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教程 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18087342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区域经济学教程 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区域经济学教程 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区域经济学教程 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教程 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教程 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区域经济学教程 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重点问题:区域经济的均衡与非均衡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开发的模式理论区域经济空间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内容: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第三节案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一、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一)区域经济增长的定义1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 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2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 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则

2、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时间序列过程。由于经济本身所具有的波动性,增长也常常呈现出波动的态势。经济学当中的四个经济周期,在区域经济增长中都会有所反映,它们是:基钦周期(短周期)、尤格拉周期(中周期)、库茨涅兹周期(长周期)和康德拉捷耶夫周期(长期经济周期)。当然,区域经济增长的周期往往要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但两者不一定同期而至。就一国而言,发达地区往往宏观经济周期提前,落后地区则往往拖后。在某些时候就某些地区而言,区域经济也会出现与宏观经济周期不相关联的本身经济增长

3、的周期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3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可大致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进入生产过程的,亦即投入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资源、技术等;另一类是形成生产环境的,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基础设施条件,相关产业的布局条件等;软件环境则包括经济制度、管理方式及组织形式等等。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二)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的增长是同质的,所以其增长的机制从总体上看是一致的,大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需求的拉动,包括区内的需求和区外对本区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由需求拉动生产;其二是供给的驱动,原材料、资本、

4、技术、劳动的供给,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新的需求。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其本身的特点: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资本、劳动和技术的投入,从区域经济来看,存在两个杠杆:其一是投入高效率产业的杠杆。经济增长就是生产要素从效率低的部门到效率高的部门的转移。其二是投入高效率地区的杠杆。高效率的地区并不仅仅是指发达地区,因为有很多时候不发达地区在某些发展的时段,会获得比发达地区高得多的效率。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2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中间产品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中间产品投入对某些部门来说,形成了其需求市场,对另

5、外一些部门来说,又形成了其投入的要素。中间投入比重的增长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趋势。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3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增长速度很快,成为带动性的产业,从而区域经济获得整体上的增长。4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区域经济增长还可以具体化为各地区的增长,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一个或几个地区增长速度很快,成为带动性的先行地区,从而区域经济获得整体上的增长。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均衡增长理论均衡增长的基本命题是:由于不发达地区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这些地区的经

6、济要增长,就必须打破这种均衡状态,使整个区域的经济同时得到增长。这个理论命题适用于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描述和开发。均衡增长理论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第二部分是打破低水平均衡战略的理论设计。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1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理论(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赖宾斯坦认为,不发达经济中存在人均收入提高的趋势,如通过要素投入促进经济的增长;也存在相反的趋势,如人口无限地增加。如果要想使区域经济获得增长,必须使投入能够足够大,克服相反的趋势带来的影响。赖宾斯坦认为应当有一个临界点,突破这个临界点,区域经济就能够增长。例如,在一个

7、有10万人口的地区,人口增长率为2%,则临界投资率可能是10%。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2)内尔森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内尔森认为,不发达经济中的人均收入提高和降低的趋势,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产生影响,即便在一个短期内经济有所增长,但经济增长又导致人口的增加,从而使人均收入的水平又回复到原来的状态,或者降到更低的水平。内尔森主要是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这个问题,并指出,如果不能从制度上进行变革,不能靠国家进行投入,这种状态很难被打破。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3)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克斯则是从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方面,论证同一

8、个问题。不发达地区的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率,低储蓄则资本形成不足,于是生产率低下,又造成低收入。这是从供给的角度看的,如果从需求的角度看,低收入则购买力低,低购买力无法吸引资本的进入,投资不足生产率难以提高,又会引起低收入,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2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理论纳克斯认为:恶性循环的根源在于资本的不足,而外来资本的缺乏在于本地区缺少有效需求,归根到底,是造就这种需求。罗森斯坦罗丹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大推进的三个理论基础:生产函数的不可分性、需求的不可分性和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大推进理论是指:在一个足够大的外部资本的推动下,增长在区域的各个部

9、门间推进,造成部门之间的相互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二)非均衡增长理论1非均衡增长的概念非均衡增长主张首先发展某一类或几类有带动作用的部门,通过这几类部门的发展,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非均衡增长与均衡增长的区别,就在于认为由于落后地区资本的有限,不可能大规模地投向所有部门,而只能集中起来投入到几类有带动性的部门,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资本不足的问题。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2连锁效应(1)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前,有许多产业为其提供原料、燃料和生产设备等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2)后向关联效应。

10、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3)旁侧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产业为其提供相关的服务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三)新增长理论1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阿罗模型,用技术的外部性解释经济增长。阿罗假定技术进步或生产率提高是资本积累的副产品,即投资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通过“学习”而提高生产率。这样,技术进步就成为了内生变量。经济学家罗默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惟一源泉;

11、卢卡斯则认为全国经济范围内的外部性是由人力资本的溢出造成的。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2收益递增和经济增长理论由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亦即以知识为基础的增长,而知识本身是不断积累、不断丰富、具有自我学习、自动更新的一种要素,由于知识的投入而带来的经济增长的收益是不断递增的。在克鲁格曼构建的模型中,以劳动和技术表示的总量生产函数Y=F(L,A)具有收益递增的性质。技术进步具有正的外部性。卢卡斯模型则将技术换成人力资本。这样,经济增长的快慢,就与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的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

12、论3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创新的存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后,创新就成为左右经济增长的关键性行动。事实上,人力资本的开发是通过创新表现出来的,这种创新可以反映在熊彼特指出的五个方面:使用一种新的技术,开发一种新的产品,运用一种新的工艺,开拓新的市场和尝试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但是,由于熊彼特所谓的“创造性破坏”的存在,创新的不确定性使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更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三、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型,应当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部分:第一部分:总量增长

13、等于各区域增长之和。 (31)式中:Q表示国民生产总值,qi表示i区域的国民生产总值。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如果我们用Gv代表总产出的增长率,总量增长与各区域增长的关系是: (32)式中: Gvi为i区域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ai为i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份额,即: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按照这个公式的含义,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要求我们的区域政策,选择两类地区进行重点扶持,一类是qi值较大的区域,另一类是Gvi值较大的区域,当然qi和Gvi的值均较大的区域,更要重点扶持,因为这类区域对总量增长贡献最大。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

14、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是由要素投入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决定的。Gvi= Gai +ki Gki +li Gli(33)式中: Gvi为i区域的产出增长率,Gki为i区域的资本增长率, Gli 为i区域的劳动增长率, Gai 为i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ki 为i区域的资本弹性系数,li 为i区域的劳动弹性系数,且ki +li =1。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在不考虑非流动性生产要素的前提下,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存在着资本和劳动自由流动的作用。也就是说,引起经济增长的资本投入,是由本地投入的资本和流入与流出资本之差所决定的,即:

15、Gki = Si / Vi GKij (34)式中: Si为i区域的储蓄率, Vi为i区域的资本产出率, GKij 为资本每年从j区域流向i区域的数量,并且流动的数量是两个区域资本收益的函数,即GKij =f(Ri - Rj),R为资本收益率。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引起经济增长的劳动投入,是由本地的劳动投入和流入与流出的劳动力之差所决定的。即:Gli = Ni mij (35)式中: Ni为i区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mij为j区域每年流往i区域的净迁移数,并且迁移数为工资率的函数,即mij =f(Wi - Wj ),W为工资率。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

16、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上述模型是分析假设在均衡状态下供给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没有涉及规模收益的作用。实际上,由规模收益引起的聚集,也是导致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重要原因,所以美国经济学家理查森把规模收益引入新古典模型,用公式Gvi =Ga+(kGk+lGl)来表示规模收益的变化。式中表示规模收益,当>1时,规模收益递增,当<1时,规模收益递减,当=1时,规模收益不变。所决定的规模收益的变化,使产业的聚集出现不同的情况,区域经济增长就表现在产业部门的发展和聚集上。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一、区域经济开发概论区域经济开发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

17、特定区域的区域经济过程,所以,区域开发理论是以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的、具有更大实用价值的应用理论。区域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这个主体自始至终都控制着开发过程;区域开发是以特定区域为对象,对这个区域未利用的自然和经济社会资源进行利用,对已利用的进行再利用。所以区域开发是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对区域内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经济的最大限度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区域开发的第一个特点是其开发对象的位置、范围的明确性,无论范围大小,都可以成为明确的开发行动。第二个特点是其开发的时效性。对一个地区的开发行动,一般都限制在一个具体的时

18、间期限之内。第三个特点是其开发行动的综合性。区域开发不仅仅是工业开发或农业开发,而是综合性的,涉及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个要素的综合性开发,。最后,区域开发要达到区域内所有地区经济的普遍增长。区域开发包括开发模式构建、产业部门更替和产业部门间转移三部分内容。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二、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一)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区域经济产业部门,分为主导部门和其他部门。主导部门是一个区域有带动作用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部门,有较长的产业链条。一旦在一个区域形成主导部门以后,对其他相关部门的带动作用会产生乘数效应。如表31所示,X为主导部门产值,Y为区域总

19、产值,C为消耗系数。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增加主导部门产值总产值相关部门产值起初XXC +X第一轮CXC2 +X第二轮C2 XC3 +X第n轮 Cn X Cm +X总计XX(1+C+ C2 )=X/(1-C)CX(1+C+C2 )=CX/(1-C)Y=X/(1-C)=1/(1-C)(36)如果设K=1/(1-C)为经济乘数,总产值Y则有Y=KX(37)由表31可见,如果一个地区拥有了主导部门(X),经过n轮的乘数效应之后,将带动起拥有CX/(1-C)产值的相关部门,并且会使区域的总值达到1/(1-C)X。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二)增长极

20、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手段,是把区域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到主导部门的发展上来,通过对主导部门的投入,激活产业链条,扩大区域市场需求,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一个广大的地域内,增长极只能是区域内各种条件优越、具有区位优势的少数地点。一个增长极一经形成,它就要吸纳周围的生产要素,使本身日益壮大,并使周围的区域成为极化区域。当这种极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并且增长极已扩张到足够强大时,会产生向周围地区的扩散作用,将生产要素扩散到周围的区域,从而带动周围区域的增长。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Sr =Soe(38)式中:Sr为离增长极r远的扩散强度,So为增长极的扩散强度,为距离衰

21、减系数,为距离。实际上,任何一个增长极都同时存在着极化效应的扩散效应,两者的综合影响称为溢出效应。如果极化效应强于扩散效应,溢出效应为负值,表明生产要素向增长极点的聚集作用较强;反之,则溢出效应为正值,表明增长极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生产要素产生了向周围极化区域的回流。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三)发展轴模式发展轴模式是增长极模式的扩展。由于增长极数量的增多,增长极之间也出现了相互联结的交通线,这样,两个增长极及其中间的交通线就具有了高于增长极的功能,理论上称为发展轴(或称为“点轴”)。发展轴同样存在着聚集和扩散效应,而且效应的强度更强,对周边的影响更大。发展轴在不断地

22、丰富之后,力量更强大,最后将成为一条发展地带。发展带是发展轴的成长结果及其演化的最后形式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四)网络型模式发展轴还有一种演化的结果,就是由若干个发展轴联合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从而形成增长的网络。增长网络的形成,使极化效应产生的聚集规模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表现出来,而不是仅仅从一个点上表现出来,对于网络所在的区域来说,意味着增长结果的分散化和增长极点的分散化;而对于更大区域来说,则将整个网络区域视为一个巨大增长极,所以其极化的效应可能更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也可能更大。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学

23、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三、区域开发中产业部门更替模式(一)区域产业部门更替的基本原理一个产业部门也如同一个人一样,有从问世到衰亡的全部过程。凡是处于创新阶段与发展阶段之间的产业部门,可称为发展部门,处于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之间的部门称为成长部门,处于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之间的部门称为成熟部门,处于衰退阶段的部门称为衰退部门。发展部门、成长部门和成熟部门,都是不同程度的兴旺部门。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实质上就已经形成部门结构的转变。这

24、种转变是与产业部门的创新分不开的,因为从衰退部门转出的生产要素,大多要投入到处于创新活动阶段的发展部门,而这些部门往往是比原有部门高出一个技术档次的部门。于是,生产要素的部门转移与新技术的应用同时发生,生产的技术水平和产出水平同时提高,出现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兴旺部门是接受生产要素转移的部门,衰退部门是生产要素转出的部门。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二)判定产业部门的兴旺或衰落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按照产业部门的增长率进行判定。其中处于A区域的产业部门,前后两个时期的增长率都超过了平均增长率,这些部门可称之为发展部门;处于B区域的产业部门,前一时期的增长率低于平均的增长率,后

25、一时期的增长率高于平均的增长率,这些部门可称之为发展部门;处于C区域的产业部门,前一时期的增长率高于平均增长率,后一时期的增长率低于平均增长率,这些部门可称之为成熟部门;处于7D区域的产业部门,由于其前一时期和后一时期都低于平均增长率,可称之为衰退部门。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第二种判定方法。英国经济地理学家埃斯塔尔根据美国19471967年的资料,考察各产业部门职工人数的增长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和工业部门在国家工业结构中的比重,对各工业部门进行评分,凡得分在10分7分之间者,称为兴旺部门;6.9分3.5分之间者,为停滞部门;3.4分以下者为衰退部门,具体结构如表32

26、所示。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兴旺部门分值停滞部门分值衰退部门分值军火印刷出版6.0冶金业3.2电气设备9.2金属制品5.8石油与煤2.4运输设备8.5纸张,纸浆5.4食品2.4化工产品8.2玻璃制品4.4皮革及制品1.0橡胶与塑料制品7.8家具及室内装修4.4纺织业0.8机床7.6服装3.8木材及制品0.7一般机器制造7.1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四、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模式(一)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的理论在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模型Gvi =Ga+(kGk+lGl)当中,区域经济增长取决于区域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我们先来分析流动性。区域资本投入

27、与全国情况最大的区别,是区域资本的流动性强,区域之间如同不存在贸易壁垒的阻隔,资本流动方向受区域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区域资本收益率(R)等于区域内各部门资本收益率的函数,则R=f(r1,r2,),r为部门收益率。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一个区域的资本流向另一个区域,其必要条件不仅仅要求Gkij =f(Ri - Rj ),还要有Gkij = f(ri - rj ) 的条件。因为Ri - Rj表明的是某个区域的资本收益率状况,只能说明区域间资本的总流量,但在具体过程中,投资者必然选择资本收益率大的部门进行投入。如果我们假设发达的D区域和不发达的X区域在部门i的资本收益率发生

28、了变化,一开始有Rdi Rxi ,i部门主要在D区域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Rxi Rdi的情况,投资者将把一部分在D区域i部门的投资,转移到X区域的i部门中去。当然,这种转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如果i部门在D区域是一个成熟的部门, Rdi 从最大向0缩减,而在X区域是新兴部门, Rxi从0向最大递增,投资者从长期利益考虑,当Rsi > Rxi 的时候,可能开始将资金向X区域转移,以占领市场,追求长期的利益。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然后我们来看一下劳动的投入。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一般具有区域平均化的倾向,亦即劳动工资

29、率W在一个地区的部门之间绝对平均,特殊部门有一部分特殊的工资追加。所以,新古典模型中的 mji=f(W j - Wi)就成为了产业部门区域转移的条件之一。D区域的工资中比X区域的工资率Wd高得越多,产业部门转移的趋势就越明显。当然,对于一个区域来说,任何部门都有一个工资率上升的最高限度,只有超过了这一限度,产业部门的转移才会剧烈起来。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我们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产业部门的转移受到资本收益率和工资率的影响,同时还要加上其他的各类条件的影响,诸如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等等。如果从D区域向X区域转移的部门越来越多,而这些部门的技术水平又都高于X区域的平均技

30、术水平,则X区域的平均水平将得到提升。产业部门平均技术水平高的地区,我们称之为高梯度地区;反之,称为低梯度地区。产业部门的梯度转移,是产业部门空间转移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形式。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二)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的规律第一,由于处于发展的传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技术都很缺乏,所能够发展的大多是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低水平的产业部门,与高梯度地区存在着明显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这类地区出于发展的渴望,具有较大的接受梯度转移的主动性。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第二,由于资源耗竭而产生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转入新的产业部门,改善

31、部门结构。有许多地区,其经济发展是建立在某种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发展比较早的地区,许多产业都依靠本地丰富的资源,并以此为优势,发展起一系列相关的产业,形成一个由主导产业带动辅助产业的局面。但是,随着对资源开采时间的延长,区域的资源优势逐渐趋于枯竭,而建筑在其上的各种产业仍在运转,但却成了无米之炊。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资源越开越少,对个别矿点来讲,一般是不可避免的。为防止资源性衰退的过早到来,应当注意:(1)尽量节约资源,合理开发。(2)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的产业部门,形成新的支柱产业。(3)由于区位条件变化而产生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机

32、制,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改善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所谓区位性的停滞或衰退,其产生的原因是某个区域由于交通运输等条件发生变化,使其经济地理位置发生了变化,原先建设在优势区位条件基础的产业,由于这种优势条件的消失而趋于衰退。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4)由于环境恶化而影响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转入新的生产技术,改善生产环境。由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恶化,引起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引起的损失超过了每年新增加的收益,使区域经济停滞或衰退。(5)由于体制原因造成的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发展机制,改善部门

33、的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三节案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轨迹1978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转折点。1978年之后的中国经济,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一步步进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与体制改革相适应,经济发展的机制、要素投入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三节案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我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数的变化来观察近2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轨迹,并以全国的增长指数作为平均数,来衡量各区域的增长情况,这样可以判断各区域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发展的效果。按照各区域1980、19

34、85、1990、1995、1997和2000年各年的指数进行排序,各区域以1978年为基期的增长情况如表33所示。表33中国各区域不同时期的增长指数排序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三节案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前10名1980浙江、四川、福建、山西、广东、河南、湖北、北京、新疆、江西1985内蒙古、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广东、云南、新疆、海南1990内蒙古、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广东、云南、新疆、海南1995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新疆、河南、安徽、江西、湖北1997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河南、安徽、新疆、河北、湖北2000江苏、福建、浙江、上海

35、、天津、河北、山东、湖北、广东、北京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三节案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居中1980天津、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山东、湖南、广西、宁夏、陕西1985天津、山西、吉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宁夏1990河北、吉林、安徽、陕西、宁夏、贵州、四川、湖北、江西1995陕西、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吉林、内蒙古、海南、河北1997内蒙古、吉林、上海、广西、云南、江西、陕西、海南、重庆2000内蒙古、河南、安徽、重庆、吉林、宁夏、甘肃、四川、辽宁、陕西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三节案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后几名1980青海、河北、甘肃、内蒙古、

36、云南、吉林、安徽、西藏、贵州1985河北、辽宁、黑龙江、上海、湖南、广西、甘肃、青海、西藏1990青海、甘肃、广西、湖南、上海、黑龙江、天津、辽宁、山西、西藏1995青海、黑龙江、天津、山西、辽宁、上海、湖南、甘肃、西藏1997辽宁、黑龙江、甘肃、青海、宁夏、山西、贵州、天津、四川、湖南2000江西、海南、黑龙江、青海、云南、贵州、新疆、山西、广西、西藏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三节案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这种按时点排序的区域增长情况,各时点上处于前10名的区域60%位于沿海地区,居中的主要由中部地区各区域组成,后几名大多为不发达的西部各区域。20年的改革开发扭转了前30年的平

37、衡发展模式,造就了一个繁荣的沿海经济带,加快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和工业化的进程。尽管带来了空间不平衡的问题,但并没有影响各区域经济的普遍发展。“三大地带”的经济份额变化,反映了三个地区发展的状况,也反映了非均衡增长的实际。1980年以来“三大地带”的份额变化如表34所示。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三节案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地区1980 1985 1990 1994 1995 1996 1997 2000东部526528538584583579580593中部31131029927227528028127西部163162153144142141139中西部合计474472452

38、41641742142 0407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第三节案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二)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地区优势得以发挥(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四)对外开放深入发展,西部大开发将成为新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将获得新的活力(五)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区域贸易将会更快发展,区域关系将更趋紧密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思考题1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2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3区域经济增长都有哪些模式?4增长极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5发展轴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6网络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7区域经济空间转移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8区域经济产生衰退有几种原因?9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本章复习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谢 谢区域经济学教程 区域经济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