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前贤风范 触发当代创造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8087238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感悟前贤风范 触发当代创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感悟前贤风范 触发当代创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感悟前贤风范 触发当代创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感悟前贤风范 触发当代创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悟前贤风范 触发当代创造(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感悟前贤风范 触发当代创造引言经过近两年的调研、论证与筹备,由上海音乐学院与 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古 籍馆联合承办,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管弦系、音乐学 系、作曲系、院志编委会办公室等协办,作为上海音乐学院 2011 年度重大项目,并获国家重点学科“音乐学”项目、上 海高校创新团队(第一期)项目以及“华人作曲家手稿典藏 与研究”项目等资助的“纪念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 活动:手稿展、音乐会与研讨会”,于 2011 年 4 月 16 日至 18日在上海音乐学院隆重举行。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教授为系列学术活动欣然题 词:“感悟前贤风范 触发当代创造”;德高望重

2、的声乐表演 艺术家、教育家周小燕先生深情题词:“贯中通西”,高度评 价老友谭小麟先生短促而璀璨的音乐人生。谭小麟先生1912年生于上海,原籍广东。幼习多种 中国乐器。 1931 年至 1938 年在国立音专先后随朱英教授学 习琵琶、随黄自教授学习音乐理论与作曲。在校期间创作了 子夜吟、湖上春光等民族器乐曲,搜集、整理了大量 苏南吹打乐谱,组织了“沪江国乐社”。在抗日救亡运动中, 他积极参加上海进步音乐界联合举办的“援绥音乐会”等进 步活动。1939 年留美,先在欧柏林大学音乐学院,后入耶鲁 大学音乐学院,后四年受教于著名作曲家、理论家欣德米特, 深受欣氏器重。并与芝加哥大学赵元任先生往还,颇受

3、赞许。 1946 年底回国,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系教授兼系主任。1948 年 8 月因病在上海逝世。作为中国新音乐的先驱者之一,谭小麟先生的音乐创 作可以分为“出国前”、“美国留学初期”、“随欣德米特学习 期间”、“回国之后”四个阶段,其成熟作品大多在第三阶段, 并得到欣德米特的认可。谭小麟的音乐作品在总体气质上呈 现出精致、内敛的室内乐风格,这不仅体现在体裁上对艺术 歌曲、重奏音乐的偏好,更体现在音乐作品的周密构思与严 谨结构。作为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谭小麟先生留 学期间向西方世界展示了年轻的中国专业作曲家的风采,传 播了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谭小麟先生曾在波士顿万国 同学联欢会上独

4、奏琵琶,并以二胡为赵如兰的独唱伴奏;两 次应邀到白宫为罗斯福总统表演;在纽海文举行中国器乐独 奏会,先驱论坛报认为是一次“东方征服西方”的壮举。 作为音乐教育家,谭小麟先生及时、有效地将作为西欧现代 音乐中最重要的三种作曲理论体系之一的“欣德米特和声理 论”带回祖国,不但自己在音乐创作中实践,而且悉心地传 授给学生。他学识深博、提携后进,深得师生敬仰与爱戴。1948年7月1日,国立音专举行 1948届理论作曲组毕业作 品演唱会,开创了音专理论作曲系也是中国专业作曲教学举 办毕业作品音乐会的先河。一、关于谭小麟先生作品手稿展1948 年秋,傅雷先生与沈知白先生、陈又新先生、裘 复生先生等为亡友谭

5、小麟组织“遗作保存委员会”,并计划 整理作品出版、举行音乐会、灌制唱片等,由于时局动荡最 终未果。 1949 年冬,沈知白先生将谭小麟原作及抄件交与傅 雷先生保管。傅雷先生仍为谭小麟作品的出版与演出做过很 多努力但也未果。 1961 年12 月 1日,经文化部同意,傅雷 先生将所保存谭小麟手稿及亲撰已故作曲家谭小麟简历及 遗作保存经过邮递至北京图书馆存放。后来,人民音乐 出版社先后于 1982 年、1990年出版了谭小麟歌曲选集、 谭小麟室内乐作品选。 1988 年6月,由谭小麟先生部分 学生及音乐界人士倡议,中国音协、中央乐团、中央音乐学 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了谭小麟逝世 4

6、0 周年纪念活动。为举办是次谭小麟先生作品手稿展,上海音乐学院图 书馆四访国家图书馆,商洽、观摩、遴选、制作手稿扫描件, 得到了国家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与热情帮助。与此同时,上海 音乐学院图书馆经过整理、研究,在特藏室也发现了部分谭 小麟先生的艺术歌曲手稿。是次展品,主要由上述两部分组 成。在此基础上,选取了1944 年波斯顿万国同学联欢会中 谭小麟琵琶独奏及1944 年波斯顿万国同学联欢会中赵如 兰独唱谭小麟二胡伴奏两张照片以增加手稿展的直观性 与丰富性。另外,从音乐创作与学术研究的历史延续性考量, 策展方还邀请到谭小麟先生的弟子、作曲家罗忠?F先生的艺 术歌曲卖花声、室内乐管乐五重奏手稿参展。

7、罗忠?F 先生 2011年3月30 日来信说:“因我想到谭先生的作品就 是歌曲与室内乐。这两首都是受欣德米特体系影响较深的作 品。特别是那首歌曲,无论艺术和技术,所有想法和作法都 来自谭先生。”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手稿展于 2011年4月14日 至16 日在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预展,4 月17 日至 21日在上 海音乐学院教学大楼正式展出,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 者、出席全国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工作会议的馆长们、上海 音乐学院师生、上海市民及京沪媒体的热烈关注与高度评价 已然被淡忘的中国新音乐的先驱,又鲜活地回到了我们的身 边。二、关于谭小麟先生作品音乐会 比手稿展更能鲜活地呈现一个作曲家艺术人生

8、的自然 是作品音乐会。本次音乐会演出了谭小麟先生的艺术歌曲与 室内乐代表作:小路(内蒙古民歌,钢琴编配,1947)、自 君之出矣(唐?张九龄诗),演唱:张稚,钢琴:蔡孟熏;正 气歌(宋?文天祥诗摘句,1947)、彭浪矶(宋?朱希真词), 演唱:李研,钢琴:崔岚;别离(郭沫若词,1946)、春 雨春风(宋?朱希真词),演唱:郑斌,钢琴:马思红。小 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1943),小提琴:申丹枫,中提琴: 吕翔;中提琴与竖琴浪漫曲(1944),中提琴:蓝汉成, 竖琴:彭佳;弦乐三重奏(1945),小提琴:申丹枫,中 提琴:吕翔,大提琴:何思昊。声乐歌剧系、管弦系师生, 特别是周小燕先生与蓝汉成室内

9、乐教学与演奏工作室,为本 场音乐会的顺利、完满举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精彩 的演绎,将谭小麟先生半个多世纪前的杰作,完美地呈现出 来,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媒体记者们感叹不已:我 们在20世纪40 年代就创作出这么多将民族神韵与现代技法 妥帖结合的优秀作品!新世纪以来,随着谭小麟研究的不断深入,谭小麟先 生被遮蔽了的艺术贡献,也逐步清晰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 晓。但谭小麟先生作品的唱片等音像资料仍然鲜见,乃至于 我们的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都勉为其难。本次纪念谭小麟先 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从策划之初就把作品音乐会的举 行,作为重中之重,并明确规划将该场音乐会的实况制作 CD, 随同正在紧

10、张编辑中的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正 式公开出版。三、关于谭小麟先生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由钱仁平主持。汪毓和教授在其论文为“东西音乐文化交融和发展”毕生奋斗的杰出作曲家纪 念谭小麟先生诞辰百年有感中指出:“谭小麟的音乐创作, 正是他既重视对中国传统精神的继承、又重视紧跟时代发展 正确借鉴西方创作经验的艺术理想的具体实践。其根本目的 不是要将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引向古代、引向外国,而是为 了无愧于真正艺术家的历史使命、努力去开创一条能融合中 西古今文化精粹的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新路。”罗忠?F教授 以谭小麟先生在上海音专为题,从课堂教学、作业批改、 艺术实践、师生交谊等多方面亲切回忆、深切缅怀了谭

11、小麟 先生的执著艺术、精心育人的感人事迹。接着,陈聆群教授、 陈钢教授、杨立青教授、杨燕迪教授等分别从学科建设、音 乐创作、作曲教学、和声教学等方面畅谈了谭小麟先生在中 国近现代音乐历史上的杰出贡献与重要地位。刘涓涓的论文沟通与引领一一从三首艺术歌曲管 窥谭小麟的音乐创作,通过对自君之出矣、别离和 彭浪矶的技术性分析后认为:谭小麟的歌词题材倚重中 国文人的诗歌,音乐体裁与中国古代琴歌的属性相通,传达 出文人音乐“雅致”的精神气质。他对曲式结构与钢琴织体 的处理强调“精炼”的效果,与 20 世纪的“格言主义”大 师韦伯恩的结构观念一致。谭小麟在创作中将欣德米特作曲 技法与中国音乐文化做出了有效的

12、结合,他的音乐风格超越 了中国当时的创作环境。从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发展的历史角 度看,谭小麟是东西方音乐文化积极的沟通者,也是中国现 代音乐创作的引领者。王勇做了题为谭小麟的三位美国老师的专题发言。 他采用“关联视角”的历史研究方法,首先对于欧柏林音乐 学院的历史沿革进行了介绍,对于谭小麟在美国的第一位老 师诺曼德?洛克伍德的学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可以对同属 纳第亚?布朗热教学体系影响下的美国现代作曲流派与谭小 麟作品之间进行风格对比研究。随后对耶鲁音乐学院前院长 谭小麟的第二位美国老师唐纳文教授的学缘进行了梳理,并 对于同属于这个学缘体系,目前仍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作曲 家、指挥家耶胡迪?怀耐尔

13、进行了介绍,探索谭小麟学缘流 派的关联。随后又对欣德米特的中提琴创作做出了梳理,力 图对于谭小麟在欣德米特停止中提琴创作之后,延续了他的 风格做出解读。最后他指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不应该是一 个封闭性的研究,它应该放到更为广阔的世界音乐史的范围 内去寻找自己的定位。钱仁平的谭小麟研究之研究:补遗与更新,主要 述评谭小麟研究之研究发表之后,学界有关谭小麟研 究的新成果;并根据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成绩册与谭 小麟手稿等原始文献,考证并更正了谭小麟的出生年月,更 新了谭小麟作品目录等。青年学者熊欣的谭小麟艺术歌曲 彭浪矶分析研究,运用欣德米特作曲理论体系,对谭 小麟的艺术歌曲彭浪矶进行了全面分析。上

14、海音乐学院 硕士研究生唐吟兼收并蓄 羽化新声谭小麟艺术歌曲 研究,在对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发展脉络进行概略梳理后, 从谭小麟对中国近代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继承和对兴德 米特理论体系的吸收及运用两方面,探索其艺术歌曲的创作 技法及风格特征。另外,研讨会上汪毓和教授还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向上 海音乐学院赠送完整版马思聪全集(附CD),并宣读了王 次?菰撼恳律虾R衾盅r盒硎嫜窃撼龙男拧M踉撼/谛胖薪 樯芰寺硭即先?集的编撰过程及其学术意义,阐述了两院在 学科建设、理论研究、专业教学、艺术实践等方面的长期合 作关系,并希望在今后能有更广泛、深入、全面的合作。杨 燕迪副院长代表上海音乐学院接受了马思聪全集,并对

15、 中央音乐学院及王次?菰撼龙纳钋楹褚瓯硎局孕母行唬?希望 今后双方不断加强合作,携手共进,为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 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结语“纪念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开幕前, 项目组委会主任、上海音乐学院许舒亚院长,在贵宾室亲切 会见联合主办方中国国家图书馆张志清副馆长。许院长代表 学院对国家图书馆对本项目的大力支持,以及张副馆长专程 抵沪参加“谭小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表示衷心感谢, 并希望今后能够与国家图书馆在文献交流、近现代名家手稿 保存与利用等方面加强相互合作。许院长还向张副馆长赠送 了上海音乐学院师生近年来创作、表演的优秀作品CD唱片, 以及他与中央音乐学院王次?菰撼厉(

16、18)泄?音乐家协会主席赵 季平先生联合担任编委会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中国当 代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主编的中国新音乐年鉴2009 卷。 张副馆长对上海音乐学院“谭小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 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介绍了联合主办系列学术活动中手 稿展览的缘起和过程,高度评价上海音乐学院在学科建设、 音乐创作、专业教育、音乐文献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并希望今后能够在特种音乐文献建设、典藏与数字化保存与 推广等方面与上海音乐学院加强合作。系列学术活动期间,还举行了全国音乐学院图书馆馆 长工作会议,并特邀台湾师范大学数位典藏中心主任黄均人 先生专题工作坊,深入探讨了数字化、网络化时代音乐图书

17、馆的发展方向与对策,共同磋商了建设“国家数字音乐图书 馆”(拟)的学术意义、文化能量与可行性。新时期、新环境、新要求,都呼唤着专业音乐图书馆在 调整、完善传统音乐图书馆功能的基础上,发挥优势、拓展 职能,全情服务、能动参与国家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与 文化事业的繁荣。特别鸣谢国家图书馆并张志清副馆长、顾?牟T俊锟 土鲜龋?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并张雄老师、韩斌老师、杨 璇老师、姜谷强老师孙剑老师等为本项目的开展及本文的写 作所提供的文献支持工作。 见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成绩册学生信息表之谭 小麟:“生于民国元年”即 1912 年。之前所有文献除傅敏编傅雷谈艺录(三联书店 2010 北京第 1 版)

18、外,皆误为 1911 年。详参钱仁平提交本次系列学术活动论文谭小麟研究 之研究:补遗与更新(待刊)。 钱仁平风中的怀念一一谭小麟及其对中国新音乐发 展的贡献,音乐爱好者 2002 年第 11 期,后收入中国 新音乐(新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7 年版。 傅敏编傅雷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 年版,第 354-5 页。 孙建英辑谭小麟逝世4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艺术 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年鉴(1989 年卷),第 381-2 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9 年版。 韩国(钅黄)留美三乐人:黄自?谭小麟?应尚能留美 资料专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84 年

19、版。 谌强钱仁平访谈录:关于“华人作曲家手稿典藏与 研究”项目与中国新音乐年鉴编撰工作,中国新音乐 年鉴(2009 年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1 年版;杨建 国谭小麟短暂人生留下丰厚财富,新民晚报2011年4 月17日;伍斌纪念“贯通中西”的近现代音乐大家一一 谭小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举行,解放日报201 1 年 4月 18日;谌强音乐界纪念谭小麟百年,光明日报2011 年 4 月 21 日;顾?摹豆?图与上海音乐学院纪念谭小麟先生百 年诞辰图书馆报2011 年4月 29日等。 钱仁平谭小麟研究之研究,分上、下连载于黄 钟 2004 年第 2、3 期。钱仁平 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博士、教授(责任编辑 荣英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