向护理人员告知输注部位疼痛的症

11、状表现; 对于以上具有伴发疾病、合并用药或特殊人群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加倍密切观察是 否有药物外渗情况11。3 抗肿瘤药物外渗的处置 一旦出现药物外渗,应及早积极采取措施,避免药液进一步外渗,尽可能将组织损 伤降到最低。3.1 一般措施 可先保留留置管便于吸出残留药液12。对于外周静脉给药患者,记号笔标记 外渗区域,有助于预后随访评价;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减轻局部组织肿胀,缓 慢活动肢体。对于中心置管患者,可采取X线辅助判断渗漏区域,浅表渗漏处置 较简单,与外周静脉给药患者类似,若渗漏至深部组织,则酌情考虑可能需要手术 处理。3.2 局部加热或冷却 局部加热可使血管扩张,促进药物分布和吸收,有

12、助于药物在损伤部位的扩散,通 常用于非DNA结合型药物外渗;反之,冷却可使血管收缩,延缓药物在损伤部位 的扩散分布,为局部血管和淋巴系统输送药物争取时间,可用于DNA结合型药物 夕卜渗的处理。通常热敷以首个24 h内每6 h热敷一次,每次20 min为宜;冷敷则 以首个24 h内每4 h冷敷一次,每次30 min为宜。无论加热或冷却,均不建议 直接接触皮肤操作,应先于皮肤表面覆盖一层干纱布作为保护屏障,再行热敷或冷 敷。3.3 灌洗灌洗13 的应用常需要结合局麻或全麻,局麻可选择5 10 mL 1%利多卡因。 麻醉后,渗漏部位切开5 6个切口,抽吸渗漏至皮下组织的药液,以500 mL 生理盐水

13、或乳酸钠溶液冲洗,每次20 30 mL为宜。对于基础差、严重衰弱患者, 如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可积极给予短期的抗生素预防用药。灌洗在发生外漏后6 h 内实施最佳。如发生大量药液渗漏,保守治疗无法遏制溃疡进程,则需外科手术 对损伤部位进行切除和移植。3.4 外渗的药物处理糖皮质激素一般局部外用应对药物外渗,局部注射给药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尚存 争议。炎症反应并非外渗致组织坏死的最主要原因,皮内或皮下给予大剂量糖皮质 激素可能诱发溃疡,且其有效性未得到有效验证。目前仅推荐局部应用1%氢化可 的松,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有关,但在临床上也有使用含有糖皮 质激素成份的其它产品,如无极膏14

14、。此外,一些解毒剂15也可用于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规处理,常用的解毒剂有3% 硼酸16 -17、透明质酸酶18、二甲基亚砜(DMSO)19、硫代硫酸钠 和右雷佐生。透明质酸酶通过其降解产物透明质酸发挥作用,透明质酸可促进外渗 药液的全身摄取减轻局部反应,透明质酸酶1 500 U 溶于1 mL 生理盐水于损伤 区域周围皮下注射,通常用于长春碱类20 或紫杉醇21 外渗处理。DMSO 局部给药可增强皮肤透过性从而促进发泡剂全身吸收,应用时应以棉签蘸拭,并自 然晾干,不可用纱布覆盖以免引起水泡。皮下注射硫代硫酸钠被认为对氮芥有直接 灭活作用。右雷佐生(Dexrazoxane)22 - 25 为唯一个批准

15、用于治疗蔥环类抗生素静脉 注射给药时的外漏,商品名为Savene , 2006年10月已在欧洲上市。右雷佐生 为拓扑异构酶口催化抑制剂,拓扑异构酶为蔥环类抗肿瘤药物的作用靶点,当注射 蔥环类药物发生外渗时,右雷佐生作为一种解毒剂,抑制拓扑异构酶组织蔥环类药 物产生作用。4 总结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汲取经验,全面了解抗肿瘤药物渗漏发生的原因,掌握不同 分类抗肿瘤药物渗漏的后果,掌握化疗药物渗漏的处理和预防护理措施,提高护理 质量,实施循证护理、风险管理26 27,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 也可推动促进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 HANNON M G,LEE S K. Ext

16、ravasation InjuriesJ. J Hand Surg Am, 2011,36(12):2060 2065.2 BERTELLI G.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extravasation of cytotoxic drugsJ. Drug Safety,1995,12(4):245 255.3 BARBEE M S,OWONIKOKO T K,HARVEY R D. Taxanes:vesicants, irritants,or just irritating?J. Ther Adv Med Oncol,2014,6(1):16 20.4 田黑丽.

17、盐酸表柔比星外渗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 14(209):301.5 陶孝容顺铂药液皮下渗漏的护理处置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 19(7):189.6何娟,彭娜1例奥沙利铂致3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 2014(9):242.7张海燕.1例依托泊苷注射液大面积渗漏患儿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 究,2010,8(27):130.8 黄丽峰.抗肿瘤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及处理J.医药前沿,2011,1(16):34 35.9 郭海涛.抗肿瘤药物渗漏损伤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 8(8):364 365.10 赵小明,秦晶,丛悦化疗药物外渗处

18、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 护理杂志,2011 , 27(z2):26 - 27.11 李安康肿瘤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的预防与处理J.中国药师,2006 , 9(12):1155 -1156.12 LANGSTEIN HN,DUMAN H,SEELIG D,et al. GRD.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eutic extravasation injury J . 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2002,40(4):369 -374.13 GIUNTA R. Early subcutaneou

19、s wash-out in acute extravasationsJ. Annals of Oncology,2004,15(7):1146.14 王颖无极膏加烧伤湿润膏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89.15 DORR RT. Antidotes to vesicant chemotherapy extravasationsJ.Blood reviews,1990,4(1):41 -60.16 周晓琴,万博,吕海霞. 3%硼酸粉湿热敷法用于治疗药物外渗性损伤的效 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 , 3(3):204 - 205.1

20、7 FIRAT C,ERBATUR S,AYTEKIN A H. Management of extravasation injuries:a retrospective study J . J Plast Surg Hand Surg,2013,47(1):6018 李亚玲.透明质酸酶制剂治疗外周输液渗漏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2,17(7):493 494.19 LEMOS M. Role of dimethylsulfoxide for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 extravasationJ. Journal of Oncology Pharmacy P

21、ractice, 2004,10(4):197 200.20 杨顺蓉,雷静,胡建萍.长春瑞滨的局部毒性观察及其对策探讨J.川 北医学院学报,2009,24(1):61 62.21 朱其聪,李爱民,罗荣城,等. 几丁糖、透明质酸酶治疗多西紫杉醇外渗 性大鼠皮肤损伤J.癌症,2007 , 26(4):346 - 350.22 GOOLSBY TV,LOMBARDO FA.Extravasation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 Semin Oncol,2006,33(1):139 - 143.23 AIGNER B,BA

22、UERNHOFER T,PETRU E,et al. Complete recoveryof a wide local reaction by the use of dexrazoxane 72 hours after epirubicinextravasation: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 Dermatology,2014,229(4):288 -292.24 VIDALL C,ROE H,DOUGHERTY L,et al. Dexrazoxane:a management option for anthracycline extravasations J . Br J Nurs,2013, 22(17):6 -12.25 CONDE-ESTEVEZ D,MATEU-DE ANTONIO J. Treatment of anthracycline extravasations using dexrazoxane J . Clin Transl Oncol, 2014,16(1):11 -17.26 王云惠循证护理在防治化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 , 19(35):130.27唐秀娇,唐小英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风险管理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 20(15):144 14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